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段课文,回答问题

①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陈情表》

②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耶?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逍遥游》

【小题1】下面几组句子加点词语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 生孩六月,慈父背:被
B. 故九万里,则斯风在下矣,而后乃今风:培养
C. 而刘夙疾病,常在床蓐:从小
D. 茕茕孑立,形影相:安慰
【小题2】下面几组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
A. 门衰祚薄,晚有儿 / 生物之以相吹也
B. 怒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 我决起飞,抢榆枋而止
C. 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之舟 / 奚以九万里而南
D. 且夫水之积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 《齐谐》者,志怪者
【小题3】下列句子中的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B. 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C. 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
D.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小题4】有书生读经书甚精熟不知近代事因说骆宾王遂云某识其孙李少府者兄弟太多意谓骆宾是诸王封号也
选自《唐语林·卷八》
①用斜线(/)给上面文段断句。
②骆宾王和《滕王阁序》的作者王勃都名列唐初诗坛“四杰”之中,请写出其余两杰。
③请概括这则故事中的书生形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2-17 06:16: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本,完成小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侍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累矣!” 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以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定乎内外之分 定:安定。
B.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 泠:轻妙飘然
C.惠子相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D. 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 止:栖息。
【小题2】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
A.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
B.旬有五日而后反
C.而御六气之辩
D.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起前四种人,列子和宋荣子能区别“小大之辩”,都可算是达到了“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要求。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使用了多个寓言故事,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和感人的艺术魅力。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节选)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B.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飞 (愤怒)B.怪者也 (记载)
C.榆枋 (着落)D.众人之  (比)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壮丽雄奇的画卷。
B.第三段写浅水漂浮不起大舟,杯水只能负载芥草却承载不了水杯,反衬鲲鹏能凭借大风,图谋飞向辽阔南方的逍遥自在。
C.作者将蜩、学鸠与大鹏对比,将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对比,将彭祖与众人对比,说明它们虽然有形体大小之分、寿命长短之别,但都有所依赖。
D.节选文字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笔法自由,极富变化,有叙事,有议论,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充满奇特想像,富有传奇色彩。
【小题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甲)序技赠写真李山人
(明)吴承恩
通州李子北游于淮阴,馆于蒋氏。李子素善貌人,其留于淮也,缙绅国人咸求之貌。其貌人也,十尝得十。或者问曰:“子之于技也,习矣乎?子而貌人,十尝得十,何也?”
李子嘻曰:“余非技人也,而于技;余非习于技也,而与技偶。
始余挟策读书,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见夫老少者异状,肥瘠者异质,黔皙者异色,长短者异形,妍丑者异姿。余嗒然而神怡,舂然而心融,少焉,触然而惊中。是故余志其形体,余志其耳目口鼻,余志其须眉,余志其颔颐,余志其权,余志其辅。既而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恍然若觌斯人焉。故余貌之人也,十而失五六者鲜矣。久之,余益与人习也,于是舍其格,遗其形,求之于俯仰,求之于瞻眺,求之于笑貌,求之于态,求之于情,吾心或若戚然其有谋,犂然其有酬,于是和墨配色,濡笔焉而加之素,若与斯人笑语謦欬焉。故余之貌人也,十而失三四者鲜矣。今余貌人多矣,余不能为心矣,余忘余技矣。有求余貌者,余不知其貌若是耶?态若是耶?但余隐几而坐,忽焉若见斯人于素,又忽焉若见斯人矜色而待余,又忽焉若见紫气于斯人眉宇之间,于是余急起而图之,又不知孰使余起耶?孰使余图之耶?孰使余不肖耶?故余之貌人也,不知十而得一耶?十而失其九耶?十而得十耶?十而不失其一耶?——余又安知技!”
于是淮南吴生闻之叹曰:“善哉!技可以语学矣!彼君子始而张弓,既而云行水止,而天游焉天下乎,畴靳之哉?熙熙神应之矣——是谓凝化。”
注①辅:颊骨。②觌(dí):见。③犂(lí):明确。④謦欬(qǐng kài):言笑。⑤畴靳:意指“收放”。
(乙)庖丁解牛
(战国)庄子
庖丁为文惠君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善哉 !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技经肯綮之未尝,而况大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然已解,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能突出李子画技高超的一项是(   )
A.李子素善貌人
B.缙绅国人咸求之貌
C.余非技人也,而于技
D.出游于都邑,鲜然与人群
【小题2】请根据《序技赠写真李山人》《庖丁解牛》的文意,概述“李子貌人”“庖丁解牛”经历的三个阶段,完成填空。

【小题3】上面两篇文言文画线语句中的“嘻”字,分别流露出李山人与文惠君怎样的情感?请简要作答。
【小题4】李子貌人、庖丁解牛,都经历了由技而道的过程。你从中得到的启发是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5】优秀的文学作品刻画人物都能摹形状神,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诗经·卫风·氓》只用“______________”四字,便刻画出了氓“忠厚老实”的形象;《琵琶行》中“_____________,说尽心中无限事” 一句,便显露出了琵琶女复杂的心情;“策扶老以流憩,______________”,陶渊明归隐后从容自在的心境跃然纸上;“苍颜白发,____________,太守醉也”,醉翁欧阳修与民同乐的情怀感人肺腑。
【小题6】用斜线(/)给下面短文画横线的部分断句。
一春寒甚,西直门外,柳尚无萌蘖。花朝之夕月甚明寒风割目与舍弟闲步东直道上兴不可遏遂由北安门至药王庙观御河水时冰皮未解一望浩白冷光与月相磨寒风酸骨。趋至崇国寺,寂无一人,风铃之声,与猧吠相应答。
(取材于袁宏道《答梅客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课内文言文段,完成问题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怒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南冥者,天池也。《齐谐》者,志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蜩与学鸠笑之曰:“我决起而飞,抢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庄子《逍遥游》)
【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 怒:愤怒
B.《齐谐》者,怪者也 志:记载
C.而后乃今将南 图:计划
D.二虫又何知 之:此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鸟也,海运则将徙于南冥    ②不知天上宫阙,今夕何年
B.①生物之以息相吹也   ②则其负大翼无力
C.①之二虫又知 ②则?质性自然,非矫厉所得
D.①去六月息者也 ②云无心出岫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鲲鹏的形象以其大而逍遥,蜩与学鸠因其小而不逍遥。
B.齐谐中有鹏而无鲲,与第一段相比,相连而不显重复,显示庄子为文的变化多端。
C.第三段中议论紧扣前两段的叙述,读来言而有据,让人不得不叹服庄子的论辩能力。
D.适莽苍者、适百里者、适千里者,因其目标不同而准备有异,庄子并没有厚此薄彼的意思。
【小题4】把下列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①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
②倚南窗以寄傲,审容膝之易安。
③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