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至南郑,诸将行道亡者数十人,信度何等已数言上,上不我用,即亡。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上,自追之。人有言上曰:“丞相何亡。”上大怒。居一二日,何来谒上,上且怒且喜,骂何曰:“若亡,何也?”何曰:“臣不敢亡也,臣追亡者。”上曰:“若所追者谁何?”曰:“韩信也。”上复骂曰:“诸将亡者以十数,公无所追;追信,诈也。”何曰:“诸将易得耳。至如信者,国士无双。王欲争天下,非信无所与计事者。”王曰:“吾为公以为将。”何曰:“虽为将,信必不留。”王曰:“以为大将。”何曰:“幸甚。”于是王欲召信拜之。何曰:“王素慢无礼,今拜大将如呼小儿耳,此乃信所以去也。王必欲拜之,择良日,斋戒,设坛场,具礼,乃可耳。”王许之。诸将皆喜,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至拜大将,乃韩信也,一军皆惊。王曰:“丞相数言将军,将军何以教寡人计策?”信谢,因问王曰:“今东乡争权天下,
岂非项王邪?”汉王曰:“然。”曰:“大王自料勇悍仁疆孰与项王?”汉王默然良久,曰:“不如也。”曰:“惟信亦为大王不如也。请言项王之为人也。项王喑噁叱咤,千人皆废,然不能任属贤将,此特匹夫之勇耳。项王见人恭敬慈爱,言语呕呕(xū,言语温和的样子),人有疾病,涕泣分食饮,此所谓妇人之仁也。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有背义帝之约,所过无不残灭者,天下多怨,名虽为霸,实失天下心。今大王诚能反其道: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除秦苛法,与秦民约,法三章耳,秦民无不欲得大王王秦者。今大王举而东,三秦可传檄而定也。”汉王大喜,遂听信计。
【小题1】下列各句加点字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若所追者谁何?  若:如果
B.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臣:征服
C.此特匹夫之勇耳  特:只是
D.诸将亡者以十数  数:计算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设坛场,具礼,乃可耳 此乃信所以去也
B.吾为公以为将 人人各自以为得大将
C.大王之入武关,秋毫无所害   四方之民归之,若水之归下
D.项王虽霸天下而臣诸侯 虽为将,信必不留。
【小题3】下列各句中加点字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项伯杀人,臣活之
A.信数与萧何语,何奇之
B.今大王举而东
C.大王当王关中
D.何闻信亡,不及以闻上
【小题4】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邦行军至南郑时,军中许多将士纷纷逃走。韩信揣度萧何屡次推荐自己,却终不能被重用,也逃离了大军。
B.萧何认为刘邦若要图天下,必须要有韩信这样的人才。诸将易得,韩信难求。若挽留韩信,需拜他为大将。
C.韩信认为项羽为人虽喑噁叱咤却是匹夫之勇;虽恭敬慈爱,却是妇人之仁。而刘邦则是素来对人轻慢无礼。
D.刘邦入关废除苛法,约法三章,深得秦地百姓拥戴。而项羽则不得人心。因此韩信认为秦中地区唾手可得。
【小题5】用“/”为下列划线文字断句
淮阴屠中少年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袴下于是信孰视之俯出袴下匍匐。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选自《史记•淮阴侯列传》)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8 10:42: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段文章,完成小题。
(甲)
灌将军夫者,颍阴人也。夫父张孟,尝为颍阴侯婴舍人,得幸,因进之至二千石,故蒙灌氏姓为灌孟。吴楚反时,颍阴侯灌何为将军,属太尉,请灌孟为校尉。夫以千人与父俱。灌孟年老,颍阴侯强请之,郁郁不得意,故战常陷坚,遂死吴军中。军法,父子俱从军,有死事,得与丧归。灌夫不肯随丧归,奋曰:“愿取吴王若将军头,以报父之仇。”于是灌夫被甲持戟,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数十人。及出壁门,莫敢前。独二人及从奴十数骑驰入吴军,至吴将麾下,所杀伤数十人。不得前,复驰还,走入汉壁,皆亡其奴,独与一骑归。夫身中大创十余,适有万金良药,故得无死。夫创少瘳,又复请将军曰:“吾益知吴壁中曲折,请复往。”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吴已破,灌夫以此名闻天下。
