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项羽之死
司马迁
项王军壁垓下,兵少食尽,汉军及诸侯兵围之数重。夜闻汉军四面皆楚歌,项王乃大惊曰:“汉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项王则夜起,饮帐中。有美人名虞,常幸从;骏马名骓,常骑之。于是项王乃悲歌慷慨,自为诗曰:“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歌数阕,美人和之。项王泣数行下,左右皆泣,莫能仰视。
于是项王乃上马骑,麾下壮士骑从者八百余人,直夜溃围南出,驰走。平明,汉军乃觉之,令骑将灌婴以五千骑追之。项王渡淮,骑能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父,田父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以故汉追及之。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八骑。汉骑追者数千人。项王自度不得脱。谓其骑曰:“吾起兵至今八岁矣,身七十余战,所当者破,所击者服,未尝败北,遂霸有天下。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今日固决死,愿为诸君快战,必三胜之,为诸君溃围,斩将,刈旗,令诸君知天亡我,非战之罪也。”
乃分其骑以为四队,四向。汉军围之数重。项王谓其骑曰:“吾为公取彼一将。”令四面骑驰下,山东为三处。于是项王大呼,驰下,汉军皆披靡,遂斩汉一将。是时,赤泉侯为骑将,追项王,项王瞋目而叱之,赤泉侯人马俱惊,辟易数里。与其骑会为三处。汉军不知项王所在,乃分军为三,复围之。项王乃驰,复斩汉一都尉,杀数十百人,复聚其骑,亡其两骑耳。乃谓其骑曰:“何如?”骑皆曰:“如大王言!”
于是项王乃欲东渡乌江。乌江亭长木义船待,谓项王曰:“江东虽小,地方千里,众数十万人,亦足王也。愿大王急渡。今独臣有船,汉军至,无以渡。”项王笑曰:“天之亡我,我何渡为!且籍与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而西,今无一人还,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纵彼不言,籍独不愧于心乎?”乃谓亭长曰:“吾知公长者。吾骑此马五岁,所当无敌,尝一日行千里,不忍杀之,以赐公。”乃令骑皆下马步行,持短兵接战。独籍所杀汉军数百人。项王身亦十余创。顾见汉骑司马吕马童,曰:“若非吾故人乎?”马童面之,指王翳曰:“此项王也。”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乃自刎而死。
(节选自《史记·项羽本纪》)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骑能者百余人耳   属:隶属
B.山东为三处 期:约定
C.骑皆曰 伏:心服
D.项王身亦十余创   被:遭受
【小题2】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诸侯”是古代中央政权所分封的各国国君的统称。周代分公、侯、伯、子、男五等,汉朝分王、侯二等。汉时诸侯国由皇帝派人治理,王、侯仅食赋税。
B.“麾下”,在文中指“部下”,它也用来表示对将帅的尊称。类似的尊称还有:对帝王尊称“陛下”,对皇太子、亲王尊称 “殿下”,对使节尊称“节下”。
C.“江东”,为古代地域名,指长江以东地区。因古人以东为右,故又称“江东”为“江右”。古以中原为中心,长江以南为外,外即表,故称江南为“江表”。
D.司马迁的《史记》开我国纪传体通史的先河,其中“本纪”所记录的大都是皇帝,项羽并没有成为皇帝,司马迁把他归入“本纪”表现了对项羽的尊重。
【小题3】下列各句对原文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垓下之围”重点写了“四面楚歌”和“慷慨悲歌”两个连续性的事件,表现出项羽多愁善感的性格侧面。
B.“东城溃围之战”从不同角度刻画了项王的威风勇猛。项羽也想以此来证明自己“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的论断。
C.项羽乌江拒渡表现了他的知耻重义,赐马给亭长又可见他的心地仁善,最后的赠头再次表现了他视死如归的豪侠性格。
D.文章通过人物的肖像、语言、动作、神态描写,多次运用对比手法,生动传神地表现了项羽的英雄气概和豪迈性格。
【小题4】翻译文言文中画横线的句子。
(1)然今卒困于此,此天之亡我,非战之罪也。
(2)项王乃曰:“吾闻汉购我头千金,邑万户,吾为若德。”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4 12:31:5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郅都者,杨人也。以郎事孝文帝,孝景时,都为中郎将,敢直谏,面折大臣于朝。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上欲自持兵救贾姬,都伏上前曰:“亡一姬复一姬进,天下所少宁贾姬等邪?陛下纵自轻,奈宗庙太后何!”上还,彘亦去。太后闻之,赐都金百斤,由此重郅都。济南瞷氏宗人三百馀家,豪猾,二千石莫能制,于是景帝乃拜都为济南太守。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都为人勇,有气力,公廉,不发私书,问遗无所受,请寄无所听。常自称曰:“已倍亲而仕,身固当奉职死节官下,终不顾妻子矣。”郅都迁为中尉,丞相条侯至贵倨也,而都揖丞相。是时民朴,畏罪自重,而都独先严酷,行法不避贵戚,列侯宗室见都,侧面而视,号曰“苍鹰”。临江王征诣中尉府对簿,临江王欲得刀笔为书谢上,而都禁吏不予。魏其侯使人以间与临江王。临江王既为书谢上,因自杀。窦太后闻之,怒,以危法中都,都免归家。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匈奴素闻郅都节,居边,为引兵去,竟郅都死不近雁门。匈奴尝为偶人像郅都,令骑驰射,莫能中,见惮如此。匈奴患之。窦太后乃竟中都以汉法。景帝曰:“都忠臣。”欲释之。窦太后曰:“临江王独非忠臣邪?”于是遂斩郅都。
(选自《史记•酷吏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章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B.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C.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D.至则诛瞷氏首恶\馀皆股栗\居岁馀\郡中不拾遗\旁十馀郡守畏都如大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宗庙,是古代帝王祭祀自己祖先的地方,文中以“宗庙”代指祖先。
B.对簿,古代指在公堂受审,现在人们多用“对簿公堂”来指打官司。
C.二千石,是汉代郡守的俸禄,在文中以俸禄代指官阶,指济南太守。
D.匈奴,北方的一支游牧民族,善于马战,汉初屡次犯边,构成威胁。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郅都敢于直谏。贾姬遇险,景帝抄起兵器想去救,郅都上前拦阻,直言相告:失去一个贾姬可以再找,陛下要爱惜自己的生命。郅都这一言行得到太后赞赏。
B.郅都公正廉明。他不给私人写信,不接受别人送的东西,不听从任何人的说情。他认为既然出来做官,那就应该奉公守节以身殉职,终究不能顾及妻子儿女。
C.郅都不畏权贵。他见到傲慢的丞相条侯,也仅仅是作个揖而已。他执法严酷,列侯宗室遇见他都怕得斜着眼看。最终,他因临江王一事遭到窦太后陷害而死。
D.郅都威震西域。他守卫边境,匈奴便自动把军队撤走了。匈奴曾用木头刻了一个郅都像,让骑兵练习射箭,结果没有一个人能射中,居然怕他到了这种地步。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尝从入上林,贾姬如厕,野彘卒入厕,上目都,都不行。
(2)孝景帝乃使使持节拜都为雁门太守,而便道之官,得以便宜从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田单者,齐诸田疏属也,为临菑市掾,不见知。及燕使乐毅伐破齐,尽降齐城,唯独莒、即墨不下。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顷之,燕昭王卒,惠王立,与乐毅有隙。田单闻之,乃纵反间于燕,宣言曰:“齐王已死,城之不拔者二耳。乐毅畏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齐人未附,故且缓攻即墨以待其事。齐人所惧,唯恐他将之来,即墨残矣。”燕王以为然,使骑劫代乐毅。乐毅因归赵,燕人士卒忿。单又纵反间曰:“吾惧燕人掘吾城外家墓,僇先人,可为寒心。”燕军尽掘垄墓,烧死人。即墨人从城上望见,皆涕泣,俱欲出战,怒自十倍。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遣使约降于燕。燕军皆呼万岁。田单又收民金,得千,令即墨富豪遗燕将,燕军由此益懈。田单乃收城中得千余牛,为绛缯衣,画以五彩龙文,束兵刃于其角,而灌脂束苇于尾,烧其端。凿城数十穴,夜纵牛,壮士五千人随其后。牛尾热,怒而奔燕军,燕军夜大惊。牛尾炬火光明炫耀,燕军视之皆龙文,所触尽死伤。五千人因衔枚击之,而城中鼓噪从之,老弱皆击铜器为声,声动天地。燕军大骇,败走。齐人遂夷杀其将骑劫。燕军扰乱奔走,齐人追亡逐北,所过城邑皆叛燕而归田单,齐七十余城皆复为齐。

