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然后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

李斯者,楚上蔡人也。年少时,为郡小吏,见吏舍厕中鼠食不洁,①近人犬,数惊恐之。斯入仓,观仓中鼠,食积粟,居大庑之下,不见人犬之忧。于是李斯乃叹曰:②“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乃从荀卿学帝王之术。(《李斯列传》)

①近人犬,数惊恐之。
②人之贤不肖譬如鼠矣,在所自处耳!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0-20 04:45:5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奘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壁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杯杓,不能辞。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吾属今为之虏矣!”

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起厕 如:往
B.我至军中 度:衡量,考虑
C.置之上  坐:同“座”
D.吾今为之虏矣     属:类,辈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的“为”与“为击破沛公军”的“为”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吾属今为之虏矣B.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
C.何辞为D.公为我献之
【小题3】下列各句中,与例句的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以乱易整,不武
C.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D.荆轲有所待,欲与俱
【小题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情况与“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中“夜”的活用情况相同的一句是(   )
A.沛公欲关中B.君安与项伯有
C.常以身蔽沛公D.项伯杀人,臣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后面各题。
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心矣。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项羽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自霍人以往至云中,与绛侯共定之,益食千五百户。因击陈貕与曼丘臣军,战襄国,破柏人,降定清河、常山凡二十七县,残东垣,迁左丞相。哙以吕后女弟吕媭为妇,故其比诸将最亲。
先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其后卢绾反,高帝使哙以相国击燕。是时高帝病甚,人有恶哙党于吕氏,即上一日晏驾,则哙欲以兵尽诛戚氏、赵王之属。高帝闻之大怒,乃使陈平载绛侯代将,而即军中斩哙。陈平畏吕后,执哙诣长安。至则高祖已崩,吕后释哙,使复爵邑。孝惠六年,樊哙卒,谥为武侯。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有删改)
(注) ①晏驾:古代帝王死的讳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B.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C.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D.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对刘邦有多种称呼,“高祖”“沛公”“汉王”“高帝”。作为汉朝开国皇帝,刘邦的庙号为“太祖”,谥号为“高皇帝”。“沛公”是因起兵于沛,群众拥立。“汉王”源于曾被封为汉中之王。
B.“禁中”指皇帝、后妃等居住的地方。因宫中禁卫森严,臣下不得任意出入,故称禁宫,所以才有“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的情形。
C.在我国古代,“迁”可以指调动官职,如“累迁”指的是多次调动,也可以指升官,如“升迁”,而“左迁”指的是降职、贬官。文中提到樊哙迁左丞相,指的是降官。
D.樊哙死后,被追封为“武侯”。侯,是爵位的一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和高祖刘邦是同乡,一开始依靠屠狗谋生,后来做了沛公的侍从,跟从沛公去赴项羽设下的鸿门宴,他手持铁盾守在营外,以备不测。
B.樊哙为了保护刘邦,勇闯鸿门宴,面对项羽的威胁,他不仅用喝酒吃肉的方式展示了自己的勇猛,还义正辞严地批评项羽不该听信小人的挑拨离间。
C.刘邦当了皇帝以后,樊哙凭借战功,地位不断提高,后来又娶了吕后的妹妹,因此和其他的将领相比他和皇帝的关系最亲近。
D.樊哙晚年,被人奏言和吕氏关系亲近,受到高祖猜忌,高祖下令让陈平在军中斩杀樊哙。陈平因为畏惧吕后,而把樊哙捉拿到长安,由于高祖去世,樊哙幸免于难。
【小题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哙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3)孰与君少长?
(4)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5)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
(6)高余冠之岌岌兮,长余佩之陆离。
(7)背绳墨以追曲兮,竞周容以为度。
(8)芳与泽其杂糅兮,唯昭质其犹未亏。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罢归国,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位在廉颇之右。廉颇曰:“我为赵将,有攻城野战之大功,而蔺相如徒以口舌为劳,而位居我上。且相如素贱人,吾羞,不忍为之下。”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相如闻,不肯与会。相如每朝时,常称病,不欲与廉颇争列。已而相如出,望见廉颇,相如引车避匿。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 !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

——《廉颇蔺相如列传》

初,武与李陵俱为侍中,武使匈奴,明年,陵降,不敢求武。久之,单于使陵至海上,为武置酒设乐,因谓武曰:“单于闻陵与子卿素厚,故使陵来说足下,虚心欲相待。终不得归汉,空自苦亡人之地,信义安所见乎?前长君为奉车,从至雍棫阳宫,扶辇下除,触柱折辕,劾大不敬,伏剑自刎,赐钱二百万以葬。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不得,惶恐饮药而死。来时,太夫人已不幸,陵送葬至阳陵。子卿妇年少,闻已更嫁矣。独有女弟二人,两女一男,今复十余年,存亡不可知。人生如朝露,何久自苦如此!陵始降时,忽忽如狂,自痛负汉,加以老母系保宫,子卿不欲降,何以过陵?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愿听陵计,勿复有云。”武曰:“武父子亡功德,皆为陛下所成就,位列将,爵通侯,兄弟亲近,常愿肝脑涂地。今得杀身自效,虽蒙斧钺汤镬,诚甘乐之。臣事君,犹子事父也。子为父死,亡所恨。愿勿复再言。”

