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师旦字潜叔,枢密副使稹之从子。美容仪,身长六尺。少年颇涉书史,尤刻意刑名之学。用稹荫,试将作监主簿,累迁宁海军节度推官。知江山县,断治出己,吏不能得民一钱,弃物道上,人无敢取。以荐者改大理寺丞、知彭城县,迁太子右赞善大夫,移知康州。
侬智高破邕州,顺流东下,师旦使人觇贼,还报曰:“诸州守皆弃城走矣!”师旦叱曰:“汝亦欲吾走矣。”乃大索,得谍者三人,斩以徇。而贼已薄城下,师旦止有兵三百,开门迎战,杀数十人。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曰:“明日贼必大至,吾知不敌,然不可以去,尔留,死无益也。”遂与监押马贵部士卒固守州城。召贵食,贵不能食,师旦独饱如平时;至夜,贵卧不安席,师旦即卧内大鼾。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众皆曰:“愿为国家死。”至城破无一人逃者。矢尽,与贵俱还,据堂而坐。智高麾兵鼓噪争入,胁师旦,师旦大骂曰:“饿獠,朝廷负若何事,乃敢反邪!天子发一校兵,汝无遗类矣。”智高怒,并贵害之。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师旦遇害时,年四十二。柩过江山,江山之人迎师旦丧,哭祭于路,络绎数百里不绝。
同时有王从政者,以东头供奉官、阁门祗候,与侬智高战于太平场,被执,骂贼不已,至以沸汤沃之,终不屈而死。赠信州刺史,录其孙二人。
(节选自《宋史·忠义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B.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C.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D.贼既去州∕人为立庙∕事平∕赠光禄少卿∕赐其母王∕长安县太君冠帔∕录其子弟并从子三人。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从子指同曾祖父不共父的平辈兄弟——从祖兄弟、从父兄弟——的孩子,称为从子。这里指的赵师旦是赵稹的侄儿。
B.“迁”是表示中国古代官吏调动、升贬的常用词语。一般情况下,用“左迁”来表示升官。
C.荫是恩荫之意。封建时代子孙因先世有功劳而得到封赏或免罪。这里指赵师旦因赵稹的恩荫而得以任官。
D.赠本义是把东西无代价地送给别人。后来古代皇帝为已死的官员及其亲属加封也叫赠,文中就是此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赵师旦年少之时,尤其钻研刑名方面的学问,并因叔父赵稹的恩荫,试任将作监主簿,多次升迁为宁海军节度推官。
B.等到邕州被侬智高率兵攻破,城中守兵没有一个人逃走。守兵弹尽箭竭,赵师旦与监押马贵一起回到府衙,据厅堂而坐。
C.赵师旦与侬智高作战被抓住,责骂贼敌不已,最终不屈而死,被朝廷追赠为信州刺史,朝廷录用了他的两个孙子为官吏。
D.敌贼已经逼近邕州城下,赵师旦仅仅有士兵三百人,打开城门迎战敌贼,歼灭敌贼几十个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暮,贼稍却,师旦语其妻,取州印佩之,使负其子以匿。
(2)迟明,贼攻城愈急,左右请少避,师旦曰:“战死与戮死何如?”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6 03:02: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老子曰:“至治之极,邻国相望,鸡狗之声相闻,民各甘其食,美其服,安其俗,乐其业,至老死不相往来。”必用此为务,挽近世涂民耳目,则几无行矣。

太史公曰:夫神农以前,吾不知。至若《诗》、《书》所述虞、夏以来,耳目欲极声色之好,口欲穷刍豢之味,身安逸乐,而心夸矜势能之荣。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其次教诲之,其次整齐之,最下者与之争。

夫山西饶材、竹、玉石,山东多鱼、盐、漆、丝,江南出梓、姜、桂、金、锡、玳瑁、珠玑,龙门、碣石北多马、牛、羊、筋角;铜、铁则千里往往山出棋置:此其大较也。皆中国人民所喜好,谣俗被服饮食奉生送死之具也。故待农而食之,虞而出之,工而成之,商而通之。此宁有政教发征期会哉?人各任其能,竭其力,以得所欲。故物贱之征贵,贵之征贱,各劝其业,乐其事,若水之趋下,日夜无休时,不召而自来,不求而民出之。岂非道之所符,而自然之验邪?