(节选自《史记·田单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B.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C.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D.燕引兵东围即墨/即墨大夫出与战/败死城中/相与推田单/立以为将军/以即墨拒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掾,古代官府中属员的通称,多由长官自行辟举。掾史、掾佐、掾属、掾史等多指小官吏。
B.先人,一般是指祖先,又特指亡父。古代墓碑上常刻“先考”“先妣”来表示已故的父母。
C.溢,通“镒”。镒,古代的重量单位,合二十两(―说二十四两为一错)
D.衔枚:衔,用嘴含;枚,箭。文中“五千人因衔枚击之”是指田单部署五千精壮士兵乘机带着箭攻打敌军。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田单是齐国田氏较远的宗亲,起先未被上司了解。燕军攻打齐国,包围了即墨,即墨守将战死,田单被推举为将军。这使他后来得以立下不朽的战功。
B.田单善于审时度势,利用敌人的矛盾。惠王与乐毅有隙,田单乘机诈言乐毅缓攻即墨是待机图变,混淆了惠王的视听,乐毅最终离职,齐国消除了一大威胁。
C.田单的战术很巧妙,他布下火牛阵,纵牛直冲燕军,继之以士卒的追击、百姓的助威,一举夷杀燕将骑劫,摧毁了燕军。先前被侵占的七十余城全部收复。
D.田单深谙战略艺术,他诱使燕军犯下令即墨民众发指的罪行,以激发己方同仇敌忾;又假装投降,派遣富豪打入敌军以做内应,麻痹对方,瓦解了敌军斗志。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乐毅是诛而不敢归,以伐齐为名,实欲连兵南面而王齐。
(2)田单知士卒之可用,乃令甲卒皆伏,使老弱女子乘城,遗使约降于燕。
【小题5】联系前面文章《淮阴侯列传》,韩信与田单都是攻城略地的武将,两篇列传节选部分叙事侧重点上有何不同?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军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复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郤。”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常在沛公也。” 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 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复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节选自《鸿门宴》)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秦时与臣 游:游玩
B.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 戮力:合力
C.范增目项王     数:屡次
D.其常在沛公也   意:意图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不如善遇之 人之力而敝之
B.项王按剑跽 夜缒
C.备他盗之出入非常也  买五人之头而函之,卒尸合
D.窃为大王不取 邻之厚,君之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选文通过对项羽的语言、行动等细节的描写,生动地表现了项羽自矜功伐、刚愎自用、寡谋轻信的性格特点。
B.文中樊哙不顾卫士阻拦闯入军帐可见其勇猛。人帐后的行为虽然无礼,语言却是有条有理,可见他的足智多谋。
C.文中多处细节描写刻画了刘邦谦恭自卑的一面,但从他拉拢项伯、鸿门谢罪的举动中,可见他心机深沉、能屈能伸的特点。
D.司马迁善于把重大的历史事件、生动的场面叙写与丰富的细节描写相结合把宴会前宴会中的矛盾冲突表现得极富戏剧性。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2)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3)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至易水之上,既,取道,高渐离击筑,荆轲和歌,为变徵之声,士皆垂泪涕泣。又前而为歌曰:“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复为羽声忼慨,士皆瞋目,发尽上指冠。于是荆轲就车而去,终已不顾。

