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檥(yǐ整船靠岸)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被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①,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注】① 面之:跟项王面对面。吕马童原在后面追赶项王,项王回过头来看见他,二人才正面相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王军壁垓下  壁:筑壁垒B.持短兵接战    兵:兵器
C.项王身亦被十余创    被:受D.吾闻汉购我头千金    购:购买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与现代汉语不相同的一项是 ( )
A.左右皆泣,莫能仰视B.江东虽小,地方千里
C.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D.我何面目见之
【小题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 ②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B.①汉军至,无以渡 ②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
C.①骓不逝兮可奈何 ②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
D.①乃令骑皆下马步行 ②乃自刎而死
【小题4】把第三大题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共6分)
(1)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
(2)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2-14 06:01: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题文)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诱之,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
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小题1)解释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
⑴杀其骑尽(_____)
⑵三人马步行(_____)
⑶用其意 (____)
⑷胡兵终之。(_____)
【小题2】(小题2)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小题3)请结合选文内容,说说李广和《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在指挥作战上哪些相同之处?并对其中一点进行具体说明。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令。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以为‘非我莫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原贾生列传》节选)

是岁十月之望,步自雪堂,将归于临皋。二客从予,过黄泥之坂。霜露既降,木叶尽脱。人影在地,仰见明月。顾而乐之,行歌相答。

于是携酒与鱼,复游于赤壁之下。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曾日月之几何,而江山不可复识矣!予乃摄衣而上,履巉岩,披蒙茸,踞虎豹,登虬龙;攀栖鹘之危巢,俯冯夷之幽宫。盖二客不能从焉。划然长啸,草木震动,山鸣谷应,风起水涌。予亦悄然而悲,肃然而恐,凛乎其不可留也。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后赤壁赋》节选)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B.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C.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D.时夜将半四顾/寂寥适有孤鹤/横江东来/翅如车轮/玄裳缟衣戛然/长鸣/掠予舟而西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者,名平”,古时幼时命名,一般成年(男子20岁,女子16岁)时取字,字是为了便于他人称谓,对平辈或尊辈称字出于礼貌和尊敬。
B.“是岁十月之望”,“是岁”即“壬戌”,这是天干地支纪年法。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比较复杂,还有星岁纪年、生肖纪年、干支纪年、年号纪年等,其中年号纪年和干支纪年大致出于同一时期。
C.“赋”是中国古典文学的一种重要文体,大致经历了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几个阶段,《后赤壁赋》就属于文赋。
D.“十月之望”,古时农历每月十五是望日,初一称为朔日,晦则指农历每月的三十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屈原见识广博,怀王很信任他,但是上官大夫却想同他争夺国君的宠幸,想要抢夺他制定好的法令,并在怀王面前讲他的坏话。怀王因此疏远了屈原。
B.《后赤壁赋》也是写月夜游赤壁,但描绘的不再是江上明月,而是山间草木,景色也由清幽转为峭拔。
C.《后赤壁赋》是苏轼三个月后再游赤壁时所作,前赋着重写水,后赋着重写山,前赋着重写秋景,后赋着重写冬景。
D.《后赤壁赋》以记叙、描写为主,写奇景以抒怀;前赋谈玄说理,议论风生,寓悲愤于旷达之中。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其功。
(2)反而登舟,放乎中流,听其所止而休焉。

