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荆轲者,卫人也。其先乃齐人,徙于卫。而之燕,谓之荆卿。燕太.子.丹者,故尝质.于赵。及政立为秦王,而丹质于秦。秦王之遇燕太子丹不善,故丹怨而亡归。归而求为报秦王者,国小,力不能。其后秦出兵山.东.以伐齐、楚、三.晋.,稍蚕食诸侯,且至于燕,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鞠武谏曰:“不可。愿太子疾遣樊将军入匈奴以灭口。”太子曰:“夫樊将军穷困于天下,归身于丹,丹不以迫于强秦而弃所哀怜之交。”荆轲见太子,太子避席顿首曰:“今秦有贪利之心,而欲不可足也。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今秦举兵南伐楚,北临赵,则祸至燕。燕小弱,数困于兵,今计举国不足以当秦。丹之私计愚,以为诚得天下之勇士使于秦,劫秦王,使悉反诸侯侵地;则不可,因而刺杀之。彼秦大将擅兵于外而内有乱,则君臣相疑,以其间诸侯得合从,其破秦必矣。丹而不知所委命,唯荆卿留意焉。”久之,荆轲曰:“此国之大事也,臣驽下,恐不足任使。”太子前顿首,固请毋让,荆轲然后许诺。久之,荆轲未有行意。秦将王翦破赵,进兵北略地,至燕南界。太子丹恐惧,乃请荆轲。轲曰:“今行而毋信,则秦未可亲也。诚得樊将军首与燕督亢之地图,奉献秦王,秦王必说见臣。”乃遂私见樊於期曰:“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今闻购将军首金千斤,邑万家,将奈何?”於期仰天 太息流涕。荆轲曰:“愿得将军之首以献秦王,秦王必喜而见臣,臣揕其胸,然则将军之仇报而燕 见陵之愧除矣。”樊於期遂自刭。秦王见燕使者咸阳宫。轲既取图奏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遂拔剑以击荆轲,断其左股。于是左右既前杀轲。
(节选自《史记·刺客列传》,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B.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C.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D.燕君臣皆恐祸之至/居有间/秦将樊於期得罪于秦王/亡之/燕太子受而舍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商周时期天子及诸侯的嫡长子,称太子或世子,仅一人得此称谓,一般都是以年龄为长来确立。自秦朝开始,只有皇位的继承者,才能称太子或皇太子。
B.质,是指当时诸侯国以将太子派往敌方或者他国作为人质来相互取信的制度。
C.山东,战国、秦、汉时代,通称崤山以东为山东,有时也泛指秦国以外的六国领土。
D.三晋,战国初郑、魏、赵三家分晋,立为国,故称。其地大约位于当今山西省及河南省中部、北部,河北省南部、中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子丹曾先后在赵国、秦国做人质,秦王对他不友好,他就逃回国。想报复秦,但燕国弱小,力量不济。
B.秦将樊於期流亡到燕国,鞠武反对把他留在燕国,希望送他到匈奴,以削除秦攻打燕国的借口。
C.太子丹想派人去劫持秦王,使秦兵撤军回去;或是杀死秦王,让其国内混乱,合纵破秦。
D.荆轲迟迟未成行去秦国,是因为没有合适的见面信物,接近不了秦王。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非尽天下之地,臣海内之王者,其意不厌。
(2)秦之遇将军可谓深矣,父母宗族皆为戮没。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1-25 05:16:2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一)
屈原既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去秦,厚币委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曰:“秦虎狼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
屈平既嫉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悟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选自司马迁《史记·屈原列传》,有删节)
(二)
夫屈子之志,以谓忠君爱国伤痛疾时宗臣之义不忍去人皆知之;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一篇之中,反复致意,其孤怀独往,不复有《春秋》之世宙也。故其行芳、志洁,太史推日月争光。而于贾生所陈三代文质,终见馋于绛灌者,同致异焉。太史所谓悲其志欤?
(选自章学诚《为谢司马撰<楚辞章句>叙》)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厚币委事楚 质:抵押
B.奈何绝秦   欢:友好关系
C.卒使上官大夫屈原于顷襄王    短:诋毁,说坏话
D.而不知屈子抗怀三代之 英:才智杰出,才能出众的人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怀王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 示鲁父老项羽头,鲁
B.秦割汉中地与楚和 广卫尉为将军,出雁门击匈奴
C.竟死于秦归葬   卒三岁迁为太史令
D.太史推日月争光 客亦知夫水月乎
【小题3】请用“/”给选文(二)中画浪线部分断句。(限3处)
以 谓 忠 君 爱 国 伤 痛 疾 时 宗 臣 之 义 不 忍 去 人 皆 知 之
【小题4】把选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于怀王之宠姬郑袖。
(2)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3)太史所谓悲其志欤?
【小题5】选文(二)“屈子之志”与选文(一)中“三致志焉”的“志”有何异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贾生名谊,洛阳人也。年十八,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吴廷尉为河南守,闻其秀才,召置门下,甚幸爱。孝文皇帝初立,闻河南守吴公治平为天下第一,故与李斯同邑而学事焉,乃征为廷尉。廷尉乃言贾生年少,颇通诸子百家之书。文帝召以为博士。

