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供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 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体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間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敗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2)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5 05:3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鲍昱字文泉。少传父学,客授于东平。建武初,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昱应之,遂讨击群贼,诛其渠帅,道路开通,由是知名。后为沘阳长,政化仁爱,境内清净。荆州刺史表上之,再迁,中元元年,拜司隶校尉,诏昱使封胡降檄。光武遣小黄门问昱有所怪不,对曰:“臣闻故事通官文书不著姓,又当司徒露布,怪使司隶下书而著姓也。”帝报曰:“吾故欲令天下知忠臣之子复为司隶也。”昱在职,奉法守正,有父风。永平五年,坐救火迟,免。后拜汝南太守。郡多陂池,岁岁决坏,年费常三千余万。昱乃上作方梁石洫,水常饶足,溉田倍多,人以殷富。
十七年,代王敏为司徒,赐钱帛什器帷帐,除子德为郎。建初元年,大旱,谷贵。肃宗召昱问曰:“旱既太甚,将何以消复灾眚?”对曰:“臣闻圣人理国,三年有成。今陛下始践天位,刑政未著,如有失得,何能致异?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先帝诏言,大狱一起,冤者过半。又诸徙者骨肉离分,孤魂不祀。一人呼嗟,王政为亏。宜一切还诸徙家属,蠲除禁锢,兴灭继绝,死生获所。如此,和气可致。”帝纳其言。四年,代牟融为太尉。六年,薨,年七十余。
子德,修志节,有名称,累官为南阳太守。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又尊飨国老,宴会诸儒。百姓观者,莫不劝服。子昂,字叔雅,有孝义节行。初,德被病数年,昂俯伏左右,衣不缓带;及处丧,毁瘠三年,抱负乃行;服阕,遂潜于墓次,不关时务。
(选自《后汉书·鲍昱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B.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C.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D.时岁多荒灾/唯南阳丰穰/吏人爱悦/号为神父/时郡学久废/德乃修起横舍/备俎豆黻冕/行礼奏乐/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除,指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如李密《陈情表》“除臣洗马”中的“除”。
B.践天位,践,登上;天位,天子之位。践天位指皇帝登基,与“践阼”意思相同。
C.薨,古人讳言“死”,不同身份地位的人去世的委婉说法不同,如“崩”指帝王或王后之死,“薨”指诸侯之死。
D.儒,指读书人,学者,如刘禹锡《陋室铭》“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中的“鸿儒”指的是学问渊博的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鲍昱为官有方,受到提拔。鲍昱担任沘阳长时,施行仁政,境内安定,荆州刺史上表奏明他的政绩,他受到提拔。
B.鲍昱关心民瘼,谨守职责。鲍昱在汝南任太守时,在汝南的河流上游修建水闸和石砌的水渠,使水量常年充足,百姓可灌溉更多的农田,生活也因此富足。
C.鲍昱敢于进言,得到采纳。建初元年,遇大旱,皇帝问鲍昱如何消灾,他大胆进言,说这是冤狱不平所致,应当释放无辜的人,让生者死者各得其所,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
D.鲍昱家风良好,子孙敬老。鲍昱的儿子鲍德在南阳当太守时,尊敬赡养老人;孙子鲍昂,衣不解带服侍患病多年的祖父,鲍昱死后,他守孝三年,因居丧过哀而极度瘦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太行山中有剧贼,太守戴涉闻昱鲍永子,有智略,乃就谒,请署守高都长。
(2)但臣前在汝南,典理楚事,系者千余人,恐未能尽当其罪。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并结合课本内容,完成各题。

