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屈原既放,游于江潭,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 子非三闾大夫与?何故至于斯? ” 屈原曰“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是以见放。”

渔父曰:“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世人皆浊,何不淈其泥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餔其糟而歠其醨,何故深思高举,自令放为?”

屈原曰:“ 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衣。安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俗之尘埃乎? ”

渔父莞尔而笑,鼓枻而去,乃歌曰“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沧浪之水浊兮,可以濯我足。”不复与言。(《渔父》)

【小题1】选出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
A.颜色憔悴     颜色:脸色,今多指色彩。
B.形容枯槁     形容:形体容貌,今指对事物的形象和性质加以描述。
C.圣人不凝滞于物 凝滞:拘泥,执著。今指知道变通。
D.何故深思高举 高举:行为高出世俗。今指高高举起。
【小题2】下列对加点的虚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渔父莞尔笑 (连词,表修饰)
B.圣人不凝滞于物,能与世推移 (连词,表因果)
C.何不淈其泥扬其波 (连词,表承接)
D.涵淡彭湃为此也 (连词,表因果,因而)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圣人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
(2)宁赴湘流,葬于江鱼之腹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05-24 02:42: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①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下韩十余城,击破杨熊军。沛公乃令韩王成留守阳翟,与良俱南,攻下宛,西入武关。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1)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逐北至蓝田,再战,秦兵竟败。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②汉元年正月,沛公为汉王,王巴蜀。汉王赐良金百溢,珠二斗,良具以献项伯。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遂得汉中地。汉王之国,良送至褒中,遣良归韩。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
③良至韩,韩王成以良从汉王故,项王不遣成之国,从与俱东。良说项王曰:“汉王烧绝栈道,无还心矣。”乃以齐王田荣反书(2)告项王。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
④项王竟不肯遣韩王,乃以为侯,又杀之彭城。良亡,间行归汉王,汉王亦已还定三秦矣。复以良为成信侯,从东击楚。至彭城,汉败而还。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3)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郄;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汉王乃遣随何说九江王布,而使人连彭越。及魏王豹反,使韩信将兵击之,因举燕、代、齐、赵。然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⑤(汉六年)上已封大功臣二十余人,其余日夜争功不决,未得行封。上在洛阳南宫,从复道望见诸将往往相与坐沙中语,上曰:“此何语?”留侯曰:“陛下不知乎?此谋反耳。”上曰:“天下属(4)安定,何故反乎?”留侯曰:“陛下起布衣,以此属取天下,今陛下为天子,而所封皆萧、曹(5)故人所亲爱,而所诛者皆生平所仇怨。今军吏计功,以天下不足遍封,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故即相聚谋反耳。”上乃忧曰:“为之奈何?”留侯曰:“上平生所憎,群臣所共知,谁最甚者?”上曰:“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我欲杀之,为其功多,故不忍。”留侯曰:“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群臣见雍齿封,则人人自坚矣。”于是上乃置酒,封雍齿为什方侯,而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群臣罢酒,皆喜曰:“雍齿尚为侯,我属无患矣。”
(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减)
注释:(1)賈竖:对商人(屠夫儿子)的轻蔑称呼,犹“竖子”。(2)反书:反对项羽的文。(3)踞鞍:坐在马鞍上。古人行军休息,常解下马鞍作为坐卧之具。(4)属:刚刚。(5)萧、曹:即萧何、曹参。
说明:划横线处为人名、地名。
【小题1】下列加点的文言文实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 啖:利诱
B.此属畏陛下不能尽封 属:类,辈
C.因举燕、代、齐、赵 举:攻下
D.急趣丞相、御史定功行封 趣:前往,赶往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晓下军    今急先封雍齿以示群臣
B.为其功多,故不忍 为之奈何?
C.不如因其解击之 汉王亦因令良厚遗项伯
D.恐又见疑平生过失及诛  群臣见雍齿封
【小题3】下列对文本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沛公准备攻打秦朝峣关的军队,张良劝告他不要轻视秦军,并谋划诱降秦军将领,同时在山上增加竖起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以迷惑敌人。
B.沛公做了汉王,统治巴蜀地区。汉王赏赐张良黄金百镒,珍珠二斗,趁机让张良代他请求汉中地区。项王应允了汉王的请求,汉王于是得到了汉中地区。
C.汉王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一些地方作为封赏,联合一些将领一起建功立业。张良举荐了黥布、彭越、韩信。后来最终击溃楚国的正是这三个人。
D.高祖平定天下后封赏了与自己亲近的人,诛杀了自己仇恨的人,这引起了将领们的恐慌,人心思动。张良劝说高祖封赏平生憎恨的雍齿,成功地打消了将领们的疑虑。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
(2)雍齿与我故,数尝窘辱我。
(3)然微以自文于君亲,君亲其谓予何?(《指南录后序》)
