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万章曰:“尧以天下与舜,有诸?”
孟子曰:“否。天子不能天下与人”
“然则舜有天下也,孰与之?”
曰:“天与之。”
“天与之者,谆谆然命之乎?”
曰:“否。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以行与革示之者,知之何?
曰:“天子能荐人于天,不能使天与之天下;诸侯能荐人于天子,不能使天子与之诸侯;大夫能荐人于诸侯,不能使诸侯与之大夫。昔者,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之于民而民受之。故曰,天不言,以行与事示之而已矣。”
曰:“敢问:‘荐之于天而天受之,之于民而民受之’,如何?”
曰:“使之主祭而百神享之,是天受之;使之主事而事治,百姓安之,是民受之也。天与之,人与之,故曰,天子不能以天下与人。舜相尧二十有八载,非人之所能为也,天也。尧,三年之毕,舜避尧之子于南河之南。天下诸侯朝觐者不光之子而之舜,讼狱者不之尧之子而之舜,讴歌者不讴歌尧之子而讴歌舜,故回天也。夫然后之中国,践天子位焉。而居尧之宫,逼尧之子,是篡也,非夭与也。《泰誓》曰:‘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此之谓也”
(节选自《孟子・万章上》)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不能以天下人 与:赞同
B.之于民而民受之   暴:残暴
C.使之主事而事治     主事:主持
D.天下诸侯朝觐者不尧之子   之: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对帝王的称谓。天子:顾名思义,天之嫡长子。封建社会最高统治者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和政权,自称其权力出于神授,是秉承天意治理天下,故称天子。
B.请侯: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制,诸侯名义上需服从王室的政令,向王室朝贡、述职,不用服役、出兵勤王。
C.崩:文中指“驾崩”,古代皇帝死后之所以叫驾崩,皇帝的权力也是属于一种精神支柱,当他死后就好像精神支柱也没有了,如江山少了支柱会崩塌。
D.丧:中国古代服丧制度的规格、时间等等是按照严格的亲疏远近来制定的,穿丧服的时间长短不一,可以是三年,也可以是一年、五个月、三个月等等。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天子真的有权把天下让给别人吗?孟子对此是有不同见解的。在文中,孟子与学生万章专门讨论了这个问题。
B.孟子最后明白无误地说:天子的地位虽是“天与之”而实际上却是“民与之”,是民权思想、民主思想的鲜明体现。
C.孟子最后所引《秦誓》上的两句话:天视自我民视,天听自我民听。”说明了“天意”从根本上说还是来自“民意”。
D.孟子在这里的探讨,是从政治、君权和民生的角度来研究研究天与人的关系,君和民的关系,否定了“君权神授”的说法。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以行与事示之者,如之何?
(2)尧荐舜于天而天受之,暴之于民而民受之。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7-17 02:22:2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题。

有为神农之言者许行章

陈相见许行而大悦,尽弃其学而学焉。陈相见孟子,道许行之言曰:“滕君,则诚贤君也;虽然,未闻道也。贤者与民并耕而食,饔飧而治。今也,滕有仓廪府库,则是厉民而自养也,恶得贤!”

孟子曰:“许子必种粟而后食乎?”曰:“然。”“许子必织布然后衣乎?”曰:“否。许子衣褐。”“许子冠乎?”曰:“冠。”曰:“奚冠?”曰:“冠素。”曰:“自织之与?”曰:“否,以粟易之。”曰:“许子奚为不自织?”曰:“害于耕。”曰:“许子以釜甑,以铁耕乎?”曰:“然。”“自力之与?”曰:“否,以粟易之。”“以粟易械器者,不为厉陶冶;陶冶亦以其械器易粟者,岂为厉农夫哉?且许子何不为陶冶,舍皆取诸其宫中而用之?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何许子之不惮烦?”曰:“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

“然则治天下,独可耕且为与?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且一人之身而百工之所为备,如必自为而后用之,是率天下而路也。故曰:或劳心,或劳力,劳心者治人,劳力者治于人;治于人者食人,治人者食于人,天下之通义也。”“当尧之时,天下犹未平。洪水横流,泛滥于天下。草木畅茂,禽兽繁殖,五谷不登,禽兽逼人。兽蹄鸟迹之道,交于中国。尧独忧之,举舜而敷治焉。舜使益掌火;益烈山泽而焚之,禽兽逃匿。禹疏九河,瀹济、漯,而注诸海;决汝汉,排淮、泗,而注之江;然后中国可得而食也。当是时也,禹八年于外,三过其门而不入,虽欲耕,得乎?”

孔子曰:‘大哉,尧之为君!惟天为大,惟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君哉,舜也!巍巍乎,有天下而不与焉!’尧舜之治天下,岂无所用其心哉?亦不用于耕耳!”

(选自《孟子》有删节)

(注)①饔飧:早餐为,晚餐为。②甑:瓦制的炊具。③爨:炊。④瀹:疏。⑤济、漯、:河名。⑥汝、汉:河名。⑦淮、泗:河名。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是天下而路也 率:带领
B.荡荡乎民无能焉    名:名声
C.五谷不,禽兽逼人  登:成熟
D.岂为农夫哉 厉:损害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
A.固不可耕且也 此人一一具言所闻
B.治人者食人 不拘
C.然后中国可得食也 君子博学日参省乎已
D.欲耕,得乎 有稿暴,不复挺者
【小题3】下列各句对文章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
A.从第一段内容来看,陈相、许行都推崇滕君,认为滕君能与百姓一起耕作而取得食物,一面做饭,一面治理天下。
B.第二段孟子与陈相的一问一答,孟子采用的方式是“请君入”或者叫“诱敌深人,一举攻克”,最后让陈相不得不接受“百工之事,固不可耕且为也”的道理。
C.第三段提到的“有大人之事,有小人之事”,前者指劳力”,后者指“劳心”。“劳心者”指管理社会的人,“劳力者”指从事物质生产的人。
D.孟子一方面说“劳心者治人“治人者食人”,一方面又列举尧舜禹等圣人忧民的事例,这样说并不矛盾,孟子旨在强调“劳心者”“治人者”必须把天下的事情办好,而不是指可以任意鱼肉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