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汤之问棘也是已。穷发之北有冥海者,天池也。有鱼焉,其广数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为 鲲。有鸟焉,其名为鹏,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抟扶摇羊角而上者九万里,云气,负青天, 然后图南,适南冥也。斥鴳笑之曰:“彼奚适也?我腾跃而上,不过数仞而下,翱翔蓬蒿之间, 此亦飞之至也。而彼且奚适也?”此小大之也。

故夫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 举世而誉之而不加,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而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于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恶乎 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节选自《逍遥游》)

【小题1】下列对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云气,负青天   绝:穿越
B.此小大之也   辩:辩论
C.且举世誉之而不加       劝:勉励
D.而六气之辩   御:驾御
【小题2】下列各项中“且”的意义和用法与例句不同的一项是(   )
例句:若属皆为所虏
A.适南冥也
B.彼奚适也
C.举世而誉之而不加劝
D.彼恶乎待哉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一段通过对比,说明“大”和“小”之间是有着质的差别的。
B.第二段先破后立,指出“无所待”才能达到“逍遥游”的境界。
C.文章运用寓言故事来表达观点,想象奇特,富有浪漫主义色彩。
D.选文在表达上叙议结合,借助修辞,文辞变化万端而富有哲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7-02 10:47:3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一)

故夫知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其自视也亦若此矣。而宋荣子犹然笑之。且举世而誉之不加劝,举世而非之而不加沮,定乎内外之分,辩乎荣辱之境,斯已矣。彼其于世未数数然也。虽然,犹有未树也。夫列子御风行,泠然善也,旬有五日而后反。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此虽免乎行,犹有所待者也。若夫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气之辩,以游无穷者,彼且恶乎待哉!故曰:至人无己,神人无功,圣人无名。

(二)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悟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将至。及其所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兴怀。况修短随化,终于尽。古人云:“死生亦大矣。”岂不痛哉!

每览昔人兴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尝不临文嗟悼,不能之于怀。固知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后视今,亦犹今之视昔。悲夫!故列叙时人,录其所述,虽世殊事异,所以兴怀,其致一也。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知一官 效:效力
B.未数数然也 数数然:急迫用世、谋求名利的样子
C.终于尽 期:期望
D.不能之于怀   喻:明白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举世而誉之不加劝 御风
B.彼致福者,未数数然也   覆杯水坳堂之上
C.后视今,亦犹今之视昔   不知老将至
D.犹不能不以兴怀 及其所既倦
【小题3】下列对选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庄子认为“知效一官,行比一乡,德合一君,而征一国者”就像那蜩、学鸠一样,而宋荣子和列子就像那乘大风南飞的鹏鸟一样。
B.庄子认为宋荣子仍有不曾树立的东西,没有达到真正的逍遥游,但是列子乘风而行,才是达到了真正的逍遥游。
C.“一死生为虚诞,齐彭殇为妄作”,从这两句可以看出,作者认为生死不能等量齐观,有生之年应当做些实事,不宜空谈玄理。
D.“列叙时人,录其所述”交代了写作的经过,“后之览者,亦将有感于斯文”交代了写作的意义。
【小题4】翻译划线句。
(1)彼且恶乎待哉!
(2)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