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杨业,并州太原人。父信,为汉麟州刺史。业幼倜傥任侠,善骑射,好畋猎,所获倍于人。尝谓其徒曰:“我他日为将用兵,亦犹用鹰犬逐雉兔尔。”弱冠事刘崇,为保卫指挥使,以骁勇闻。累迁至建雄军节度使,屡立战功,所向克捷,国人号为“无敌”。
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既而孤垒甚危,业劝其主继元降,以保生聚。继元既降,帝遣中使召见业,大喜,以为右领军卫大将军。师还,授郑州刺史。帝以业老于边事,复迁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会契丹入雁门,业领麾下数千骑自西陉而出,间至雁门北口,南向背击之,契丹大败。以功迁云州观察使,仍判郑州、代州。自是,契丹望见业旌旗即引去。
雍熙三年,大兵北征,以忠武军节度使潘美为云、应路行营都部署,命业副之,然失利。未几,诏迁四州之民于内地,令美等以所部之兵护之。时契丹国母萧氏与其大臣耶律汉宁、南北皮室及五押惕隐领众十余万,复陷寰州。业谓美等曰:“今辽兵益盛,不可与战。”监军王侁曰:“君侯素号无敌,今见敌逗挠不战,得非有他志乎?”业曰:“业非避死,盖时有未利,徒令杀伤士卒而功不立。今君责业以不死,当为诸公先。”
将行,泣谓美曰:“此行必不利。”因指陈家谷口曰:“诸君于此张步兵强弩,为左右翼以援,俟业转战至此,即以步兵夹击救之,不然,无遗类矣。”美即与侁领麾下兵阵于谷口。自寅至巳,侁使人登托逻台望之,以为契丹败走,欲争其功,即领兵离谷口。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业力战,自午至暮,果至谷口。望见无人,即拊膺大恸,再率帐下士力战,身被数十创,士卒殆尽,业犹手刃数十百人。马重伤不能进,遂为契丹所擒,其子延玉亦没焉。业因太息曰:“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乃不食,三日死。
(节选自《宋史•杨业传》)
【小题1】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B.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C.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D.美不能/制乃缘/交河西/南行二十里/俄闻业败/即麾兵却走
【小题2】下列文化常识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宗是谥号。谥号是帝王去世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特起的名号,如“高祖”“太祖”。
B.“弱冠”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冠礼,表示已经成人,但体魄还未强壮,所以称作弱冠。
C.雍熙是宋太宗的一个年号,年号纪年法是我国古代一种重要的纪年法,始于汉武帝。
D.契丹是古国名,由契丹族首领耶律阿保机建立,后来改国号为辽,与中原常发生争端,后为金国所灭。
【小题3】下列对原文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业少年时善于骑马射箭,喜欢打猎,所得猎物比同伴多一倍。一生都在疆场厮杀,立下赫赫战功,被誉为“无敌”。
B.太宗认为杨业在边防事务方面有经验,升任他为代州兼三交驻泊兵马都部署。恰逢契丹侵入雁门关,杨业率军大败契丹军。
C.杨业说现在辽国军队士气旺盛,不能同他们交战,但监军王侁认为杨业有其他的意图,杨业为表明清白决定首先出战。
D.潘美与王侁带领部下士兵在陈家谷口排好阵式。从寅时守到巳时,之后王侁派人打探消息,听说杨业兵败,立即指挥军队退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宗征太原,素闻其名,尝购求之。
(2)上遇我厚,期讨贼捍边以报,而反为奸臣所迫,致王师败绩,何面目求活耶!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3 01:54:40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课外文言知识
周执羔,字表卿,信州弋阳人。宣和六年举进士。授湖州司士曹事,俄除太学博士。
建炎初,乘舆南渡。调抚州宜黄县丞。时四境傲扰,溃卒相挺为变,令大恐,不知所为,执羔谕以祸福,皆敛手听命。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擢权礼部侍郎,充贺金生辰使。往岁奉使官得自辟其属,赏典既厚,愿行者多纳金以请,执羔始拒绝之。知贡举。旧例,进士试礼部下,历十八年得免举。秦桧既以科第私其子,士论喧哗,为减三年以悦众。执羔言祖宗法不可乱,繇此忤桧,御史劾罢之。
