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类型和例句不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
A.头发上指B.项伯杀人,臣活之
C.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D.拔剑撞而破之
【小题2】下列各句中,全能体现樊哙“勇”和“谋”的一项是 
①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②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
③拔剑切而啖之 ④项王未有以应  ⑤樊哙从良坐
A.①②③B.②④⑤C.①③⑤D.②③④
【小题3】下列对本段文字的内容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在刘邦、项羽的矛盾冲突中,作者选择了樊哙闯帐、面斥项王的情节,通过描写其言语来反映其心情,描写其神态来刻画其性格。
B.樊哙不仅勇敢,而且有智谋,他为刘邦的辩护和对项羽的指责,体现了他的智慧。
C.“闯帐”过程中的行为描写以及入帐后“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的情态描写,一方面表现了樊哙的粗鲁莽撞,另一方面也表现了他的忠于职守、不畏强暴、果敢作为的特点。
D.项王“按剑而跽”是一种戒备的姿态。他对樊哙的指责无言以对,体现了他不善于随机应变的性格特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 
(2)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19 07:01: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下列各题。
既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
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据大王,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怖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头,及献燕之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以闻大王。喂大王命之。”
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
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武阳奉地图匣,以次进。至陛下,秦武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武阳,前为谢曰:“北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起,取武阳所持图!”
轲既取图奉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绝袖。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恐急,剑坚,故不可立拔。
荆轲逐秦王,秦王还柱而走。群臣惊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钶,而乃以手共搏之。
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轲。秦王方还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提秦王,不中,中柱。秦王复击轲,被八创。
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左右既前,斩荆轲。秦王目眩良久。
【小题1】下列句子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
A.秦王方还柱走B.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
C.群臣惊愕,卒起不意D.乃引其匕首提秦王
【小题2】下列句子中不含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   )
A.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B.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
C.轲既取图奉之,发图D.左右乃曰:“王负剑!王负剑!”
【小题3】下列有关文段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这是文章的高潮部分,重点描述了荆轲廷刺秦王的场景,通过秦武阳、秦王的形象衬托了荆轲的形象。
B.文段一开始写秦武阳色变真可是为了显示秦廷的森严和始王的威武,这一“色变振恐”与荆轲的“顾笑”形成鲜明的对比。
C.荆轲“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正是前文荆轲对樊於期将军所说的刺杀设想的实施,此处印证了荆轲计划的合理性。
D.由于刺杀是在仓促之间出现的,秦廷上下反应迟钝;秦王惶恐到拔不出剑的地步,大臣也都目瞪口呆,束手待毙。
【小题4】翻译下面的句子。
(1)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兴兵以据大王。”
(2)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乃欲以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吕不韦者,阳翟大贾人也。往来贩贱卖责,家累千金。

秦昭王四十年,太子死。其四十二年,以其次子安国君为太子,安国君有子二十余人,安国君有所甚爱姬,立以为正夫人,号曰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安国君中男名子楚,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乃往见子楚,说曰:“吾能大子之门”子楚笑曰:“且自大君之门,而乃大吾门!”吕不韦曰:“子不知也,吾门待子门而大。”子楚心知所谓,乃引与坐,深语,吕不韦曰:“秦王老矣,安国君得为太子,窃闻安国君爱幸华阳夫人,华阳夫人无子,能立適嗣者,独华阳夫人耳。今子兄弟二十余人,子又居中,不甚见幸,久质诸侯。即大王,安国君立为王,则子毋几得与长子及诸子旦暮在前者争为太子矣。”子楚曰:“然。为之奈何?”吕不韦曰:“子贫,客于此,非有以奉献于亲及结宾客也不韦虽贫,请以千金为子西游,事安国君及华阳夫人,立子为適嗣”子楚乃顿首曰:“必如君策,请得分秦国与君共之”。

