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文言文阅读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
【小题1】下列对文中划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C.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D.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河南”“河北”指的是黄河以南、黄河以北。
B.文段中座次的尊卑是以“南”为尊,以“东”为卑。
C.“为寿”是向尊长敬酒或者馈赠礼物,以祈祝健康长寿的意思。
D.项羽,项氏,芈姓,名籍,羽是他的字。
【小题3】翻译下列句子 
(1)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
(2)不然,籍何以至此?
(3)若属皆且为所虏!
(4)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0 07:58:2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属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遑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吊屈原。
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佘,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改动)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B.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C.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D.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廷尉的职责是管理天下刑狱,每年各地断狱的数量都要汇总到廷尉处。
B.博士是我国古代官名,贯通古今的文学之士,是专门传授学问的学官。
C.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其中的“三公”是最尊贵的三个官职的合称。
D.太傅是我国古代官职,负责编写史书,兼管国家典籍、天文历法、祭祀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是洛阳人,不到二十岁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得到吴公的器重。初入仕途,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
B.贾谊遵用五行之说,创设官名,草拟各种仪法,改变了秦朝部分旧法,但遭到了朝中绛、灌等人忌妒,诽谤他总想着擅权弄事。
C.贾谊辞别皇帝后前往长沙赴任,听说长沙地势低洼,气候潮湿,自认为寿命不会很长,又因为是被贬离开,内心非常不愉快。
D.贾谊先后担任过长沙王太傅、梁怀王太傅。当皇上封淮南厉王的四个儿子为列侯时,贾谊劝谏,认为国家祸患由此就要兴起了。
【小题4】把文中画橫线的句子和课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诸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2)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陈丞相平者,阳武户牖乡人也。汉王拜平为都尉,使为参乘,典护军。绛侯、灌婴等咸谗陈平曰:“臣闻平事魏不容,亡归楚;归楚不中,又亡归汉。平,反覆乱臣也,原王察之。”汉王召让平。平曰:“臣事魏王,魏王不能用臣说,故去事项王。项王不能信人,其所任爱,非诸项即妻之昆弟,虽有奇士不能用,平乃去楚。闻汉王之能用人,故归大王。诚臣计画有可采者,大王用之;使无可用者,得请骸骨。”汉王乃谢,拜为护军中尉。诸将乃不敢复言。

汉六年,人有上书告楚王韩信反。高帝问诸将,诸将曰:“亟发兵坑竖子耳。”高帝默然。问陈平,平固辞谢,曰:“诸将云何?”上具告之。陈平曰:“人之上书言信反,有知之者乎?”曰:“未有。”曰:“信知之乎?”曰:“不知。”陈平曰:“陛下精兵孰与楚?”上曰:“不能过。”平曰:“陛下将用兵有能过韩信者乎?”上曰:“莫及也。”平曰:“今兵不如楚精而将不能及而举兵攻之是趣之战也,窃为陛下危之。”上曰:“为之奈何?”平曰:“古者天子巡狩,会诸侯。南方有云梦,陛下弟出伪游云梦,会诸侯于陈。陈,楚之西界,信闻天子以好出游,其势必无事而郊迎谒。谒,而陛下因禽之,此特一力士之事耳。”高帝以为然,乃发使告诸侯会陈,将南游云梦。行未至陈,楚王信果郊迎道中。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遂会诸侯于陈,尽定楚地。

于是与平剖符,世世勿,为户牖侯。其后常以护军中尉从攻陈豨及黥布。凡六出奇计,辄益邑,凡六益封。奇计或颇秘,世莫能闻也。

(节选自《史记·陈丞相世家》)