《周书》曰: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财匮少而山泽不辟矣。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上则富国,下则富家。贫富之道,莫之夺予,而巧者有余,拙者不足。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故齐冠带衣履天下,海岱之间敛袂而往朝焉。其后齐中衰,管子修之,设轻重九府,则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而管氏亦有三归,位在陪臣,富于列国之君。是以齐富强至于威、宣也。

故曰: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礼生于有而废于无。故君子富,好行其德;小人富,以适其力。渊深而鱼生之,山深而兽往之,人富而仁义附焉。富者得势益彰,失势则客无所之,以而不乐。夷狄益甚。谚曰:“千金之子,不死于市。”此非空言也。故曰: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夫千乘之王,万家之侯,百室之君,尚犹患贫,而况匹夫编户之民乎!

(选自《史记·货殖列传》有删改)

(注)①挽,同“晚”;一说意为“挽救”。②刍豢:指牲畜的肉。③眇:同“妙”。④虞:掌管山林川泽出产的官,此指开发山林川泽的人。⑤三宝:食、事、财。绝:不流通。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B.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C.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D.故太公望封于营丘/地潟卤/人民寡/于是太公劝其女/功极技巧/通鱼盐/则人物归之/繦至而辐凑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夫神农以前,吾不知 已:通“矣”,了
B.故善者因之,其次利之 道:规律
C.此其大较也 大较:大略;大致
D.失势则客无所     之:到,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老子的小国寡民理念在近世行不通,是因为人们都追求舒适享乐;对人们的欲望,统治者最好的做法是顺其自然。
B.各地物产丰富,但只有政府主动、大力协调各种经济门类,农、虞、工、商才能各行其事,人民才能安居乐业。
C.姜太公在经济基础薄弱之时,管仲在齐国中衰时,都实行了发展经济的政策。由于富强,齐国还实现了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霸业。
D.天下之人上至天子诸侯下到平民百姓,都求财谋利,担忧贫穷,只有生活富裕了,君子才喜欢行仁义之事,曾通百姓才懂得礼仪。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史记·货殖列传》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使俗之渐民久矣,虽户说以眇论,终不能化。
(2)此四者,民所衣食之原也。原大则饶,原小则鲜。

同类题2

阅读《鸿门宴》中一段文字,并对比相关语句,完成下面小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君安与项伯有B.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
C.仲永指物作诗立就,邑人D.太子之,疑其有改悔
【小题2】加点字的用法与“臣活之”中的“活”相同的一项是(   )
A.交戟之卫士欲不内B.沛公霸上
C.范增数项王D.人如恐不胜
【小题3】下列加点的字与“吾得兄事之”中的“兄”不同的一项是(   )
A.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B.常以身蔽沛公
C.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D.然则通巫峡,南极潇湘
【小题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
B.樊将军以穷困来归丹 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
D.复为慷慨羽声,士皆瞋目 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
【小题5】下列句中“以”的意义和用法不同的一项(  )
A.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B.皆白衣冠以送其行
C.具以沛公言报项王D.燕王不敢兴兵以拒大王
【小题6】下列句中加点“之”字用法不同的一项是(   )
A.今太子迟,请辞决矣B.愿伯具言臣不敢倍背德也
C.不义也,不如因善遇D.使杞子、杨孙戍,乃还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司马穰苴者,田完之苗裔也。齐景公时,晋伐阿、甄,而燕侵河上,齐师败绩。景公患之。晏婴乃荐田穰苴曰:穰苴虽田氏庶孽,然其人文能附众,武能威敌,愿君试之。景公召穰苴,与语兵事,大说之,以为将军,将兵扦燕晋之师。穰苴曰:“臣素卑贱,君擢之闾伍之中,加之大夫之上,士卒未附,百姓不信,人微权轻。愿得君之宠臣,国之所尊,以监军,乃可。”于是景公许之,使庄贾往。

穰苴既辞,与庄贾约日:旦日日中会于军门。穰苴先驰至军,立表下漏待贾。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穰苴则仆表决漏,入,行军勒兵,申明约束。约束既定,夕时,庄贾乃至。穰苴日:“何后期为?”贾谢日:“不佞大夫亲戚送之,故留。”穰苴曰:“将受命之日则忘其家,临军约束则忘其亲,援桴鼓之急则忘其身。今敌国深侵,邦内骚动,士卒暴露于境,君寝不安席,食不甘味,百姓之命皆悬于君,何谓相送乎!”召军正问曰:“军法期而后至者云何?”对曰:“当斩。”庄贾惧,使人驰报景公,请救。既往,未及反,于是遂斩庄贾以徇三军。三军之士皆振栗。久之,景公遣使者持节赦贾,驰入军中。穰苴曰:“将在军,君令有所不受。”问军正曰:“驰三军法何?”正曰:“当斩。”使者大惧。穰苴曰:“君之使不可杀之。”乃斩其仆,车之左驸,马之左,以徇三军。遣使者还报,然后行。