起知眉州,改夔州,兼夔路安抚使。夔部地接蛮獠,易以生事。或告溱、播夷叛,其豪帅请遣兵致讨,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召还,复为礼部侍郎。孝宗患人才难知,执羔曰:“今一介干进,亦蒙赐召,口舌相高,殆成风俗,岂可使之得志哉!”上曰:“卿言是也。”一日侍经筵,自言“学《易》知数,臣事陛下之日短”,已乃垂涕,上恻然。即拜本部尚书,固辞,不许。
告老,上谕曰:“祖宗时,近臣有年逾八十尚留者,卿之齿未也。”命却其章。复申前请。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时闽、粤、江西岁饥盗起,执羔陛辞以为言,诏遣太府丞马希言使诸路振救之。卒,年七十七。
执羔有雅度,立朝无朋比。治郡廉恕,有循吏风。手不释卷,尤通于《易》。
(选自《宋史·周执羔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太学,古代设于京城的最高学府。博士,古代设置的国家最高学位。
B.知贡举,主试者称为“知贡举”,就是“特命主掌贡举考试”的意思。
C.经筵,是指汉唐以来帝王为讲经论史而特没的御前讲席。
D.循吏,正史中记述的那些重农宣教、奉公守法、爱民富民的地方官。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B.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C.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D.执羔谓曰/朝廷用尔为长/今一方绎骚/责将焉往/能尽力则贳尔/一兵不可得也/豪惧/斩叛者以献/夷人自是皆惕息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周执羔铁腕治乱。他在宜黄任职,社会动荡不安,他指明利害关系,控制了局面;有少数民族作乱,他严责相关人员,使局势稳定下来。
B.周执羔铁面无私。他担任生辰使,这个职位是个肥差,愿意跟随的大多要交钱,他却拒绝请托;他因事得罪了秦桧,被秦桧弹劾罢免。
C.周执羔反对官场不良风气。周执羔回朝廷任职,皇帝感觉人才难以了解,周执羔批评当前的用人风气,并提出建议,皇帝表示赞同。
D.周执羔不恋权位,心系朝廷。他两次请求退休,第一次被皇帝挽留,第二次才得以实现愿望;他临走时还关心福建、广东等地的饥荒问题。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执首谋者斩以徇。邑人德之,至绘像立祠。
(2)上度不可夺,赐茶、药、御书,恩礼尤渥,缙绅荣之。
(3)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廉颇蔺相如列传》)
(4)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苏武传》)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曹光实,雅州百丈人,少武勇,有胆气,不事细行,意豁如也。光实嗣职,迁永平军节度管内捕盗游奕使。乾德中,太祖命王全斌等平蜀。俄而盗贼群起,夷人张忠乐者,尝群行攻劫,且憾光实杀其徒党,率众数千,中夜奄至,环其居,鼓噪并进,光实负其母。挥戈突围以出,贱众辟易不敢近,贼杀其族,又发冢墓,坏其棺椁。光实诣全斌,具以事白,誓雪冤愤,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全斌乃署光实为义军都指挥使,残寇犹据沈、黎。光实以所部尽平之。遂以光实知黎、雅二州兼都巡检使,安集劳来,蛮族怀之。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太祖喜,谓左右曰:“此蜀中杰俊也,”诏升殿,劳问久之,以为黎州刺史。及平交、广,群盗未息,以光实为岭南诸州都巡检使。既至,捕逐群盗,海隅以宁,车驾征河东,以光实知威胜军事,令调军食,光实入告,愿提一旅奋锐先登,帝曰:“资粮事重,亦足宣力也。”河东平。李继捧之入朝也,以光实为银、夏、绥、麟、府、丰、宥州都巡检使。继捧弟继迁逃入蕃落,为边患,光实乘间掩袭至地斤泽,破其族帐,获继迁母妻及牛羊万计。继迁仅免,使人绐光实曰:“我数奔北,势窘不能自存矣,公许我降乎?”因致情款,陈甥舅之礼,期某日降于葭芦川。光实信之,且欲专其功,不与人谋。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卒。年五十五.帝闻之惊悴,帽赙加等。

(节选自《宋史·曹光实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
