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与李翱书[1]
韩愈
使至,辱足下书,欢愧来并,不容于心。嗟乎!子之言意皆也。仆虽巧说,何能逃其责耶?然皆子之爱我多,重我厚,不酌时人待我之情,而以子之待我之意,使我望于时人也。
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劫,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家累仅三十口,携此将安所归托乎?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此一事耳,足下谓我入京城,有所益乎?仆之有子,犹有不知者,时人能知我哉?持仆所守,驱而使奔走伺候公卿间,开口论议,其安能有以乎?仆在京城八九年,无所取资,日求于人以度时月,当时行之不觉也,今而思之,如痛定之人思当痛之时,不知何能自处也。今年加长矣,复驱之使就其故地,是亦难矣。所乎京师者,不以明天子在上,贤公卿在下,布衣韦带之士谈道义者多乎?以仆遑遑于其中,能上闻而下达乎?其知我者固少,知而相爱不相忌者又加少。内无所资,外无所从,终安所为乎?
嗟乎!子之责我诚是也,爱我诚多也,今天下之人,有如子者乎?自尧舜以来,士有不遇者乎?无也?子独安能使我洁清不洿,而处其所可乐哉?非不愿为子之所云者,力不足,势不便故也。仆于此岂以为大相知乎?累累随行,役役逐队,饥而食,饱而嬉者也。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然所爱于我者少,不知我者犹多,吾岂乐于此乎哉?将亦有所病而求息于此也。
嗟乎!子诚爱我矣,子之所责于我者诚是矣,然恐子有时不暇责我而悲我,不暇悲我而自责且自悲也。及之而后知,履之而后难耳。孔子称颜回:“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彼人者,有圣者为之依归,而又有箪食瓢饮足以不死,其不忧而乐也,岂不易哉!若仆无所依归,无箪食,无瓢饮,无所取资,则饿而死,其不亦难乎?子之闻我言亦悲矣。
嗟乎,子亦慎其所之哉!离久,乍还侍左右,当日欢喜,故专使驰此,候足下意,并以自解。愈再拜。
(注)[1]与李翱书:本文写于贞元十五年(公元799年),时李翱在长安,韩愈在武宁节度使张建封幕府任节度推官。李翱,中唐著名的古文家、哲学家。从韩愈学古文,实则处师友之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之言意皆也 是:正确的
B.其安能有以乎 合:遇合
C.所乎京师者   贵:崇尚
D.离久,乍还侍左右 违:背离
【小题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愈家本来就穷困,最近又遭劫难,面对一家三十口的生计问题,韩愈陷入极其艰难尴尬的处境之中。
B.韩愈在京城度过的八九年里,生活没有,只能每天靠求人打发日子,这些过往,如今想来令他痛定思痛。
C.韩愈感叹自从尧舜以来,读书人就存在怀才不遇的现象,而唯独自己能不受玷污,找到快乐之所。
D.韩愈认为颜回因为有孔圣人做他的靠山,而又有饭吃有水喝可以不死,不忧食而乐道是很容易做到的。
【小题3】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舍之入京,不可也,挈之而行,不可也,足下将安以为我谋哉?
(2)其所以止而不去者,以其心诚有爱于仆也。
(3)然则诸侯之地有限,暴秦之欲无厌,奉之弥繁,侵之愈急。
(4)蹑足行伍之间,而倔起阡陌之中。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2 09:46:2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愈尝从事于汴徐二府,屡道于两府间,亲祭于其所谓双庙者;其老人往往说巡远时事,云:南霁云之乞救于贺兰也,贺兰嫉巡远之声威功绩出己上,不肯出师救。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霁云慷慨语曰:“云来时,睢阳之人不食月余日矣!云虽欲独食,义不忍;虽食,且不下咽。”因拔所佩刀,断一指,血淋漓,以示贺兰。一座大惊,皆感激为云泣下。云知贺兰终无为云出师意,即驰去,将出城,抽矢射佛寺浮图,矢著其上砖半箭,曰:“吾归破贼,必灭贺兰,此矢所以志也!”愈贞元中过泗州,船上人犹指以相语。城陷,贼以刃胁降巡,巡不屈,即牵去,将斩之;又降霁云,云未应,巡呼云曰:“南八,男儿死耳,不可为不义屈!”云笑曰:“欲将以有为也。公有言,云敢不死!”即不屈。

