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仲舒,广川人也。以治《春秋》,孝景时为博士。下帷讲诵,弟子传以久次相受业,或莫见其面。盖三年董仲舒不观于舍园,其精如此。进退容止,非礼不行,学士皆师尊之。
今上即位,为江都相。以《春秋》灾异之变推阴阳所以错行,故求雨闭诸阳,纵诸阴,其止雨反是。行之一国,未尝不得所欲。中废为中大夫,居舍,著《灾异之记》。是时辽东高庙灾,主父偃疾之,取其书奏之天子。天子召诸生示其书,有刺讥。董仲舒弟子吕步舒不知其师书,以为下愚。于是下董仲舒吏,当死,诏救之。于是董仲舒竟不敢复言灾异。
至卒,终不治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故汉兴至于五世之间,唯董仲舒名为明于《春秋》,其传公羊氏也。
瑕丘江生为谷梁《春秋》。自公孙弘得用,尝集比其义,卒用董仲舒。
仲舒弟子遂者:兰陵褚大,广川殷忠,温吕步舒。褚大至梁相。步舒至长史,持节使决淮南狱,于诸侯擅专断,不报,以《春秋》之义正之,天子皆以为是。弟子通者,至于命大夫;为郎、谒者、掌故者以百数。而董仲舒子及孙皆以学至大官。
——(选自《史记·儒林列传》,有删改)
仲舒为人廉直。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仲舒以弘为从谀,弘嫉之,胶西王亦上兄也,尤纵恣,数害吏二千石。弘乃言于上曰:“独董仲舒可使相胶西王。”胶西王闻仲舒大儒,善待之,仲舒恐久获罪,病免。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董仲舒在家,朝廷如有大议,使使者及廷尉张汤就其家而问之,其对皆有明法。自武帝初立,魏其、武安侯为相而隆儒矣。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年老,以寿终于家,家徙茂陵,子及孙学以学至大官。
——《汉书·董仲舒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B.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C.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D.凡相两国/辄事骄王/正身以率下/数上疏谏争/教令国中/所居而治/及去位/归居终不问家产/业以修学著书为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博士,古为官名,秦汉时是掌管书籍文典、通晓史事的官职。后成为学术上专通一经或精通一艺,如茶博士、酒博士、武博士。
B.春秋,即《春秋经》,中国古代儒家典籍“六经”之一。也是周朝时期鲁国的国史,现存版本由孔子修订而成。后来出现了三部对《春秋》所记载的历史进行补充的传记,即被称为“春秋三传”的《左传》《公羊传》《谷梁传》
C.阴阳,代表一切事物的最基本对立关系。古代人们观察到自然界中各种对立又相联的大自然现象,知天地、日月、昼夜、寒暑、男女、上下等,便以哲学的思想方式归纳出“阴阳”这概念。
D.百家,原指春秋战国时代发展以来的各种思想流派,后汉武帝听取董仲舒的建议,“罢黜百家,表彰六经”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董仲舒因研究《春秋》,孝景帝时曾拜为博士。他居家教书,上门求学的人很多,不能一一亲授,弟子之间便依学辈先后辗转相传,有的人甚至没见过他的面。
B.董仲舒为中大夫后,在家写了《灾异之记》。这时辽东高帝庙火灾,天子召集众儒生把书拿给他们看,儒生们认为其中含有指责讥讽朝政之意。
C.董仲舒辞官回家后,朝中有大事还经常向他询问,他应对得都很分明,武帝即位后,魏其侯和武安侯在董仲舒的建议下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D.董仲舒的弟子中官运通达的,做到了大夫之职;谒者、掌故的则有百余人。而董仲舒的儿子和孙子也都因精通儒学做了高官。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是时方外攘四夷,公孙弘治《春秋》不如仲舒,而弘希世用事,位至公卿。
(2)及仲舒对册,推明孔氏,抑黜百家。立学校之官,州郡举茂材孝廉,皆自仲舒发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8 09:0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理解
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善射,爱士卒。天子以为李氏世将,而使将八百骑。尝深入匈奴二千余里,过居延视地形,无所见虏而还。拜为骑都尉,将丹阳楚人五千人,教射酒泉、张掖以屯卫胡。
数岁,天汉二年秋,贰师将军李广利将三万骑击匈奴右贤王于祁连天山,而使陵将其射士步兵五千人,出居延北可千余里,欲以分匈奴兵,毋令专走贰师也。陵既至期还,而单于以兵八万围击陵军。陵军五千人,兵矢既尽,士死者过半,而所杀伤匈奴亦万余人。且引且战,连斗八日,还未到居延百余里,匈奴遮狭绝道,陵食乏而救兵不到,虏急击招降陵。陵曰:“无面目报陛下。”遂降匈奴。其兵尽没,余亡散得归汉者四百余人。单于既得陵,素闻其家声,及战又壮,乃以其女妻陵而贵之。汉闻,族陵母妻子。自是之后,李氏名败,而陇西之士居门下者皆用为耻焉。
【小题1】解释加点字
而使八百骑 (__________)  出居延北千余里(__________)
其兵尽(__________)  闻其家声 (__________)
【小题2】以下各项加点字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孟尝君怪其疾也,衣冠而见之B.乃以其女陵而贵之
C.乃以其女妻陵而D.汉闻,陵母妻子
【小题3】从上文中可以看出,造成李陵兵败被俘的主要原因有哪些?