【小题1】“绝”是会意字,在《说文解字》中的解释是“绝,断丝也”,其本义是把丝弄断。后来“绝”的意思延伸开来,文中“世世勿绝”中的“绝”是______的意思。随着词义的不断演变发展,现在“绝”已有很多意思,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中的“绝”是______的意思,“非能水也,而绝江河”中的“绝”是______的意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昆弟,指兄弟,与昆仲、昆玉一样都是称呼别人兄弟的敬词。
B.巡狩,即巡行狩猎,文中汉高祖借外出打猎的机会平定楚地。
C.郊迎,指到郊外迎接宾客,韩信为表示对皇帝的敬重到郊外迎接。
D.剖符,汉朝封功臣时,将作为信物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其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平初受重用,却遭谗毁。汉王任命陈平为都尉后,绛侯、灌婴等都诋毁陈平,认为陈平是反复无常的奸臣,不可重用。
B.陈平思虑周全,行事谨慎。有人告发韩信谋反,诸将表示应立即发兵,而陈平在充分了解情况后,认为应以计平乱,不宜用兵。
C.陈平足智多谋,深受倚重。高祖问计,陈平建议高祖假装南游云梦,然后趁韩信到郊外迎接高祖时,派力士生擒韩信。
D.陈平屡出奇计,功勋卓著。陈平以护军中尉的身份跟从高祖征讨陈豨和黥布,他一共出过六次奇计,因此被封为户牖侯。
【小题4】给文中加波浪线的句子断句(用“/”标出,限3处)。
今 兵 不 如 楚 精 而 将 不 能 及 而 举 兵 攻 之 是 趣 之 战 也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高帝豫具武士,见信至,即执缚之,载后车。
(2)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登泰山记》)
【小题6】陈平为什么不主张发兵攻打楚王韩信?请简要说明。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孔子生鲁昌平乡陬邑。其先宋人也,曰孔防叔。鲁襄公二十二年而孔子生。生而首上圩顶,故因名曰丘云。字仲尼,姓孔氏。孔子年十七,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及正考父佐戴、武、宣公,三命兹益恭,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今孔丘年少好礼,其达者欤?吾即没,若必师之。”及釐子卒,懿子与鲁人南宫敬叔往学礼焉。孔子贫且贱。及长,尝为季氏史,料量平;尝为司职吏,而畜蕃息。由是为司空。鲁昭公之二十年,而孔子盖年三十矣。齐景公与晏婴来适鲁,景公问孔子曰:“昔秦穆公国小处辟,其霸何也?”对曰:“秦,国虽小,其志大;处虽辟,行中正。身举五羖,爵之大夫,起累绁之中,与语三日,授之以政。以此取之,虽王可也,其霸小矣。”景公说。定公十四年,孔子年五十六,由大司寇行摄相事,于是诛鲁大夫乱政者少正卯。与闻国政三月,鬻羔豚者弗饰贾,男女行者别于涂,涂不拾遣,四方之害至乎邑者不求有司,皆予之以归。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郑人或谓子贡曰:“东门有人,其颡似尧,其项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以下不及禹三寸。累累若丧家之狗。”子贡以实告孔子。孔子欣然笑曰:“形状,末也。而谓似丧家之狗,然哉!然哉!”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臭。”孔子以《诗》《书》《礼》《乐)教,弟子盖三千焉,身通六艺者七十有二人。孔子年七十三,以鲁袁公十六年四月己丑卒。

(节选自《史记·孔子世家》)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B.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C.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诫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D.鲁大夫孟釐子/病且死/诚其嗣懿子曰/孔丘/圣人之/后灭于宋/其祖弗父何始有宋而嗣让厉公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鲁襄公二十二年,属于年号纪年法,此外还有王公纪年法,干支纪年法以及年号干支兼用法等。
B.司空是官名,西周始设,主管土木工程。西汉成帝绥和元年改御史大夫为大司空,为三公之一,后称“司空”。
C.累绁即“缧绁”。“缧”指捆绑犯人的绳索,“继”是牵牲畜的绳索,在文中二词连用,借指监狱。
D.行摄,有兼摄官职之意,摄亦有代理官职之意;古代表示代理官职的词有很多,比如假、权、署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出身贫寒,年少好礼,具备从政的才能。孟釐子曾在自己死前告诫儿子一定要向孔子学习。孔子在季孙氏家当过管理仓库和管理牲口的小官,都管理得非常好。
B.孔子答复齐景公之问,展示了非凡政治见识。齐景公询问其秦穆公称霸的原因,孔子强调那是因为秦穆公不但志向远大,而且中正无私。他虽然不能称王,称霸是应该的。
C.孔子代理宰相一职时,管理有方。孔子参与鲁国政权仅仅三个月,那些贩卖猪仔羊羔的人们,不再以次充好、漫天要价,四面八方来到鲁国的客人,都能够各得所需而归。
D.孔子经历坎坷,但达观而幽默。在郑国时,孔子和弟子走散了。郑人告诉子贡东门有人萎靡不振像丧家狗。孔子听说后开心地笑了,他说对方称自己为丧家狗,真是对极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圣人之后,虽不当世,必有达者。
(2)孔子适郑,与弟子相失,孔子独立郭东门。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甘罗者,甘茂孙也。茂既死后,甘罗年十二,事秦相文信侯吕不韦。秦始皇帝使刚成君蔡泽于燕,三年而燕王喜使太子丹入质于秦。秦使张唐往相燕,欲与燕共伐赵,以广河间之地。张唐谓文信侯曰:“臣尝为秦昭王伐赵,赵怨臣,曰:‘得唐者与百里之地。’今之燕必经赵,臣不可以行。”文信侯不快,未有以强也。甘罗曰:“君侯何不快之甚也?”文信侯曰:“吾令刚成君蔡泽事燕三年,燕太子丹已入质矣,吾自请张卿相燕而不肯行。”甘罗曰:“臣请行之。”文信侯叱曰:“去!我身自请之而不肯,女焉能行之?”甘罗曰:“大项橐生七岁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岁于兹矣,君其试臣,何遽叱乎?”

