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秋水(节选)
①秋水时至,百川灌河;泾流之大,两涘渚崖之间不辩牛马。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以天下之美为尽在己,顺流而东行,至于北海,东面而视,不见水端。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望洋向若而叹曰:“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且夫我尝闻少仲尼之闻,而轻伯夷之义者,始吾弗信,今吾睹子之难穷也,吾非至于子之门,则殆矣,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②北海若曰:“井蛙不可以语于海者,拘于虚也;夏虫不可以语于冰者,笃于时也;曲士不可以语于道者,束于教也。今尔出于崖涘,观于大海,乃知尔丑,尔将可与语大理矣。天下之水,莫大于海。万川归之,不知何时止而不盈;尾闾泄之,不知何时已而不虚;春秋不变,水旱不知。此其过江河之流,不可为量数。而吾未尝以此自多者,自以比形于天地,而受气于阴阳,吾在天地之间,犹小石小木之在大山也。方存乎见少,又奚以自多!计四海之在天地之间也,不似礨空之在大泽乎?计中国之在海内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号物之数谓之万,人处一焉;人卒九州,谷食之所生,舟车之所通,人处一焉。此其比万物也,不似豪末之在于马体乎?五帝之所连,三王之所争,仁人之所忧,任士之所劳,尽此矣!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③河伯曰:“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可乎?”
④北海若曰“否。夫物,量无穷,时无止,分无常,终始无故。是故大知观于远近,故小而不寡,大而不多:知量无穷。证向今故①,故遥而不闷,掇而不跂②:知时无止。察乎盈虚,故得而不喜,失而不忧:知分之无常也。明乎坦涂,故生而不说,死而不祸:知终始之不可故也。计人之所知,不若其所不知;其生之时,不若未生之时;以其至小,求穷其至大之域,是故迷乱而不能自得也。由此观之,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③,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注:①向:明,表明。故,通“古”。②跂:踮起脚尖。③倪:端倪,此指标准。
【小题1】解释加点的词语。
(1)
望洋向若而叹曰 (2)乃知尔
丑(3)
察乎盈虚 (4)
以其至小
【小题2】选出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 )。
A.明主不厌人(《管子》) 不似稊米之在大仓乎 |
B.相与枕藉乎舟中(《前赤壁赋》) 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 |
C.力不能漂鸿毛(《史记·韩长孺列传》) 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 |
D.以待子不时之需(《后赤壁赋)) 是故大知观于远近 |
【小题3】选出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 )。
A.于是焉,河伯欣然自喜 然力足以至焉(《游褒禅山记》) |
B.知终始之不可故也 故所至吏民怀之(《新唐书·陆象先传》) |
C.然则吾大天地而小豪末 大败而还(《贾诩传》) |
D.自以比形于天地 胡兵亦以为汉有伏军于旁(《李将军列传》) |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伯夷辞之以为名,仲尼语之以为博,此其自多也,不似尔向之自多于水乎?
(2)又何以知毫末之足以定至细之倪,又何以知天地之足以穷至大之域!
【小题5】简述第④段中海神的话阐明了什么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