  颍阴侯言之上,上以夫为中郎将。数月,坐法去。后家居长安,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孝景时,至代相。孝景崩,今上初即位,以为淮阳天下交,劲兵处,故徙夫为淮阳太守。建元元年,入为太仆。二年,夫与长乐韂尉窦甫饮,轻重不得,夫醉,搏甫。甫,窦太后昆弟也。上恐太后诛夫,徙为燕相。 数岁,坐法去官,家居长安。
  灌夫为人刚直使酒,不好面谀。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稠人广觽,荐宠下辈。士亦以此多之。
(节选自《史记·魏其武安侯列传》)
(乙)
匈奴大入上郡,天子使中贵人从广勒习兵击匈奴。中贵人将骑数十纵,见匈奴三人,与战。三人还射,伤中贵人,杀其骑且尽。中贵人走广。广曰:“是必射雕者也。”广乃遂从百骑往驰三人。三人亡马步行,行数十里。广令其骑张左右翼,而广身自射彼三人者,杀其二人,生得一人,果匈奴射雕者也。 已缚之上马,望匈奴有数千骑,见广,以为诱骑,皆惊,上山陈。广之百骑皆大恐,欲驰还走。广曰:“吾去大军数十里,今如此以百骑走,匈奴追射我立尽。今我留,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必不敢击我。”广令诸骑曰:“前!”前未到匈奴陈二里所,止,令曰:“皆下马解鞍!”其骑曰:“虏多且近,即有急,奈何?”广曰:“彼虏以我为走,今皆解鞍以示不走,用坚其意。”于是胡骑遂不敢击。有白马将出护其兵,李广上马与十余骑奔射杀胡白马将,而复还至其骑中,解鞍,令士皆纵马卧。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夜半时,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欲夜取之,胡皆引兵而去。平旦,李广乃归其大军。大军不知广所之,故弗从。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小题1】下列加点的字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得与丧归   丧:灵柩
B.中贵人将骑数十纵   将:带领
C.夫创少瘳   少:不多时,一会儿
D.吾去大军数十里 去:距离、离开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的字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组是 (  )
A.①匈奴必以我为大军之诱    ②夫以千人与父俱
B.①未到匈奴陈二里所 ②募军中壮士所善愿从者
C.①杀其二人,生得一人 ②皆亡其奴
D.①胡兵终怪之     ②长安中诸公莫弗称之
【小题3】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B.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C.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D.贵戚诸有/势在己之右/不欲加礼/必陵之诸士/在己之左/愈贫贱/尤益敬与钧/
【小题4】下列关于两段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吴楚反时,太尉嫌灌孟年老本无意让灌孟做校尉,是颍阴侯强请而后才用的他。这是灌孟郁郁不得志乃至后来战死吴军中的主要原因。
B.灌夫为人正直,不在别人面前奉承讨好、不媚上欺下,而且十分礼遇比自己地位低的人,因此颇得人心,有许多门客归附于他。
C.带领几十名骑兵,纵马驰骋,遇到三个匈奴人,就与他们交战,三个匈奴人回身放箭,射伤了宦官,几乎杀光了他的那些骑兵。
D.那三个人没有马,徒步前行。走了几十里,李广命令他的骑兵左右散开,两路包抄。他亲自去射杀那三个人,射死了两个人。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将军壮义之,恐亡夫,乃言太尉,太尉乃固止之。
(2)是时会暮,胡兵终怪之,不敢击。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雎者,魏人也。事魏中大夫须贾。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雎从。齐襄王闻雎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宾客饮者醉,更溺雎,故僇辱。范雎得出。后魏齐悔,复召求之。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范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

