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按要求答题。
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
①
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
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
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论语·子路篇十三》)
注:①几,将近,接近。
【小题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
②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
【小题2】孔子认为一句话可以亡国的依据是什么?(用自己的话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1-11-22 10:47:4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然后回答问题。(4分)
孔子曰:“益者三友,损者三友。友直,友谅,友多闻,益矣。友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16.4)
(1)孔子所说的择友的标准是什么?请用自己的话加以概括。(1分)
(2)从交友有益的角度来说,你认为孔子弟子中哪些人比较适合做自己的朋友?请举一例并说明理由。(3分)
同类题2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问题。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选自《论语•卫灵公》)
从文化的角度来考量,确实有很多事情很难用先进与落后、文明与愚昧来衡量。这种把自认为是先进的、是文明的东西强加给别人的做法,我觉得不适合这个社会。因此“己之所欲,也不要强加于人”。(选自莫言《己之所欲,也不要强加于人》)
(1)两则材料都体现了处理人际关系的重要原则,请概括其相同点。
(2)这两种说法你更赞成哪一个,请结合现实生活说说你的理由。不超过80字。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论语》选段,回答问题。
子谓颜渊曰:“用之则行,舍之则藏①,惟我与尔有是夫!”子路曰:“子行三军②,则谁与?”子曰:“暴虎冯河,死而无悔者,吾不与也。必也临事而惧,好谋而成者也。”(《论语·述而篇第七》)
【注释】①舍之则藏:舍弃就藏匿,意即隐退。舍,舍弃,不用。 ② 行三军:指挥军队。行,率领,指挥。三军,古代大国有三军,每军一万二千五百人,这里指全军。
(1)孔子还说过“勇而无礼则乱” (《论语·泰伯篇》),结合上面选段和这句话,请简要说明你对孔子“勇”的理解。
陈司败①问:“昭公②知礼乎?”孔子曰:“知礼。”孔子退,揖巫马期③而进之曰:“吾闻君子不党④,君子亦党乎?君取于吴,为同姓,谓之‘吴孟子⑤’。君而知礼,孰不知礼!”巫马期以告。子曰:“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论语·述而篇第七》)
【注】①陈司败:陈国的司寇(官名)。②昭公:鲁国国君,姓姬。③巫马期:孔子的弟子。④党:偏袒,包庇,有偏私。⑤吴孟子:鲁昭公夫人,也姓姬。按照周礼的规定,同姓不能通婚。为了掩人耳目,鲁昭公避讳,称她为“吴孟子”。
(2)从本章中可以看出孔子具备什么样的修养?请简要谈谈你的理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论语•为政》) 子曰:“吾尝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论语•卫灵公》)
【小题1】“罔”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殆”在句中的意思是________。
【小题2】根据材料,简述孔子治学的方法。
同类题5
下面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关于汉字的构成,前人有所谓“六书”说,即“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六种方法。
B.对联,也叫楹联、对子等,是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一种文学样式,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达到音调的和谐之美。
C.作为儒家思想经典的《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统率其全书的核心思想是“仁”。
D.《大卫﹒科波菲尔》是19世纪英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它完全按照作者的亲身经历而作,是一部“自传体”小说。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