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韩愈的散文素以气势充沛、笔力雄放著称,这体现在其语言风格的多样上。请简要评析本文语言上的特点。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其他 更新时间:2019-10-31 12:17: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治乱天邪?曰:日月、星辰、瑞历,是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天也。时邪?曰:繁启、蕃长于春夏,畜积、收藏于秋冬,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时也。地邪?曰:得地则生,失地则死,是又禹、桀之所同也;禹以治,桀以乱,治乱非地也。《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地不为人之恶辽远也辍广,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数矣,君子有常体矣。君子道其常,而小人计其功。《诗》曰:“礼义之不愆兮,何恤人之言兮!”此之谓也。
楚王后车千乘,非知也;君子啜菽饮水,非愚也:是节然也。若夫志意修,德行厚,知虑明,生于今而志乎古,则是其在我者也。故君子敬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是以日进也;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是以日退也。故君子之所以日进与小人之所以日退,一也。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在此耳。
(选自《荀子·天论》)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繁启、蕃长于春夏 蕃:茂盛。
B.天不为人之恶冬而辍冬 辍:中途停止、废止。
C.礼仪之不愆兮     愆:犯过错或罪过。
D.何恤人之言兮     恤:体恤。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①禹以治,桀以乱 ②是以日进也
B.①是禹、桀之所同也    ②天不为人之恶寒也辍冬
C.①繁启、蕃长于春夏    ②生于今而志乎古
D.①而小人计其功 ②故君子敬其在己者
【小题3】下列句中,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
A.君子不为小人之匈匈也辍行
B.小人错其在己者
C.君子小人之所以相县者
D.君子敬其在己者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曰:“天作高山,大王荒之。彼作矣,文王康之。”此之谓也。
(2)故君子敬其在己者,而不慕其在天者;小人错其在己者,而慕其在天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也。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假舆马者,非利足也,而致千里;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小题1】对下列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无以:没有用来……的办法
B.假舆马者,非利足也 利:对……有利
C.假舟楫者,非能水也 水:游泳、游水
D.吾尝跂而望矣    跂:踮起脚跟
【小题2】下列加横线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于    君子生非异也,善假物也
河内凶,则移其民河东
B.者    假舟楫,非能水也
虽有槁暴,不复挺,使之然也
C.而    积善成德,神明自得,圣心备焉。
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D.焉    积土成山 ,风雨兴
【小题3】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
A.荀子所讲的“学”,不仅指学习各种文化知识,还包括加强思想道德修养。
B.选文启发我们,说理并不排除生动性,方法之一就是运用比喻论证。
C.所选文段说理的突出特点是以喻代议,寓议于喻。
D.荀子认为,对“学”来讲,人的先天条件是决定因素,同样需要后天努力。
【小题4】翻译下面语段中画线的句子。
(1)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
(2)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
(3)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鳝之穴无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两则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1)古民泽处复穴,冬日则不胜霜雪雾露,夏日则不胜暑热蚊(1),圣人乃作,为之筑土构木,以为宫室,上栋下宇,以蔽风雨,以避采暑,而百姓安之。为鸷禽猛兽之害伤人,而无以禁御也,而作为之铸金锻铁,以为兵刃,猛兽不能为害。故民迫其难,则求其便;困其患,则造其备。人各以所知,去其所害,其所利。常故不可循,器械不可因也,则先王之法度,有移易者矣。
鲁昭公有慈母而爱之。死,为之练冠,故有慈母之服。阳侯杀蓼侯而窃其夫人,故大飨废夫人之礼。先王之制,不宜废之;末世之事,善则著之。是故礼乐未始有常也。故圣人制礼乐,而不制于礼乐。治国有,而利民为本;政教有经,而令行为上。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旧。夫夏商之衰也,不变法而亡。三代起也,不相袭而王。故圣人法与时变,礼与俗化。衣服器械各便其用,法度制令各因其宜,故变古未可非,而循俗未足多也
(取材于《淮南子·汜论训》)
注释:1,读“mǎng”,虫咬。
(2)马骇舆则君子不安舆,庶人骇政则君子不安位。马骇舆则莫若静之,庶人骇政则莫若之。选贤良,举笃敬,兴孝弟,收孤寡,补贫穷,如是,则庶人安政矣。庶人安政,然后君子住。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此谓也。
故君人者欲安则莫若平政爱民矣,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欲立功名则莫若尚贤使能矣,是君人之大节也。三节者当,则其馀莫不当矣;三节者不当,则其馀虽曲当,犹将无益也。孔子日:“大节是也,小节是也,上君也。大节是也,小节一出焉,一入焉,中君也。大节非也,小节虽是也,吾无观馀矣。”
(取材于《荀子·王制》)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其所利 就:接近
B.治国有常:规律
C.莫若之 惠:恩惠
D.君子位 安:安居
【小题2】下列各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①古民泽处复穴    ②是君人之大节也
B.①人各以所知 ②吾无观馀矣
C.①不宜废之 ②欲荣莫若隆礼敬士矣
D.①三代起也 ②此谓也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器械不可因也
器械也不能够因循不变
B.故有慈母之服
所以就为慈母做了衣服
C.则庶人安政矣
那么老百姓就安于政治了
D.则其馀虽曲当
那么其余的即使都很恰当
【小题4】将下面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而循俗未足多也
②马骇舆则莫若静之
【小题5】阅读以上两则短文,按要求回答下面问题。
①分别写出两则短文中阐述治国理政与百姓关系的句子。
②以上两则短文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请举例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