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知范雎贤,过载范雎入秦。秦相穰侯①车骑从西来。范雎曰:“吾闻穰侯专秦权,恶内诸侯客,我宁且匿车中。”有顷,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无益,徒乱人国耳。”即别去。范雎曰:“吾闻穰侯智士也,其见事迟,乡者疑车中有人,忘索之。”于是范雎下车走。

行十余里,果使骑还索车中,无客,乃已。王稽遂与范雎入咸阳。拜范雎为客卿,谋兵事。卒听范雎谋,使五大夫绾伐魏,拔怀。后二岁,拔邢丘。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臣居山东时,闻秦之有穰侯,不闻其有王也。然则权安得不倾,令安得从王出乎?臣窃为王恐,万世之后,有秦国者非王子孙也。”昭王闻之大惧,于是逐穰侯于关外,拜范雎为相。秦封范雎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须贾辞于范雎,范雎大供具,尽请诸侯使,与坐堂上,而坐须贾于堂下,置莝②豆其前,令两黥徒夹而马食之。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范雎既相,入言于王曰:“非王稽之忠,莫能内臣于函谷关。今臣官至于相,王稽之官尚止于谒者,非其内臣之意也。”昭王召王稽,拜为河东守。又任郑安平,昭王以为将军。范雎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一饭之德必偿,睚眦之怨必报。秦昭王欲为范雎必报其仇。赵孝成王卒取魏齐头予秦。后五年,昭王用应侯谋,大破赵于长平。已而与武安君白起有隙,言而杀之。任郑安平,使击赵。郑安平为赵所围急,以兵二万人降赵。应侯席稾请罪。后二岁,王稽为河东守,与诸侯通,坐法诛。

(节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

注:①穰侯:战国时秦国大臣,原为楚国人,秦昭襄王之舅,宣太后异父同母的大弟,凭与昭王的特殊关系在秦独揽大权,后来四次任丞相,因食邑在穰(今河南省邓州市),号为“穰侯”;②莝:cuò,铡碎的草。③稾(gǎo):禾苗,或者指"禾秆的嫩头"。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B.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C.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D.须贾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以告魏相魏齐/魏齐使舍人/笞击雎/折胁摺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者,官名。春秋战国时国君左右掌传达等事的近侍。《鸿门宴》中左司马是古代的军官,将军下面的属官,执掌军政。
B.“山东”,地理区域名,最早始于战国时期,当时称崤山以东的地区为“山东”。
C.黥徒,受黥刑的犯人,引申泛指囚徒,罪犯。黥刑又名墨刑、黵刑,上古的五刑之一,就是在犯罪人的脸上刺字,然后涂上墨炭,表示犯罪的标志。
D.《史记》,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例,共135篇。《鸿门宴》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负重,坚韧顽强。他不因遭受困辱而沮丧,能够激励意志以奋发。在魏国被魏相魏齐屈打几乎致死,并不因此而气馁,入秦之后命运有了转机。
B.范雎机智过人,行事谨慎。须贾告发,魏齐严刑拷打,他假死逃过一劫;去秦国的路上,秦相穰侯有所怀疑,他藏起来,后来又下车步行,又逃过一劫。
C.范雎能言善辩,谋深虑远。因此信威于强秦,在国内打击外戚势力加强王室集权,在国外拓疆开土,为秦国成就帝业奠定了基础,在历史上有一定功绩。
D.范雎睚眦必报,任人唯亲。先后逐穰侯,辱须贾,迫魏齐;在白起因与秦王有隔阂而被杀的情况下,荐郑安平任大将,后又荐王稽任河东守,造成恶果。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侯果至,劳王稽,又曰:“谒君得无与诸侯客子俱来乎?”
(2)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
(3)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已。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道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声色,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齿、革,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裘、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注)①挽,同“晚”,后来的。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⑥潟卤:盐碱地,不适宜耕种。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夫神农以前,吾不知   已:通“矣”,了
B.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   道:通“导”,引导
C.故农而食之   待:等待
D.各其业,乐其事   劝:勉励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B.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C.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D.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B.各地物产丰富,农、虞、工、商顺应自然规律各行其是,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普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小题4】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后面的问题。