B.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
C.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
D.及期/继迁先设伏兵/令十数人近城迎致光实/光实从数百骑往赴之/继迁前导北行/将至其地/举手麾鞭而伏兵应之/光实遂遇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祖,多指开国之君的庙号,开国之君居功甚伟,故而继承帝位的子孙尊其为“太祖”。
B.棺椁,棺即棺材,椁指套在棺外的外棺,古代死者身份和等级不同,棺椁的规格不同。
C.岭南,秦岭以南,古时岭南地区为烟瘴之地和官宦贬谪之所,因而产生了“贬官文化”。
D.甥舅,外甥和舅舅,或指女婿和岳父,因异姓诸侯间多有通婚关系,故也用来指外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曹光实为人武勇,颇有胆气。盗贼张忠乐因怨恨曹光实杀其党羽,便率众数干,半夜里突袭包围他的居所,他背着母亲突围而出,盗贼们都纷纷避开,不敢靠近。
B.曹光实平治有力,能得人心。他擒获张忠乐报仇雪恨后担任义军都指挥使,奉部平定沈、黎,后主事黎、雅二州并兼任都巡检使,安抚慰劝百姓,以至蛮族感怀他。
C.曹光实平蜀有功,皇帝器重。其谏言得到皇上赏识,皇上称赞他是蜀中俊杰,下诏让他登上宝殿,询问筹策并委以重任,他遇害后,皇上惊悼,加等发放抚恤金
D.曹光实性倩豁达,立功心切。他随皇上出征河东,他的职责本是调运军粮,却禀报皇上,希望率军打先锋,被皇上拒绝,征讨李继迁时,他不与人谋,想独占其功。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全斌壮其志,令率兵先导,果克其城,获忠乐而甘心焉。
(2)六年秋,全斌遣入贡京师,遂言境内安乂,乞罢义军归农。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方平,字安道,南京人。少颖悟绝伦,举茂材异等,通判睦州。夏人寇边,时调诸道弓手,选其壮者为宣毅、保捷二军,方平连疏争之,弗听。既而两军骄甚,合二十余万,皆市人不可用者,如方平言。既,以修起居注使契丹。契丹主顾左右曰:“有臣如此,佳哉!”骑而击球于前,酌玉卮饮之,且赠所乘马。还,权知开封府。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帝以丰财省费访群臣,方平既条对,以为:“国用既窘,则政出多门;大商豪民隙射利,而茶盐香矾之法乱。此治忽盛衰之本,不可以不急。”帝览对甚悦。徙益州。未至,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民大惊扰,日夜不得息。朝廷闻之,发陕西步骑兵仗,络绎往戍蜀。诏趣方平行,许以便宜从事,方平曰:“此必妄也。”道遇戍卒,皆遣归,他役尽罢。适上元张灯,城门三夕不闭,得始造此语者,枭首境上,而流其余党,蜀人遂安。英宗立,迁礼部尚书,请知耶州。神宗即位,召见,请约山陵费,帝曰:“奉先可损乎?”对曰:“遣制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方平进诏草,帝亲批之,曰:“御文章典雅,焕然有三代风,又善以丰为约,意博而辞寡。”见称重如此。王师征安南,方平言:“举西北壮士健马,弃之炎荒,其忠有不可胜言者。师老费财,无功而还,社稷之福也。”后皆如其言。哲宗立,加太子太保。元祐六年,薨,年八十五。方平慷慨有气节,既告老,论事益切。平居未尝以言徇物、以色假人。守蜀日,得眉山苏洵与其二子轼、辙,深器之。尝荐轼谏官。轼下制狱,又抗章为请,故轼终身敬事之,叙其文。

(节选自《宋史·张方平传》

【小题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①大商豪民随射利 乘:冒着、顶着
②遗制云,以先志行之,可谓孝矣。 固:本来
③得眉山苏洵与其二二子轼、辙,深器之     异:与众不同
④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为婚姻 约:约定
⑤公语之故,且告之悔。对日:君何焉?     患:担心
⑥老当益壮,宁移白首之心?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 穷:贫穷
A.①⑤③B.②④⑤C.①③⑥D.②③⑥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都相同的一项是
A.①且赠所乘马
②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至此
B.①见称重如此