陵与武饮数日,复曰:“子卿壹听陵言。”武曰:“自分已死久矣!”王必欲降武,请毕今日之欢,效死于前!”陵见其至诚,喟然叹曰:“嗟乎,义士!陵与卫律之罪上通于天。”因泣下沾衿,与武决去。

——《苏武传》

【小题1】下列加点句中的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而相如廷叱之。廷:在朝廷,名词用作动词。
B.且庸人尚羞之。羞:以之为羞,使动用法。
C.皆为陛下所成就。这是一个倒装句。
D.扶辇下除。下除:下台阶。下,名词用作动词。
【小题2】文中划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B.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C.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D.孺卿从祠河东后土/宦骑与黄门驸马/争船推堕驸马河中/溺死宦骑亡/诏使孺卿逐捕/
【小题3】下列对第二段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
A.单于之所以派李陵去劝降苏武,是因为两人同是汉朝侍中,同时出使匈奴,而且两人一向交情深厚。
B.苏武却表示,皇帝对自己及家族有恩,甘愿像服务父亲一样报效朝廷,即使赴汤蹈火也在所不惜,不怨恨朝廷,坚信朝廷不会怀疑自己的忠贞而加害自己。
C.李陵为劝苏武,叙述了苏武的兄长与弟弟服务与汉朝皇帝,都不幸身亡;母亲去世,妻子可能已改嫁,两个妹妹和三个子女,如今也不知是死是活;暗示苏武回去也不一定能确保平安。
D.李陵被苏武的豪言壮语所感动,意识到自己背叛汉朝罪孽深重,于是挥泪与苏武诀别自刎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②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

同类题4

   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从:跟从
B.臣死不避 且:并且
C.杀人如不能举     举:列举
D.沛公起厕 如:到,往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哙拜谢,起,立饮之   图穷匕首见
B.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具告
C.沛公参乘樊哙者也 臣请入,与同命
D.项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宅边有五柳树,以为号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或“君王”,显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
B.项庄接受趁舞剑时刺杀刘邦的任务后,由于于心不忍,再加上项伯的保护,所以他未能把刘邦刺死。
C.樊哙在危急关头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中,表现了极大的勇气。但入帐后的种种行为都是有礼有节的,表现了他有勇有谋、粗中有细的性格。
D.从樊哙的一番话来看,他是很懂得外交辞令的。他先指桑骂槐地怒斥一顿,然后又不失时机、恰到好处地讲出刘邦这样做都是为了项羽,难怪项羽愿意听。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2)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报任安书(节选)
司马迁
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少卿视仆于妻子何如哉?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且夫臧获婢妾,犹能引决,况仆之不得已乎?所以隐忍苟活,幽于粪土之中而不辞者,恨私心有所不尽,鄙陋没世,而文采不表于后也。
②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③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其成败兴坏之理,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④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仆以口语遇遭此祸,重为乡党所笑,以污辱先人,亦何面目复上父母之丘墓乎?虽累百世,垢弥甚耳!是以肠一日而九回,居则忽忽若有所亡,出则不知所如往。每念斯耻,汗未尝不发背沾衣也。身直为闺阁之臣,宁得自引深藏于岩穴邪?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书不能悉意,略陈固陋。
【小题1】下列各项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A.仆虽怯懦,欲苟活,亦颇识去就之分矣 去就:离开和靠近。此指死和生。
今仆不幸,早失父母,无兄弟之亲,独身孤立 独身:没有成家。
B.何至自沉溺缧绁之辱哉 缧绁:拘系犯人的绳索,这里指囚禁。
思垂空文以自见 空文:指文章著作。不能以文章建立功业,故称“空文”。
C.其成败兴坏之理 稽:考察。
则仆偿前辱之,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责:责任。
D.且负下未易居,下流多谤议 下流:卑鄙龌龊。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B.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C.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D.今少卿乃教以推贤进士/无乃与仆之私/心剌谬乎/今虽欲自雕琢/曼辞以自饰/无益/于俗不信/适足取辱耳/要之死日/然后是非乃定
【小题3】下列各项中,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
A.司马迁既诉说了自己的不幸遭遇和精神上难以形容的痛苦,又赞颂了许多境遇悲惨而德才不凡的历史人物,表明自己发愤著书、雪耻传名的顽强意志。
B.选文列举历史上著名人物受罚就刑的态度,发愤著书的事例,《史记》的内容和写作意图等等,一事接着一事,一例接着一例,用重叠排比的句式,情辞真切。
C.选文第四段,作者在用“肠一日而百回”描述自己的痛苦之情后,说明自己虽然身处要职,有权力“推贤进士”,但自己的意愿和世俗都不允许这样做。
D.人们历来推崇司马迁“文有奇气”。这种奇气,主要是由作者蓄积已久的对黑暗现实的深刻认识和内心强烈的悲愤之情凝聚而成,在字里行间表现为忧愁幽思和激愤慷慨。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夫人情莫不贪生恶死,念父母,顾妻子。
②故且从俗浮沉,与时俯仰,以通其狂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