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汉将班超少子勇。勇字宜僚,少有父风。永初元年,西域反叛,以勇为军司马。与兄雄俱出敦煌,迎都护及西域甲卒而还。因罢都护。后西域绝无汉吏十余年。
元初六年,敦煌太守曹宗请出兵匈奴,报索班之耻,因复取西域。邓太后召勇诣朝堂会议。勇上议曰:昔孝武皇帝患匈奴强盛,兼总百蛮,以逼障塞。于是开通西域,离其党与,及至永平,莫不内属。会间者羌乱,西域复绝,北虏遂遣责诸国,备其逋租,高其价值,严以期会。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夫要功荒外,万无一成,若兵连祸结,悔无及已。况今府藏未充,师无后继,是示弱于远夷,暴短于海内,臣愚以为不可许也。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又宜遣西域长史将五百人屯楼兰,西当焉耆、龟兹径路,南强鄯善、于窴心胆,北押匈奴,东近敦煌。如此诚便。”于是从勇议。
延光二年夏,复以勇为西域长史,将兵五百人出屯柳中。明年正月,勇至楼兰,以鄯善归附,特加三绥。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勇因发其兵步骑万余人到车师前王庭,击走匈奴伊蠡王于伊和谷,收得前部五千余人,于是前部始复开通。还,屯田柳中。
四年秋,勇发敦煌、张掖、酒泉六千骑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击后部王军就,大破之。永建元年,更立后部故王子加特奴为王。勇又使别校诛斩东且弥王,亦更立其种人为王,于是车师六国悉平。
后卒于家
(节选自《后汉书·班梁列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B.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C.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D.前所以时有叛者/皆由牧养失宜/还为其害故也/今曹宗徒耻于前负/欲报雪匈奴/而不寻出兵/故事/未度当时之宜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西域,这一称呼始于汉代,指玉门关以西、巴尔喀什湖以东以南的广大地区。
B.太后,即皇太后,对帝王母亲的尊称,中国历史上不是所有皇帝生母都会成为太后。
C.匈奴,古代蒙古大漠和草原上的游牧民族,曾建立国家,其首领被称为可汗。
D.屯田;朝廷组织劳动者在官地上开垦耕作的农业生产组织形式,有军屯、民屯之分。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項是
A.班勇出身名门,与其兄供戍边。班勇是大将班超的小儿子,年轻时就有父亲的风度,曾和他的哥哥一同从 敦煌出兵迎接都护和西域甲兵归来。
B.班勇讨论出兵,考虑事体用全。他在讨论时,既回顾历史上曾经出兵的情况,又分析眼下曹宗的立功想法,还指出汉朝的府库、后续兵力等情形。
C.班勇为官受奖,维护一方通畅。延光年間在楼兰,班勇因鄯善归附汉朝而受到朝廷嘉奖,调集军队在伊和谷赶走匈奴伊蠡王,前部重又开始通畅。
D.班勇平定西域,深有勇气谋略。班勇曾派遣西域长史带领五百人屯驻楼兰,曾率军打敗后部王军就,还另立听命于汉朝的当地人为王,将车师六国都平定了。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旧敦煌郡有营兵三百人,今宜复之,复置护西域副校尉,居于敦煌,如永元故事。
(2)而龟兹王白英犹自疑未下,勇开以恩信,白英乃率姑墨、温宿,自缚诣勇降。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1-25 05:31:3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李膺字元礼,颍川襄城人也。膺性简亢①,无所交接,唯以同郡荀淑、陈寔为师友。
南阳樊陵求为门徒,膺谢不受。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其见慕如此
再迁,复拜司隶校尉。时,张让②弟朔为野王令,贪残无遗,至乃杀孕妇,闻膺厉威严,惧罪逃还京师,因匿兄让第舍,藏于合柱中。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受辞毕,即杀之。自此诸黄门常侍皆鞠躬屏气,休沐不敢复出宫省。帝怪问其故,并叩头泣曰:“畏李校尉。”
是时,朝廷日乱,纲纪颓弛,膺独持风裁,以声名自高。士有被其容接者,名为登龙门。后张俭事起,收捕钩党,乡人谓膺曰:“可去矣”。对曰:“事不辞难,罪不逃刑,臣之节也。吾年已六十,死生有命,去将安之?”乃诣诏狱。考死,妻子徙边,门生、故吏及其父兄,并被禁锢。
(选自《后汉书·李膺传》)
李膺恒以疾不送迎宾客,二十日乃一通客。唯陈仲弓③来,辄乘舆出门迎之。
膺居阳城时,门生在门下者,’恒有四五百人。膺每作一文出手,门下共争之,不得堕地。陈仲弓初令大儿元方来见,膺与言语讫,遣厨中食。元方喜,以为合意,当复得见焉。膺同县聂季宝,小家子,不敢见膺。杜周甫知季宝,不能定名,以语膺。呼见,坐置砌下牛衣上。一与言,即决曰:“此人当作国士。”卒如其言。
膺坐党事,与杜密、荀翊同系新汲县狱。时岁日,翊引杯曰:“正朝从小起。”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翊曰:“求仁得仁,又谁恨也?”膺乃叹曰:“汉其亡矣,汉其亡矣!夫善 人天地之纪,而多害之,何以存国?”
(选自《太平广记》)
(注释)①亢:高傲。  ②张让:东汉末年专权的宦官。  ③陈仲弓,即上文中的陈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B.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C.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D.陵后以阿附宦官/致位太尉/为节志者所羞/荀爽尝就谒/膺因为其御/既还/喜曰/今日乃得御李君矣
【小题2】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时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循环相配成六十组,叫作“六十花甲子”,常用来表示年、日的顺序。
B.龙门,古代身份高的人的府邸,“一世龙门”是指文人所崇仰的人物,后起的文人登门拜访,可称为“登龙门”。
C.“再拜”指第二次行礼,是古代一种容重的礼节;“再迁”指两次升迁。
D.汉有黄门令、小黄门、中黄门等官职,侍奉皇帝及其家族,皆以宦官充任,故后世亦称宦官为黄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膺性格刚直高傲,他不喜欢交往,只是同郡的荀淑、陈仲弓作为师友。
B.李膺执法严厉,把藏匿于柱中的野王令张朔揪出,并依法处死。
C.李膺性格刚毅,被抓入狱,被拷打致死,妻子儿女流放边疆。
D.李膺品格高洁,即使朝廷纲纪败坏时,他仍能独自坚持节操。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膺知其状,率将吏卒破柱取朔,付洛阳狱。
(2)膺谓曰:“死者人情所恶,今子无吝色者何?”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列小题。

