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孔子迁于蔡三岁,吴伐陈。楚救陈,于城父。闻孔子在陈、蔡之间,楚使人聘孔子。孔子将往拜礼,陈、蔡大夫谋曰:“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今者久留陈、蔡之间,诸大夫所设行皆非仲尼之意。今楚,大国也,来聘孔子。孔子用于楚,则陈、蔡用事大夫危矣。”于是乃相与发徒役围孔子于野。不得行,绝粮。从者病,莫能。孔子讲诵弦歌不衰。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乎?”孔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子贡色作。孔子曰:“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曰:“然。非与①?”孔子曰:“非也。予一以贯之②”。

孔子知弟子有愠心,乃召子路而问曰:“《诗》云‘匪兕匪虎,率③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路曰:“意者吾未仁耶?人之不我信也。意者吾未知耶?人之不我行也。”孔子曰:“有是乎!由,譬使仁者而必信,安有伯夷、叔齐?使智者而必行,安有王子比干?”

子路出,子贡入见。孔子曰:“赐,《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子贡曰:“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④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子贡出,颜回入见。孔子曰:“回,《诗》云‘匪兕匪虎,率彼旷野’。吾道非耶?吾何为于此?”颜回曰:“夫子之道至大,故天下莫能容。虽然,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不容然后见君子!夫道之不修也,是吾丑也。夫道既已大修而不用,是有国者之丑也。不容何病,不容然后见君子!”孔子欣然而笑曰:“有是哉颜氏之子!使尔多财,吾为尔宰⑤。”

于是使子贡至楚。楚昭王兴师迎孔子,然后得免。

注释:①非与:难道不是吗?  ②一以贯这之:意思是做人坚守一个根本的原则。 
③率:行走。   ④稼:种庄稼。穑:收庄稼。   ⑤宰:家臣,总管。

(选自《史记·孔子世家》,有删节)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黑体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楚救陈,于城父     军:驻扎。
B.从者病,莫能 兴:高兴。
C.君子亦有乎 穷:走投无路,这里指困厄。
D.夫子推而行之,不容何 病:担心,忧虑。
【小题2】对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B.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C.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D.孔子曰/赐良农能稼/而不能为穑/良工能巧/而不能为顺君子/能修其道/纲而纪之/统而理之而不能为容/今尔不修/尔道而求为容/赐而志不远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陈国、蔡国的大夫所作所为都违反孔子的心意且孔子又是贤人,因而当得知楚昭王要派人聘请孔子时,他们考虑到孔子入楚对已不利,就共同调发役徒把孔子围困在野外。
B.孔子一行被困在陈国时,粮食断绝,随从一一饿倒,生命危在旦夕,就连被孔子称为最勇敢的子路这时也沉不住气了。而孔子临危不忘义,处惊而不变,用自己的行为为他所倡导的士节写下了形象的注解。
C.子路、子贡对孔子“为什么受困在这里”的回答,虽然角度不同,子路认为:主张不被别人采纳,是由于身在仁、智方面不到家,所以别人看不起;子贡认为:主张不被采纳,是由于老师把标准定得太高,别人接受不了,应该降低要求。但都对孔夫子之道表示质疑,表现了二人“穷”境之中的信仰危机,所以遭到了孔子的批评。
D.颜回认为正确的主张不被别人采纳,自己仍坚持下去,这才显出君子的修养。颜回对孔子的回答,做到审时知事而又笃信其道坚守操行,正符合孔子“一以贯之”的思想。孔子听了颜回的议论感到欣慰,并许诺将来让颜回拥有许多财产,自己愿给他当管家。
【小题4】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孔子贤者,所刺讥皆中诸侯之疾。
(2)赐,尔以予为多学而识之者与?
(3)夫子之道至大也,故天下莫能容夫子。夫子盖少贬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4-24 04:0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

燕太子丹者,故尝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

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椹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