太史公曰:余读《孟子书》,至梁惠王问“何以利吾国”, 未尝不废书而叹也。曰:嗟乎,利诚乱之始也!夫子罕言利者,常防其原也。

孟子游事齐宣王,宣王不能用。适梁,梁惠王不果所言,则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当是之时,秦用商君,富国强兵楚、魏用吴起,战胜弱敌;齐威王、宣王用孙子、田忌之徒,而诸侯东面朝齐。天下方务于合从连衡,以攻伐为贤, 而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桌以所如者不合。退而与万章之徒序《诗》《书》,述仲尼之意,作《孟子》七篇。

齐有三驺子。其前驺忌,以鼓琴干威王,因及国政,封为成侯而受相印,先孟子。

其次驺衍,后孟子。驺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始》《大圣》之篇十余万言。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其术皆此类也。然要其归,必止乎仁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始也,滥耳。王公大人初见真术,惧然顾化,其后不能行之。

是以驺子重于齐。适梁,惠王郊迎,执宾主之礼。适赵,平原君侧行撇席。如燕,昭王拥彗先驱,请列弟子之座而受业,筑碣石宫,身亲往师之。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手齐、梁同乎哉!故武王以仁义伐纣而王,伯夷饿不食周粟。卫灵公问陈,而孔子不答。梁惠王谋欲攻赵,孟轲称太王去邠。此包有意阿世俗苟合而已哉!持方枘欲内圆凿,其能入乎?

荀卿,赵人。年五十始来游学于齐。驺衍之术迂大而闲辩,奭也文具难施,淳于髡久与处,时有得善言。故齐人颂曰:“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髡。”田駢之属皆已死。齐襄王时,而荀卿最为老师。齐尚修列大夫之缺,而荀卿三为祭酒焉。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于是推儒、墨、道德之行事兴坏,序列著数万言而卒。

(节选自《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有删改)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天下方于合从连衡 务:致力,专力从事
B.以鼓琴威王 干:冒犯
C.身亲往之 师:意动用法,以……为师
D.亡国乱君相 属:接连
【小题2】下列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见以为迂远而阔于事情  无恒产,因无恒心
B.攻伐为贤 彭祖乃今久特闻
C.必止仁义节俭  生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D.持方相欲内圆凿,能入乎 余亦悔随之而不得极夫游之乐也
【小题3】以下六句话编为四组,分别体现孟子、驺衍、荀子思想情感的一项是(  )
①迂远而阔于事情
②述唐、虞、三代之德
③其语闳大不经,必先验小物,推而大之,至于无垠
④要其归, 必止乎亡义节俭,君臣上下六亲之施
⑤荀卿嫉浊世之政,亡国乱君相属
⑥谈天衍,雕龙奭,炙毂过凳
A.①③⑥
B.②③⑥
C.①④⑤
D.②④⑤
【小题4】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孟子所处的时代是一个以武力征伐为主导思想的时代,所以孟子想通过写书来引起诸侯的重视,实现理想。
B.驺衍虽然一开始能够受到各国君王的热情接待,甚至享有很髙的礼遇,但是他的思想却很难施行。
C.荀子在当时的齐国是最年长和最有资历的宗师,正好当时齐国有列大夫的缺额,所以荀卿曾先后三次以宗师的身份担任稷下学士的祭酒。
D.荀子憎恶诸侯王们不遵循王政大道却被装神弄鬼的巫祝迷惑,所以推究各家之长,著书立说。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孟轲乃述唐、虞、三代之德,是以所如者不合。
(2) 其游诸侯见尊礼如此,岂与仲尼菜色陈、蔡,孟轲困于齐、梁同乎哉!

同类题5

阅读下文,完成小题。
鸿门宴 (节选)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常以身蔽沛公 (2)杀人如不能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雨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1)沛公旦日百余骑来见项王
A.跟从B.随从C.使······跟从D.指挥
【小题3】将下面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小题4】请用简洁的文字分别概括两段的主要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结合选文概括刘邦在鸿门宴上转危为安的因素有哪些?
(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6】结合第2段的内容分析樊哙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