吕不韦乃以五百金与子楚,为进用,结宾客;而复以五百金买奇物玩好,自奉而西游秦,求见华阳夫人姊,而皆以其物献华阳夫人。因言子楚贤智,结诸侯宾客遍天下,常曰“楚也以夫人为天,日夜泣思太子及夫人”。夫人大喜。不韦因使其姊说夫人。华阳夫人以为然,承太子间,从容言子楚质于赵者绝贤,来往者皆称誉之。乃因涕泣曰:“妾幸得充后宫,不幸无子,愿得子楚立以为適嗣,以托妾身”安国君许之,乃与夫人刻玉符,约以为適嗣。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B.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C.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D.子楚/秦诸庶孽孙/质于诸侯/车乘进用/不饶居处/困不得意/吕不韦贾邯郸/见而怜之曰/此奇货可居。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適嗣指正妻所生的长子,此处实指王位的继承人。適,通“嫡”,封建宗法制度中指正妻。
B.在等级分明的中国古代社会,天子死曰薨,诸侯曰崩,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
C.顿首即叩首,九拜之一,可作平辈之间的拜礼,也可作请罪之辞,还可用于重大的事情请求时。
D.符是古代朝廷传达命令或征调兵将用的凭证,如虎符、符节。玉符,指玉制的一种凭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吕不韦是一个非常有经济头脑和战略眼光的人,他以商人的敏锐触觉发现了子楚身上隐含的巨大利益,并由此拉开了以重金对子楚进行政治投资的序幕。
B.子楚一开始并不信任吕不韦,直到吕不韦道出“自己的门庭要等待子楚的门庭光大了才能光大”的一席话,子楚才感觉到吕不韦不简单,并与之深入交谈。
C.吕不韦非常明了当时秦国的形势,所以能够为子楚正确分析所处形势,并指明前进方向,使子楚叹服并承诺将来共享政治利益。
D.吕不韦做事非常讲究策略,为了帮助子楚接近华阳夫,他就先接近华阳夫人的姐姐,还将自己购买的奇物玩好都送给了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楚母曰夏姬,毋爱。子楚为秦质子于赵。秦数攻赵,赵不甚礼子楚。
(2)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面小题。

晋景公之三年,大夫屠岸贾赵氏。屠岸贾者,始有宠于灵公。及至于景公,而贾为司寇,将作,乃治灵公之贼,以致赵盾。韩厥告赵朔亡。朔不肯,曰:“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韩厥许诺,称疾不出。贾不请而擅与诸将攻赵氏于下宫,杀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皆灭其族。

赵朔妻,成公姊,有遗腹,走公宫匿。赵朔客曰公孙杵臼,杵臼谓朔友人程婴曰:“不死?”程婴曰:“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即女也,吾徐死耳。”居无何,而朔妇免身,生男。屠岸贾闻之,索于宫中。夫人置儿绔中,祝曰:“赵宗灭乎,若号;即不灭,若无声。”及索,儿竟无声。已脱,程婴谓公孙杵臼曰:“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公孙杵臼曰:“立孤与死孰难?”程婴曰:“死易,立孤难耳。”公孙杵臼曰:“赵氏先君遇子厚,子强为其难者,吾为其易者,请先死。”乃二人谋取他人婴儿,负之,衣以文葆,匿山中。程婴出,谬谓诸将军曰:“婴不肖,不能立赵孤。谁能与我千金,吾告赵氏孤处。”诸将皆喜,许之,发随程婴攻公孙杵臼。杵臼谬曰:“小人哉程婴!昔下宫之难不能死,与我谋受赵氏孤儿,今又卖我。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抱儿呼曰:“天乎!天乎!赵氏孤儿何罪?请活之,独杀杵臼可也。”诸将不许,遂杀杵臼与孤儿。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皆喜。然赵氏真孤乃反在,程婴卒与俱匿山中。

居十五年,景公问韩厥,厥知赵孤,以实告。赵孤名曰武。于是景公乃与韩厥谋立赵孤儿。召赵武、程婴遍拜诸将,遂反与程婴、赵武攻屠岸贾,灭其族。复与赵武田邑如故。

及赵武冠,为成人,程婴乃辞请大夫,谓赵武曰:“昔下宫之难,皆能死。我非不能死,我思立赵氏之后。今赵武既立,为成人,复故位,我将下报赵宣孟与公孙杵臼。”赵武啼泣顿首,请曰:“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程婴曰:“不可。彼以我为能成事,故先我死;今我不报,是以我事为不成。”遂自杀。赵武服齐衰三年,为之祭邑,春秋祠之,世世勿绝。

(取材于《史记·赵世家》)

