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馆舍秋夕

唐·杜荀鹤

寒雨萧萧灯焰青,灯前孤客难为情。兵戈闹日别乡国,鸿雁过时思弟兄。

冷极睡无离枕梦,苦多吟有彻云声。出门便作还家计,直至如今计未成。

(选自胡嗣坤、罗琴《杜荀鹤及其<唐风集>研究》)

【小题1】下列对原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句写“屋外寒雨萧萧”“屋内青色烛火摇曳”,为全诗奠定了悲凉的感情基调。
B.“鸿雁”取“鸿雁传书”之意,引起“思”;“彻云”处用夸张手法,突出“苦”。
C.颈联写诗人因寒冷而难以入睡,“寒冷”既指外面天气之冷,也可指诗人的心境。
D.诗人因怀一腔报国之情而离别故土,但现实却充满太多无奈,于是心生归家之愿。
【小题2】作者在诗中抒发了哪些感情?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27 01:16:4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小题。
小 松
唐代·杜荀鹤①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静林寺古松
宋代·仲皎②
古松古松生古道,枝不生叶皮生草。
行人不见树栽时,树见行人几回老。
①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
②仲皎,字如晦,剡县(今浙江嵊县)人,居剡县明心寺。曾于剡山星子峰前建白塔,结庐以居,题名闲闲庵。精禅学,好诗文,多结交文友。
【小题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  )
A.唐诗中描写小松刚出土,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
B.“而今渐觉出蓬蒿”句,这个“出”字用得精当,不仅显示了小松由小转大、发展变化的情景,而且在结构上也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这里连说两个“凌云”,前一个指小松,后一个指大松。大松“凌云”,已成事实,时人称赞它高,说明时人非常有眼力和远见,意义深远。
D.宋诗一、二两句主要点明松树的古老,以三个“古”字,着力表现享有长寿树之称的松树的古朴。
E. 宋诗三、四句以树与人相比,树龄比人的年龄要长,古松已经亲眼目睹人世间的几回变迁,树是不会衰老的,体现了松树的青春永驻、四季常青,对比鲜明。
【小题2】两首同为写松,然而作者所处身份、年代不同,情感不同,试加以赏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