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报孙会宗书 

杨恽

①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底,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足下哀其愚,蒙赐书教督以所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推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若逆指而文过;默而息乎,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②夫人情所不能止者,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既。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乌乌。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滛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以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③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戎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乃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毋多谈。

(有删改)

[注]西河:孙会宗的家乡。
【小题1】杨恽认为孙会宗写给他的书信表面上看是“殷勤甚厚”,实则□□□□□□。
【小题2】第③段中作者提及西河魏土的“遗风”、“节概”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3】从全文看,孙会宗在信中指出杨恽的“所不及”具体可能有哪些内容?
【小题4】下列对“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即使品行高雅并且懂得我的人,仍会被世俗之风所击到,又能有什么可以称颂的呢?
B.哪怕是素来了解我的人,尚且随世风而倒来讥刺我,怎么还会有人来称颂我呢?
C.即使是一向了解我的人,仍然会顺随世风而侈靡,哪里还有值得称颂的地方呢?
D.哪怕是很懂得我的人,还是会被世俗之风所裹胁,还能拿什么来称颂我呢?
【小题5】清人余诚评此文道:“行文之法,字字翻腾,段段收束,平直处皆曲折,疏散处皆紧炼,则酷肖其外祖。”试举文中一例,说明你对“平直处皆曲折”这句话的理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11-19 10:59: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报孙会宗书

(汉)杨恽

恽材朽行秽,文质无所厎,幸赖先人余业,得备宿卫。遭遇时变,以获爵位。终非其任,卒与祸会。

足下哀其愚矇,赐书教督以不及,殷勤甚厚。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恽家方隆盛时,乘朱轮者十人,位在列卿,爵为通侯,总领从官,与闻政事。曾不能以此时有所建明,以宣德化,又不能与群僚同心并力,陪辅朝廷之遗忘,已负窃位素餐之责久矣。怀禄贪势,不能自退,遂遭变故,横被ロ语,身幽北阙,妻子满狱。当此之时,自以夷灭不足以责,岂意得全其首领,复奉先人之丘墓乎?伏惟圣主之恩,不可胜量。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窃自念过已大矣,行已亏矣,长为农夫以没世矣。是故身率妻子,戮力耕桑,灌园治产,以给公上,不意当复用此为讥议也。

夫人情所不能止,圣人弗禁。故君父至尊亲,送其终也,有时而。臣之得罪,已三年矣。田家作苦,岁时伏腊,烹羊炰羔,斗酒自劳。家本秦也,能为秦声。妇赵女也,雅善鼓瑟。奴婢歌者数人,酒后耳热,仰天抚缶而呼呜呜。其诗曰:“田彼南山,芜秽不治。种一顷豆,落而为萁人生行乐耳,须富贵何时?”是日也,拂衣而喜,奋袖低昂,顿足起舞,诚淫荒无度,不知其不可也。恽幸有余禄,方籴贱贩贵,逐什一之利。此贾竖之事,污辱之处,恽亲行之。下流之人,众毁所归,不寒而栗。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董生:不云乎:“明明求仁义,常恐不能化民者,卿大夫之意也;明明求财利,常恐困乏者,庶人之事也。”故道不同不相为谋,今子尚安得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夫西河魏土,文侯所兴,有段干木、田子方之遗风,漂然皆有节概,知去就之分。顷者足下离旧土,临安定。安定山谷之间,昆夷旧壤,子弟贪鄙,岂习俗之移人哉?于今睹子之志矣。方当盛汉之隆,愿勉旃,无多谈。

(注)①报孙会宗书:杨恽的友人安定郡太守孙会宗曾写信劝告他。②厎(zhǐ):至。③董生:指董仲舒。④西河魏土:西河是战国时魏所置郡。孙会宗为西河人。⑤段木干:魏文侯时人,守道不仕,文侯尊其为师。田子方:亦魏文侯师。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质无所厎 文质:文采
B.不足以责 塞:弥补
C.有时而 既:尽,终
D.明明求仁义 明明:勉力,努力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赐书教督以不及   莫知计
B.夫人情所不能止   缙绅而能不易其志
C.今子尚安得卿大夫之制而责仆哉   不物喜,不以己悲
D.于今睹子之志矣   今君亡赵走燕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杨恽在这封书信的开首即言明致书孙会宗的缘由,讲述自己的不幸遭遇,表示要向孙会宗说明自己的心意。
B.作者陈述自己沐浴皇恩,不能有所建明,后遭遇变故,只好退而以小人自况。他经营产业,又因此遭世人讥议,令他深感不解和愤懑。
C.文章结尾用段干木、田子方的典故,意在表明自己要向他们学习,保持高洁的品性。
D.通读全文,作者不顾封建礼法、与世俗抗争、傲然不羁的形象跃然纸上。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然窃恨足下不深惟其终始而猥随俗之毁誉也言鄙陋之愚心则若逆指而文过默而自守恐违孔氏各言尔志之义故敢略陈其愚惟君子察焉
【小题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君子游道,乐以忘忧;小人全躯,说以忘罪。
(2)虽雅知恽者,犹随风而靡,尚何称誉之有?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人主之治国也,莫不有法令赏罚。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之所立者当,则主尊显而奸不生;其法令遂而赏罚之所立者不当,则群臣立私而壅塞之,朋党而劫杀之。故《明法》“ 灭、塞、侵、壅之所生,从法之不立也。”