②尽吾志也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孰能讥之乎
C.①师老费财,无功而还
②至于赤壁之下,波流浸灌,与海相
D.①尝荐轼谏官
②王子睇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小题3】下列各句与“皆市人不可用者”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得始造此语者B.选其壮者为宜毅、保捷二军
C.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D.至激于义理者不然,乃有所不得已也
【小题4】下列对文中词语及课本中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社稷,“社”指土神,“稷”指谷神,古代君主都祭社稷,后来就用“社稷”代表国家。
B.上元,在文中指的是元宵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俗以农历正月十五日为上元节。
C.乞骸骨,古代官员请求回到故乡任官职,是归于故乡,安度晚年的意思,也称“乞身”。
D.孝廉,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名,重点考察在孝顺父母、品行廉洁两方面情况。
【小题5】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府事丛集,前尹率书板识之,方平独默记决遣,无少差忘。
(2)或扇言侬智高在南诏,将入寇,摄守亟调兵筑城。
(3)今者薄幕,举网得鱼,巨口细鳞,状如松江之鲈。顾安所得酒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张商英,字天觉,蜀州新津人。长身伟然,姿采如峙玉。负气倜傥,豪视一世。调通川主簿。渝州蛮叛,说降其酋。知南川县。章惇经制夔夷,狎侮郡县吏,无敢与共语。部使者念独商英足抗之,檄至夔。惇询人才,使者以商英告,即呼入同食。商英著道士服,长揖就坐。惇肆意大言,商英随机折之,落落出其上。惇大喜,延为上客。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哲宗初,为开封府推官,出提点河东刑狱,连使河北、江西、淮南。哲宗亲政,召为右正言、左司谏。商英积憾元祜大臣不用己,极力攻之,论内侍陈衍以摇宣仁,至比之吕、武;乞追夺光、公著赠谥,仆碑毁冢;言文彦博背负国恩,及苏轼、范祖禹、孙升、韩川诸人,皆相继受谴。蔡京拜相,商英雅与之善,适当制,过为褒美。寻拜尚书右丞,转左丞。复与京议政不合,数诋京“身为辅相,志在逢君”。京罢相削籍,知鄂州。京复相,以散官安置归、峡两州。大观四年,京再逐,起知杭州。留为资政殿学士、中太一宫使。顷之,除中书侍郎,遂拜尚书右仆射。京久盗国柄,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时久旱,彗星中天,是夕,彗不见,明日,雨。徽宗喜,大书“商霖”二字赐之。商英为政持平,谓京虽明绍述,但借以劫制人主,禁锢士大夫尔。于是大革弊事,改当十钱以平泉货,复转般仓以罢直达,行钞法以通商旅,蠲横敛以宽民力。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杨戬除节度使,商英曰:“祖宗之法,内侍无至团练使。有勋劳当陟,则别立昭宣、宣政诸使以宠之,未闻建旄钺也。”讫持不下,论者益称之。宣和三年卒,年七十九。
(节选自《宋史·张商英传》)
[注]①宣仁:宣仁太后高滔滔。②光、公著:司马光、吕公著。③绍述:特指宋哲宗时对宋神宗所实行的新法的继承,泛指承继前人所为。④泉货:钱币,货币。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B.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C.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D.劝徽宗节华侈/息土木/抑侥幸/帝颇严惮之/尝葺升平楼/戒主者遇张丞相导骑至/必匿匠楼下/过则如初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指皇帝聘请社会知名人士到朝廷充任要职。
B.散官,有其名而闲散无职事之官,多用为朝廷官员的加衔,品秩与待遇各代不一。
C.转般仓,是宋代在属州所设的仓库,用以卸纳东南六路的漕粮,再换船运至京师。
D.旄乃指挥旗,钺为斧子,饰以黄金;白旄黄钺,为将帅统领权柄的标志,借指军权。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商英自负卓异。章惇治理夔夷时,轻慢戏侮郡县官吏,无人敢与之共语,对章惇的狂言乱语,张商英不时加以辩驳,很不给他面子。
