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论语·乡党》篇有一则: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清代经学家武亿主张标点为:
厩焚。子退朝,曰:“伤人乎?”“不。”问马。
以上两种标法表现出的孔子形象,相同之处是什么?不同之处是什么?请简要回答。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名著阅读 更新时间:2018-12-30 08:17:2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述详细的编年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末年鲁国史官左丘明所作。《战国策》是一部按国别记事的史书,经西汉刘向整理,秦汉间编纂,定名为《战国策》。
B.《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从黄帝到汉武帝三千年间的历史。它不仅是一部相当完备的古代史书,同时又是我国古代史传文学最高成就的代表作品。鲁迅曾誉它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C.汉字的形体经历了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草书、行书和楷书几个阶段的演变。而隶书是汉字从向今文字演变的分水岭。
D.《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该书的核心思想是“仁”,谈的是个人的修养问题。
同类题2
下列各项中,对《论语》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论语》成于众手,它以语录体和对话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记述者以孔门弟子为主,也有孔门以外的人。《论语》的语言简洁精炼,含义深刻,其中有许多言论至今仍被世人视为至理。
B.孔子说“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强调的是诚实,讲信用;“君子坦荡荡,小人长戚戚”突出为人正直,光明磊落;“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提倡要向贤人学习,不断自我反省。这些言简意赅的言论,都堪称至理名言,即使是今天,仍有借鉴意义。
C.孔子有着丰富的人生体验,是富于感情的人,他的喜怒哀乐都溢于言表。他会生气地斥责大白天睡懒觉的学生(如子路)“朽木不可雕”,也会对他欣赏的学生(如颜回)连连称赞;他对不以为然的举动会“莞尔而笑”后再解释,他也会在别人误会他时急得对天发誓。
D.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孔子认为,应该先培养良好的道德修养,再学习古代典籍,增长文化知识。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两则材料,完成下面小题。
子曰:“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知者乐,仁者寿。”(《论语·雍也》)
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
①
,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
②
,知者利仁。”(《论语·里仁》)
(注)①约:贫困。②安仁:把仁德作为自身修养的需要。
【小题1】第一则材料中“知者乐水”是说智者认识和处理问题________,其特点有似于水。
【小题2】结合两则材料,概说不仁者要向仁者和智者学习些什么。
同类题4
(三)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下列小题。
①子曰:“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人焉瘦哉?人焉瘦哉?”(《论语•为政》)
②孔子曰:“凡人心险于山川,难于知天。天犹有春秋冬夏旦暮之期,人者厚貌深情。故有貌愿而益,有长若不肖,有顺懁而达,有坚而缦,有缓而釬。故其就义若渴者,其去义若热。故君子远使之而观其忠,近使之而观其敬,烦使之而观其能,卒然问焉而观其知,急与之期而观其信,委之以财而观其仁,告之以危而观其节,醉之以酒而观其侧,杂之以处而观其色。九征至,不肖人得矣。”(《庄子•列御寇》)
【小题1】解释材料①中“视其所以,观其所由,察其所安”的意思。
【小题2】请说说材料②中孔子提出的九种识人方法的合理性与局限性。
同类题5
下列选项中表述正确的一项是()
A.《左传》是我国第一部叙事详细的编年体著作,主要记载了东周前期二百四十五年间各国政治、经济、军事、外交和文化方面的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课文《荆轲刺秦王》即选自该书。
B.《论语》是记载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书,是儒家的经典作品,充分反映了儒家的治国理念。如果说有什么思想能够统率全书的话,那就是“善”。
C.《小狗包弟》是巴金先生的一篇忏悔之作,在文中巴金先生对自己在文革中的经历和行为作了无情的批判,充满了忏悔之情。该文选自巴金先生的散文集《随想录》。
D.《大卫•科波菲尔》是法国作家狄更斯的代表作。这部半自传体的小说,不少地方都取材于作者亲历的生活,狄更斯采用纪实的方法创造出这部佳作。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春秋
孔子(前551-前479)
《论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