冯勤字伟伯,魏郡繁阳人也。长八尺三寸。八岁善计。初为太守铫期功曹,有高能称。期常从光武征伐,政事一以勤。勤同县冯巡等举兵应光武,谋未成而为豪右焦廉等所反,勤乃率将老母兄弟及宗亲归期,期以为腹心,荐于光武。初未被用,后乃除为郎中,给事尚书。以图议军粮,在事精勤,遂见亲识。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勤差量功次轻重,国土远近,地势丰薄,不相逾越,莫不服焉。自是封爵之制,非勤不定。帝以为能,尚书众事,皆令总录之。司徒侯霸荐前梁令阎杨。杨素有讥议,帝常嫌之,既见霸奏,疑其有奸,大怒,赐霸玺书曰:“崇山、幽都何可偶,黄钺一下无处所。欲以身试法邪?将杀身以成仁邪?”使勤奉策至司徒府。勤还,霸本意,申释事理,帝意稍解,拜勤尚书仆射。职事十五年,以勤劳赐爵关内侯。迁尚书令,拜大司农,三岁迁司徒。先是三公多见罪退,帝勤,欲令以善自终,乃因宴见从容戒之曰:“朱浮上不忠于君,下陵轹同列,竟以中伤至今,死生吉凶未可知,岂不惜哉!人臣放逐受诛,虽复追加赏赐赙祭,不足以偿不訾之身。忠臣孝子,览照前世,以为镜诫。能尽忠于国,事君无二,则爵赏光乎当世,功名列于不朽,可不勉哉!”勤愈恭约尽忠,号称任职。勤母年八十,每会见,诏敕勿拜,令御者扶上殿,顾谓诸王主曰:“使勤贵宠者,此母也。”其见亲重如此。中元元年,,帝悼惜之,使者吊祠,赐东园秘器,賵赠有加。

(节选自《后汉书·冯勤传》)

【小题1】对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全都正确的一组是(  )
A.①人能道  弘:阔大、广大。 ②政事一以勤  委:托付
③莫不服焉  厌:满足
B.①无也,无莫也  適:专主。 ②期以为腹心  悉:全部、都。
霸本意    陈:陈述。
C.①躬自厚而薄于人 责:责备。 ②举直诸枉    错:放置。
③帝勤 贤:贤德。
D.①美目兮  盼:盼望 ②不过 贰:两次。
③帝以为能   益:越发、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豪右”指封建社会的富豪大族、世家大户,古代曾以右为尊上,故称“豪右”。
B.“宗亲”指同宗的亲属,它与姻亲有同有异,是姻亲中受古人重视的一部分。
C.“玺书”原指以泥封加印的文书,秦以后专指皇帝的诏书,皇帝的诏书也称“制书”。
D.“薨”是古时对“死”的一种讳称,一般称诸侯王公之死,也可称皇帝的嫔妃之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冯勤颇有才能。他八岁就擅长算术,初入仕途时担任太守铫期的功曹,展示过人的才能,被铫期推荐给光武帝。
B.冯勤聪明能干。他起初没有被光武帝重用,后来他因筹划军粮时处理事情精明勤勉而受到光武帝的亲近和赏识。
C.冯勤处事稳妥。掌管封赏事宜时,他综合衡量受封者的功劳大小、封地的远近、土地的肥沃贫瘠等因素,受封者都很信服。
D.冯勤忠心耿耿。因以前重臣多获罪被免,光武帝担心大臣们重蹈覆辙,便加以告诫,他自此便更加恭谨,尽职尽责。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每引进,帝辄顾谓左右曰:“佳乎吏也!”由是使典诸侯封事。(《后汉书·冯勤传》)
(2)蚤起,施从良人之所之,遍国中无与立谈者。(《孟子·离娄下》)
(3)苟为后义而先利,不夺不餍。(《孟子·梁惠王上》)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荀彧字文若,颍川颍阴人,少有才名。南阳何颙见彧而异之,曰:“王佐才也。”中平六年,举孝廉。董卓之乱,弃官归里。比至冀州,袁绍待彧以上宾之礼。彧每怀匡佐之义,度绍终不能定大业,乃去绍从操。操与语大悦,曰;“吾子房也。”兴平元年,操东击陶谦,使彧守甄城。会张邈、陈宫以兖州反操,而潜迎吕布。邈使人谲彧曰:“吕将军来助曹使君击陶谦,宜亟供军实。” 彧知邈有变,即勒兵设备,故邈计不行,陶谦死,操欲遂取徐州,还定吕布。彧谏曰:“昔高祖保关中,光武据河内,皆深根固本,以制天下。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计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操于是大收熟麦,复与布战,兖州遂平。建安元年,献帝自河东还洛阳,操议欲奉迎车驾,徙都于许。众多以未可卒制。彧乃劝操曰:“昔晋文公纳周襄王,而诸侯景从;汉高祖为义帝缟素,而天下归心。天子蒙尘,将军首唱义兵,徒以山东扰乱,未遑远赴,虽御难于外,乃心无不在王室。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操从之。操保官渡,虽胜而军粮方尽,书与彧议,彧报曰:“情见势竭,必将有变,此用奇之时,不可失也。”操乃坚壁持之,遂以奇兵破绍。十七年,董昭等欲共进操爵国公,九锡备物,密以访彧。彧曰:“曹公本兴义兵,以匡振汉朝,虽勋庸崇著,犹秉忠贞之节。君子爱人以德,不宣如此。”事遂寝。操心不能平。会南征孙权,表请彧劳军于谯,帝从之。至濡须,彧病留寿春,操馈之食,发视,乃空器也,于是饮药而卒。帝哀惜之,祖日为之废䜩乐。谥曰敬侯。明年,操遂称魏公云。