法度者,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所以牧领海内而奉宗庙也。私意者,所以生乱长奸而害公正也,所以壅蔽失正而危亡也。故法度行则国治,私意行则国乱。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虽心之所憎而无罪者弗罚也。案法式而验得失,非法度不留意焉。故《明法》曰:“先王之治国也,不淫意于法之外。”

明主之治国也,案其当宜,行其正理。故其当赏者,群臣不得辞也;其当罚者,群臣不敢避也。夫赏功诛罪,所以为天下致利除害也。草茅弗去,则害禾谷;盗贼弗诛,则伤良民。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行私惠而赏无功,则是使民偷幸而望于上也;行私惠而赦有罪,则是使民轻上而易为非也。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为也。故《明法》曰:“不为惠于法之内。”

(取材于《管子·明法解》)

(二)

法者,天下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县法者,法不法也;设赏者,赏当赏也。法定之后,中程者赏,缺绳者诛。尊贵者不轻其罚,而卑贱者不重其刑,犯法者虽贤必诛,中度者虽不肖必无罪,是故公道通而私道塞矣。

古之置有司也,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其立君也,所以制有司,使无专行也;法籍礼仪者,所以禁君,使无擅断也。人莫得自恣,则道胜;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无为者,非谓其凝滞而不动也,以其言莫从己出也。

法者,非天堕,非地生,发于人间,而反以自正。是故有诸己不非诸人,无诸己不求诸人。所立于下者,不废于上;所禁于民者,不行于身。所谓亡国,非无君也,无法也变法者,非无法也,有法者而不用,与无法等。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是故禁胜于身,则令行于民矣。

取材于《淮南子·主术训》)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所以领海内而奉宗庙也   牧:统治
B.其当宜,行其正理 案:根据
C.程者赏,缺绳者诛 中:符合
D.法者,非天 堕:堕落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是故其法令明而赏罚所立者当 法者,天下度量,而人主之准绳也
B.人主之所以制天下而禁奸邪也   所以禁民,使不得自恣也
C.行私惠赦有罪 非谓其凝滞不动也
D.所以天下致利除害也 夫舍公法用私惠,明主不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主虽心之所爱而无功者不赏也
英明君主虽然心中吝惜但无功的人也不奖赏
B.不为惠于法之内
不会在法理之内给予恩惠
C.县法者,法不法也
制订颁行刑法,是为了依法惩处犯法的人
D.道胜而理达矣,故反于无为
道取胜,事理就通达了,于是就返回到无为而治的境地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夫舍公法而行私惠,则是利奸邪而长暴乱也。
②人主之立法,先自为检式仪表,故令行于天下。
【小题5】请根据上面两则短文,概括“法令”对治国有何作用。
【小题6】同为管子的文章,下面链接材料与“材料一”,在治国问题上的观点却有所不同,请说出其不同之处,并说出你对这种不同的看法。
桓公问治民于管子。管子对曰:“凡牧民者,必知其疾,而忧之以德,勿惧以罪,勿止以力。慎此四者,足以治民也。”(《管子·小问》)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汉诗,完成各题。
秋风辞
刘彻
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
【注】①:刘彻即汉武帝,公元113年,汉武帝刘彻带领群臣到河东郡汾阳县祭祀后土,途闻南征将士喜报,进而“顾祝帝京,忻然中流,与群臣宴饮,自作《秋风辞》”。
【小题1】下面对诗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秋风起兮白云飞”字面义上近似刘邦《大风歌》中“大风起兮云飞扬”,但从全诗看,两者境界、情韵不同,前者清新流丽,后者苍莽雄放。
B.首二句以秋日最具特色的意象点明了时令特点,色彩斑斓,动静结合,勾勒出一种清旷幽远、萧瑟凄凉的意境,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
C.五、六、七句铺写与群臣共同宴游的场景,“泛、济、横、扬、鸣、发”等动作一一排列开来.,将“忻然中流”的热烈场面描绘得声情并茂。
D.最后收笔两句情感陡转,发出“变徵之音”,乐极生悲,曲折而又缠绵地抒发了一代帝王自伤老大的悲慨,但并没有颓废沉沦之意。
E. 全诗因景而生情,以情来串景,语言清丽明快,构思巧妙严谨,写法上铺陈渲染,情感丰富深沉,堪称“帝王诗歌之美者”。
【小题2】清代诗人沈德潜读此诗时批“《离骚》遗响”,请结合此评价赏析“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两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