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送童子鸣序
归有光
越中人多往来吾吴中,以鬻书为业。异时童子鸣从其先人游昆山,尚少也。数年前,舟娄江,余之。子鸣示余以其诗,已能出人。今年复来,吾友周维岳见余,为念其先人相之旧,谓子鸣旅泊萧然,恨无以恤之者。已而子鸣以诗来,益清俊可诵。然子鸣依依于余,有问学之意,余尤念之。
尝见元人题其所刻之书云,自科举废而古书稍出,余盖深叹其言。夫今世进士之业滋盛,士不复知有书矣。以不读书而为学,此子路之佞,而孔子之所恶。无怪乎其内不知修己之道,外不知临人之术,纷纷然日竞于荣利,以成流俗,而天下常有乏材之患也。子鸣于书,盖历能诵之。余以是益奇子鸣。夫典籍,天下之神物也。人日与之居,其性灵必有能自开发者。“玉在山而草木润,渊生珠而崖不枯。”书之所聚,当有如金宝之气,如卿云轮囷,覆护其上,被其润者不枯矣。
庄渠先生尝为余言:广东陈元诚,少未尝识字,一日自感激,取四子书终日拜之,忽能识字。以此知书之神也。非书之能为神也,古人虽亡,而其神者未尝不存。今人虽古之远,而其神者未尝不与之遇。此书之所以可贵也。虽然,今之学者,直以为土梗已耳。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岁暮,将往锡山寓舍,还归太末,书以赠之。
(选自《震川先生集》)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舟娄江 舣:停船靠岸
B.余之   过:拜访
C.为念其先人相之旧 与:赞许
D.今人虽古之远    去:距离
【小题2】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归有光的朋友周维岳因为顾念自己的先人与童子鸣的先人之间的旧情,所以对自己无法帮助、接济童子鸣感到很遗憾。
B.几年前,童子鸣和归有光见面时,他的诗已经清新隽永可读,超出了一般人,但是他对作诗还是孜孜以求。
C.归有光认为科举的盛行,导致士人不读书,只知道乱哄哄地每日争相谋取功名利禄,所以天下常常有人才匮乏的忧虑。
D.广东人陈元诚拜书识字,由此可知书籍的神奇功效。归有光以此劝勉童子鸣,读书是改变自己命运的重要途径。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子鸣鬻古之书,然且几于不自振,今欲求古书之义,吾惧其愈穷也。
(2)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
【小题4】归有光认为书对人的作用有哪些?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08 11:01:2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的题目。
杏花书屋记
归有光
杏花书屋,余友周孺允所读书之室也。孺允自言其先大夫玉岩公为御史,谪沅、湘时,尝梦居一室,室旁杏花烂漫,诸子读书其间,声琅然出户外。嘉靖初,起官陟宪使,乃从故居迁县之东门,今所居宅是也。公指其后隙地谓允曰:“他日当建一室,名之为杏花书屋,以志吾梦云。”
公后迁南京刑部右侍郎,不及归而没金陵。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如是数年,始获安居。至嘉靖二十年,孺允葺公所居堂,因园中构屋五楹,贮书万卷,以公所命名,之楣间,周环以花果竹木。方春时,杏花粲发,恍如公昔年梦中矣。而回思洞庭木叶、芳洲杜若之间,可谓觉之所见者妄,而梦之所为者实矣。登其堂,思其人,能不慨然矣乎!
昔唐人重进士科,士方登第时,则长安杏花盛开,故杏园之宴,以为盛事。今世试进士,亦当杏花时,而士之得第,多以梦见此花为前兆。此世俗不忘荣名者为然。公以言事天子,间关岭海十余年,所谓铁心石肠,于富贵之念,灰灭尽矣。乃复以科名望其子孙。盖古昔君子,爱其国家,不独尽瘁其躬而已。至于其后,犹冀其世世享德,而宣力于无穷也。夫公之所以为心者如此。
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孺允兄弟虽蠖屈时,而人方望其大用。而诸孙皆秀发,可以知《诗》《书》之泽也。《诗》曰:“自今以始,岁其有;君子有谷,贻孙子。于胥乐兮!”吾于周氏见之矣。
(选自《震川先生集》,有删改)
【注】①洞庭木叶:语出屈原《九歌·湘夫人》“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②芳洲杜若:语出屈原《九歌·湘君》“采芳洲兮杜若”。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画线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
A.余友周孺允所构读书之室也    构:建造
B.揭之楣间   揭:张贴,悬挂
C.周环艺以花果竹木    艺:装饰
D.公以言事忤天子 忤:触犯
【小题2】下列句子中“于”字的意义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A.不及归而没金陵
B.孺允兄弟虽蠖屈
C.此世俗不忘荣名者为然
D.因园中构屋五楹
【小题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孺允兄弟数见侵侮,不免有风雨飘摇之患。
(2)今去公之殁,曾几何时,向之所与同进者,一时富贵翕赫,其后有不知所在者。
【小题4】请简要概括作者借杏花书屋抒发了怎样的情感。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回答各题。

