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拒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唯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选自《荆轲刺秦王》)
【小题1】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B.荆轲奉樊於期头函
C.秦王还柱而走
D.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千金之资币物 币:礼品
B.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遗:赠送
C.使使以闻大王 使:使者
D.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 谢:道谢
【小题3】下列句中“以”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A.以次进
B.而乃以手共搏之
C.箕踞以骂曰
D.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小题4】依据词类活用情况,下列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
A.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
B.又前而为歌
C.乃朝服,设九宾
D.太子迟之,疑其有改悔
【小题5】对下列句子文言句式的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②群臣侍殿上者 
③使毕使于前 ④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
A.①和②相同,③和④相同
B.①和②相同,③和④不同
C.①和②不同,③和④相同
D.①和②不同,③和④不同
【小题6】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①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
②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06 05:45: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屈原者,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原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匄,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平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令尹子兰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史记》,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B.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C.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D.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古人的“名”,成年时取,供朋友称呼。古人的名和字一般在意义上都存在一定的联系:或意思相近,如屈原,名平,字原;或意思相反,如韩愈,名愈,字退之。
B.“左徒”,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史记》记载屈原曾任左徒,后人亦以左徒作为屈原的别称。
C.“诸侯”,古代帝王分封的各国国君,规定要服从王命,定期朝贡述职。
D.在“令尹子兰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一句中,“卒”表示“终于”“最终”,“短”活用为动词,翻译为“贬低,讲坏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屈原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为人刚直不阿,却因此招来祸患。
B.秦昭王派张仪前往楚国,目的是破坏齐楚联盟,为进攻楚国扫清障碍。
C.汉中失守之后,楚怀王调动军队深入秦地作战,魏国趁机偷袭楚国。
D.令尹子兰劝楚王前往秦国,不要拒绝秦王的美意,楚王不顾屈原的反对前往秦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佯去秦。
⑵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章邯已破项梁军,则以为楚地兵不足忧,乃渡河击赵,大破之。当此时,赵歇为王,张耳为相,皆走入钜鹿城。章邯令王离、涉间围钜鹿,章邯军其南,筑甬道而输之栗。
怀王恐,从盱台之彭城,并项羽、吕臣军自将之。王召宋义与计事而大说之,因以为上将军;项羽为鲁公,为次将,范增为末将,救赵。诸别将皆属宋义,号为卿子冠军。行至安阳,留四十六日不进。项羽曰:“吾闻秦军围赵王钜鹿,疾引兵渡河,楚击其外,赵应其内,破秦军必矣。”宋义曰:“不然。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夫被坚执锐,义不如公;坐而运策,公不如义。”因下令军中曰:“猛如虎,狠如羊,贪如狼,强不可使者,皆斩之。”乃遣其子宋襄相齐,身送之至无盐,饮酒高会。天寒大雨,士卒冻饥。项羽曰:“将戮力而攻秦,久留不行。今岁饥民贫,士卒食芋菽,军无见粮。今不恤士卒而徇其私,非社稷之臣。”即帐中斩宋义头,出令军中曰:“宋义与齐谋反楚,楚王阴令羽诛之。”当是时,诸将皆慑服,莫敢枝梧。乃相与共立羽为假上将军。
项羽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于是至则围王离,与秦军遇,九战,绝其甬道,大破之,杀苏角,虏王离。当是时,楚兵冠诸侯。诸侯军救钜鹿下者十余壁,莫敢纵兵。楚战士无不一以当十,楚兵呼声动天,诸侯军无不人人惴恐。于是已破秦军,项羽召见诸侯将,诸侯将入辕门,无不膝行而前,莫敢仰视。项羽由是始为诸侯上将军,诸侯皆属焉。
(选自《史记·项羽本纪》,有删改)
注:①钜鹿城:古县名,治所在现在河北平乡西南。②卿子冠军:卿子是当时对人的尊称。宋义是上将军,在诸将之上,所以称为卿子冠军。③枝梧:抵抗。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乃渡击赵,大破之    河:河流
B.从盱台彭城  之:往,到
C.立羽为上将军 假:代理
D.将戮力而攻秦  戮力:同力,并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筑甬道输之栗 ②太子闻之,驰往,伏尸
B.①项羽悉引兵渡河 ②太子丹恐惧,请荆卿曰
C.①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②常身翼蔽沛公
D.①九战,绝甬道 ②吾还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B.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C.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D.今秦攻赵战胜/则兵罢我/承其敝/不胜/则我引兵鼓行/而西必举秦矣/故不如先斗秦赵
【小题4】把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烛之武退秦师》)
②臣左手把其袖,而右手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荆轲刺秦王》)

同类题4

古诗文阅读,完成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及其素,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小题1】下列句子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百余骑(从:跟从)
B.无有闭关事 (谢:谢罪)
C.高祖尝病甚,见人(恶:讨厌)
D.与沛公有 (隙:隔阂)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B.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C.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D.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
【小题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樊哙既有政治头脑,又勇敢豪爽。当刘邦处于危险境地时,他不顾个人安危,闯入营帐,义正词严地谴责项羽,帮助刘邦脱离险境。
B.教材中的《鸿门宴》也有樊哙闯帐一节,本文与之相比少了怒视项羽这一细节,人物形象不及《鸿门宴》生动传神。
C.刘邦因患病独卧宫中,不见朝臣,精神疲惫。樊哙直入宫内,以赵高篡权的教训,说服刘邦,使刘邦精神振作起来。
D.司马迁在最后的议论中,对樊哙等人从普通平民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垂名汉廷,恩德惠及子孙表示惊异,表达了作者对这些人物的赞叹。
【小题4】把课内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
(2) 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阅读下面文段。
于是舍人相与谏曰:“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今君与廉颇同列,廉君宣恶言,而君畏匿之,恐惧殊甚。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蔺相如固止之,曰:“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曰:“不若也。”相如曰:“夫以秦王之威,而相如廷叱之,辱其群臣。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顾吾念之,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徒以吾两人在也。今两虎共斗,其势不俱生。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小题1】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 )
例句:“慕君之高义”
A.以吾两人在也B.见欺
C.郯子之,其贤不及孔子D.舍车而
【小题2】对“所以”的用法归类正确的一项( )
①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②故释先王之成法,而法其所以为法
③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⑤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⑥夫仁义辩智,非所以持国也
A.①②④∕③⑤⑥B.①③⑤∕②④⑥
C.①②③∕④⑤⑥D.①③④∕②⑤⑥
【小题3】对“之”和“而”的用法判断正确的一项( )
①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③而相如廷叱之
②强秦之所以不敢加兵于赵者     ④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A.①②相同,③④相同B.①②相同,③④不同
C.①②不同,③④相同D.①②不同,③④不同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臣等不肖,请辞去。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 吾所以为此者,以先国家之急而后私仇也。
译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