于是甘罗见张卿曰:“卿之功孰与武安君?”卿曰:“武安君南挫强楚,北威燕、赵,战胜攻取,破城堕邑,不知其数,臣之功不如也。”甘罗曰:“应侯之用于秦也,孰与文信侯专?”张卿曰:“应侯不如文信侯专。”甘罗曰:“卿明知其不如文信侯专与?”曰:“知之。”甘罗曰:“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今文信侯自请卿相燕而不肯行,臣不知卿所死处矣。”张唐曰:“请因孺子行。”令装治行。

行有日,甘罗谓文信侯曰:“借臣车五乘,请为张唐先报赵。”文信侯乃入言之于始皇曰:“昔日茂之孙甘罗,年少耳,然名家之子孙,诸侯皆闻之。今者张唐欲称疾不肯行,甘罗说而行之。今愿先报赵,请许遣之。”始皇召见,使甘罗于赵。

赵襄王郊迎甘罗。甘罗说赵王曰:“王闻燕太子丹入质秦欤?”曰:“闻之。”曰:“闻张唐相燕欤?”曰:“闻之。”“燕太子丹入秦者,燕不欺秦也。张唐相燕者,秦不欺燕也。燕、秦不相欺者,伐赵,危矣。燕、秦不相欺无异故,欲攻赵而广河间。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赵王立自割五城以广河间。秦归燕太子。赵攻燕,得上谷三十城,令秦有十一。

甘罗还报秦,乃封甘罗以为上卿,复以始甘茂田宅赐之。

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节选自《史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B.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C.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D.太史公曰/甘罗年少/然出一奇计/声称后世/虽非笃行之君子/然亦战国之策士也/方秦之强时天下/尤趋谋诈哉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乘,古代称四匹马拉的车,一辆为一乘。
B.太子,指封建时代君主儿子中被确定继承帝位或王位的人,有时也可指其他儿子。
C.卿,是古代官名,春秋时,周朝及诸侯国都有卿,是高级长官,分上、中、下三级,战国时一般授予劳苦功高的大臣或贵族。
D.《史记》,是西汉著名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一部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甘罗侍奉吕不韦的时候,虽然只有十二岁,但是却帮吕不韦完成了游说张唐去赵国任相的任务。
B.甘罗游说张唐运用了比较的游说技巧,将张唐和武安君对比,应侯和文信侯吕不韦对比,借武安君被赐死警示张唐,达到游说目的。
C.张堂出行是甘罗游说的第一步,接着甘罗借张唐出行游说赵王,让赵王主动割了五座城给秦国。
D.秦国把燕太子送回去后,赵国攻打燕国,得了三十座城,让秦国也得到了十一座城的好处。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应侯欲攻赵,武安君难之,去咸阳七里而立死于杜邮。
(2)王不如赍臣五城以广河间,请归燕太子,与强赵攻弱燕。
(3)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问题。

①申公,鲁人也。少与楚元王交俱事齐人浮丘伯受《诗》。汉兴,高祖过鲁,申公以弟子从师入见于鲁南宫。吕太后时,浮丘伯在长安,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卒学。元王薨,郢嗣立为楚王,令申公傅太子戊。戊不好学,病申公。及戊立为王,胥靡申公。申公愧之,归鲁退居家教,终身不出门。复谢宾客,独王命召之乃往。弟子自远方至受业者千余人,申公独以《诗经》为训故以教,亡传、疑者则阙弗传。

②兰陵王臧既从受《诗》,已通,事景帝为太子少傅,免去。武帝初即位,臧乃上书宿卫,累迁,一岁至郎中令。及代赵绾亦尝受《诗》申公,为御史大夫。绾、臧请立明堂以朝诸侯,不能就其事,乃言师申公。于是上使使束帛加璧,安车以蒲裹轮,驾驷迎申公,弟子二人乘招传从。至,见上,上问治乱之事。申公时已八十余,老,对曰:“为治者不在多言,顾力行何如耳。”是时上方好文辞,见申公对,默然。然已招致,即以为太中大夫,舍鲁邸,议明堂事。

③太皇窦太后喜《老子》言,不说儒术,得绾、臧之过,以让上曰:“此欲复为新垣平也!”上因废明堂事,下绾、臧吏,皆自杀。申公亦病免归,数年卒。弟子为博士十余人,孔安国至临淮太守,周霸胶西内史,夏宽城阳内史,砀鲁赐东海太守,兰陵缪生长沙内史,徐偃胶西中尉,邹人阙门庆忌胶东内史,其治官民皆有廉节称。

注:①胥靡:古代服劳役的徒刑。②垣平:汉文帝时赵人,以望气附会人事,诈伪被揭露后,下狱诛死。
【小题1】写出下列加线词在句中的意思。
(1)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俱学    (2)申公
(3)复宾客    (4)以上曰
【小题2】下面各项加线虚词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1)此欲复为新垣平
(2)雷霆乍惊,宫车过
B.(1)上问治乱
(2)儿成,则可待乎
C.(1)即为太中大夫
(2)安车蒲裹轮
D.(1)少与楚元王交事齐人浮丘伯受《诗》
(2)楚元王遣子郢与申公卒学
【小题3】把第①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小题4】文章结尾不惜笔墨叙写申公弟子的意图是
【小题5】简析申公这一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