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在陈绝粮,从者病,莫能兴。子路愠见曰:“君子亦有穷乎?”子曰:“君子固穷,小人穷斯滥矣。”  
(《论语·卫灵公》)
[注] ①卫灵公:春秋时卫国国君,名元。②陈:即“阵”,军师行伍之列。此言打仗布阵之法。⑧俎豆之事:指祭祀礼仪之事。④从者:随从之人,指弟子。从,音zòng。
下列各项中,对下面《论语》选段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古人以“六艺”为学,孔子通晓军旅之事,却不与卫灵公谈论,显示了一个有仁爱思想的儒者,绝不放弃理想而去阿附有权势的人。
B.在陈国孔子师徒处于挫折、困境中,弟子们尽管受现实生活煎熬,但依然跟随着孔子,毫无怨言。
C.子路认为做了君子,就应该保证显达,不可能处于困境之中。
D.孔子认为,一个人有了生命价值的选择,那么穷与通就成为次要问题。通时要想到穷时,穷时要坚守志节。从本章中,我们可以看到孔子和弟子们道德修为的差距。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0-10-19 11:48:2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下列小题。
子贡曰:“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何如?可谓仁乎?”子曰:“何事于仁,必也圣乎!尧舜其犹病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论语·雍也》)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论语·乡党》)
子贡曰:“管仲非仁者与?桓公杀公子纠,不能死,又相之。”子曰:“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岂若匹夫匹妇之为谅也,自经于沟渎而莫之知也。”(《论语·宪问》)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有博施于民而能济众  施:施舍。
B.何事于仁   事:做。
C.己欲达而达人   达:通达,行得通。
D.微管仲,吾其被发左衽矣   微:贫贱。
【小题2】下列有关文章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孔子认为一个人如果能够做到广施善济,他就不仅仅可以被看作仁者,简直可以被看作圣人。但是,想做到这一点是非常困难的,即便是尧舜也不可能做到。
B.孔子家里的马棚失火被烧掉了。当他听到这个消息后,首先问人有没有受伤。这表明孔子重人不重财,十分关心下人。事实上,这是中国自古以来人道主义思想的发端。
C.对于管仲,孔子肯定了他有仁德。根本原因就在于管仲“尊王攘夷”,反对使用暴力,而且阻止了齐鲁之地被“夷化”的可能。
D.孔子认为,像管仲这样有仁德的人,不必像匹夫匹妇那样,斤斤计较他的节操与信用。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能近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2)管仲相桓公,霸诸侯,一匡天下,民到于今受其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①子曰:“君子食无求饱,居无求安,于事而慎于言,就有道而正焉,可谓好学也已。”

(以上“学而”篇)

②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③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以上“为政”篇)

④颜渊、季路侍。子曰:“盍各言尔志?”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无憾。”颜渊曰:“愿无善,无施劳。”子路曰:“愿闻子之志。”子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以上“公冶长”篇)

⑤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

(以上“雍也”篇)

⑦子曰:“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贵,我如浮云。”

⑧子曰:“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

(以上“述而”篇)

⑨顏渊问仁。子曰:“克己复礼为仁。一日克己复礼,天下仁焉。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颜渊曰:“请问其目。”子曰:“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颜渊曰:“回不敏,请事斯语矣。”

(以上“颜渊”篇)

⑩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成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

(以上“季氏”篇)

【小题1】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于事而慎于言   敏:敏捷、勤快
B.愿无善,无施劳   伐:攻打、讨伐
C.君子荡荡 坦:开朗、直率
D.天下仁焉    归:称许、赞许
【小题2】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与朋友共敝之无憾 秦王还柱
B.不义而富贵   穷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C.我如浮云   天下莫柔弱
D.曲肱而枕 虽有舟舆,无所乘
【小题3】最能体现《论语》核心思想是“仁”的一组是
①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②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③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怀之。
④克己复礼为仁……非礼勿视,非礼勿听,非礼勿言,非礼勿动
⑤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⑥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
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③④⑤⑥D.①③④⑥
【小题4】下面有关文段内容的理解,不准确的一项是
A.第①则,讲的是好学的态度、表现与要求告诉我们要好学、乐学更要有好的方法,要学业精通,就必须勤奋。
B.第④则,写孔子和两个学生以育“志”为题,讨论怎样做人、处理人际关系;孔子处理“老、中、青”三代人际关系的原则,代表了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和作风。
C.第⑦则,告诉我们追求吃穿享受很容易导致不义的行为。私欲的极度膨胀,必然要与他人争夺有限物质资源,必然要想方设法为满足私欲而大行不义之事。
D.第⑩则,孔子从人生的三个阶段,强调了要规范自己的言行:少年戒女色;壮年要成熟稳重,做事情要用理智,要三思而后行;老年要淡泊,不可以贪婪。
【小题5】翻译下列句子
(1)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2)饭蔬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