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谥号。谥号是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C.雍熙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法,始于汉武帝。
D.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无敌”。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3 01:5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语段,完成题目。
边光范,字子仪,并州阳曲人。性谦退和雅,有吏材。长兴四年,改太常丞。丁内艰。晋天福二年,拜太府少卿。上书曰:“臣闻唐太宗有言:‘朕居深宫中,视听不能及远,所委者惟都督、刺史。’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今则刺史或因缘世禄,或贡奉家财,或微立军功,或但循官序。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望选能吏以苏民瘼,用致升平。”奏入,留中不出。晋少帝即位,拜右谏议大夫,权知开封府事,迁给事中。时契丹失欢,河朔连兵,命光范出使修好。少帝光范藩邸旧僚,待遇尤厚。
乾德五年,兼桥道使,朝廷遣使督治道,常六七辈,一使所调发民皆数百人,吏缘为奸,多私取民课,发不充数,而道益不修。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诏书褒美。
【小题1】指出下面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
(1)朕居深宫中 之:________
(2)知此官实系治乱,必须得人 则:________
(3)时契丹失欢 与:________
(4)少帝光范藩邸旧僚 以:________
(5)发不充数 所:________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实恐抚民无术,御吏无方,以此牧民,而民受其赐鲜矣。
(2)光范计其工,以州卒代民,官给器用,役不淹久,人以无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下列小题
①刘章,字文孺,衢州龙游人。少警异,日诵数千言,通《小戴礼》,四冠乡举。事王邸四岁,尽忠诚,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受知孝宗自此始。秦桧当国,嗛不附已,风言者媒蘖其罪,出倅筠州。桧死,召为司封员外郎。
②正迁吏部,御史论章使胥长买绢,高宗愕然曰:“刘章必无是事。”御史执不已,罢提举崇道观,举朝嗟郁。孝宗受禅,念旧学,遂拜礼部侍郎。奏禁遏淫祀,仍于《三朝吏》删去《道释》、《符瑞志》,大略以为非《春秋》法。
③朝廷议经略中原,调诸郡兵,民颇扰。少卿赵彦端指言非是。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颜端惧不测。上因夜对问章曰:“闻卿监中有笑朕者。”章不知状,从容对曰:“圣主所为,人焉敢笑,若议论不同或有之。”上意颇解。彦端获免,人称章长者。对选德殿,问章:“今年几而容貌未衰,颇尝学道否?”章拱对曰:“臣书生,无他长,惟菲俭自度。晏婴一狐裘三十年不易,人以为难,臣以为易。”上嘉叹久之。亲洒宸翰以赐,俾安职。
④淳熙元年,子之衡由御史、检法出守广德军,当陛辞,对便殿,问:“卿父学士安否?”抚劳再三,临退复谓曰:“卿归侍,为朕致此意。”旋遣阁门祗候苏曦至家宣问,拜端明殿学士,赐银绢四百匹。四年,上表告老,以资政殿学士致仕,卒,年八十,赠光禄大夫,谥曰靖文。章容状魁硕,以周密自守,出入两朝,被顾遇,未尝泄禁中一语。
——《宋史》(有删节)
【注】①媒蘖:构陷。②宸翰:帝王的墨迹。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秦桧当国(________) (2)上嘉叹久之(________)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风言者媒蘖其罪   (   )
A.暗示B.讽刺C.普遍D.传闻
【小题3】下列选项中加点词意义和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专以经谊文学启迪掖导
A.人以为难B.亲洒宸翰以赐C.以资政殿学士致仕D.以周密自守
【小题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或谮彦端曰:“陛下究心大举,凡所图回,但资赵彦端一笑尔。”
【小题5】对第①-③段刘章人物形象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坚守气节B.笃信儒学C.宅心忠厚D.淳朴念旧
【小题6】第④段细致描写孝宗和刘章儿子的见面场景,有何意图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吴革字义夫,华州华阳人,国初勋臣廷祚七世孙也。少好学,喜谈兵,再试礼部不中,乃从泾原军,以秉义郎干办经略司公事。