(注释)①屠岸贾(gǔ):春秋时期晋国大夫,与大臣赵盾不和。后文的“宣孟”是赵盾的谥号。②惩治当年灵公时作乱祸国的人,以加罪于赵盾(及其家族后人)。③赵朔:赵盾之子。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夫屠岸贾欲赵氏   诛:杀死、铲除
②将作   难:困难
③韩厥告赵朔亡   趣:催促
不死?   胡:为什么
⑤请之   活:使……活下来
以实告   具:详细、完全
请曰   固:坚定、坚决
⑧赵武服齐衰三年   服齐衰:服丧
A.①④B.②③C.⑤⑧D.⑥⑦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必不绝赵祀,朔死不恨。
您如果能使赵氏的祭祀香火不断绝,我死也没有遗憾了。
B.朔之妇有遗腹,若幸而男,吾奉之。
赵朔的妻子有身孕,如果有幸是男孩,我就献上他。
C.纵不能立,而忍卖之乎?
即使你不能抚养他自立成人,怎能忍心出卖他呢?
D.诸将以为赵氏孤儿良已死。
将领们以为赵氏孤儿确实已经死了。
【小题3】根据文意,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屠岸贾未经请示晋灵公,就擅自和将领们在下宫袭击赵氏,杀死了赵朔、赵同、赵括、赵婴齐,并且灭绝了他们的家族。
B.赵朔的妻子是成公的姐姐,怀有赵朔留下的遗腹子,为躲避搜捕逃到景公的宫里偷偷躲藏起来。
C.屠岸贾到宫中搜查赵氏孤儿。夫人把婴儿藏在裤子里,祷告赵氏宗族如果不会灭绝,孩子就不要出声,而婴儿果然没有出声。
D.程婴带着将领们攻打公孙杵臼,杵臼为赵氏孤儿求情,将领们不答应,杀了杵臼和藏在山里的别人家的婴儿。
【小题4】将下面语句译为现代汉语。
①今一索不得,后必且复索之,奈何?
②武愿苦筋骨以报子至死,而子忍去我死乎!
【小题5】根据文章内容概括程婴自杀的原因。有人认为程婴自杀是“舍生取义”,有人不以为然,你赞同哪一种说法?请说说你的理由。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于是秦王大怒,益发兵诣赵,诏王翦军以伐燕。十月而拔蓟城。燕王喜、太子丹等尽率其精兵东保于辽东。秦将李信追击燕王急,代王嘉乃遗燕王喜书曰:“秦所以尤追燕急者,以太子丹故也。今王诚杀丹献之秦王,秦王必解,而社稷幸得血食①。”其后李信追丹,丹匿衍水中,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后五年,秦卒灭燕,虏燕王喜。
其明年,秦并天下,立号为皇帝。于是秦逐太子丹、荆轲之客皆亡。高渐离变名姓为人庸保②,匿作于宋子。久之,作苦,闻其家堂上客击筑,彷徨不能去。每出言曰:“彼有善有不善。”从者以告其主,曰:“彼庸乃知音,窃言是非。”家丈人③召使前击筑,一坐称善,赐酒。而高渐离念久隐畏约无穷时,乃退,出其装匣中筑与其善衣,更容貌而前。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秦皇帝惜其善击筑,重赦之,乃嚯其目④。使击筑,未尝不称善。稍益近之,高渐离乃以铅置筑中,复进得近,举筑朴秦皇帝,不中。于是遂诛高渐离,终身不复近诸侯之人。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
(注)①社稷幸得血食:国家或许得到保存。血食,享受祭祀。②庸保:帮工,伙计。庸,同“佣”。被雇用的人。③家丈人:东家,主人。④嚯其目:弄瞎他的眼睛。嚯,熏瞎。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举坐/客皆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B.岸坐/客皆惊/ 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C.率坐客許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向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D.举坐客竚惊/下与抗礼/以为上客/使击筑而歌/客无不流涕而去者。
【小题2】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王被燕同派刺客的行为激怒,立即增派军队前往赵国,并在十个月后攻克了燕国的都城蓟。
B.秦始皇统一天下后,派人搜查燕太子丹和荆轲的门客,高渐离改变姓名藏匿在宋子做佣工。
C.高渐离在得知别人知道了他的身份圮,不再担惊受怕地躲藏了,于娃换h了自己原来的行装。
D.秦始皇怜惜高渐离檀长击筑,于是赦免了他的死罪,熏瞎了他的眼睛,让他击筑。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泽成现代汉语。
(1)燕王乃使使斩太子丹,欲献之秦。秦复进兵攻之。
(2)宋子传客之,闻于秦始皇。秦始皇召见,人有识者,乃曰:“高渐离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甘茂者,下蔡人也。事下蔡史举先生,学百家之术。因张仪、樗里子而求见秦惠王。王见而说之,使将,而佐魏章略定汉中地。

