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唐)王维
寒更传晓箭①,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②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这里指古代计时的漏壶中所用之箭,用以指示壶上刻度。这里用晓箭借指早晨的更鼓之声。②袁安:后汉贫穷而有贤德的人,后被洛阳令举为孝廉。
【小题1】对上面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突出了雪夜的寂静,表现了作者无边的痛苦与寂寞。
B.颔联既实写所见之景,“竹”和“雪”又蕴含着人物品节和对环境的关切。
C.颈联对仗工整,平仄协调,读来音韵和谐,让人充分感受到诗歌的音韵之美。
D.尾联借用袁安的典故,表达了对胡居士高尚品德的赞美和对他雪天生活的关切。
【小题2】王维擅长山水画,笃信佛教,还精通音律,这些都影响到他的诗歌创作,使他的诗歌也带上了相应的特点。请指出这首诗的一个方面的特点并结合诗歌作简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10-02 08:31:3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友人南归
王 维
万里春应尽,三江雁亦稀。
连天汉水广,孤客郢城归。
郧国稻苗秀,楚 人菰米
悬知倚门望,遥识老莱衣
【注】①菰米一种水生植物的果实,一称“雕胡米”。②倚门望战国时王孙贾外出求仕,其母说,你早出晚归,我将每天倚门而望,盼你归来。③老莱衣相传春秋时隐士老莱子非常孝顺,七十岁还常常穿上彩衣,模仿儿童,使双亲欢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通过描写季节变换,春已尽,雁已稀,表现了诗人急切南归的心情。
B.颔联上句写景,极写汉江水天相连的辽阔;下句叙事,对友人孤身一人回归郢城作了交待,照应了诗题。
C.颈联通过描写郧国的稻田茁壮秀颀和楚地的菰米收获在即的眼前实景,渲染烘托了友人南下归乡的急切心情。
D.尾联运用了“倚门望”和“老莱衣”两个典故,描绘了友人料想到家人正期盼自己早已归家承欢膝下,表达了友人内心惦念亲人、渴望归家的急切之情。
E. 全诗八句,连用“三江”“汉水”“郢城”“郧国”四个地名展示了友人的行程,亮出了友人的征程漫漫,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旅途的关心,顾念和祝愿。
【小题2】苏轼云:“观摩诘之诗,诗中有画。”意境美是王维诗歌的主要特色。请结合本诗内容作简要赏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诗,按要求作答。
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王维
寒更传晓箭,清镜览衰颜。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
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闲。
借问袁安舍,翛然尚闭关。
注①箭:指漏箭,古代计时器漏壶中用以指示时间刻度的箭状指针。②汉时袁安未达时,洛阳大雪,人多出乞食,安独僵卧不起,洛阳令按行至安门,见而贤之,举为孝廉。后人常用“袁安高卧”指身处困穷但仍坚守节操的行为。③翛(xiāo)然:自由自在的样子。
【小题1】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诗人听着声声更漏,一夜未眠,拂晓时分,对镜自照,看到自己衰老的容颜。
B.《世说新语·言语》载,谢安曾在下雪时把子侄们聚在一起,问他们雪下得和什么东西相似,侄子谢朗应声答道“撒盐空中差可拟” ,所以“洒空”即指下雪。
C.颔颈两联写雪景,时间上写出了雪下得大、下得久,空间上则从地上写到天空、从广庭写到深巷,为后文写想到友人作铺垫。
D.尾联由雪景描写转入对人的怀想,仍不让人出面,只写他的住处。用笔空灵,神韵悠远。
【小题2】德舆评价本诗颔联时说“咏雪之妙,全在上句‘隔牖’五字,不言雪全是雪 声之神”,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小题3】忆友之作,然诗文无一字提及“胡居士”,而“忆”也只出现于诗尾。请结合尾联简要赏析诗人是如何忆胡居士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