秦王见燕使者成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椹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B.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C.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D.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卿:古代对人的敬称;如称荀子为荀卿。
B.质:指的是古代派往敌方或他国去的人质,多为王子或世子等出身贵族的人。
C.顿首:是古代的一种礼节,即拜跪于地,引头至地,头顿地再举起。
D.合从:即合纵,战国时期燕太子丹提出的六国联合起来西向抗秦的军事策略,秦在西方,六国土地南北相连,故称合纵。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於期因得罪秦王逃到燕国,太子丹接纳了他,但鞠武不同意,担心秦会因此迁怒于燕。
B.人秦前,荆轲“私见樊於期”。一席对话,先动之以情,激起樊对秦不共戴天之仇,然后晓之以理、告之以谋,三言两语使樊於期“仰天太息流涕”,甘心白刎献头。
C.选文部分运用了语言、动作、神态等描写手法塑造了荆轲这样一个侠肝义胆、果敢决绝的侠士形象。
D.文中写太子丹在大兵压境之时的“恐惧”和焦虑,与荆轲的沉稳、谋事周全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l)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贵,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适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适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适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适嗣。

(节选自《史记·吕不韦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适嗣,嫡子,指正妻所生的长子,在本文中实指王位的继承人。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死曰崩,大夫死曰卒,士死曰不禄,庶人死曰死。
C.顿首,即头叩地而拜,古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因重大的事情而表示请求时。
D.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符,是古代朝廷封官、传命和调遣兵将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吾门待子门而大”的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进而与之深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的形势,并指明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人,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并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与高祖俱隐。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常从,沛公击章邯军濮阳,攻城先登,斩首二十三级,赐爵列大夫。复常从,从攻城阳,先登。下户牖,破李由军,斩首十六级,赐上闻爵。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坐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坐,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到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日:“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日:“壮士。”赐之卮酒彘肩。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日:“能复饮乎?”哙日:“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既出,沛公留车骑,独骑一马,与樊哙等四人步从,从间道山下归走霸上军,而使张良谢项羽。项羽亦因遂已,无诛沛公之心矣。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明日,项羽入屠成阳,立沛公为汉王。汉王赐哙爵为列侯,号临武侯。迁为郎中,从入汉中。从攻项籍,屠煮枣。击破王武、程处军于外黄。哙还至荥阳,益食平阴二千户,以将军守广武。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项籍既死,汉王为帝,以哙坚守战有功,益食八百户。从高帝攻反燕王臧荼,虏荼,定燕地。楚王韩信反,哙从至陈,取信,定楚。更赐爵列侯,与诸侯剖符,世世勿绝,食舞阳,号为舞阳侯,除前所食。以将军从高祖攻反韩王信于代。从,斩首百七十六级,虏二百八十八人。别,破军七,下城五,定郡六,县五十二,得丞相一人,将军十二人,二千石已下至三百石十一人。
(节选自《史记·樊哙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B.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C.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D.一岁/项羽引而东/从高祖击项籍/下阳夏/虏楚周将军卒四千人/围项籍于陈/大破之/屠胡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高祖,庙号,一般君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于供奉时称呼的唯一名号,又如明宗、太宗等,后有功绩的大臣死后也可以用。
B.舍人,官名,随侍身边的亲近属官或门客的通称,战国及汉初王公贵族都有舍人,如蔺相如,“为赵宦者令缪贤舍人”。
C.项羽,名籍,字羽,文中出现的“项羽”“项籍”为同一人。通常用于介绍或作传时可直呼其名,而在对平辈或尊辈出于礼貌、尊敬时可称字。
D.剖符,古代帝王在建国之后,分封诸侯或大臣,任命将帅郡守,将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信守的约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哙出身寒微,官至封侯。他曾隐居乡间以杀狗卖肉为职业,后追随高祖南征北战,建功立业,食邑封地,晋为列侯,世代承袭。
B.樊哙临机果断,勇气可嘉。高祖身处鸿门宴的危险境地时,他带剑拥盾,直闯军帐,慷慨陈词,项羽无言以对,高祖化险为夷。
C.樊哙忠心不二,屡平叛乱。他跟随高祖打下西汉基业,并追随高祖征讨叛军,攻打燕王臧荼,平燕地;又攻打韩王韩信,平楚地。
D.樊哙骁勇善战,军功卓著。他跟随高祖攻打秦军时,身先士卒登上敌人城池;他曾独自带兵打垮七支敌军,攻下五座城池,平定了六个郡,五十二个县。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
(2)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谯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郦生食其者,陈留高阳人也。好读书,家贫落魄,无以为衣食业,为里监门吏。然县中贤豪不敢役,县中皆谓之狂生。及陈胜、项粱等起,诸将徇地过高阳者数十人,郦生闻其将皆握齱好苛礼自用,不能听大度之言,邸生乃深自藏匿。后闻沛公将兵略地陈留郊,沛公麾下骑士适郦生里中子也,沛公时时问邑中贤士豪俊。骑士归,郦生见谓之曰:“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骑士曰:“沛公不好儒,诸客冠儒冠来者,沛公辄解其冠,溲溺其中。与人言,常大马未可以儒生说也。”生曰:“弟言之。”骑士从容言如生所诚者。沛公至高阳传舍,使人召生郦生至,入谒,沛公方倨床使两女子洗足,而见生。郦生入,则长揖不拜,曰:“足下欲助秦攻诸侯乎?且欲率诸侯破秦也?”沛公曰:“竖儒!夫天下同苦秦久矣,故诸侯相率而攻秦,何谓助秦攻诸侯乎?” 郦生曰:“必聚徒合义兵诛无道秦,不宜倨见长者。”于是沛公辍洗,起摄衣,延郦生上坐,谢之。郦生因言六国从横时。沛公喜,赐郦生食,问曰:“计将安出?” 郦生曰:“足下起纠合之众,收散乱之兵,不满万人,欲以径入强秦,此所谓探虎口者也。夫陈留,天下之冲,四通五达之郊也,今其城又多积粟。臣善其令,请得使之,令下足下。即不听,足下举兵攻之,臣为内应。”于是遣郦生行,沛公引兵随之,遂下陈留。号郦食其为广野君。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郦生常为说客,驰使诸侯。

