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文后各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徒于卫,卫人谓之庆卿。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荆卿好读书击剑,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其后秦伐魏,置东郡,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荆轲尝游过榆次,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荆轲出,人或言复召荆卿。盖聂曰:“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使使往之主人,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使者还报,盖聂曰:“固去也,吾曩者目摄之!”
荆轲游于邯郸,鲁勾践与荆轲博,争道,鲁句践怒而叱之,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荆轲既至燕,爱燕之狗屠及善击筑者高渐离。荆轲嗜酒,日与狗屠及高渐离饮于燕市。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荆轲虽游于酒人乎,然其为人沉深好书;其所游诸侯,尽与其贤豪长者相结。其之燕,燕之处士田光先生亦善待之,知其非庸人也。
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太子曰:“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可乎?”田光曰:“敬诺。”即起,趋出。太子送至门,戒曰:“丹所报,先生所言者,国之大事也,愿先生勿泄也!”田光俯而笑曰:“诺。”偻行见荆卿,曰:“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幸而教之曰‘燕秦不两立,愿先生留意也’。光窃不自外,言足下于太子也,愿足下过太子于宫。”荆轲曰:“谨奉教。”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争道:争夺博局上的格道。②嘿:同“默”。
【小题1】文中划线句子“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B.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C.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D.酒酣/以往高渐离击筑荆轲和而歌于市中/相乐也/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小题2】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与盖聂论剑,盖聂怒而目之   目:瞪视
B.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之:到、往
C.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去:前往
D.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过:拜访
【小题3】下列语句中加粗的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而之燕,燕人谓之荆卿 ②居顷之,会燕太子丹质秦亡归燕
B.①徙卫元君之支属于野王 ②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C.①愿因先生得结交于荆卿 ②因左手把秦王之袖
D.①然其为人沉深好书 ②嘉为先言于秦王日
【小题4】下列语句分为四组,全部直接表现荆轲“为人沉深”的一项是(  )。
①以术说卫元君,卫元君不用
②荆卿则已驾而去榆次矣
③荆轲嘿而逃去,遂不复会
④已而相泣旁若无人者
⑤愿足下过太子于宫
A.②③
B.①③
C.②④
D.①⑤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曩者吾与论剑有不称者,吾目之;试往,是宜去,不敢留。
②光与子相善,燕国莫不知。今太子闻光壮盛之时,不知吾形已不逮也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04 02:16: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选段,完成下列小题。
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张良是时从沛公,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欲呼张良与俱去,曰:“毋从俱死也。”张良曰:“臣为韩王送沛公,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不可不语。”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为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小题1】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   寿:拜寿B.沛公今事有急,亡去不义  亡:逃跑
C.不如因善遇之 遇:款待、对待D.素善留侯张良 善:友善、交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良曰:“长于臣。” ②以其无礼于晋
B.①今人有大功而击之 ②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
C.①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②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
D.①具以沛公言报项王 ②丹不忍以己之私
【小题3】下列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B.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
C.微夫人之力不及此D.樊於期偏袒扼腕而进
【小题4】下面四句中,与例句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 
例:具告以事
A.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B.而燕国见陵之耻除矣
C.以其无礼于晋D.夫晋,何厌之有
【小题5】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项伯的本意是为自己的私情而欲救张良,虽然其人重情义,但他智短虑浅,头脑简单,在“信义”面前,他不明是非,被张良蒙骗,被刘邦拉拢。
B.刘邦是个老谋深算的人,在危乱之时不乱阵脚,他的“四问”非常高明,清楚地表现了他处变不惊、善于用人的性格特点。
C.张良是善于谋略的大智者,从项伯夜驰至沛公军,张良引他与刘邦相见一事可以看出,张良是这场宴会中刘营的总导演。