同类题4

   孟尝君名文,姓田氏。齐王惑于秦、楚之毁,以为孟尝君名高其主而擅齐国之权,遂废孟尝君。诸客见孟尝君废,皆去。冯谖乃西说秦王曰:“王亦知齐之废孟尝君乎?使齐重于天下者,孟尝君也。今齐王以毁废之,其心怨,必背齐;背齐入秦,则齐国之情,人事之诚,尽委之秦,齐地可得也。君急使使载币阴迎孟尝君,不可失时也。”秦王大悦,乃遣车十乘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曰:“今臣窃闻秦遣使车十乘载黄金百镒以迎孟尝君。孟尝君不西则已,西入相秦则天下归之,临淄、即墨危矣。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齐王曰:“善。”王召孟尝君而复其相位,而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自齐王毁废孟尝君,诸客皆去。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未到,孟尝君太息叹曰:“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食客三千有余人,先生所知也。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莫顾文者。今赖先生得复其位,客亦有何面目复见文乎?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结辔下拜。孟尝君下车接之,曰:“先生为客谢乎?”冯谖曰:“非为客谢也,为君之言失。夫物有必至,事有固然,君知之乎?”孟尝君曰:“愚不知所谓也。”曰:“生者必有死,物之必至也;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君独不见夫朝趣市朝者乎?明旦,侧肩争门而入;日暮之后,过市朝者掉臂而不顾。非好朝而恶暮,所期物忘其中。今君失位,宾客皆去,不足以怨士而徒绝宾客之路。愿君遇客如故。”孟尝君再拜曰:“敬从命矣。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节录自《史记•孟尝君列传》)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谖乃西秦王    说:劝说
B.君急使使载币迎孟尝君    阴:阴暗、不高兴
C.先生为客乎 谢:道歉
D.君独不见夫朝市朝者乎    趣:同“趋”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分别表明孟尝君“得士”和“怨士”的一组是( )
A.①文常好客,遇客无所敢失②与其故邑之地,又益以千户
B.①后召而复之,冯谖迎之②客见文一日废,皆背文而去
C.①冯谖乃西说秦王②如复见文者,必唾其面而大辱之
D.①冯谖辞以先行,至齐,说齐王②闻先生之言,敢不奉教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尝君被废黜的原因,除了是齐王不满其声名盖过了自己并独揽了齐国的政权,还有就是齐王被秦、楚两国散布的流言蜚语迷惑。
B.众宾客的离去反衬了冯谖的忠诚,西行游说的成功更说明了他的能力。冯谖并不同于那些鸡鸣狗盗之辈。
C.孟尝君有食客三千,体现了他的礼贤下士,而他复职后准备狠狠地侮辱弃他而去的宾客,又反映了他心胸狭隘,缺乏容人之量。
D.冯谖不仅善于游说,而且善于劝谏。他巧用比喻劝说孟尝君,并真心祝愿他能恢复往日门客盈门的盛况。孟尝君最终接受了他的建议。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王何不先秦使之未到,复孟尝君,折秦之谋,而绝其霸强之略。
(2)富贵多士,贫贱寡友,事之固然也。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冯唐以孝著,为中郎署长,事文帝。上既闻廉颇、李牧为人,良说,而搏髀曰:“嗟乎!吾独不得廉颇、李牧为吾将,吾岂忧匈奴哉!”唐曰:“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上怒,起入禁中。良久,召唐让曰:“公奈何众辱我,独无间处乎?”唐谢曰:“鄙人不知忌讳。”

当是之时,匈奴新大入朝那,杀北地都尉卯。上以胡寇为意,乃复问唐曰:“公何以知吾不能用廉颇、李牧也?”唐对曰:“臣闻上古王者之遣将也,跪而推毂①,曰‘阃②以内者,寡人制之;阃以外者,将军制之。军功爵赏皆决于外,归而奏之’。此非虚言也。臣大父言,李牧为赵将居边,军市之租皆自用飨士,赏赐决于外,不从中扰也。委任而责成功,故李牧乃得尽其智能,遣选车千三百乘,彀骑③万三千,百金之士十万,是以北逐单于,破东胡,灭澹林,西抑强秦,南支韩魏。当是之时,赵几霸。其后会赵王迁立,乃用郭开谗,卒诛李牧。是以兵破士北,为秦所禽灭。今臣窃闻魏尚为云中守,其军市租尽以飨士卒,出私养钱,五日一椎牛,飨宾客军吏舍人,是以匈奴远避,不近云中之塞。虏曾一入,尚率车骑击之,所杀甚众。夫士卒尽家人子,起田中从军,安知尺籍五符。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上功莫府,一言不相应,文吏以法绳之。其赏不行而吏奉法必用。臣愚,以为陛下法太明,赏太轻,罚太重。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陛下下之吏,削其爵,罚作之。由此言之,陛下虽得廉颇、李牧,弗能用也。”文帝说,是日令冯唐持节赦魏尚,复以为云中守,而拜唐为车骑都尉,主中尉及郡国车士。

七年,景帝立,以唐为楚相,免。武帝立,末贤良,举冯唐。唐时年九十余,不能复为官,乃以唐子冯遂为郎。

注: ①毂: gǔ 泛指车 ②阃: kǔn 门槛,这里代指朝廷③彀gòu骑:骑兵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良久,召唐让曰 让:责备
B. 当是之时,赵几霸 霸:称霸
C. 且云中守魏尚坐上功首虏差六级  坐:获罪,犯罪
D. 文吏以法绳之 绳:捆绑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 ① 冯唐孝著 ②然秦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B. ① 复问唐曰 ② 今其知反不能及
C. ① 臣闻上古王者遣将也 ②臣壮也,犹不如人
D. ① 委任责成功 ② 蟹六跪二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冯唐不仅有真知灼见,而且敢于坚持正确的意见,批评最高统治者,是难得的令人折服的杰出之士。
B. 此文一笔两涉,冯唐之所以能显示自己品格的卓异,是因为遇到了“从善如流”的汉文帝。文章通过对话描写,再现了敢于直谏的良臣和勇于纳谏的贤君形象。
C. 冯唐虽然杰出,但仕途却大起大落,坎坷不平,最后连一个官职都保不住。唐代王勃也有“冯唐易老,李广准封”之叹。
D. 这段文字体现了司马迁一贯的风格:全文朴实的叙写,蕴蓄着强烈的爱憎之情;许多生动的细节描写,显示着强烈的文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