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一)课内文言文检测
庖丁为文惠王解牛,手之所触,肩之所倚,足之所履,膝之所踦,砉然向然,奏刀騞然,莫不中音;合于《桑林》之舞,乃中《经首》之会。
文惠君曰:“嘻,善哉!技盖至此乎?”
庖丁释刀对曰:“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始臣之解牛之时,所见无非全牛者。三年之后,未尝见全牛也。方今之时,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批大郤导大窾因其固然,枝经肯綮之末未尝微碍,而况大軱乎!良庖岁更刀,割也;族庖月更刀,折也。今臣之刀十九年矣,所解数千牛矣,而刀刃若新发于硎。彼节者有间,而刀刃者无厚;以无厚入有间,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是以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动刀甚微,謋然已解,牛不知其死也,如土委地。提刀而立,为之四顾,为之踌躇满志,善刀而藏之。”
文惠君曰:“善哉!吾闻庖丁之言,得养生焉。”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乃中经首之会 中:合乎
B.批大郤,导大窾 导:指导
C.如土委地   委:卸落
D.善刀而藏之 善:拭擦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臣之所好者道也  与可之教予如此
B.进乎技矣 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
C.臣以神遇而不以目视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
D.吾见其难为 尔其无忘乃父之志
【小题3】下列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不同的一项是(   )
A.函梁君臣之首B.且箱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
C.不霁何虹D.良庖岁更刀
【小题4】下列各句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示例:技经肯肇之未尝
A.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B.惟兄嫂是依
C.异乎三子者之撰D.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①虽然,每至于族,吾见其难为,怵然为戒,视为止,行为迟。
②是故燕最小国而后亡,斯用兵之效也。至丹以荆卿为计,始速祸焉。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3-23 04:21: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9题。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庄子钓于濮水,楚王使大夫二人往先焉,曰:“愿以境内矣。”庄子持竿不顾,曰:“吾闻楚有神龟,死已三千岁矣,王巾笥而藏之庙堂之上。此龟者,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二大夫曰:“宁生而曳尾涂中。”庄子曰:“往矣!吾将曳尾于涂中。”

惠子梁,庄子往见之。或谓惠子曰:“庄子来,欲代子相。”于是惠子恐,搜于国中三日三夜。庄子往见之,曰:“南方有鸟,其名鹓,子知之乎?夫鹓,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于是鸱得腐鼠,鹓雏过之,仰而视之曰‘吓!’今子欲以子之梁国而吓我邪?”

(节选自《秋水》)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而一国者     征:信
B.而御六气之  辩:同“辨”,分辨
C.愿以境内矣  累:使……劳累
D.惠子梁,庄子往见之    相:做相国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  邦分崩离析,不能守也
B.庄子往见    及其所既倦
C.彼致福者    而母立
D.王巾笱而藏之庙堂之上     教慎于接物
【小题3】下列对选文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比起前四种人,宋荣子和列子能够审定自我和外物的区分,辨别荣誉和耻辱的界限,但都没有真正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B.“无己”、“无功”、“无名”也即“无所待”,就要培育一个充满无限自由的精神世界,反映了庄子追求心灵绝对自由的愿望。
C.《秋水》中,庄子拒聘,讥讽惠子,说明庄子是一个不求闻达的人,也符合庄子淡薄功名利禄的思想。
D.庄子的散文往往通过多个寓言故事,阐述深刻的哲理,文中充满了奇特的想象,体现了独特的艺术风格。
【小题4】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且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
(2)宁其死为留骨而贵乎?宁其生而曳尾于涂中乎?
【小题5】请用斜线(/)给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断句。
南方有鸟其名为鹓雏子知之乎夫鹓雏发于南海而飞于北海非梧桐不止非练实不食非醴泉不饮。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逍遥游(节选)

庄子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而飞,其翼若垂天之云。是鸟也,海运则将徙南冥。南冥者,天池也。

《齐谐》者,怪者也。《谐》之言曰:“鹏之徙于南冥也,水击三千里,抟扶摇上者九万里,去以六月息者也。”野马也,尘埃也,生物之以息相吹也。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其视下也,亦若是则已矣。

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覆杯水于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蜩与学鸠笑之曰:“我決起而飞,榆枋而止,时则不至,而控于地而已矣,奚以九万里而南为?”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适百里者,宿舂粮;适千里者,三月聚粮。之二虫又何知!

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灵者,以五百岁为春,五百岁为秋;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岁为春,八千岁为秋,此大年也。而彭祖乃今久特闻,众人之,不亦悲乎?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B.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C.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D.故九万里/则风斯在下矣/而后乃今培/风背负青天/而莫之夭/阏者/而后乃今将图南。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而飞 (愤怒)B.怪者也 (记载)
C.榆枋 (着落)D.众人之  (比)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用夸张的手法描述鲲鹏,极言鲲鹏形体之大、变化之神奇、飞腾时气势之壮观,向读者展现了一幅壮丽雄奇的画卷。
B.第三段写浅水漂浮不起大舟,杯水只能负载芥草却承载不了水杯,反衬鲲鹏能凭借大风,图谋飞向辽阔南方的逍遥自在。
C.作者将蜩、学鸠与大鹏对比,将朝菌、蟪蛄与冥灵、大椿对比,将彭祖与众人对比,说明它们虽然有形体大小之分、寿命长短之别,但都有所依赖。
D.节选文字体现了庄子散文的独特风格:笔法自由,极富变化,有叙事,有议论,运用比喻、拟人、排比等手法,充满奇特想像,富有传奇色彩。
【小题4】将下面两个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天之苍苍,其正色邪?其远而无所至极邪?
(2)适莽苍者,三餐而反,腹犹果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