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子路从而后》章,完成相应的题目。
子路从而后,遇丈人,以杖荷蓧。子路问曰:“子见夫子乎?”丈人曰:“四体不勤,五谷不分。孰为夫子?”植其杖而芸。
子路拱而立。
止子路宿,杀鸡为黍而食之,见其二子焉。
明日,子路行以告。
子曰:“隐者也。”使子路反见之。至,则行矣。
子路曰:“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
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
【小题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遇丈人:
(2)植其杖而芸:
(3)欲洁其身:
【小题2】为什么说“欲洁其身”的做法是“乱大伦”?
【小题3】翻译文中划线的句子。
(1)明日,子路行以告。
(2)君子之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9-29 11:03:0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各项都是从《论语》中选出的词句,对其理解和阐释最符合《论语》原文中意思的两项是( )
A.君子不器——君子应该没有具体的功用
B.文质彬彬——形容君子谈吐行为文雅
C.见贤思齐——看见贤人便想向他看齐
D.成人之美——成全别人的好事
E.君子固穷——君子本就该承受穷苦的命运
同类题2
阅读《论语》中的两则文字,然后回答问题。
(1)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
(《学而》
(2)子夏曰:“贤贤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学而》)
【小题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
不正确
的一项是( )
A.孔子非常重视道德实践,强调道德实践的重要性。认为只有通过实践,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风尚。
B.孔子要求学生“亲仁”、“近仁”,在“亲仁”、“近仁”的过程中得到“仁者”的关心、爱护、指导和感染,以完成学生自身的“成仁”过程。
C.孔子认为只要德的问题解决了,能够处理好各种社会关系了,有没有才华并不重要。
D.孔子要求学生在“爱人”的同时也要向对方学习,要有所收获、有所提高。
【小题2】就以上两章内容,说说孔子是如何看待道德教育和文化教育二者关系。
同类题3
子路、冉有、公西华的政治理想各不相同,请结合下文谈谈孔子对于这三位弟子的态度。
三子者出,曾晳后。曾晳曰:“夫三子者之言何如?”
子曰:“亦各言其志也已矣!”
曰:“夫子何哂由也?”
曰:“为国以礼,其言不让,是故哂之。唯求则非邦也与?安见方六七十,如五六十而非邦也者?唯赤则非邦也与?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赤也为之小,孰能为之大?”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论语》的文字,回答问题。
子曰:“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杨树达在《论语疏证》中认为,固,陋也。杨伯峻在《论语译注》中认为“固”是牢固、巩固的意思。请根据以上两种不同解读,分别解释句意。
同类题5
下列各句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
A.《论语》中“六艺”是指礼、乐、射、御、书、数六种技能。孔子培养学生,就是以仁、德为纲领,以六艺为基础,使学生能够全面发展。
B.子贡认为“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其中“忠”就是“己欲立而立人”,“恕”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与人”。
C.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论语》是一部语录体的散文集,它是孔子的门人和再传弟子所辑录的孔子及其部分弟子的言行录。
D.楚狂接舆以凤鸟来比孔子。据说凤鸟有道则现,无道则隐。而孔子身处乱世却周游求仕,因此说“德衰”。李白诗句“我本楚狂人,凤歌笑孔丘”便是用到了这个典故。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