①卓茂字子康,南阳宛人也。性宽仁恭爱。乡党故旧,虽行能与茂不同,而皆爱慕欣欣焉。初丞相府史,事孔光,光称为长者。时尝出行,有人认其马。茂问曰:“子亡马几何时?”对曰:“月余日矣。”茂有马数年,心知其谬,嘿解与之,挽车而去,顾曰:“若非公马,幸至丞相府归我。”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茂性不好争如此。

②后以儒术举为侍郎,给事黄门,迁密令。劳心谆谆,视人如子,举善而教,口无恶言,吏人亲爱而不忍欺之。人尝有言部亭长受其米肉遗者,茂辟左右问之曰:“亭长为从汝求乎?为汝有事嘱之而受乎?将平居自以恩意遗之乎?”人曰:“往遗之耳。”茂曰:“遗之而受,何故言邪?”人曰:“窃闻贤明之君,使人不畏吏,吏不取人。今我畏吏,是以遗之,吏既卒受,故来言耳。”茂曰:“汝为敝人矣。凡人所以贵于禽兽者,以有仁爱,知相敬事也。今邻里长老尚致馈遗,此乃人道所以相亲,况吏与民乎?吏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凡人之生,群居杂处,故有经纪礼义以相交接。汝独不欲修之,宁能高飞远走,不在人间邪?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人曰:“苟如此,律何故禁之?”茂笑曰:“律设大法,礼顺人情。今我以礼教汝,汝必无怨恶;以律治汝,何所措其手足乎?一门之内,小者可论,大者可杀也。且归念之!”于是人纳其训,吏怀其恩。

③初,茂到县,有所废置,吏人笑之,邻城闻者皆蚩其不能。河南郡为置守令,茂不为嫌,理事自若。数年,教乃大行,道不拾遗。是时王莽政,置大司农六部丞,劝农桑,迁茂为京部丞,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 