遂至秦,持千金之资币物,厚遗秦王宠臣中庶子蒙嘉。嘉为先言于秦王曰:“燕王诚振怖大王之威,不敢举兵以军吏,愿举国为内臣,比诸侯之列,给贡职如郡县,而得奉守先王之宗庙。恐惧不敢自陈,谨斩樊於期之头,及献燕督亢之地图,函封,燕王拜送于庭,使使闻大王,唯大王命之。”秦王闻之,大喜,乃朝服,设九宾,见燕使者咸阳宫。荆轲奉樊於期头函,而秦舞阳奉地图柙,以次进。至陛,秦舞阳色变振恐,群臣怪之。荆轲顾笑舞阳,前谢曰:“北蕃蛮夷之鄙人,未尝见天子,故振慑。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秦王谓轲曰:“取舞阳所持地图。”轲既取图奏之,秦王发图,图穷而匕首见。因左手把秦王之袖,而右手持匕首揕之。未至身,秦王惊,自引而起,袖绝。拔剑,剑长,操其室。时惶急,剑坚,故不可立拔。荆轲逐秦王,秦王环柱而走。群臣皆愕,卒起不意,尽失其度。而秦法,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寸之兵;诸郎中执兵皆陈殿下,非有诏召不得上。方急时,不及召下兵,以故荆轲逐秦王。而卒惶急,无以击轲,而以手共搏之。是时侍医夏无且以其所奉药囊提荆轲也。秦王方环柱走,卒惶急,不知所为,左右乃曰:“王负剑!”负剑,遂拔以击荆轲,断其左股。荆轲废,乃引其匕首以秦王,不中,中桐柱。秦王复击轲,轲被八创。轲自知事不就,倚柱而笑,箕踞以骂曰:“事所以不成者,以欲生劫之,必得约契以报太子也。”于是左右既前杀轲,秦王不怡者良久。

(选自司马迁《史记·刺客列传》)

(二)

读史者知太史公作《游侠传》之意,则知太史公作《刺客传》之意也。刺客诸人,何知有孔孟,何知有仁义,而独不敢失坠者,勇与信耳。屠沽者流,以身许人,诚非比秦人视越人之肥瘠,而无所动心,故白昼杀人,至死不悔,厉身吞炭、目洞胸,往往甘之如饴矣。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而皆不获也,皆数奇也。太史公之叫屈,故《刺客》之传,同于《游侠》也。

(选自康发祥《伯白山文集》)

【小题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既,取道 祖:祭祀路神
B.不敢举兵以军吏 逆:抗击
C.乃引其匕首以秦王 擿:指责
D.厉身吞炭、目洞胸 矐:熏瞎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字的用法与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A.荆轲和歌  兵刃既接,弃甲曳兵
B.使使闻大王 不赂者赂者丧
C.以故荆轲逐秦王    度我至军中,公
D.太史公之叫屈 不足外人道也
【小题3】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2)愿大王少假借之,使得毕使于前。
(3)如其人摧锋陷锐,功成名立,则亦可以垂竹帛,铭鼎钟也。
【小题4】荆轲的“勇与信”表现在哪些地方?请结合选文(一)作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