菊窗记

归震川

①去安亭二十里所,曰钱门塘,洪氏居之。吴淞江之东为顾浦,折而北,洪氏之居在其西。地平衍,无丘陵,而浦之厓岸隆起,远望其居,如在山坞中。 

②昔仲长统尝论,使居有良田广宅,背山临流,沟池环匝,竹木周布;舟车足以代步涉之劳,使令足以息四体之役;养亲有兼味之膳,妻孥无苦身之劳;良朋萃止,则陈酒肴以娱之;嘉时吉日,则烹羔豚以奉之;踌躇畦苑,游戏平林,永保性命之期,不羡入帝王之门也。大率今洪氏之居,隐然如统《乐志论》云。而君家多竹木,前临广池,夏日清风,芙蕖交映,其尤胜者。君不取此,顾以菊窗扁其室。盖君尝诵渊明之诗云:“酒能祛百虑,菊能制颓龄。”又云:“   (1)    。”

夫以统之论虽美,使人人必待其如此而后能乐,则其所不乐者犹多也。卒为尚书郎,濡迹于初平、建安之朝,有愧于鸿飞冥冥矣。为《昌言》何益哉?渊明“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2)    ”,可谓无入而不自得也。今君有仲长统之乐,而慕渊明之高致,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将载酒访君菊窗之下,而请问焉。君名悦,字君学。

(注释)①鸿飞冥冥:鸿雁飞向远空,比喻远避祸患。

【小题1】本文作者归震川原名__________,高中课文选入他的散文代表作__________。
【小题2】选择下列合适的两项分别填入文中空缺处。
A.笑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B.我屋南窗下,今生几丛菊
C.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D.悠悠迷所留,酒中有深味
【小题3】对第③段画浪线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B.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C.仲长统的议论即使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他们不快乐的时候还是很多的。
D.仲长统的议论虽然美好,但是假如每个人都必须等到这样以后才能快乐,那么那些不快乐的人还是很多的。
【小题4】用自己的语言概述“此予所以不能测其人也”的原因。
【小题5】从形式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写作特点。

同类题3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畏垒亭记

归有光

①自昆山城水行七十里,曰安亭,在吴淞江之旁。盖图志有安亭江,今不可见矣。土薄而俗浇①,县人争弃之。

②予妻之家在焉,予独爱其宅中闲靓,壬寅之岁,读书于此。宅西有清池古木,垒石为山;山有亭,登之,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风帆时过于荒墟树杪之间;华亭九峰,青龙镇古刹、浮屠,皆其前。亭旧无名,予始名之曰“畏垒”。

③《庄子》称,庚桑楚得老聃之道,居畏垒之山。其臣之画然②智者去之,其妾之絜然③仁者远之。臃肿④之与居,鞅掌⑤之为使。三年,畏垒大熟。畏垒之民,尸而祝之⑥,社而稷之。

④而予居于此,竟日闭户。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予妻治田四十亩,值岁大旱,用牛挽车,昼夜灌水,颇以得谷。酿酒数石,寒风惨栗,木叶黄落;呼儿酌酒,登亭而啸,忻忻然。谁为远我而去我者乎?谁与吾居而吾使者乎?谁欲尸祝而社稷我者乎?作《畏垒亭记》。

(注释)①浇:轻薄②画然:聪明的样子。③絜然:清洁的样子。④臃肿:无知的样子。⑤鞅掌:为公事忙碌的样子。⑥尸而祝之:立庚桑楚的神像而祝祷,表示崇敬。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在句中的意思。
(1)隐隐见吴淞江环绕而______________ (2)皆其前_____________
【小题2】请用自己的话分别说说,人“弃”安亭和我“爱”安亭的原因。
【小题3】对第④段中“二三子或有自远而至者,相与讴吟于荆棘之中”一句理解最恰当的一项是(   )
A.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B.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相互跟随歌咏在长满荆棘的荒野中。
C.两三个孩子有的从远方回来,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D.间或有从远道而来的两三位好友,一起在荆棘丛中讴歌吟咏其乐融融。
【小题4】简析第④段画线句运用排比手法的表达效果。
【小题5】本文在简洁的叙述中饱含了真摯的情感,请以第④段的内容为例加以分析。

同类题4

阅读下文,回答文后各题。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语未毕,余泣,妪亦泣。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

轩东,故尝为厨,人往,从轩前过。余扃牖而居,久之,能以足音辨人。轩凡四遭火,得不焚,殆有神护者。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文中的意思。
(1)诸父异爨
(2)二世
(3)大母余曰
(4)有神护者
【小题2】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
A.然余居此  辇来
B.汝姊在吾怀,呱呱泣 不敢言敢怒
C.他日汝当用 而余兄子瞻名曰快哉
D.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朝   振之清风
【小题3】把文中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小题4】结合文章内容,填写下列表格。
人物语言
所表现的人物心理
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
 
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
 
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