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管鲍之交

管仲者,颍上人也。少时常与鲍叔牙游,鲍叔知其贤。管仲贫困,常欺鲍叔,鲍叔终善遇之,不以为言。已而鲍叔事齐公子小白,管仲事公子纠。及小白立为桓公,公子纠死,管仲囚焉。鲍叔遂进管仲。管仲既用,任政于齐,齐桓公以霸,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管仲之谋也

管仲曰:“吾始困时,尝与鲍叔分财利,多自与,鲍叔不以我为贪,知我贫也。吾尝为鲍叔谋事而更穷困,鲍叔不以我为愚,知时有利不利也。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鲍叔不以我为不肖,知我不遭时也。吾尝三战三,鲍叔不以我为怯,知我有老母也。公子纠败,召忽①死之,吾幽囚受辱,鲍叔不以我为无耻,知我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生我者父母,知我者鲍子也。”

鲍叔既进管仲,以身下之。子孙世禄于齐,有封邑者十余世,常为名大夫。天下不管仲之贤,而多鲍叔能知人也。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节)

注:①召(shào)忽:齐国公子纠的臣子。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尝与鲍叔   贾:做买卖
B.鲍叔不以我为不肖   不肖:不贤德
C.吾尝三战三 走:走路
D.天下不管仲之贤   多:赞美
【小题2】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管仲者,颍上人也”:判断句
B.“任政于齐”和“子孙世禄于齐”:两个“于”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C.“鲍叔终善遇之”和“管仲之谋也”:两个“之”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
D.“鲍叔不以我为无耻”:“以……为”是“把……看作”的意思
【小题3】对下列句子大义的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鲍叔事齐公子小白   鲍叔牙辅佐齐国公子小白
B.分财利,多自与   分财利时,常常自己多拿一些
C.吾尝三仕三见逐于君   我曾经三次做官,三次看见国君追名逐利
D.耻功名不显于天下也   以功名未能显耀于天下而感到羞耻
【小题4】根据文意填空:
管仲虽是贤者,但没有鲍叔牙的______贤、______贤、______贤(每空填1个字的动词),他也难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小题5】用“/”给下面文段划线部分断句。
伯 牙 游 于 泰 山 之 阴 卒 逢 暴 雨 止 于 岩 下 心 悲 乃 援 琴 而 鼓 之 初 为 霖 雨 之 操 更 造 崩 山 之 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
(选自《列子·汤问》)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2-23 05:19:1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项王军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期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伏曰:“如大王言。”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王军垓下   壁:驻扎(筑营垒)
B.时不利兮骓不   逝:奔驰
C.愿为诸君战   快:快速
D.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   辟易:退避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组是
A.①虞兮虞兮奈何   ②更役,复赋,则何如
B.①骑能属百余人耳   ②师,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C.①此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②师道不传也久矣!
D.①分其骑以为四队   ②令张仪佯去秦,厚币委质事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项羽被汉军包围在垓下,夜听四面楚歌,感到大势已去,于是饮酒帐中,慷慨悲歌,热泪滚滚,左右随从受其感染,也一同悲泣起来。
B.项羽带手下骑兵八百余人,当夜突围,过淮河,剩下百余人,到阴陵,迷路,被一老农所骗,陷入沼泽地,被汉军追及,到东城时,部下只剩下二十八骑。
C.为了证明“天之亡我,非战之罪”,项羽在突围的路上特意大展神威,率二十八骑做了“斩将、刈旗、披靡汉军”的一场快战表演,使他手下的骑兵皆佩服。
D.“项王泣数行下”,泪只是英雄泪,而加上“左右皆泣,莫能仰视”,才是一位盖世英雄的哭,因而,这两句是传神点睛的正面描写,衬托出英雄末路的悲哀,柔情与无奈交加的悲惨。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史记·项羽本纪》)
(2)父老苦秦苛法久矣,诽镑者族,偶语者弃市。(《史记·高祖本纪》)
(3)请数公子行日,以至晋鄙军之日,北乡自刭,以送公子。(《史记·魏公子列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魏王以秦救之故,欲亲秦而伐韩,以求故地。无忌谓魏王曰:
秦与戎翟同俗,有虎狼之心,贪戾好利无信,不识礼义德行。苟有利焉,不顾亲戚兄弟,若禽兽耳,此天下之所识也,非有所施厚积德也。故太后母也,而以忧死;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此于亲戚若此,而况于仇雠之国乎?今王与秦共伐韩而益近秦患,臣甚惑之。而王不识则不明,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今韩氏以一女子奉一弱主,内有大乱,外交强秦魏之兵,王以为不亡乎?韩亡,秦有郑地,与大梁邻,王以为安乎?王欲得故地,今负强秦之亲,王以为利乎?
秦非无事之国也,韩亡之后必将更事,更事必就易与利,就易与利必不伐楚与赵矣。是何也?夫越山逾河,绝韩上党而攻强赵,是复阏与之事,秦必不为也。若道河内,倍邺、朝歌,绝漳滏水,与赵兵决于邯郸之郊,是知伯之祸也,秦又不敢。伐楚,道涉谷,行三千里,而攻冥阨之塞,所行甚远,所攻甚难,秦又不为也。若道河外,倍大梁,右上蔡、召陵,与楚兵决于陈郊,秦又不敢。故曰秦必不伐楚与赵矣,又不攻卫与齐矣。
夫韩亡之后,兵出之日,非魏无攻已。秦有郑地,得垣雍,决荧泽水灌大梁,大梁必亡。
异日者,秦在河西晋,国去梁千里,有河山以阑之,有周韩以间之。从林乡军以至于今,秦七攻魏,五入囿中,边城尽拔,文台堕,垂都焚,林木伐,麋鹿尽,而国继以围。又长驱梁北,东至陶卫之郊,北至平监。所亡于秦者,山南山北,河外河内,大县数十,名都数百。秦乃在河西晋,去梁千里,而祸若是矣,又况于使秦无韩,有郑地,无河山而阑之,无周韩而间之,去大梁百里,祸必由此矣。
(选自《史记·魏世家》,有删改)
注:①无忌,信陵君魏无忌,战国时魏国贵族。②郑地,指原郑国的土地。公元前375年,韩攻克郑国首都,并迁都到那里。③大梁,战国时魏都城。④公元前269年,赵国名将赵奢率军于阏与击败秦军的一次奔袭作战。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今负强秦之亲     负:辜负
B.更事必就易与利   就:趋向
C.若道河外,倍大梁 倍:背向
D.有周韩以间之     间:间隔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亲秦而伐韩 顺流而东行
B.群臣莫以闻则不忠 具告以事
C.若道河内 以为莫己若者
D.从林乡军以至于今 激于义而死焉者也
【小题3】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穰侯舅也,功莫大焉,而竟逐之。
(2)吴之民方痛心焉,于是乘其厉声以呵,则噪而相逐。
(3)项羽王诸将之有功者,而王独居南郑,是迁也。
【小题4】魏无忌认为亲秦伐韩必致大梁失陷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去,到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②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同类题4