惠王卒,武王立。蜀侯辉、相壮反,秦使甘茂定蜀。还,而以甘茂为左丞相,以樗里子为右丞相。

秦武王三年,谓甘茂曰:“寡人欲容车通三川,以窥周室,而寡人死不朽矣。”甘茂曰:“请之魏,约以伐韩,而令向寿辅行。”甘茂至,谓向寿曰:“子归,言之于王曰‘魏听臣矣,然愿王勿伐’。事成,尽以为子功。”向寿归,以告王,王迎甘茂于息壤。甘茂至,王问其故。对曰:“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今臣,羁旅之臣也。樗里子、公孙奭二人者挟韩而议之,王必听之,是王欺魏王而臣受公仲侈之怨也。”王曰:“寡人不听也,请与子盟。”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武王召甘茂,欲罢兵。甘茂曰:“息壤在彼。”王曰:“有之。”因大悉起兵,使甘茂击之。斩首六万,遂拔宜阳。韩襄王使公仲侈入谢,与秦平。

武王竟至周,而卒于周。其弟立,为昭王。甘茂竟言秦昭王,以武遂复归之韩。向寿、公孙奭争之,不能得。向寿、公孙奭由此怨,谗甘茂。茂惧,辍伐魏蒲阪,亡去。樗里子与魏讲,罢兵。

甘茂之亡秦奔齐,齐使甘茂于楚,楚怀王新与秦合婚而欢。而秦闻甘茂在楚,使人谓楚王曰:“愿送甘茂于秦。”楚王问于范蜎曰:“寡人欲置相于秦,孰可?”对曰:“臣不足以识之。”楚王曰:“寡人欲相甘茂,可乎?”对曰:“不可。茂诚贤者也,然不可相于秦。夫秦之有贤相,非楚国之利也。且王前尝用召滑于越,而内行章义之难,越国乱,故楚南塞厉门而郡江东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矣。”于是使使请秦相向寿于秦。秦卒相向寿。而甘茂竟不得复入秦,卒于魏。

(节选自《史记·甘茂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B.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C.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D.宜阳大县也/上党/南阳积之/久矣/名曰县/其实郡也/今王倍数险行千里/攻之/难/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百家是对春秋战国时期各种学术派别的总称。诸子百家中对后世影响较大的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和兵家等。
B.周室指的是中国历史上继商朝之后的一个世袭王朝,分为西周与东周两个时期,其中东周时期又称春秋战国时期。
C.息壤是传说的一种能自生长,永不减耗的土壤。《山海经》:“洪水滔天,鯀窃帝之息壤以堙洪水。”也用来指沃土。
D.江东一个人文地理名词,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定义,所指区域有大小之分。文中的“江东”是指会稽等吴越之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甘茂才学出众,足智多谋。甘茂得到张仪、樗里子、秦惠王、秦武王的赏识,并被委以重任,他也在攻取汉中、平定蜀乱中施展才能,凯旋而归,随即被委以左丞相的大任。
B.甘茂尽心事主,审时度势。秦武王向甘茂表达一统天下的雄心之后,甘茂巧妙利用秦国与魏国、韩国之间的错杂关系,破除来自内部和外部的阻碍,取得了攻韩战争的胜利。
C.甘茂聪明睿智,深谋远虑。出师攻韩以前,甘茂不仅认识到战争的残酷性和艰巨性,更认识到谗言的危险性。为此,甘茂用与秦王结盟的方式来抵御谗言,实现了既定目标。
D.甘茂善谋大略,不擅内斗。甘茂在受到诋毁之后借机出逃,先后到了齐国和楚国,甚至有机会被楚怀王任命为丞相,最终却因为召滑搞乱越国的前车之鉴遭遗弃,死于魏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卒使丞相甘茂将兵伐宜阳。五月而不拔,樗里子、公孙奭果争之。
(2)计王之功所以能如此者,越国乱而楚治也。今王知用诸越而忘用诸秦,臣以王为钜过。
【小题5】秦国最终任用向寿为丞相的原因有哪些?请简要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