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孝文帝悦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生以为汉兴至孝文二十馀年,天下和洽,而固当改正朔,易服色,法制度,定官名,兴礼乐。乃悉草具其事仪法,色尚黄,数用五,为官名,悉更秦之法。孝文帝初即位,谦让未也。诸律令所更定,及列侯悉就国,其说皆自贾生发之。于是天子议以为贾生任公卿之位。绛、灌、东阳侯、冯敬之属尽之,乃短贾生曰:“洛阳之人,年少初学,专欲擅权,纷乱诸事。”于是天子后亦疏之,不用其议,乃以贾生为长沙王太傅。

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及渡湘水,为赋以屈原。贾生为长沙王太傅三年。后岁馀,贾生征见。孝文帝方受釐①,坐宣室。上因感鬼神事,而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居顷之,拜贾生为梁怀王太傅。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

文帝复封淮南厉王子四人皆为列侯。贾生谏,以为患之兴自此起矣。贾生数上疏,言诸侯或连数郡,非古之制,可稍削之。文帝不听。

居数年,怀王骑,堕马而死,无后。贾生自伤为傅无状,哭泣岁馀,亦死。贾生之死时年三十三矣。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注释:①釐(xī):胙肉,祭过神的福食;受釐,一种祈神降福的仪式。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线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能诵诗书闻于郡中  属:撰写
B.谦让未也    遑:闲暇
C.冯敬之属尽之 害:损害,伤害
D.为赋以屈原  吊:慰问,引申为悼念死者
【小题2】下列文句中,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B.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C.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D.是时贾生年二十馀/最为少/每诏令议下/诸老先生不能言/贾生尽为之对/人人各如其意所欲出/诸生于是乃以为能/不及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贾谊十几岁时就因能诗善文闻名当地。为官之初,曾得到同僚们的肯定,也深得皇上的赏识,一度被破格提拔。
B.贾谊奉命制定新的法令制度,进行了一系列改革,但遭到朝中绛侯、灌婴等人的诽谤,说他年轻学浅,总想擅权弄事。
C.贾谊被从长沙召回,当时皇上正在虔诚地接受神的降福保佑,就向贾谊询问鬼神的本原,贾谊便详细地说明,使文帝夜半前席。
D.贾谊多次上奏疏给皇上,反对分封,陈述有的诸侯封地太多,不符合古代的制度,应该逐渐削弱他们的势力,否则将兴起灾难。
【小题4】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贾生既辞往行,闻长沙卑湿,自以寿不得长,又以谪去,意不自得。
(2)梁怀王,文帝之少子,爱而好书,故令贾生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