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节选自《庄子·逍遥游》
(乙)庄子行于山中,见大木枝叶盛茂,伐木者止其旁而不取也。问其故,曰:“无所可用。”庄子曰:“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夫子出于山,舍于故人之家。故人喜,命竖子杀雁而烹之。竖子请曰:“其一能鸣,其一不能鸣,请奚杀?”主人曰:“杀不能鸣者。”明日,弟子问于庄子曰,“昨日山中之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今主人之雁,以不材死;先生将何处?”庄子笑曰:“周将处乎材与不材之间。材与不材之间,似之而非也,故未免乎累。若夫乘道德而浮游则不然无誉无訾①一龙一蛇与时俱化而无肯专为。一上一下,以和为量,浮游乎万物之祖。物物而不物于物,则胡可得而累邪!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节选自《庄子·山木》
[注释] ①訾:毁谤非议。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奋起的样子 .
B.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 抟:回旋而上
C.先生将何处 处:地方 .
D.故未免乎累 累:忧患、患难 .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其皆出于此乎?
B.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 及其所之既倦
C.此木以不材得终其天年 臣以险衅
D.周此神农、黄帝之法则也 野马也,尘埃也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甲文运用寓言把“无所待”的思想寄托于生动的形象之中。作者在鲲、鹏、学鸠的形象中寄托了自己的思想,文章想象丰富,充满浪漫主义色彩。
B.甲文对鹏鸟的形象进行了一番描写,同时又运用比喻的方式阐明世间万物,大至鹏鸟,小至尘埃,它们的活动都“无所待”,都是不自由的。
C.乙文中,庄子认为,世间很难找到一条万全之路,最好的方法是“乘道德而浮游”,“与时俱化”,这实际上是追求逃避现实的虚无境界。
D.乙文告诉我们:只有顺其自然,游于无为的道德境界才是最理想的。但我们从中也能得到“虽然人的境遇只与才能有关”的人生启示。
【小题4】用“/”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若 夫 乘 道 德 而 浮 游 则 不 然 无 誉 无 訾 一 龙 一 蛇 与 时 俱 化 而 无 肯 专 为
【小题5】将下面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2)古者富贵而名摩灭,不可胜记,唯倜傥非常之人称焉。
(3)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08 09:18: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文的《逍遥游》(节选),完成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尧让天下于许由,曰:“日月出矣,而爝火不息,其于光也,不亦难乎!时雨降矣,而犹浸灌,其于泽也,不亦乎!夫子立而天下治,而我犹尸之,吾自视缺然,请致天下。”  

许由曰:“子治天下,天下既已治也,而我犹代子,吾将为名乎?名者,实之宾也。吾将为宾乎?鹪鹩巢于深林,不过一枝;偃鼠饮河,不过满腹。归休乎君!予无所用天下为。庖人虽不治庖,尸祝不越樽俎而代之矣。”

肩吾问于连叔曰:“吾闻言于接舆,大而无当,往而不返。吾惊怖其言,犹河汉而无极也;大有径庭,不近人情焉。”连叔曰:“其言谓何哉?”曰:“‘藐姑射之山,有神人居焉。肌肤若冰雪,淖约若处子;不食五谷,吸风饮露;乘云气,御飞龙,而游乎四海之外;其神凝,使物不疵疠,而年谷熟。’吾以是而不信也。”连叔曰:“然,瞽者无以与乎文章之观,聋者无以与乎钟鼓之声。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之人也,之德也,将旁礴万物以为一,世蕲乎乱,孰弊弊焉以天下为事!之人也,物莫之伤:大浸稽天而不溺;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是其尘垢粃糠,将犹陶铸尧、舜者也。孰肯以物为事!宋人章甫而适诸越,越人断发文身,无所用之。尧治天下之民,平海内之政,往见四子藐姑射之山、汾水之阳,窅然丧其天下焉。”

惠子谓庄子曰:“吾有大树,人谓之樗;其大本拥肿而不中绳墨,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立之涂,匠者不顾。今子之言,大而无用,众所同去也。”

庄子曰:“子独不见狸狌乎?卑身而伏,以候敖者;东西跳梁,不辟高下;中于机辟,死于罔罟。今夫斄牛,其大若垂天之云。此能为大矣,而不能执鼠。今子有大树,患其无用,何不树之于无何有之乡,广莫之野,彷徨乎无为其侧,逍遥乎寝卧其下。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
(1)置杯焉则(___________)    (2)其于泽也,不亦乎(___________)
(3)吾以是而不信也(____________) (4)宋人资章甫而适诸越(___________)
【小题2】对下列各句中“而”字的用法分类正确的一项是( )
①而后乃今将图南     ②而爝火不息 
③大旱金石流、土山焦而不热    ④卑身而伏,以候敖者
A.①②/③④B.①④/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③/②/④
【小题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古今含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
A.大有径庭B.不近人情
C.其小枝卷曲而不中规矩D.彷徨乎无为其侧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岂唯形骸有聋盲哉?夫知亦有之。是其言也,犹时女也。
(2)不夭斤斧,物无害者。无所可用,安所困苦哉!
【小题5】以选文最后一段为例,谈谈《逍遥游》在说理方法上的特点。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各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者九万里,去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飞,榆枋而止,时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飞怒:奋发,这里指鼓起翅膀
B.则风在下矣斯:则,就
C.榆枋而止抢:触、碰
D.百里者,宿舂粮适:刚刚
 
【小题2】下列画线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
A.《齐谐》者,志怪者且夫水之积不厚
B.抟扶摇上者九万里我决起
C.去六月息者也余与四人拥火
D.置杯焉胶时不至
 
【小题3】下列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均表现事物“有所待”的一项是(  )
①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去以六月息者也
③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④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⑤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⑥适百里者,宿舂粮
A.①④⑤
B.②③⑥
C.①④⑥
D.②③⑤
 
【小题4】下列对选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鹏鸟要在海运时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九万里,然后乘六月的飓风才能南飞。
B.文章写鹏鸟南飞有所待,并以“野马”“尘埃”与之作对比,表明万物皆有所待。
C.大舟漂浮有待深水,而芥草靠杯水就能负载,作者借此说明“小大之辩”的道理。
D.蜩与学鸠飞不高,行不远,却自以为得到了逍遥,它们嘲笑鹏鸟高飞远行的壮举。
 
【小题5】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译文:
(2)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
译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