士卒次舍井灶饮食问疾医药,身自拊循之。悉取将军之资粮享士卒,身与士卒平分粮食,最比其赢弱者。三日而后勒兵。病者皆求行,争奋出为之赴战。晋师闻之,为罢去。燕师闻之,度水而解。于是追击之,遂取所亡封内故境而引兵归。

未至国,释兵旅,解约束,誓盟而后入邑。景公与诸大夫郊迎,劳师成礼,然后反归寝。既见穰苴,尊为大司马。田氏日益尊于齐。已而大夫鲍氏、高、国之属害之,谮于景公。景公退穰苴,苴发疾而死。田乞、田豹之徒由此怨高、国等。其后及田常杀简公,尽灭高子、国子之族。至常曾孙和,因自立为齐威王,用兵行威,大放穰苴之法,而诸侯朝齐。齐威王使大夫追论古者<司马兵法》而附穰苴于其中,因号月《司马穰苴兵法》。

太史公曰:余读《司马兵法》,闳廓深远,虽三代征伐,未能竟其义,如其文也,亦少褒矣。若夫穰苴,区区为小国行师,何暇及《司马兵法》之揖让乎?世既多《司马兵法》,以故不论,著穰苴之列传焉。

(选自《史记·司马穰苴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B.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C.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
D.贾素骄贵/以为将己之军而己/为监不甚急/亲戚左右送之/留饮日中/而贾不至【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庶孽:指庶子。庶,非正妻所生之子;孽,妾所生之子。文中借此交代穰苴的身份。
B.闾伍:均为古代军队编制单位,五人为伍,二十五人为行。文中泛指军队基层单位。
C.下漏:把铜壶下穿一小孑L,壶中立箭,蓄水,使之下漏,以箭杆显露出来的刻度计时。
D.骖:指古代驾在车前两侧的马。文中的“左骖”,指用三匹或四匹马拉车时左边的马。【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穰苴临危受命。在晋燕进犯齐国的危难关头,他因晏婴的推荐被景公召见,用才智征服景公,一番谈论后被任命为将军。
B.穰苴富有谋略。他深知自己出身卑贱,没有威望,难以服众,于是请求国君派宠臣为监军,景公答应了他的请求。
C.穰苴体恤部下。安营扎寨后,他亲自过问士兵的饮食,探问疾病,和士兵平分粮食,照顾体弱多病者,深受士兵的拥戴。
D.穰苴深谙兵法。齐威王广泛效仿他的用兵之道,并派大夫把他的思想著成兵法,这一兵法也得到了司马迁的赞誉。【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胜所以自附为婚姻者,以公子之高义,为能急人之困。今邯郸旦暮降秦而魏救不至,安在公子能急人之困也!(《信陵君窃符救赵》)
(2)汉乃引天下兵欲屠之,为其守礼义,为主死节,乃持项王头视鲁,鲁父兄乃降。(《垓下之战》)

同类题4

   田叔者,赵陉城人也,为人刻廉自喜,喜游诸公。赵王张敖以为郎中。汉七年,高祖过赵,赵王张敖自持案进食,礼恭甚,高祖箕踞骂之。是时赵相赵午等数十人皆怒,谓赵王曰:“王事上礼甚备,今遇王如是,臣等请为乱。”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卒私相与谋弑上。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于是赵午等皆自杀,唯贯高就系。是时汉下诏书:“赵有敢随王者罪三族。”唯孟舒、田叔等十余人赭衣自髡钳,称王家奴。贯高事明白,赵王敖得出,废出宣平侯,乃进言田叔等十余人。上尽召见,与语,汉廷臣毋能出其右者,上说,尽拜为郡守、诸侯相。叔为汉中守十余年。后数岁,叔坐法失官。梁孝王使人杀故吴相袁盎,景帝召田叔案梁,具得其事,还报。景帝曰:“梁有之乎?”叔对曰:“死罪!有之。”上曰:“其事安在?”田叔曰:“上毋以梁事为也。”上曰:“何也?”曰:“今梁王不伏诛,是汉法不行也;如其伏法,而太后食不甘味,卧不安席,此忧在陛下也。”景帝大赞之,以为鲁相。鲁相初到,民自言相,讼王取其财物百余人。田叔取其渠率二十人,各笞五十,余各搏二十,怒之曰:“王非若主邪?何自敢言若主!”鲁王闻之大惭,发中府钱,使相偿之。相曰:“王自夺之,使相偿之,是王为恶而相为善也,相毋与偿之。”于是王乃尽偿之。数年,叔以官卒,鲁以百金祠,少子仁不受也,曰:“不以百金伤先人名。”