D.节选的这段文字,虽然没有对项羽进行重点描写,但从“项王许诺”一句中可以看出,项羽缺少思考,疏于分辨是非真假。
【小题6】把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为现代汉语。  
(1)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
(2)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屈原放逐,乃赋《离骚》;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孙子膑脚,《兵法》修列;不韦迁蜀,世传《吕览》;韩非囚秦,《说难》、《孤愤》;《诗》三百篇,大底圣贤发愤之所为作也。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乃如左丘无目,孙子断足,终不可用,退而论书策,以舒其愤,思垂空文以自见。

仆窃不逊,近自托于无能之辞,网罗天下放失旧闻,略考其行事,综其终始,稽其成败兴坏之纪,上计轩辕,下至于兹,为十表,本纪十二,书八章,世家三十,列传七十,凡百三十篇。亦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草创未就,会遭此祸,惜其不成,是以就极刑而无愠色。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然此可为智者道,难为俗人言也。

【小题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记 胜:尽,全B.唯倜傥非常之人焉 称:称道
C.思垂空文以自 见:看见D.略其行事 考:考证
【小题2】对《报任安书》中的思想与内容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借给任安回信的机会,阐明自己受刑后隐忍苟活的原因,表达了坚持完成《史记》的决心。
B.司马迁认为古代“圣贤发愤之所为作”,都是作者“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述往事,思来者”,把苦苦思索得到的知识,著述成文,留给来者去思辨验察。
C.这封书信是司马迁的苦心孤诣之作,写得情真意切;作者“为情而造文”,自始至终表达了悲痛的感情。
D.书信的结尾,司马迁再次向任安表述沉痛羞辱的愤懑心情,并陈说他对余生的看法。
【小题3】将下列语句翻译成现代汉语。
(1)此人皆意有所郁结,不得通其道,故述往事,思来者。
(2)仆诚以著此书,藏之名山,传之其人,通邑大都,则仆偿前辱之责,虽万被戮,岂有悔哉!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王翦者,频阳东乡人也。少而好兵,事秦始皇。始皇十一年,翦将攻赵阏与,破之,拔九城,十八年,翦将攻赵。岁余,遂拔赵,赵王降,尽定赵地为郡。明年,燕使荆轲为贼于秦,秦王使王翦攻燕。燕王喜走辽东,翦遂定燕蓟而还。秦使翦子王贲击荆,荆兵败。还击魏,魏王降,遂定魏地。
秦始皇既灭三晋,走燕王,而数破荆师。秦将李信者,年少壮勇,尝以兵数千逐燕太子丹至于衍水中,卒破得丹,始皇以为贤勇。于是始皇问李信:“吾欲攻取荆,于将军度用几何人而足?”李信曰:“不过用二十万人。”始皇问王翦,王翦曰:“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王将军老矣,何怯也!李将军果势壮勇,其言是也。”遂使李信及蒙恬将二十万南伐荆。王翦言不用,因谢病,归老于频阳。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始皇闻之,大怒,自驰如频阳,见谢王翦曰:“寡人以不用将军计,李信果辱秦军。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王翦谢曰:“老臣罢病悖乱,唯大王更择贤将。”始皇谢曰:“已矣,将军勿复言!”王翦曰:“大王必不得已用臣,非六十万人不可。”始皇曰:“为听将军计耳。”于是王翦将兵六十万人,始皇自送至灞上。王翦行,请美田宅园池甚众。始皇曰:“将军行矣,何忧贫乎?”王翦曰:“为大王将,有功终不得封侯,故及大王之向臣,臣亦及时以请园池为子孙业耳。”始皇大笑。王翦既至关,使使还请善田者五辈。或曰:“将军之乞贷,亦已甚矣。”王翦曰:“不然。夫秦王怚而不信人。今空秦国甲士而专委于我,我不多请田宅为子孙业以自坚,顾令秦王坐而疑我邪?”
王翦果代李信击荆。荆闻王翦益军而来,乃悉国中兵以拒秦。王翦至,坚壁而守之,不肯战。荆兵数出挑战,终不出。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久之,王翦使人问军中戏乎?对曰:“方投石超距。”于是王翦曰:“士卒可用矣。”荆数挑战而秦不出,乃引而东。翦因举兵追之,令壮士击,大破荆军。至蕲南,杀其将军项燕,荆兵遂败走。秦因乘胜略定荆地城邑。岁余,虏荆王负刍,竟平荆地为郡县。
(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
(注)①荆:即指楚。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B.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C.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D.李信攻平/与蒙恬攻寝/大破荆军/信又攻鄢郢破之/于是引兵/而西与蒙恬会/城父荆人因随之三日三夜/不顿舍/大破李信军/入两壁/杀七都尉/秦军走。
【小题2】下列四个选项对有关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中的“秦始皇二十六年”属于我国纪年法中的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即以王公在位年数来纪年,如:“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我国其他的纪年法还有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
B.文中“寡人以不用将军计”的“寡人”是古代君主、诸侯王对自己的谦称。同样属于古代皇帝自称的还有“朕”,这是古代皇帝的专用词。
C.本文节选自《史记·白起王翦列传》。《史记》共分五种体裁:本纪、世家、列传、表、书,其中“本纪”记历代帝王生平、政绩,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项羽无皇帝之实,却列本纪,主要是因为司马迁认为其在当时有如同皇帝般的领导力。
D.文中第二段的“归老”,意思是辞官养老,与之类似的词语还有“告老”、“乞骸骨”、“致仕”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秦国想攻打楚国,李信要求的军队人数比王翦要求的少,秦王就认为毫无战功的李信勇敢而屡立战功的王翦年老胆怯,于是派李信出征。
B.王翦不被信任重用,于是称病回老家养老,后来李信兵败,秦王亲自去请王翦统率军队,王翦推辞不过最终复出,要求带六十万大军出征。
C.王翦把六十万军队都带去攻打楚国,出征前后多次向秦王请封良田美宅,因为他知道秦王残暴又多疑,这样做是为了消除秦王对他的怀疑。
D.王翦他带兵抵达战场后,不理会楚军的屡次挑战,坚守不出,让士兵充分休整,最终趁楚军撤退时击败了他们,接着乘胜追击,最终灭了楚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闻荆兵日进而西,将军虽病,独忍弃寡人乎!