(节选自《后汉书・荀彧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B.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C.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D.将军本以兖州首事/故能平定山东/此实天下之要地也/宜急分讨/使虏不得西顾/乘其间而收熟麦/约食蓄谷以资/一举则吕布不足破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宾之礼,是古代社会生活中对待尊贵宾客的礼节。这种礼节和《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今大王亦宜斋戒五日,设九宾于廷”的“九宾礼”一样。
B.兖州,古“九州"之一,包括今山东、河北、河南等的部分地区。《尚书・禹贡》称:大禹治水,划天下之地为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等九州。
C.缟素,缟与素都是白色的生绢,故可引申指“白色”,也可代指“丧服”,还可代指“书画”,有时也喻指“俭朴”。文中指的是穿上白色的丧服为义帝戴孝。
D.九锡,即“九赐”,是我国古代皇帝赐给有殊勋的诸侯、大臣的九种礼器,象征最高的礼遇。古代一些权臣常接受“九锡”,后来“九锡”成了篡逆的代称。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荀彧富有才学,深得众人赏识。南阳何颙见到他,称他有“王佐之才”;袁绍对他敬重有加;他投奔曹操,曹操称他是张良一样的策士谋臣。
B.荀彧有谋略,颇有远见卓识。他怀有匡正之心,选择英明的人去辅助;向曹操献计,把皇帝迎到许都,为“胁天子以令诸侯”打下了基础。
C.荀彧敏于决断,善于把局势。他识破张邈的阴谋,整顿军队做好防备,避免了变乱发生;官渡之战他建议用奇计破敌,助曹操取得了胜利。
D.荀彧性格刚直,事主保持忠节。他从忠贞德义出发,不支持曹操进爵国公,为自己埋下灾祸;他在病中看到曹操送的“空器”,于是饮药而死。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和选自课本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因此时奉主上以从人望,秉至公以服天下,扶弘义以致英俊。
(2)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3)虽趣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冯衍字敬通,京兆杜陵人也。衍幼有奇才,年九岁,能诵诗,至二十而博通群书。王莽时,诸公多荐举之者,衍辞不肯仕。
时天下兵起,莽遣更始将军廉丹讨伐山东。丹衍为掾,与俱至定陶。莽追诏丹曰:“将军受国重任,不捐身于中野,无以报恩塞责。”丹惶恐,夜召衍,以书示之。衍因说丹曰:“方今为将军计,莫若屯据大郡,镇抚吏士,砥厉其节,百里之内,牛酒日赐,纳雄桀之士,询忠智之谋,要将来之心,待从横之变,兴社稷之利,除万人之害,则福禄流于无穷,功烈著于不灭。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丹不能从,与赤眉战死。
建武六年日食,衍上书陈八事。书奏,帝将召见。初,衍为狼孟长,以罪摧陷大姓令狐略,是时略为司空长史,谗之于尚书令王护、尚书周生丰曰:“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后韂尉阴兴、新阳侯阴就以外戚贵显,深敬重衍,衍遂与之交结,由是为诸王所聘请,寻为司隶从事。帝惩西京外戚宾客,故皆以法绳之,大者抵死徙,其余至贬黜。衍由此得罪,尝自诣狱,有诏赦不问。西归故郡,闭门自保,不敢复与亲故通。
建武末,上疏自陈。书奏,犹以前过不用。衍不得志,退而作赋,又自论曰:“历观九州山川之体,追览上古得失之风,愍道陵迟,伤德分崩。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疆理九野,经营五山,眇然有思陵云之意。”乃作赋自厉,命其篇曰《显志》。
显宗即位,又多短衍以文过其实,遂废于家。居贫年老,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冯衍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B.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C.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D.何与军覆于中原身膏于草野功败名丧耻及先祖哉圣人转祸而为福智士因败而为功愿明公深计而无与俗同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辟,征辟制是中国汉代擢用人才的一种制度,主要包括皇帝征聘和公府、州郡辟除两种方式,皇帝征召称“征”,官府征召称“辟”。
