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齐桓晋文之事》选段,回答下列问题。

曰:“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曰:“若寡人者,可以保民乎哉?”

曰:“可。”曰:“何由知吾可也?”

曰:“臣闻之胡龁曰:‘王坐于堂上,有牵牛而过堂下者。王见之,曰:“牛何之?”对曰:“将以衅钟。”

王曰:“舍之!吾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对曰:“然则废衅钟与?”曰:“何可废也?以羊易之。”’不识有诸?”

曰:“有之。”

曰:“是心足以王矣。百姓皆以王为爱也,臣固知王之不忍也。”

王曰:“然,诚有百姓者。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即不忍其觳觫,若无罪而就死地,故以羊易之也。”

曰:“王无异于百姓之以王为爱也。以小易大,彼恶知之?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则牛羊何择焉?”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保民而王,莫之能御也     御:抵御,抵挡
B.王见之,曰:“牛何之?” 之:去,到
C.何可废也?以羊易之 易:替换
D.若无罪而就死地  就:然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不识有诸? 诸:之乎?B.是心足以王矣   王:称王
C.百姓皆以王为爱也 爱:吝惜D.然,诚有百姓者 然:然而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黑词解释有误的一项:
A.齐国虽褊小,吾何爱一牛?    褊:狭小
B.彼恶知之? 恶:怎么
C.王若隐其无罪而就死地 隐:怜悯
D.则牛羊何择焉? 择:选择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20-03-25 09:46:1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寡人之于国也(节选)
《孟子》
梁惠王曰:“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耳矣。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移其粟于河内;河东凶亦然。察邻国之政,无如寡人之用心者。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
孟子对曰:“王好战,请以战喻。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或百步而后止,或五十步而后止。以五十步笑百步,则何如?”
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曰:“王如知此,则无望民之多于邻国也。
“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河内凶   凶:发水灾B.寡人之民不加多 加:增加
C.勿夺其时 夺:掠夺D.然而不王者 王:为王,使天下百姓归顺
【小题2】下列各组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填然鼓之 上下肃然,称为政理
B.移其粟于河内 况于将相乎
C.斧斤以时入山林    即谋单于,何以复加
D.材木不可胜用也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小题3】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与梁惠王的对话围绕着“民不加多”这一问题展开。
B.在治国方面,孟子认为梁惠王与邻国国君没有本质区别。
C.最后两段阐述了发展生产、教化百性等使民加多的措施。
D.孟子主张植树造林以确保木材够用,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小题4】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曰:“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
(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齐人伐燕,取之。诸侯将谋救燕。宣王曰:“诸侯多谋伐寡人者,何以待之?”
孟子对曰:“臣闻七十里为政于天下者,汤是也。未闻以千里畏人者也。《书》曰:‘汤一征,自葛始。’天下信之,东面而征,西夷怨;南面而征,北狄怨,曰:‘奚为后我?’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归市者不止,耕者不变。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民大悦。《书》曰:‘徯我后,后来其苏。’今燕虐其民,王往而征之,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箪食壶浆以迎王师。若杀其父兄,系累其子弟,毁其宗庙,迁其重器,如之何其可也?天下固畏齐之强也,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是动天下之兵也。王速出令,反其旄倪,止其重器,谋于燕众,置君而后去之,则犹可及止也。”
(选自《孟子·梁惠王下》)
【小题1】下列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A.齐人伐燕,取之 伐:攻打
B.系累其子弟 系累:捆缚,拘禁
C.诛其君而吊其民 吊:慰问,这里指对百姓安抚
D.今又倍地而不行仁政 倍:违背
【小题2】孟子反对不义的战争,他主张如果进行战争也应“解民倒悬”(把受苦难的人民解救出来),下列能体现这种思想的一组是
①东面而征,西夷怨
②南面而征,北狄怨
③民望之,若大旱之望云霓也
④诛其君而吊其民,若时雨降
⑤民以为将拯己于水火之中也
⑥是动天下之兵也
A.①②③B.②③⑤
C.④⑤⑥D.③④⑥
【小题3】下面对文章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齐国攻打燕国,占领它之后,却要面对一些诸侯联合抗齐的局面,齐宣王与孟子的对话就是在这种背景下进行的。
B.孟子肯定了齐宣王发动战争是以“救民于水火”为目的,因此老百姓才会“箪食壶浆以迎王师”。
C.孟子认为诸侯本来就害怕齐国,如今齐国战胜了燕国,扩大了疆土,增强了国力,因此不用担心诸侯的反应。
D.文章中把齐国占领燕国比作一场及时雨,肯定了它是“谋于燕众”的正义之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