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涉及一些中国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五经》指的是《诗》《书》《论语》《周易》《春秋》五部儒家经典著作。
B.《史记》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部分。
C.《战国策》是一部国别体史书,经过汉代刘向整理编辑,定名为《战国策》。
D.“伯”是古代爵位称呼,旧时周代爵位有公、侯、伯、子、男五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16-12-29 09:32:3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选项中表述
有
错误的一项是()
A.《寡人之于国也》体现了孟子“仁政”“民本”的治国思想。孟子善喻,如文章所用的“五十步笑百步”“非我也,兵也”等比喻,把抽象的道理说得极形象,使说理生动而深刻。
B.白居易是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代表作品《琵琶行》是一首七言长篇抒情诗。“行”又叫“歌行”,是格律诗的一种体裁。
C.《左传》又名为《春秋左氏传》,相传是春秋末年左丘明为解释孔子的《春秋》而作。《左传》是我国现存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史书。
D.屈原是中国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之一,他创立了“楚辞”这种文体,也开创了“香草美人”的传统。屈原的《离骚》是我国古典文学中最长的一首政治抒情诗。
同类题2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束发戴冠常用“簪”来固定帽子;“笏”是大臣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常代指官员或官职。
B.古人把每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望”“朔”“晦”分别表示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
C.古代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的官员称为“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属“士”这一级。
D.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同类题3
下列诗词与荷花无关的是( )
A.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
B.十里锦香看不断,西风明月棹歌还
C.当轩对尊酒,四面芙蓉开
D.绿艳闲且静,红衣浅复深
同类题4
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韩愈,唐朝著名的文学家,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一。苏东坡称他为“文起八代之衰”,有《河东先生集》传世。
B.“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中的“六艺”,指《诗》、《书》、《礼》、《易》、《春秋》、《乐》六种经书,其中《乐》已失传。
C.赋,是我国古代的一种文体,介于诗和散文之间,类似于后世的散文诗。它讲求文采、韵律,兼具诗歌和散文的性质。
D.苏轼,字子瞻,东坡居士,其诗、文、字画都有极高成就。与其父苏洵、弟苏辙号称“三苏”。著有《苏东坡集》。
同类题5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纪传体著作,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
B.《资治通鉴》是我国古代规模最大的的编年体通史,记载了1300多年的历史,宋神宗认为此书“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于是定为《资治通鉴》。
C.《战国策》是西汉末年刘向编订的一部国别体史书,主要记载了战国时期谋臣策士的计策及有关的谋议或辞说。
D.“二十四史”是指我国古代的二十四部纪传体史书,“前四史”则指“二十四史”中《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
相关知识点
《论语》
《史记》
《新序》(《战国策》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