金人南牧,帅兵解辽州之围,使粘罕军,见之庭, 揖不拜,责其贪利败约,词直气劲,粘罕少屈,为追回威胜诸屯兵,授书使归。钦宗问割地与不割地利害,对曰:“金人有噬之意,愿悉起关中士马赴都为备。”诏以为武功大夫、閤门宣赞舍人,持节谕陕西。行至朱迁,闻金人犯京师,复还。与张叔夜同入城,请于帝,乞幸秦州;又乞出城劫之,使不敢近;又乞诸门同出兵牵制、冲突,尾袭、应援,可一战而胜。时众言已入,皆不果。后金兵攻安上门,填道度壕,革言之守将,使泄蔡河水以灌之,不听。及填道将合,欲用前议,则水已涸矣。
车驾幸金营,革以为堕其诈,往请叔夜,欲身见大酋计事,叔夜回其故,曰:“兹行有三说:一则天子还内,二则金骑归国,三则革死。”叔夜为言之,不报。 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一日之间至者万计阴以军法部勒,将攻金营。久之,迁于同文馆,所合已至数万,多两河骁悍之士。既而有立张邦昌之议,革谋先诛范琼辈,以三月八日起兵,谋既定,前期二日,有班直甲士数百人排闼入言:“邦昌以七日受册,请亟起事。”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革骂之极口,引颈受刃,颜色不变。其麾下百人皆同死。 
(选自《宋史·吴革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B.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C.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至者万计/
D.上皇妃后太子出郊/革白孙傅乞留之/不得/乃为傅谋/于启圣僧院置振济局/募士民就食 /一日之间全者万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舍人,古代的一种官名,也指王公贵族的侍从宾客,文中指待从宾客。
B.持节,古代使臣奉命出行,执符节作为凭证。苏武杖汉节牧羊,即是此意。
C.幸,封建时代指皇帝亲临为幸,如临幸、巡幸,文中指宋钦宗到金营去。
D.受册,接受册命,册命指封立太子等的命令,文中指张邦昌接受册封称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吴革科举不顺,从军报国。吴革从小爱好学习,喜欢谈论军事,两次参加礼部考试 都未考中,于是投身军旅,并做了秉义郎。
B.吴革奉命出使,富有气节。出使粘罕军,他揖而不拜,对粘罕贪利背约的行为严词 斥责,维护了北宋朝廷的尊严。
C.吴革多有谋略,无由施展。在宋金对峙中,他多次提出迎敌之策,无论皇帝、守将 还是众人,都没有人听从他的建议。
D.吴革忠肝义胆,功败垂成。在有人主张拥立张邦昌时,他谋划起兵阻止,先杀掉范 琼等人,结果反而受害,英勇就义。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革乃被甲上马,至咸丰门,四面皆琼党,绐革入帐,即执之,胁以从逆。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郭劝,字仲褒,郓州须城人。举进士,累迁太常博士,特迁屯田员外郎,以母老固辞,复为莱州通判。州民霍亮为仇人诬罪死,吏受赇傅致之,劝为辨理得免。擢殿中侍御史。时宋绶出知应天府,杜衍在济南,劝言:“绶有辞学,衍清直,不宜处外。”又言:“武胜军节度使钱惟演迁延不赴陈州,觊望相位;弟惟济任观察使、定州总管,自请就迁留后;胡则以罪罢三司使,乃迁工部侍郎、集贤院学士。请趣惟演上道,罢惟济兵权,追则除命。”贬太常博士。郭皇后废,议选纳陈氏,劝进谏曰:“正家以正天下,自后妃始。郭氏非有大故,不当废。”疏入,后已废,而陈氏议遂寝。马季良自贬所求致仕,朝廷从之。劝言:“致仕所以待贤者,岂负罪贬黜之人可得?请追还敕诰。”又言:“发运使刘承德献轮扇浴器,大率以媚上也。请付外毁,以戒邪侫。”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劝视其表函犹称臣,因上奏曰:“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孰议。”遂落职知齐州,丁母忧,起复,知凤翔府。既而知成德军韩琦言,劝所遣将张忠、刘遵,平贼功皆第一,特诏奖谕。未几,召为翰林侍读学士,迁给事中,辞不受。劝性廉俭,居无长物。尝谓诸子曰:“颜鲁公云,‘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及再为侍读,曰:“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后二年卒。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五十六》,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吴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B.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C.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D.元昊袭父位/以劝为官告使/所遗百万/悉拒不受/元昊将山遇率其族来归/且言元昊将反/是冬/元昊果反/遣其使称伪官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工部是古代“六部”之一,掌管全国各项工程营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宜,长官为工部尚书。
B.“致仕”指官员交还官职,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表示相同意思,与今天的退休类似。
