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问于伊尹曰:“欲取天下若何?”伊尹对曰:“欲取天下,天下不可取。可取,身将先取。”昔者先圣王,成其身而天下成,治其身而天下治。故反其道而身善矣;行义则人善矣;乐备君道而百官已治矣,万民已利矣。故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内失其行,名声堕于外。是故百仞之松,本伤于下,而末槁于上。商、周之国,谋失于胸,令困于彼。五帝先道而后德,故德莫盛焉;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当今之世,巧谋并行,诈术递用,攻战不休,亡国辱主愈众,所事者末也。
夏后相与有扈氏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相曰:“不可。吾地不浅,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钟鼓不修,子女不饬,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
《诗》曰:“执辔如组(1)。”孔子曰:“审此言也,可以为天下。”子贡曰:“何其躁也?”孔子曰:“非谓其躁也,谓其为之于此,而成文于彼也。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故子华子曰:“丘陵成而穴者安,大水深渊成而鱼鳖安矣,松柏成而涂之人已荫矣。”
孔子见鲁哀公,哀公曰:“有语寡人曰:‘为国家者,为之堂上而已矣。’寡人以为迂言也。”孔子曰:“此非迂言也。丘闻之:‘得之于身者得之人,失之于身者失之人。’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吕氏春秋·先己》,有删减)
注释:(1)拿缰绳赶马就像织丝一样。意思是说,拿缰绳赶马,只控制住马嘴就能达到万里之外;织工只管织丝,花纹也自然形成于其中。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治其身而天下治 治:太平安定 |
B.六卿请复之 复:再战 |
C.审此言也 审问 |
D.何其躁也 躁:快 |
A.故上失其道则边侵于敌 名声堕于外 |
B.期年而有扈氏服 不出于门户而天下治者 |
C.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 丘陵成而穴者安 |
D.成其身而天下成 其惟知反于己身者乎 |
A.故反其道而身善矣 所以,反对他们的道理自身就完善了 |
B.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功焉 三王先施行教化再实行刑罚,所以事业没有不成功的 |
C.圣人组修其身,而成文于天下矣 圣人用织丝的道理来修养自身,成就的是天下太平。 |
D.得之于身者得之人 |
A.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