B.张商英好恶分明。蔡京任宰相,张商英和他交好,就对他大加赞美;政见不合,则极力批评,绝不妥协,于是官位随蔡京浮沉而沉浮。
C.张商英改革弊政。他看到元祜大臣造成的弊病,大力进行币制改革,施行纸钞以便于通商行旅,免除不合理的赋税以减轻百姓负担。
D.张商英直言敢谏。他劝说宋徽宗节制华侈,反对违背祖宗成法任命太监为节度使,皇帝对他都颇为忌惮,这些行为深受人们称赞。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归,荐诸王安石,因召对,以检正中书礼房擢监察御史。
(2)中外怨疾,见商英能立同异,更称为贤,徽宗因人望相之。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侯蒙,密州高密人。未冠,有俊声,急义好施,或一日挥千金。进士及第,调宝鸡尉,知柏乡县。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浞怒,他日行县,阅理文书,欲翻致其罪;既而无一疵可指,始以宾礼见,曰:“君真能吏也。”率诸使者合荐之。
西将高永年死于羌,帝怒,亲书五路将帅刘仲武等十八人姓名,敕蒙往秦州逮治。至秦,仲武等囚服听命,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案未上,又拜御史中丞。蒙奏言:“汉武帝杀王恢,不如秦缪公赦孟明; 子玉缢而晋侯喜,孔明亡而蜀国轻。今羌杀吾一都护,而使十八将繇之而死,是自艾其支体也。欲身不病,得乎?”帝悟,释不问。
迁刑部尚书,改户部。比岁郊祭先期告办,尚书辄执政。至是,帝密谕之。对曰:“以财利要君而进,非臣所敢。”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帝颔首,且使密伺京所为。京闻而衔之。
大钱法敝,朝廷议改十为三,主藏吏来告曰:“诸府悉辇大钱市物于肆,皆疑法当变。”蒙曰:“吾府之积若干?” 曰:“八千缗。”蒙叱曰:“安有更革而吾不知!”明日,制下。又尝有几事蒙独受旨,京不知也;京侦得之,白于帝,帝曰:“侯蒙亦如是邪?”罢知亳州,旋加资政殿学士。
宋江寇京东,蒙上书言:“江以三十六人横行齐魏,官军数万无敢抗者,其才必过人。今青溪盗起,不若赦江,使讨方腊以自赎。”帝曰:“蒙居外不忘君,忠臣也。”命知东平府,未赴而卒,年六十八。
(选自《宋史·侯蒙传》,有删改)
(注)①王恢:伏击匈奴,单于察觉而撤军。汉武帝大怒,曰:“今不诛恢,无以谢天下!”②子玉:楚成王时为令尹。晋楚城濮决战,楚军败,子玉自杀。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B.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C.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D.民讼皆决于庭/受罚者不怨/转运使黄浞闻其名将/推毂之/召诣行台/白事蒙/以越境不肯往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调,表示官职的调动。除此之外,表示官职调动的词还有“迁”“徙”“转”“补”“改”“出”等。
B.宾礼,最初是天子款待来朝会的四方诸侯和诸侯派遣使臣向周王问安的礼节仪式。此处指“宾客的礼节”。
C.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六部之一,是掌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等事,最高长官为户部尚书,副长官为户部侍郎。
D.郊祭,犹郊祀,古代于郊外祭祀天地,是传统礼仪中的主要部分,祭祀对象分为三类:天神、地祇、人鬼。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侯蒙精于治理,敏于政事。侯蒙不肯越境禀报工作,转运使黄浞大怒,想借审查工作治侯蒙的罪,却发现无可指责,最后以礼相待。
B.侯蒙善于劝谏,解救大臣。皇帝派侯蒙到秦州去责罚五路将帅十八人,侯蒙援引典故,劝皇帝不要自伤力量,皇帝醒悟,不再追究此事。
C.侯蒙直言评鉴,结怨蔡京。皇帝叫侯蒙评鉴蔡京,侯蒙认为蔡京心术不正,蔡京闻知后,心里记恨侯蒙,后来找到机会报复了侯蒙。
D.侯蒙忠于国事,为君分忧。侯蒙认识到大面值的钱币流通有弊病,建议改革,但又不想引起市场恐慌,所以斥责府库主管并安抚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蒙晓之曰:“君辈皆侯伯,无庸以狱吏辱君,第以实对。”
(2)一日,帝从容问:“蔡京何如人?”对曰:“使京能正其心术,虽古贤相何以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