(4)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寡人之于国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句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俛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
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改)
注①曩者:从前,之前。②争道:争夺棋局上的格道。③嘿:同“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B.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C.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D.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子”是中国古代封建君王的嫡长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 “世子”。
B.古代人的称谓有多种分类,比如“谦称”“敬称”“贱称”等等,“足下”是对人的敬称,“仆”是古时男子谦称自己。
C.古时音乐分为宫、商、角、徵、羽、变宫、变徵七音,变徵是徵音的变调,声调悲凉,羽声则声调慷慨激越,令人情绪激昂。
D.“九宾”是古代外交上最为隆重的礼节,有九个迎宾赞礼的官员司仪施礼,并延引上殿,例如文中的“乃朝服,设九宾”。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篇传记一开始先用文字交代荆轲的身世、籍贯,从文中可知,“荆卿”是燕国人对他的称呼。
B.荆轲与盖聂论剑,盖聂对他怒目而视;与鲁句践博棋,鲁句践发怒呵斥,都反衬了他的隐忍。
C.荆轲与屠狗者、高渐离的交往,特别是酒后在街上狂歌哭笑,表现了荆轲想报仇而不得的苦恼。
D.燕国隐士田光知道荆轲不是一个平庸之人,当太子丹想通过田光结识荆轲时,田光就推荐了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2)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萧相国何者,沛丰人也。以文无害为沛主吏掾。高祖为布衣时,何数以吏事护高祖。及高祖起为沛公,何常为丞督事。沛公至咸阳,诸将皆争走金帛财物之府分之,何独先入收秦丞相御史律令图书藏之。何进言韩信,汉 王以信为大将军。汉二年,汉王与诸侯击楚,何守关中。关中事计户口转漕给军,汉王数失,军遁去,何常兴关中卒,辄补缺。上以此专属任何关中事。汉三年,汉王与项羽相距京索之间,上数使使劳苦丞相。鲍生谓丞相曰:“王有疑君心也。为君计。莫若遣君子孙昆弟能胜兵者悉诣军所,上必益信君。”于是何从其计,汉王大悦。汉五年,既定天下,论功行封。高祖以萧何功最盛,封为酇侯,所食邑多。汉十一年,陈豨反,高祖自将,至邯郸。未罢,淮阴侯谋反关中,吕后用萧何计,诛淮阴侯。汉十二年秋,黥布反,上自将击之.数使使问相国何为。客有说相国曰:“君灭族不久矣。上所为数问君者,畏君倾动关中。今君胡不多买田地,贱贳贷以自污?上心乃安。”于是相国从其计,上乃大说。上罢布军归,民道遮行上书,言相国贱强买民田宅数千万。上至,相国谒。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何素不与曹参相能,及何病,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何置田宅必居穷处,为家不治垣屋。回:“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孝惠二年,相国何卒,谥为文终侯。
(节选自《史记·萧相国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B.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C.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D.孝惠自临视相国病因/问曰/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对曰/知臣莫如主/孝惠曰/曹参何如何/顿首曰/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御史,先秦时为负责记录的史官、秘书官;自秦至清,专为监察性质的官职。
B.图书,文中指地理图册、文书档案。“律令”和“图书”是秦治理国家的重要资料。
C.关中,指嘉峪关以西地区,四面为天然地形屏障,战国后有“四塞之国”的说法。
D.昆弟,指哥哥和弟弟,后比喻亲密友好。“昆仲”“昆玉”,均为称人兄弟的敬辞。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萧何善于识人,情趣不凡。高祖为平民时,萧何多次凭为官的职权保护沛公:沛公进咸阳,唯独萧何不求取金帛财物,表现出与诸 将不同的情趣。
B.萧何推荐贤才,外不避仇。萧何曾经举荐韩信;萧何素来与曹参不和,汉惠帝询问萧何在萧何百年之后能否让曹参行相国之权,萧何认为人选合适。
C.萧何忠心耿耿,不重私产。汉二年,萧何守关中,转运粮饷,补充兵员,成为汉王坚实的大后方;购置田宅居处偏僻,建造家园、不修筑有矮墙的房舍。
D.萧何纳谏解危,终得保全。采纳鲍生意见,派亲人到汉王营中效力且作人质;采纳门客意见,贱价强买平民田宅示自己无政治野心,平安解除信任危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上笑曰:“夫相国乃利民!”民所上书皆以与相国,曰:“君自谢民。”
(2)后世贤,师吾俭;不贤,毋为势家所夺。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始皇置酒咸阳宫,博士七十人前为寿。仆射周青臣进颂曰:“他时秦地不过千里,赖陛下神灵明圣,平定海内,放逐蛮夷,日月所照,莫不宾服。以诸侯为郡县,人人自安乐,无战争之患,传之万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始皇悦。博士齐人淳于越进曰:“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技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谀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 始皇下其议。丞相李斯曰:“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今陛下创大业,建万世之功,固非愚儒所知,且越言乃三代之事,何足法也?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今天下已定,法令出一,百姓当家则力衣工,士则学习法令辟禁。今诸生不师今而学古,以非当世,惑乱黔首。丞相臣斯昧死言:古者天下散乱,莫之能一,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今皇帝并有天下,別黑白而定一尊。私学而相与非法教,人闻令下,则各以其学议之,入则心非,出则巷议,夸主以为名,异取以为高,率群下以造谤。如此弗禁,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禁之便。臣请史官非秦记皆烧之。非博士官所职,天下敢有藏《诗》《书》、百家语者,悉诣守、尉杂烧之.有敢偶语《诗》《书》者弃市。以古非今者族。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令下三十日不烧,黥为城旦。所不去者,医药卜筮种树之书.若欲有学法令,以 吏为师.”制曰:"可。”