(节选自《史记·生陆贾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B.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C.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D.若见沛公谓/曰/臣里中有郦生/年六十余/长八尺人/皆谓之狂生/生自谓我非狂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里中指同里的人里是古代地方行政组织,自周朝始,后代多因之,其制不一,或二十五家为一里,或五十家为一里,甚至有一百家为一里
B.在我国古代社会,人们称读书人(知识分子)为“儒”或“儒生”。“儒冠”是指儒生戴的帽子,表明了他们的身份,但不一定有特定社会地位。
C.传舍原为战国时贵族供门下食客食宿的地方。客有上、中、下之分,舍也分传舍、幸舍、代舍。
D.足下是旧时交际用语,是年长者称后辈或同相称的蔑称。而文中的“竖儒”和《鸿门宴》中 “竖子不足与谋”中的“竖子”也为对人的蔑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郦食其爱好读书静观时局变化。他喜欢读书,在陈胜、项粱等人反秦起义时,有诸多将领经过高阳,但他听说这些人的为人后,就深居简出隐藏起来不去逢迎这些人。
B.郦食其家境贫寒,为人疏阔狂放。他家境贫寒,穷困流倒,没有能供得起自己穿衣吃饭的产业;但因他身居要职且生性狂放,所以县中的贤士和豪强都不敢随便役使他。
C.郦食其出语不凡,受到沛公赏识。他寥寥数语,就使沛公迅速转变了最初轻视的态度,后来又主动问计,并立即采纳了他夺取陈留县的意见;他后来被赐广野君的称号。
D.郦食其能言善辩,屡屡游说诸侯。他谈了六国合纵连横所用的谋略后,沛公喜出望外,命人端上饭来,让他进餐;后来他常常担任说客,以使臣的身份,奔走于诸侯之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闻沛公慢而易人,多大略,此真吾所愿从游,莫为我先。
(2)郦生言其弟郦商,使将数千人从沛公西南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