张籍曰:有于嵩者,少依于巡。及巡起事,嵩常在围中。籍大历中于和州乌江县见嵩,嵩时年六十余矣。以巡初尝得临涣县尉,好学,无所不读。籍时尚小,粗问巡远事,不能细也。云:巡长七尺余,须髯若神。尝见嵩读《汉书》,谓嵩曰:“何为久读此?”嵩曰:“未熟也。”巡曰:“吾于书读不过三遍,终身不忘也。”因诵嵩所读书,尽卷不错一字。嵩惊,以为巡偶熟此卷,因乱抽他帙以试,无不尽然。嵩又取架上诸书试以问巡,巡应口诵无疑。嵩从巡久,亦不见巡常读书也。为文章,操纸笔立书,未尝起草。初守睢阳时,士卒仅万人,城中居人户亦且数万,巡因一见问姓名,其后无不识者。巡怒,须髯辄张。及城陷,贼缚巡等数十人坐,且将戮,巡起旋,其众见巡起,或起或泣,巡曰:“汝勿怖!死,命也。”众泣不能仰视。巡就戮时,颜色不乱,阳阳如平常。远宽厚长者,貌如其心。与巡同年生,月日后于巡,呼巡为兄,死时年四十九。

嵩贞元初死于亳宋间。或传嵩有田在亳宋间,武人夺而有之,嵩将诣州讼理,为所杀。嵩无子。张籍云。

(节选自韩愈《张中丞传后叙》)

赞曰:张巡、许远,可谓烈丈夫矣。以疲卒数万,婴孤墉,抗方张不制之虏,鲠其喉牙,使不得搏食东南,牵掣首尾,豗溃梁、宋间。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巡先死不为遽,远后死不国屈。巡死三日而救至,十日而贼亡,天以完节付二人,畀名无穷,不待留生而后显也。惟宋三叶,章圣皇帝东巡,过其庙,留驾裴回,咨巡等雄挺,尽节异代,著金石刻,赞明厥忠。与饿踣西山,孔子称仁,何以异云。

