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对《氓》这首诗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所写的婚姻悲剧,反映了当时社会普遍存在的情与礼的矛盾与夫权对妇女的压迫。
B.本诗的女主人公以无比沉痛的口气,回忆了恋爱生活的甜蜜,以及婚后被丈夫虐待和遗弃的痛苦,读来十分感人。
C.本诗充分运用了赋比兴交替使用的手法,时时注意情与景的结合,从诗歌可窥见古代的集市贸易和婚嫁礼俗。
D.诗中一条淇水贯穿全诗,淇水水流的变化揭示了人物悲剧命运的必然性。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7-05-02 08:30:5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景公问晏子曰:“吾欲服圣王之服,居圣王之室,如此,则诸侯至乎?”
晏子对曰:“法其节俭则可;法其服,居其室,无益也。三王不同服而王,非以服致诸侯也。诚于爱民,果于行善,天下怀其德而归其义,若其衣服节俭而众说也。夫冠足以修敬,不务其饰,衣足以掩形御寒;不务其美,身服不杂彩,首服不镂刻。古者尝有处橧巢窟穴而不恶,予而不取,天下不朝其室,而共归其仁。及三代作服,为益敬也。服之轻重便身,用财之费顺于民。其不为橧巢者,以避风也;其不为窟穴者,以避湿也。是故明堂之制,下之湿润,不能及也;上之寒暑,不能入也。土事不文,木事不镂,示民知节也。及其衰也,衣服之侈过足以敬,宫室之美过避润湿,用力甚多,用财甚费,与民为仇。今君欲法圣王之服,不法其制,若法其节俭也,则虽未成治,庶其有益也。今君穷台榭之高,极污池之深而不止,务于刻镂之巧、文章之观而不厌,则亦与民而仇矣。若臣之虑,恐国之危,而公不平也。公乃愿致诸侯,不亦难乎?公之言过矣。”
景公禄晏子以平阴与槀邑。晏子辞曰:“吾君好治宫室,民之力敝矣;又好盘游玩好,以饬女子,民之财竭矣;又好兴师,民之死近矣。敝其力,竭其财,近其死,下之疾其上甚矣!此婴之所以不敢受也。”
公曰:“是则可矣。虽然,君子独不欲富与贵乎?”
晏子曰:“婴闻为人臣者,先君后身,安国而度家,宗君而处身,曷为独不欲富与贵也!”
公曰:“然则曷禄夫子?”
晏子对曰:“君商渔盐,关市讥不征;耕者十取一焉;弛刑罚,若死者刑,若刑者罚,若罚者免。若此三言者,婴之禄,君之利也。”
公曰:“此三言者,寡人无事焉,请以从夫子。”
公既行若三言,使人问大国,大国之君曰:“齐安矣。”使人问小国,小国之君曰:“齐不加我矣。”
(节选自《晏子春秋》,有删改)
(注)①三王:夏商周三代之明君,多指夏禹、商汤、周文王(或周武王)。②橧(zēng)巢:用柴薪搭建的巢形住所。③关市:指集市。讥:稽查,盘问。
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如此,则诸侯至矣 行李之往来,共乏困
B.服之轻重便身   青,取之
C.然则曷禄夫子   还军霸上,待大王来
D.关市讥不征     逝者如斯,未尝往也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柏 舟

《诗经·邶风》

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耿耿不寐,如有隐忧。微我无酒,以敖以游。

我心匪鉴,不可以茹,亦有兄弟,不可以据,薄言往愬,逢彼之怒。

我心匪石,不可转也。我心匪席,不可卷也。威仪棣棣,不可选也

忧心悄悄,愠于群小,觏闵既多,受侮不少。静言思之,寤辟有摽

日居月诸,故迭而微?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注) ①汎(fàn):同“泛”,漂流的样子。柏舟:柏木做成的舟。②微:非,不是。③匪,非。鉴,明镜。茹,含,容纳。以上两句是我心不能像镜子对于人影似的,不分好歹,一概容纳。④据:依靠。⑤威仪,尊严、礼容。棣棣,犹“秩秩”,上下尊卑次序不乱之貌。选,屈挠退让的意思。⑥悄悄:苦愁状。⑦觏(ɡòu):通“遘”,遭遇。闵(mǐn):痛。因为见怒于群小所以遭遇许多伤痛的事,受了不少侮辱。⑧这句是说醒悟的时候越想越痛。⑨二句问日月为何更迭晦蚀,而不能常常以光明照临世界。言正理常常不能表白。⑩二句言心上的烦恼不能清除,正如不干净之衣污垢长在。
【小题1】下列有关《柏舟》一诗的鉴赏,不正确的两项是(  )
A.首章以“汎彼柏舟,亦汎其流”起兴,以柏舟作比,喻女子飘摇不定的心境。引出“耿耿不寐,如有隐忧”。
B.第二章写女子想一吐烦忧,谁料兄弟是“不可以据”,勉强前往,又“逢彼之怒”,旧愁未吐,又添新恨。
C.第三章用比喻来说明自己虽然无以销愁,但心之坚贞有异石、席,不能屈服于人。第四章满腹辛酸,自悲身世。
D.第五章中,女子把幽怨的目标转向日月,表达自己的怨恨像洗不干净的衣服,没法消除。于是只能一走了之。
E.本诗塑造了一个忧愁困苦、坚强不屈而又悲愤幽怨的女子形象,全诗是围绕这一女子的悲惨遭遇展开,主要表现社会的不公。
【小题2】这首诗是一首情文并茂的好诗。其“诗眼”是什么?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