(节选自《史记·田叔列传》,有删改)

(注)①梁孝王刘武是窦太后的小儿子,很受宠爱。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B.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C.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 /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D.赵王啮指出血/曰/先人失国微陛下/臣等当虫出公等/奈何言/若是毋复出口矣/于是贯高等曰/王长者/不倍德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 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田叔临危不惧,忠心维护赵王。赵王张敖的臣子赵午、贯高等谋划造反失败,田叔不惧朝廷“罪三族”的诏令,以家奴的身份跟随赵王来到了长安。
B.田叔才能卓著,受到高祖称赞。赵王冤情得雪,被释放出狱时,向朝廷推荐了田叔等人,田叔得到召见,高祖交谈后认为田叔是汉廷臣子中最优秀的一位。
C.田叔审查案件,替汉景帝着想。田叔调查清楚了梁孝王暗杀袁盎案件的事实,却站在皇上的角度劝说景帝不要再过问梁王的事情,得到了景帝的赏识。
D.田叔担任鲁相,巧谏鲁王还钱。鲁国百姓找田叔指责鲁王,田叔责罚了他们并批评说这是毁谤君主,鲁王听说后非常惭愧,最终将钱尽数偿还给百姓。
【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会事发觉,汉下诏捕赵王及群臣反者。
(2)诚得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若曹沫之与齐桓公,则大善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太史公曰: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陈涉首难,豪杰蜂起,相与并争,不可胜数。然羽非有尺寸,乘势起陇亩之中,三年,遂将五诸侯灭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号为“霸王”,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及羽背关怀楚,放逐义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难矣。自矜功伐,奋其私智而不师古,谓霸王之业,欲以力征经营天下,五年卒亡其国,身死东城,尚不觉寤而不自责,过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岂不谬哉!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    意:料想
B.令将军与臣有郤  郤:通"隙",隔阂,嫌怨
C.常以身翼蔽沛公   翼:羽翼
D.毫毛不敢有所近  近:接近、沾染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B.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C.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D.吾闻之周生曰/舜目盖重瞳子/又闻项羽亦重瞳子/羽岂其苗裔邪/何兴之暴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北”指黄河中下游以北的地区,包括今天的北京、天津、山西和河北全境。“河南”则是指黄河以南淮河以北的地区。
B.汉代宾主之间,一般以东向的座位为尊,其次是南向的座位,再次分别是北向和西向的座位。“项王、项伯东向坐”中,“东向”就是坐东向西。
C.“若入前为寿”的“寿”指的是在席间向尊长敬酒或赠送礼物﹐并祝其长寿。文中的“寿”是祝酒的意思。
D.“参乘”亦作“骖乘”,是车上的陪乘保卫人员。古人乘车,一般是一车三人,尊者在左,驾车者在中间,右边就是“参乘”。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鸿门宴设于项羽军中帐内,刘邦为宾,从座位安排上即可看出,谋士范增在项羽心中的地位,还不如告密的项伯,君臣隔阂,事不可谋已初露端倪。
B.宴会前后的称谓变化,体现了人物之间微妙而复杂的关系,项伯、范增、项庄都是项羽的部下,他们称项羽为“项王”“君王”,显然出项羽自恃强大、不可一世的心理状态。
C.刘邦貌似心诚、吹捧的话语,使项羽轻易改弦更张。从中也可以表现出刘邦多谋善断、委曲求全、随机应变的复杂性格。
D.刘邦向项羽称臣谢罪坦诚以待,将欲王关中的谣言予以澄清,从而得到了项羽的好感,在危机四伏的鸿门宴上躲过杀身之祸。
【小题5】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
(2)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