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地理
题干
香港于2013年3月1日施行的“奶粉限购令”,使国内奶业标准低再次成为热议的话题。读“我国某年良种奶牛的主要分布表(单位:万头)”,完成下列问题。
内蒙古
71.9
青海
11.5
新疆
118.9
云南
10.4
黑龙江
69.8
北京
9.5
河北
61.2
上海
5.8
山东
21.1
天津
4.6
陕西
15.7
山西
12.7
【小题1】影响我国良种奶牛分布的主要因素是
A.交通和市场
B.饲料和劳动力
C.饲料和市场
D.劳动力和技术
【小题2】我国奶业标准低的主要原因是
A.受饮食习惯影响,价格偏低
B.奶业发展技术水平较低
C.运输效率低导致牛奶变质
D.需求量大,标准高影响需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单选题 更新时间:2017-01-17 11:44: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20世纪60、70年代,数以万计转业军人和知识青年奔赴北大荒开垦荒地,使这块沉睡的荒芜之地变成世界闻名的“北大仓”。据此回答下列各题。
【小题1】北大荒发展农业的主要优势及制约因素是
A.气候资源优势 水源不足
B.土地资源优势 热量不足
C.动物资源优势 地形崎岖
D.劳动力资源优势 土地贫瘠
【小题2】“北大仓”的发展方向应是
①退耕还林 ②绿色食品基地 ③大力发展工业 ④农业现代化
A.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④
【小题3】下列关于东北地区自然条件及其对农业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黑土广泛分布,但土层薄,极易被风吹蚀
B.松嫩平原气候寒凉,只能两年三熟
C.内部自然条件差异大,可划分为不同的农业生产区域
D.耕地被高地或沼泽分割,地块小,不适合机械化生产
【小题4】有关我国东北商品粮基地与美国中央大平原商品谷物农业共同点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主要粮食作物为小麦、玉米
B.两者都是商品农业,商品率都很高
C.两区都是机械化大规模生产,劳动生产率高
D.两区的农场均为大型国有农场
同类题2
读图某国农业带分布图,回答下列小题。
【小题1】对图中农业带的描述正确的是()
A.A和C生产相同的农作物
B.E的农业地域类型是商品谷物农业
C.D地势平坦,气候温和,主要种植春小麦
D.F水热条件充足,生产亚热带农作物
【小题2】农业带B形成的区位条件是()
①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②气候湿冷,无霜期短,不适合农作物生长
③人口和城市密集,消费市场广阔
④地广人稀,农业适合发展机械化生产
A.①③
B.②③
C.②④
D.①④
【小题3】农业带B附近是该国历史悠久的工业区,下列不属于该工业区区位优势的是()
A.拥有丰富的煤、铁、石油资源
B.充足的水源
C.便利的河、湖、海水运
D.密集的劳动力
【小题4】对于该国所处的区域发展阶段,说法正确的是()
A.该国处于不平衡的加速发展阶段
B.该国处于高效益的综合发展阶段
C.该国处于劳动力由农业大规模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转移的阶段
D.该国处于第二产业比重迅速上升的阶段
同类题3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材料一 水稻,喜高温多湿,对土壤要求不高。影响稻米品质的主要因素有遗传特性、生态环境(温度、光照等)、栽培管理等。
材料二 伊犁河谷三面环山, 素有“西域湿岛”“塞外江南”之美称,是新疆水稻的重要产区,且稻米品质好。
材料三 伊犁河谷气候资料图、我国水稻产区分布图和新疆伊犁河谷地形图。
(1)伊犁河汛期出现在
▲
月,其对农业生产的有利影响是
▲
。
(2)我国东部水稻集中产区大致分布在
▲
地区。
(3)分析新疆伊犁河谷水稻品质好的原因。
▲
(4)有人认为新疆伊犁河谷地区水稻是其优势产业,应该扩大种植面积以促进经济发展,但也有人担心此举会引起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请提出你的观点并说明理由。
▲
同类题4
马铃薯是喜冷凉的作物。2016年2月23日,我国农业部正式将马铃薯作为主粮产品进行产业化开发。下图是我国马铃薯面积分布图和西南地区马铃薯周年生产表。回答下列问题。
【小题1】我国西南地区各个季节都有当地时鲜马铃薯上市,主要原因是
A.西南地区马铃薯种植经验丰富
B.西南地区地形复杂,多山地高原,气候差异大
C.西南地区纬度低,水热条件充足
D.西南地区饮食偏好马铃薯
【小题2】图中甲、乙、丙、丁地马铃薯的生长季节与西南地区冬作马铃薯最接近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同类题5
读 “塔里木盆地示意图”,在盆地的四周是由冰雪融水补给的河流冲积而成的冲积扇,绿洲就分布在冲积扇的中下部。这些地区人口集中,农牧业较为发达,交通便捷。据此回答 下面小题。
【小题1】塔里木盆地的交通线从整体看呈( )
A.网状分布
B.“之”字形分布
C.线状分布
D.环状分布
【小题2】影响塔里木盆地城镇和交通线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
A.地形
B.气候
C.水源
D.植被
相关知识点
人文地理
区域产业活动
农业地域的形成与发展
农业区位因素及其变化
农业地域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