(节选白《新唐书》列传第一百一十七忠义中)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B.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C.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D.大小数百战/虽力尽乃死/而唐全得江淮财用/以济中兴/引利偿害/以百易万可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
A.浮图是梵音音译,此处意为佛塔,唐朝随着佛教文化的盛行,各地涌现出大量的佛塔。
B.大历为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
C.《汉书》是东汉史学家班固编撰的中国第一部编年体断代史,也是“二十四史”之一。
D.夷、齐,商末孤竹君的两位王子,武王灭商后,耻食周粟,采薇而食,饿死于首阳山。
【小题3】下列对上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霁云忠肝义胆,英勇慷慨。南霁云当知道贺兰终究不肯出兵时,拒食丰盛筵席,愤然拔刀断指,斥责贺兰。
B.张巡才华横溢,过目不忘。张巡写文章不用列草稿,挥笔而就;只要询问过姓名的人,就没有忘记的时候。
C.张巡视死如归,英勇无畏。睢阳城陷之时,敌人以刃相胁,张巡威武不屈;就义之时,神色安稳如常。
D.张巡等人勇武忠诚,保全节操。章圣皇帝东巡路过他们的祠庙时停车徘徊感叹,并把 他们的事迹刻在金石上。
【小题4】《张中丞传后叙》塑造人物时运用了衬托手法,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
【小题5】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爱霁云之勇且壮,不听其语,强留之,具食与乐,延霁云坐。
(2)有志与力,而又不随以怠,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亦不能至也。(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送穷文
韩愈
①元和六年正月乙丑晦,主人使奴星结柳作车,缚草为船,载糗舆粮,牛系轭下,引帆上樯。三揖穷鬼而告之曰:“闻子行有日矣,鄙人不敢问所涂,窃具船与车,备载糗粮,日吉时良,利行四方,子饭一盂,子啜一觞,携朋挈俦,去故就新,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②屏息潜听,如闻音声,疑有而无,久乃可明,若有言者曰:“吾与子居,四十年余。子在孩提,吾不子愚,子学子耕,求官与名,唯子是从,不变于初。子迁南荒,热烁湿蒸,我非其乡,百鬼欺陵。太学四年,朝齑暮盐,唯我保汝,人皆汝嫌。自初及终,未始背汝,于何听闻,云我当去?是必夫子信谗,有间于予也。我鬼非人,安用车船,鼻嗅臭香,糗粮可捐。单独一身,谁为朋俦,子苟备知,可数已不?子能尽言,可谓圣智,情状既露,敢不回避。”
③主人应之曰:“子以吾为真不知也耶!子之朋俦,各有主张,凡所以使吾面目可憎语言无味者,皆子之志也。——其名曰智穷:矫矫亢亢,恶圆喜方,羞为奸欺,不忍伤害;其次名曰学穷:傲数与名,擿抉杳微,高挹群言,执神之机;又其次曰文穷:不专一能,怪怪奇奇,不可时施,只以自嬉;又其次曰命穷:影与行殊,面丑心妍,利居众后,责在人先;又其次曰交穷:磨肌戛骨,吐出心肝,企足以待,置我仇怨。凡此五鬼,为吾五患,饥我寒我,兴讹造讪,能使我迷,人莫能间,朝悔其行,暮已复然,蝇营狗苟,驱去复还。”
④言未毕,五鬼相与张眼吐舌,跳踉偃仆,抵掌顿脚,失笑相顾。徐谓主人曰:“子知我名,凡我所为,驱我令去,小黠大痴。人生一世,其久几何,吾立子名,百世不磨。小人君子,其心不同,唯乖于时,乃与天通。天下知子,谁过于予。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⑤主人于是垂头丧气,上手称谢,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注:据宋陈元靓《岁时广记》引《文宗备问》记载:“颛顼高辛时,宫中生一子,不着完衣,宫中号称穷子。其后正月晦死,宫中葬之,相谓曰‘今日送穷子’。”)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子迁南荒,热烁湿蒸 迁:贬谪
B.鼻嗅臭香,糗粮可捐 捐:献出
C.影与行殊,面丑心妍 妍:美丽
D.唯乖于时,乃于天通 乖:违背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三揖穷鬼而告之曰   烧车与船,延之上座
B.疑有而无,久乃可明 唯乖于时,乃与天通
C.单独一身,谁为朋俦 凡此五鬼,为吾五患
D.人生一世,其久几何 小人君子,其心不同
【小题3】下列关于古典文学文化的描述中,正确的一项是
A.送穷:中国民间一种很有特色的岁时风俗,其意就是祭送穷鬼(穷神)。穷鬼,又称“穷子”,百姓在正月的晦日这一天,把稀饭和破衣陈列在门外祭奠他,号为“送穷”。穷,在这篇文章里是指贫困,即金钱或者物质上很贫瘠的意思。
B.我国古代纪年法主要有四种: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干支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我们所所熟悉的姜夔所作《扬州慢》中的“淳熙丙申”是干支纪年法。而本文开篇的“元和六年”即是年号纪年法。
C.孩提:指幼儿;及笄,指女子十五岁,也指已到了结婚的年龄,笄是发簪,谓结发而用笄贯之。束发,指男子十五岁,是成童之年。
D.太学:中国封建时代的教育行政机构和最高学府。魏晋至明清或设太学,或设国子学(监)。韩愈先后曾任国子学博士和国子监祭酒。祭酒是个闲职,工作清闲但位低禄少,这导致韩愈虽然有时间钻研文学,但生活极其贫苦,这也可以从《送穷文》和《进学解》中得到印证。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子无底滞之尤,我有资送之恩,子等有意于行乎?
(2) 虽遭斥逐,不忍于疏,谓予不信,请质诗书。
【小题5】作者一本正经地虚构主人摆设东西祈祷“穷鬼”离开的场景,请概括其中的思想情感。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师说
唐代: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小题1】选出加点的字意思相同的一组
A.古之圣人,其人也远矣    其皆于此乎
B.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  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C.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其句读者    六艺经传皆通
D.生乎吾前,其闻也固先乎吾 师之不复,可知矣
【小题2】选出与“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
A.圣人无常师
B.余嘉其能行古道。
C.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D.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小题3】下面对文章前两段文字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所提出的无论贵贱长幼,有道者皆可为师的择师标准,打破了门第观念,很有积极意义。
B.作者认为那些童子之师不是真正意义上的老师,只是“小学”而已。
C.第二段作者接连用了三个对比,层层深入,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D.作者对于那些看不起“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反而还比不上他们的士大夫,给予了强烈的责备和讽刺。
【小题4】翻译文中划线句子。
(1)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
(2)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