同类题4

阅读《鸿门宴》中一段文字,并对比相关语句,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C.仲永指物作诗立就,邑人D.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小题2】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相同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不内B.沛公霸上
C.范增数项王D.人如恐不胜
【小题3】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B.常以身蔽沛公
C.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然则通巫峡,南极潇湘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5】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B.皆白衣冠以送其行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燕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小题6】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请辞决矣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背德也
C.不义也,不如因善遇D.使杞子、杨孙戍,乃还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魏公子无忌者,魏昭王少子,而魏安釐王异母弟也。昭王薨,安釐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士以此方数千里争往归之,致食客三千人。当是时,诸侯以公子贤,多客,不敢加兵谋魏十余年。

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曰:“臣修身洁行数十年,终不以监门困故而受公子财。”公子于是乃置酒,大会宾客。坐定,公子从车骑,虚左,自迎夷门侯生。侯生摄敝衣冠,直上载公子上坐,不让,欲以观公子。公子执辔愈恭。侯生又谓公子曰:“臣有客在市屠中,愿枉车骑过之。”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公子颜色愈和。当是时,魏将相宗室宾客满堂,待公子举酒。巿人皆观公子执辔。从骑皆窃骂侯生。侯生视公子色终不变,乃谢客就车。至家,公子引侯生坐上坐,遍赞宾客,宾客皆惊。酒酣,公子起,为寿侯生前。侯生因谓公子曰:“今日嬴之为公子亦足矣。嬴乃夷门抱关者也,而公子亲枉车骑,自迎嬴于众人广坐之中,不宜有所过,今公子故过之。然嬴欲就公子之名,故久立公子车骑巿中,过客以观公子,公子愈恭。巿人皆以嬴为小人,而以公子为长者,能下士也。”于是罢酒,侯生遂为上客。

侯生谓公子曰:“臣所过屠者朱亥,此子贤者,世莫能知,故隐屠间耳。”公子往数请之,朱亥故不复谢,公子怪之。

(节选自《史记·魏公子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B.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C.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D.魏有隐士曰/侯嬴年七十/家贫/为大梁夷门监者/公子闻之往/请欲厚遗之/不肯受
【小题2】下列对文中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薨,古代称诸侯之死,后世有封爵的大官之死也称薨。古代天子死曰崩,诸侯死曰薨,大夫死曰卒,士死称不禄,庶人死称死。
B.虚左,空着左边的位置,古代坐车座次以左为尊,空着左边的位置以待宾客称“虚左”,表示对宾客的尊敬。
C.信陵君与平原君、孟尝君、春申君并称为战国四公子,这四人礼贤下士,广招门客。
D.长者,常指年长或辈分高的人,也尊称有德行的人,文中的长者就是指年长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信陵君礼贤下士,方圆几千里的士人都争相归附于他,食客竟达三千人。诸侯因公子贤能,宾客众多,十几年不敢动兵谋犯魏国。
B.信陵君虚左以待,亲自驾车迎接侯生,侯生径直坐在公子空出的尊贵座位上,丝毫没有谦让的意思,可是公子手握缰绳更加恭敬。
C.侯赢为成就信陵君的名声,故意去拜见朋友,让公子车马久久地停在街市中,人们看到公子替侯生驾车,公子随从都暗自责骂侯生。
D.侯赢成为信陵君的上宾,又把朋友朱亥举荐给信陵君。公子曾多次前往拜见朱亥,朱亥故意不回拜答谢,公子内心责怪侯赢。
【小题4】把文中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子为人,仁而下士,士无贤不肖,皆谦而礼交之,不敢以其富贵骄士。
(2)公子引车入巿,侯生下,见其客朱亥,俾倪,故久立与其客语,微察公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