B.社稷,原指土神和谷神。君主为了祈求国事太平,五谷丰登,每年都要到郊外祭祀土地和五谷神。这里指国家。
C.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每个帝王只有一个年号。
D.即位,文中指君主登位,又叫“践祚”。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冯衍见解独到。王莽派廉丹讨伐山东,冯衍劝廉丹驻守大郡,抚励将士、招贤纳杰、寻求谋略,但是廉丹没有听从。
B.冯衍厌恶权贵。他在担任狼孟长时,用罪名诬陷当时担任司空长史的世家大族令狐略。
C.冯衍交友不慎。与外戚结交,皇帝惩戒外戚宾客,将他们绳之以法,罪重的判死罪、流放,其余的被贬谪。
D.冯衍追求美德。他痛惜大道衰落,感伤美德败坏,于是整理九州原野、往来五岳名山,萌生高尚脱俗的志趣,作赋自励。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衍所以求见者,欲毁君也。”护等惧之,即共排间,衍遂不得入。
(2)夫睹其终必原其始,故存其人而咏其道。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杜诗,字君公,河内汲人也。少有才能,仕郡功曹,有公平称。更始时,辟大司马府。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逐格杀广还以状闻。世祖召见,赐以棨戟,重使之河东,诛降逆贼杨异等。诗到大阳,闻贼规欲北度,乃与长史急焚其船,部勒郡兵,将突骑趁击,斩异等,贼遂剪灭。拜成皋令,视事三岁,举政尤异。再迁为沛郡都尉,转汝南都尉,所在称治。七年,迁南阳太守。性节俭而政治清平,以诛暴立威,善于计略,省爱民役。造作水排,铸为农器,用力少,见功多,百姓便之。又修治陂池,广拓土田,郡内比室殷足。时人方于召信臣,故南阳为之语曰:“前有召父,后有杜母。”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帝惜其能,遂不许之。诗雅好推贤,数进知名士清河刘统及鲁阳董崇等。初,禁网尚简,但以书发兵,未有虎符之信,诗上疏曰:“臣闻兵者国之凶器,圣人所慎。旧制发兵,皆以虎符,其余征调,竹使忘已。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间者发兵,但用玺书,或以诏令,如有奸人诈伪,无由知觉。愚以为军旅尚兴,贼虔未殄,征兵郡国,宜有重慎,可立虎符,以绝奸端。昔魏之公子,威倾邻国,犹假兵符以解赵围,若无如姬之仇,则其功不显。事有烦而不可省,费而不得已,盖此谓也。”书奏,从之。诗身虽在外,尽心朝廷,谠言善策,随事献纳。视事七年,政化大行。十四年,遣客为弟报仇,被征,会病卒。司隶校尉鲍永上书言诗贫困无田宅,丧无所归。诏使治丧郡邸,赙绢千匹。

(节选自《后汉书•杜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B.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C.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D.建武元年/岁中三迁为侍御史/安集洛阳/时将军萧广放纵兵士/暴横民间/百姓惶扰/诗敕晓不改/遂格杀广/还以状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棨戟,有缯衣或油漆的木戟,官吏出行作前导的仪仗。后常用以称贵宾或好友远道光临。
B.玺,印章最早的名称。秦以前,无论官、私印都称“玺”;统一六国后规定玺为皇帝印章。
C.虎符,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发军队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两半相符才能生效。
D.坐,文中指定罪。古人可能因某事获罪,也可能因受亲戚或朋友等的牵连而获罪,即“连坐”。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杜诗部署军队,作战英勇。他抵达大阳,听说贼人企图北渡,与长史迅速烧毁船只,带领骑兵冲锋陷阵,消灭了敌人。
B.杜诗爱民帮民,深受爱戴。他担任地方长官,竭力兴修水利,改进农具,开垦农田,让百姓富裕,百姓将他比作父母。
C.杜诗顾全大局,一片赤诚。他身在地方,心系朝廷,为了封負功臣,自己让出了大郡职位,而且主动向皇帝献言献策。
D.杜诗长期为官却生性节俭。他能为百姓的安定富裕而不懈努力,自己却一贫如洗,无田无宅,以致死后无葬身之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诗自以无劳,不安久居大郡,求欲降避功臣。
(2)符第合会,取为大信,所以明著国令,敛持威重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