C.古代官员为去世的父母在官府内闭门守孝叫“丁忧”,遭逢母亲丧事叫“丁母忧”。
D.“侍读”是官职名.其主要职责是陪帝王或太子读书,为他们讲学,提供学问方面的咨询。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郭劝坚持正义,为民辩护。他任莱州通判时,州里百姓霍亮被仇人诬陷而被判死罪,
办案的官员收受贿赂,勉强拼凑罪名强加给他,郭劝替他申辩,使他免以死罪。
B.郭劝敢于直言,因而降职。在宋绶、杜衍的任用上,他建言应因才而用;对钱惟演、
钱惟济兄弟和胡则三个官员,他旗帜鲜明地提出了处理建议,因这两次进言而被贬官。
C.郭劝坚持原则,反对废后。皇上废郭皇后,君臣商议要立陈氏为皇后,郭劝进谏,据理力争,反对这样做,奏章呈上,郭皇后已经被废。
D.郭劝刚正不阿,抵制媚上。发运使刘承德向皇帝献轮扇和浴器,郭劝认为这是向皇上献媚讨好,应把这些东西拿出去销毁,以警告邪恶奸佞之人。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元昊虽僭中国名号,然尚称臣,可渐以礼屈之,愿与大臣熟议。 
(2)遂拜章,三上不得谢,赐银使市田宅。

同类题5

(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曾巩,字子固,建昌南丰人。生而警敏,年十二,试作《六论》,援笔而成,辞甚伟。甫冠,名闻四方。欧阳修见其文,奇之。中嘉祐二年进士第。出通判越州,岁饥度常平[注]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又贷之种粮,使随秋赋以偿,农事不乏。知齐州,其治以疾奸急盗为本。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章丘民聚党村落间,号“霸王社”,椎剽夺囚,无不如志。巩配三十一人,又属民为保伍,使几察其出入,有盗则鸣鼓相援,每发辄得盗。有葛友者,名在捕中,一日,自出首。巩饮食冠裳之,假以骑从,夸徇四境。盗闻,多出自首。巩外视章显,实欲携贰其徒,使之不能复合也。自是外户不闭。
徙洪州,会江西岁大疫,巩命县镇亭传,悉储药待求,军民不能自养者,来食息官舍,资其食饮衣衾之具,分医视诊。师征安南,所过州为万人备。他吏暴诛亟敛,民不堪。巩先期区处猝集,师去,市里不知。徙明、亳、沧三州。巩负才名,久外徙,世颇谓偃蹇不偶。一时后生辈锋出,巩视之泊如也。过阙,神宗召见,劳问甚宠,拜中书舍人。巩性孝友,父亡,奉继母益至,抚四弟、九妹于委废单弱之中,宦学昏嫁,一出其力。巩为文章,上下驰骋,一时工作文词者,鲜能过也,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 神宗尝问:“安石何如人?”对曰:“安石文学行义,不减扬雄,以吝故不及。”帝曰:“安石轻富贵,何吝也?”曰:“臣所谓吝者,谓其勇于有为,吝于改过耳。”帝然之。
(选自《宋史》卷三一九,有删改)
[注]常平:官仓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A.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B.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C.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D.岁饥/度常平不足赡/而田野之民/不能皆至城邑/谕告属县/讽富人自实粟/总十五万石/视常平价稍增以予民/民得从便/受粟不出田里/而食有余。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冠”,指刚成年,也指二十岁。古人二十岁行加冠礼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冠”。
B.“进士第”是古代科举时代考选进士,录取时按成绩排列的等第。“进士”是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意为可以进授爵位之人。
C.“通判”是官名,在知府下掌管粮运、家田、统兵作战等事项,对州府的长官有监察的责任。
D.“阙”是古建筑中一种特殊的类型,是最早的地面建筑之一,为帝王宫廷大门外对称的高台,这里借指宫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A.曾巩聪明有才华,初次任政就有政绩。十二岁时写成《六论》,文辞很有气魄。出任越州通判时,他调动民间力量解决饥荒粮食问题,还让官府贷给农民种子,让农民随秋天的赋税一起偿还,没有耽误农事。
B.曾巩治理有方,擒获盗贼有胆有谋。做齐州知州时,组织百姓侦查乡里盗贼的行踪,相互援助擒获盗贼。他优待自首的盗贼葛友,给他好吃好喝收买他,想让他带领他的两队手下再也不与那些盗贼复合。
C.曾巩关心民间疾苦,对名利看得很淡。在洪州任上,供应衣食住宿给那些因瘟疫而生活困难不能自养的士兵和百姓,并给他们治病。他虽负有才名,却长期在各地任地方官,别人认为他命运不济,但他并不在意。
D.曾巩孝顺父母,友爱兄弟,敢于说真话。父亲去世后,他侍奉继母更加无微不至,弟弟妹妹们的读书、出仕和婚嫁都由他操办。尽管王安石得志,曾巩还是对他做出了客观的评价。
【小题4】把文中划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曲堤周氏子高横纵,贼良民,力能动权豪,州县吏莫敢诘,巩取置于法。
(2)少与王安石游,安石声誉未振,巩导之于欧阳修,及安石得志,遂与之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