阅读训练

缪公重赎百里傒

司马迁

五年,晋献公灭虞、虢,虏虞君与其大夫百里傒。既虏百里傒,以为秦缪公夫人媵于秦。百里傒亡秦,楚鄙人执之。缪公闻百里傒贤,欲重赎之,恐楚人不与,乃使人谓楚曰:“吾媵臣百里傒在焉,请以五羖羊皮赎之。”楚人遂许与之。当是时,百里傒年已七十余。缪公释其囚,与语国事。谢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缪公曰:“虞君不用子,故亡,非子罪也。”固问,语三日,缪公大说,授之国政,号曰五羖大夫。百里傒让曰:“臣不及臣友蹇叔,蹇叔贤而世莫知。臣常游困于齐而乞食铚人,蹇叔收臣。臣因而欲事齐君无知,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周王子颓好牛,臣以养牛之。及颓欲用臣,蹇叔止臣,臣去,得不诛。事虞君,蹇叔止臣。臣知虞君不用臣,臣诚私利禄爵,且留。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于是缪公使人厚币迎蹇叔,以为上大夫。

(选自《史记·秦本纪第五》)

(简注)

①媵(yìng):陪嫁品。缪公娶晋太子的姐姐为妻,因此百里傒作为缪公夫人的随嫁品到了秦国。②宛:今河南邓州县。③羖(gǔ):黑色的公羊。④铚(zhì):地名,在沛县。

(阅读指要)

此选段记叙了秦缪公重赎百里傒的事,刻画了一位爱才、惜才、善用人才的明君形象,同时也写了百里傒的命途多舛、蹇叔洞察世事的超凡能力等。文章描写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百里傒亡秦宛(________)    (2)缪公大(________)
(3)百里傒曰(________) (4)臣以养牛之(________)
【小题2】下列句中“之”与“遂周”句中“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均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B.醉翁意不在酒。
C.项伯乃夜驰沛公军。
D.夫晋何厌有?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与“缪公大说”中“说”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石之铿然有声者,所在皆是也
B.张良出,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
C.蒲苇如丝,磐石无转移。
D.南声函胡,北音清越。
【小题4】下列加点词语古今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楚鄙人执之
B.与语国事
C.曰:“臣亡国之臣,何足问!”
D.以为上大夫
【小题5】把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蹇叔止臣,臣得脱齐难,遂之周。
(2)再用其言,得脱,一不用,及虞君难,是以知其贤。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 是:正确
B.大怒,自驰如频阳    如:去,到
C.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 谢:感谢
D.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竟:最终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全国的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