(节选自《史记•秦始皇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B.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C.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D.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仆射,仆是“主管”的意思,古代重武,主射者掌事,故诸官之长称仆射。
B.博士,古为学位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人员,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从事教授生徒的人员。
C.五帝,是对上古时代五位最具影响力的部带首领的尊称,后指上古时代中国神话传说中的五方上帝。
D.黔首,是中国战国时期和秦代对平民的称呼,含义与常见的民、庶民相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周青臣称颂秦始皇威德自古及今无人能比,认为他设置郡县,人人安居乐业,不必再担心战争,功业可以传之万代。
B.淳于越劝诫秦始皇不要效法古人,如今拥有天下,不应该再分封子弟功臣当作辅佐, 以免出现弑杀君主的现象。
C.李斯认为现在天下平定,法令出自皇帝一人,百姓在家就应该致力于农工生产,读书人就应该学习法令刑禁。
D.李斯提醒秦始皇,在君主面前夸耀自己是为了求取名利,追求奇异说法是为了抬高自己,要禁止这种行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五帝不相复,三代不相袭,各以治,非其相反,时变异也。
(2)是以诸侯并作,语皆道古以害今,饰虚言以乱实,人善其所私学,以非上之所建立。
【小题5】李斯为维护君主权威,提出了哪些建议?请简要概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