(2)王翦日休士洗沐,而善饮食抚循之,亲与士卒同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文后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能诵诗属文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尝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余,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   

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余年,天下和洽,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害之,乃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是天子后亦疏之,不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赋以吊屈原。

贾生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余,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 “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余,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选自《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釐:(xī)胙肉,祭过神的宝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 遑:闲暇,空闲
B.乃贾生曰    短:短处
C.是天子后亦疏之,不其议 用:采纳
D.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 居:过了,表经过的时间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能诵诗属文闻于郡中   文帝召为博士
B.故与李斯同邑尝学事焉 堕马
C.文帝少子    非古
D.赋以吊屈原  贾生长沙王太傅三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河南郡太守吴廷尉很赏识贾谊的才学,又因为贾谊与李斯是同乡,曾经向李斯学习过,于是就征召他为廷尉。
B.汉孝文帝即位后提议任命贾谊为公卿,受到了一些人的嫉妒,而向皇帝进谗言,皇帝渐渐疏远了贾谊。
C.贾谊被任命为长沙王太傅,向孝文帝辞行后就向长沙出发。到了长沙,看到此处环境如此恶劣,心情也压抑起来。
D.贾谊被征召到京城后,成了梁怀王的老师,又屡次上书,主张限制诸侯的势力,最终也未被孝文帝采纳。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小题5】结合文章内容,分条列举贾谊“才华出众”的具体表现。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完成小题。
樊 哙 传
舞阳侯樊哙者,沛人也。以屠狗为事。初从高祖起丰,攻下沛。高祖为沛公,以哙为舍人。从攻胡陵、方与,还守丰,击泗水监于丰下,破之。……项羽在戏下,欲攻沛公。沛公从百余骑因项伯面见项羽,谢无有闭关事。项羽既飨军士,中酒,亚父范增谋欲杀沛公,令项庄拔剑舞座中,欲击沛公,项伯常屏蔽之。时独沛公与张良得入座,樊哙在营外,闻事急,乃持铁盾入营。营卫止哙,哙直撞入,立帐下。项羽目之,问为谁。张良曰:“沛公参乘樊哙。”项羽曰:“壮士。”赐之卮酒彘。哙既饮酒,拔剑切肉食,尽之。项羽曰:“能复饮乎?”哙曰:“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且沛公先入定咸阳,暴师霸上,以待大王。大王今日至,听小人之言,与沛公有隙,臣恐天下解,心疑大王也。”项羽默然。沛公如厕,麾樊哙去。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黥布反时,高祖尝病甚,恶见人,卧禁中,诏户者无得入群臣。群臣绛、灌等莫敢入。十余日,哙乃排闼直入,大臣随之。上独枕一宦者卧。哙等见上流涕曰:“始陛下与臣等起丰沛,定天下,何其壮也!今天下已定,又何惫也!且陛下病甚,大臣震恐,不见臣等计事,顾独与一宦者绝乎!且陛下独不见赵高之事乎?”高帝笑而起……
太史公曰:“吾尝适丰沛,问其遗老,观故萧、曹、樊哙、滕公之家,异哉所闻!方其鼓刀屠狗卖缯之时,岂自知附骥之尾,垂名汉廷,德流子孙哉?”
(节选自《史记·樊郦滕灌列传》)
中酒:喝得似醉非醉;参乘:古时乘车,兼任车夫和警卫员的人;"附骥尾"比喻依附先辈或名人而成名
【小题1】下列句子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舞阳侯樊哙担心刘邦病惫中重蹈始皇帝宠信赵高之覆辙,故有不惧身险之举。
B.舞阳侯樊哙面对众人不得见刘邦的困局,以公心排闼直入,令沛公汗颜折节。
C.舞阳侯樊哙参与鸿门宴,凭借自己的勇猛豪爽,直言指责,令项羽语塞,给刘邦争取了逃离的机会
D.舞阳侯樊哙起初只是普通百姓,默而无名,后垂名汉廷,德流子孙。
【小题2】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是日微樊哙奔入营诮让项羽,沛公事几殆。
(2)臣死且不辞,岂特卮酒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