(节选自《后汉书·卓茂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字词在句子中的意思。
(1)初丞相府史   (______)  (2)吏不当乘威力强请求耳 (______)
(3)是时王莽政   (______)  (4)劝农桑 (______)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嘿解与之,挽去 徐察之,则山下皆石穴罅
B.今邻里长老致馈遗    廉颇老矣,能饭否
C.此乃人道所以相亲 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D.今我礼教汝,汝必无怨恶 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小题3】把划线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他日,马主别得亡者,乃诣府送马,叩头谢之。
(2)亭长素善吏,岁时遗之,礼也。
【小题4】简析第②段中卓茂“辟左右问之”的原因。
【小题5】卓茂离任,为何“密人老少皆涕泣随送”?对此加以概括。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滂,字孟博,汝南征羌人也。少厉清节,为州里所服。冀州饥荒,盗贼群起,乃以滂为清诏使,案察之。滂登车揽辔,慨然有澄清天下之志。及至州境,守令自知臧污,望风解印绶去。迁光禄勋主事。时陈蕃为光禄勋,滂执公仪诣蕃,蕃不止之,滂怀恨,弃官而去。郭林宗闻而让蕃曰:“若范孟博者,岂宜以公礼格之!今成其去就之名,得无自取不优之议邪?”蕃乃谢焉。复为太尉黄琼所辟,后诏三府掾属举谣言,滂奏刺史、二千石权豪之党二十余人。尚书责滂所劾甚多,疑有私故。滂对曰:“臣之所举,自非贪秽奸暴,深为民害,岂以污简札哉!以会日迫促,故先举所急;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吏不能诘。滂睹时方艰,知意不行,因投劾去。太守宗资先闻其名,请署功曹,委任政事。滂在职,严整疾恶。滂外甥西平李颂,公族子孙,而为乡里所弃。中常侍唐衡以颂请资,资用为吏。滂以非其人,寝而不召。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后牢修诬言钩党,滂坐系黄门北寺狱。滂后事释,遂还乡里。建宁二年,遂大诛党人。诏下,急捕滂等。督邮吴导至县,抱诏书,闭传舍,伏床而泣。滂闻之曰:“必为我也。”即自诣狱。县令郭揖大惊,出解印绶,引与俱亡,滂曰:“滂死则祸弭,何敢以罪累君,又令老母流离乎!”其母就与之诀,滂白母曰:“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母曰:“汝今得与李杜齐名,死亦何恨。既有令名,复求寿考,可兼得乎?”滂跪受教,再拜而辞。行路闻之,莫不流涕。时年三十三。

(选自《后汉书》,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B.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C.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D.资迁怒/捶书佐朱零/零仰曰/范滂清裁/犹以利刃齿腐朽/今日/宁受笞死/而滂不可违资乃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A.登车揽辔:登上马车,掌握马缰绳,文中指范滂接受清诏使后准备巡行各地监察吏治。
B.解印绶:古人勋章上多系有丝带,方便佩带在身,解下来往往意味着主动放弃官职。
C.寿考:犹言高寿,是一种美好的追求,但“修短随化”,古人对此往往情感复杂。
D.李杜:两位文笔相当的诗人的并称,有大小之分,但文中并未指明是哪两大诗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滂年轻时就注重品德修养,受到州郡和乡里的钦佩。冀州因灾荒而动荡,范滂被委任为清诏使。刚到州境,贪官污吏就慑于他的廉直刚正,弃官而逃。
B.范滂因为弹劾的人数非常多,受到了尚书的责备与怀疑,但范滂不为所屈,大义凛然地表示,如果检举的不是贪污腐败、奸邪残暴的人,甘愿接受死刑。
C.范滂秉公办事,不徇私情,不仅上书揭发欺压百姓的刺史和享有二千石俸禄的权豪二十余人,而且曾在休息的时候拒绝召见为乡里人所鄙弃的外甥李颂。
D.皇上下诏缉捕范滂等人,督邮吴导不忍拘捕范滂,县令郭揖要与范滂一同出逃,他们的行为,表现了对朝廷此举的不满,也表现了对范滂为人的敬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其未审者,方更参实。若臣言有贰,甘受显戮。
(2)滂从父归黄泉,得其所矣。惟大人割不可忍之恩,勿增感戚。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钟离意字子阿,会稽山阴人也。少为郡督邮。时部县亭长有受人酒礼者,府下记案考之。意封还记,入言于太守曰:“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今宜先清府内,且阔略远县细微之愆。”太守甚贤之,遂任以县事。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建武十四年,会稽大疫,死者万数,意独身自隐亲,经给医药,所部多蒙全济。
举孝廉,再迁,辟大司徒侯霸府。诏部送徒诣河内,时冬寒,徒病不能行。路过弘农,意辄移属其使作徒衣,县不得已与之,而上书言状,意亦具以闻。光武得奏,以视霸,日:“君所使掾何乃仁于用心?诚良吏也!”意遂于道解徒桎梏,恣所欲过,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后除暇丘令。吏有檀建者,盗窃县内,意屏人问状,建叩头服罪,不忍加刑,遣令长休。建父闻之,为建设酒,谓日:“吾闻无道之君以刃残人,有道之君以义行诛。子罪,命也。”遂令建进药而死。二十五年,再迁堂邑令。民防广为父报仇,系狱,其母病死,广哭泣不食。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使得殡敛。丞掾①皆争,意日:“罪自我归,义不累下。”遂遣之。广敛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显宗即位,征为尚书。时交阯太守张恢,坐臧②千金,征还伏法,以资物籍入大司农,诏班赐群臣。意得珠玑,悉以委地而不拜赐。帝怪而问其故。对日:“臣闻孔子忍渴于盗泉之水,曾参回车于胜母之闾,恶其名也。此臧秽之宝,诚不敢拜。”帝嗟叹曰:“清乎尚书之言!”乃更以库钱三十万赐意。转为尚书仆射。
时诏赐降胡子缣③,尚书案事,误以十为百。帝见司农上簿,大怒,召郎将笞之。意因入叩头曰:“过误之失,常人所容,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乃解衣就格。帝意解,使复冠而贳④郎。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
(选自《后汉书?钟离意传》,有删改)
(注)①掾:属官,属员。②臧:“赃”的古字。③缣:细绢。④贳:赦免,宽免。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与克期俱至,无或违者 克:约定
B.意怜伤之,乃听广归家怜   伤:同情。
C.坐臧千金,征还伏法 伏法:判死刑
D.帝怪而问其故     怪:责怪,不满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孝廉:是汉武帝时设立的察举考试,以任用官员的一种科目,孝廉是“孝顺亲长、廉能正直”的意思。后代,“孝廉”这个称呼,也变成了明朝、清朝对举人的雅称。
B.再迁:指再次提升官职,“迁”古代指平调官职,“左迁”就是降低官职, “右迁”就是提升官职。汉代后就有了贵右贱左的习惯,如“豪右”。
C.盗泉:古泉名。古有“子过于盗泉,渴矣而不饮,恶其名也。” 后遂称不义之财为“盗泉”,以不饮盗泉表示清廉自守,不苟取也不苟得。
D.视事:旧时指官吏到职办公,就职治事,因而后多指政事言。如“疾告久之,有司上言:百日不视事,当绝俸。”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钟离意勤政爱民。他为督邮时,向太守提出了“明政化之本,由近及远”的建议,受到太守的赞许。他任县里事务时,真抓实干,会稽百姓在大疫中大多数受到救济。
B.钟离意是个仁义良吏。在大司徒侯霸府时,钟离意命令属下遣送囚徒,当时正值寒冬,钟离意就动员弘农县给囚徒制作棉衣,县里不得已照办了。
C.钟离意很仁慈。面对服罪的檀建,没有处罚他,而是放他回去休长假。檀建回家后,父亲认为儿子的罪过应当以命相抵,就让他服药而死。
D.钟离意不贪恋财物。接受赏赐之物后不拜谢,皇帝觉得他很清正,不但不怪罪,反而加赏他库钱三十万作为奖励。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广殓母讫,果还入狱。意密以状闻,广竟得以减死论。
(2)若以懈慢为愆,则臣位大罪重,郎位小罪轻,咎皆在臣,臣当先坐。

