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下列文化常识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古人束发戴冠常用“簪”来固定帽子;“笏”是大臣朝见皇帝时用来记事的手板。“簪笏”常代指官员或官职。
B.古人把每个月份冠以“孟”“仲”“季”以示区分,用“望”“朔”“晦”分别表示农历每月的初一、十五和月末最后一天。
C.古代诸侯祭祀或会盟、朝见天子时,替国君主持赞礼的官员称为“相”,分卿、大夫、士三个等级,“小相”属“士”这一级。
D.尚飨,亦作“尚享”,希望死者的灵魂来享用祭品,这是祭文结束时的常用语。尚,表示希望;飨,鬼神享用祭品。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选择题 更新时间:2020-01-20 03:44: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梳理探究”知识要点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代学者认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的前四种是构字方法,后两种只不过是用字的方法。根据四书构字,“刃、本、末、上、下、休、比”都是指事字。
B.据统计,现代汉语中每年要出现1000 个左右的新词语。其中包括旧词新用而产生的新词语,如“访问”,原指有目的的去看望、拜访别人,现在也常用于对网络上的信息进行查看、浏览。
C.“词语修辞”就是要对所使用的词语加以选择和锤炼,如“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用盐一浸,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中“佳肴”一词褒词贬用,反衬出包身工粥菜之难得及质量之差,暗含讽刺的意味。
D.每个民族都有自己特定的节日,或者是宗教上的,或者是节令上的。汉民族节日主要于时令,如白居易的诗《邯郸冬至夜思家》中“冬至”就是一个节日,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
同类题2
下列对文化常识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高老头》是法国作家雨果创作的长篇小说,成书于1834年。着重揭露是资本主义世界中人与人之间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B.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及多个学术领域等均有重大贡献,但小说集仅有《呐喊》和《彷徨》两部。
C.《红楼梦》没有停留在琐碎的生活细节的描写中,而是深入挖掘了日常生活中的诗意,使整部作品始终洋溢着充沛的抒情性。
D.威廉·莎士比亚,是英国文学史上最杰出的戏剧家。被称为“四大悲剧”的《哈姆莱特》《奥赛罗》《李尔王》和《威尼斯商人》代表着他的艺术顶峰。
同类题3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
A.《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部著作,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思想,与《大学》《中庸》《孟子》并称为“四书”。
B.“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玉带林中挂,金簪雪里埋。”这首诗暗寓了《红楼梦》中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人的命运。
C.现代著名作家沈从文,以湘西的风土人情为背景,创作了大量的文学作品,《边城》就是这类作品的杰出代表。
D.莎士比亚是英国文艺复兴时期的剧作家,他的“四大悲剧”是《哈姆莱特》《堂吉诃德》《李
同类题4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收录305首民间歌谣,南宋时期才被列为儒家经典,其中“风”代表了《诗经》的最高艺术成就。
B.《楚辞》收集了屈原、宋玉等人的诗歌,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加上“兮”字,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
C.《孔雀东南飞》选自南朝陈代徐陵编的《玉台新咏》,是保存下来的我国古代最早的一首长篇叙事诗,与《木兰辞》并称“乐府双璧”。
D.被刘勰称为“五言之冠冕”,被钟嵘誉为“天衣无缝,一字千金”的作品是创作于东汉末年的《古诗十九首》。
同类题5
下列诗句和作者对应不正确的是( )
A.辛弃疾: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B.林升: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C.范成大: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D.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天文历法
风俗礼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