同类题5

文言文阅读

任延字长孙,南阳宛人也。年十二,为诸生,学于长安,明《诗》《易》《春秋》,显名太学,学中号为“任圣童”。值仓卒,避兵之陇西。时隗嚣已据四郡,遣使请延,延不应。

更始元年,以延为大司马属,拜会稽都尉。时年十九,迎官惊其壮。及到,静泊无为,唯先遣馈礼祠延陵季子。时天下新定,道路未通,避乱江南者皆未还中土,会稽颇称多士。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省诸卒,令耕公田,以周穷急。每时行县,辄使慰勉孝子,就餐饭之。

吴有龙丘苌者,隐居太末,志不降辱。王莽时,四辅三公连辟,不到。掾史白请召之。廷曰:“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遣功曹奉谒,修书记,致医药,吏使相望于道。积一岁,苌乃乘辇诣府门,愿得先死备录。延辞让再三,遂署议曹祭酒。苌寻瘸卒,延自临殡,不朝三日。是以郡中贤士大夫争往宦焉。

建武初,延上书愿乞骸骨,归拜王庭。诏征为九真太守。光武引见,赐马杂缯,令妻子留洛阳。九真俗以射猎为业,不知牛耕,民常告籴交趾,每致困乏。延乃令铸作田器,教之垦辟。田畴岁岁开广,百姓充给。 

初,平帝时,汉中锡光为交陆太守,教导民夷,渐以礼义,化声件于延,王莽末,闭境拒守。建武初,遭使贡献,封盐水侯。领南华风,始于二守焉。 

视事四年,征诣洛阳,以病指留,左转雕阳令,九真吏人生为立祠、拜武威太守,帝亲见,戒之曰:“善事上官,无失名誉。”延对曰:“臣闻忠臣不私,私臣不忠。履正奉公,臣子之节。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善事上官,臣不敢本诏”帝叹息曰:“卿言是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值仓卒,避兵之陇西 仓卒:急迫,匆忙
B.民常告籴交趾    告籴:请求买粮
C.延视事四年     视事:任职
D.上下雷同,非陛下之福   雷同:附和
【小题2】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延到,皆聘请高行如董子仪、严子陵等敬待以师友之礼。掾吏贫者,辄分奉禄以赈给之。
(2)龙丘先生躬德履义,有原宪、伯夷之节。都尉扫洒其门,犹惧辱焉,召之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