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王汝训,字古师。隆庆五年进士。除元城知县,累光禄少卿。吏科都给事中海宁陈与郊者,大学士王锡爵门生,又附申时行,恣甚。汝训抗疏数其罪,言:“与郊今日荐巡抚,明日荐监司。每疏一出,受贿狼籍。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吏部尚书杨巍亦尝语侍郎赵焕,谓为小人。乞速罢谴,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言官不难于批鳞,而难于借剑,此何为也?天下惟公足以服人。今言者不论是非,被言者不论邪正,模棱两可,曲事调停,而曰务存大体。是惩议论之纷纭,而反致政体之决裂也。乞特敕吏部,自后迁转科道,毋恶异喜同,毋好谀丑正。”是时,巍以政府故,方厚与郊。闻汝训言引己且刺之,大恚,言:“臣未尝诋与郊。汝训以寺臣攻言路,正决裂政体之大者。”乃调汝训南京。未几,其子杀人论死,与郊悒悒卒。
汝训入为太常少卿。孟秋,飨庙,帝不亲行。汝训极谏。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寻进太仆卿,调光禄。汝训先为少卿,寺中岁费二十万,至是滥增四万有奇。汝训据《会典》,请尽裁内府冗食,不许。
二十二年,改左佥都御史。汝训性清介,方严疾恶。巡按御史南昌彭应参亦雅以强直名,相与力锄豪右。乌程故尚书董份、祭酒范应期里居不法,汝训将绳之。适应参行部至,应期怨家千人遮道陈牒。应参持之急,檄乌程知县张应望按之。应期自缢死,其妻吴氏诣阙诉冤。帝命逮应参、应望诏狱,革汝训职。
汝训家居十五年,起南京刑部右侍郎。召改工部,署部事。初,矿税兴,以助大工为名。后悉输内帑,不以供营缮。而四方采木之需多至千万,费益不訾。汝训屡请发帑佐工,皆不报。在部岁余,力清夙弊。中官请乞,辄执奏不予,节冗费数万。卒,赠工部尚书,恭介。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二十三》,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B.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C.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D.且科道以言/为职乃默默者显/谔谔者绌/直犯乘舆屡荷优容/稍涉当途/旋遭摈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迁,在古代可指变动官职,通常指晋升或调动;某些时候也指贬谪、放逐,如“迁客骚人”“迁谪”。
B.孟秋,为农历七月,立秋、处暑二节气所在的时段;仲秋为农历八月,白露、秋分二节气所在的时段;季秋为农历九月,寒露、霜降二节气所在的时段。
C.豪右,指豪门大族。中国古代,右表示尊贵,左表示贫贱,如“位在廉颇之右”表示蔺相如位列廉顿之上;“闾左”多指贫苦人居住的地方。
D.谥,谥号,是人们对死去的帝王、大臣、贵族以及有功绩的平民按其生平事迹进行评定后,给予或褒或贬或同情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汝训正直果敢。他直言列举陈与郊的罪行,提出科道应当坚持,然而当权者是陈与郊好友的缘故,王汝训被调往南京。
B.王汝训为公节俭。他做少卿时,请求朝廷将内府的冗食全部减去;在工部理事时,坚决不予宦官经费,从而节省费用数万。
C.王汝训嫉恶如仇。董份、范应期行为不轨,王汝训准备将他们绳之以法;因操之过急,导致范应期自杀身亡,王汝训被革去职务。
D.王汝训勇于担当。修建大殿需要很多经费,在工部为官的他多次请求发放钱财补助,并大力整治过去的陋习。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部曹吴正志一发其奸,身投荒徼。
(2)帝愠甚,以其言直,不之罪也。
(3)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侶鱼虾而友麋鹿。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18 12:26:1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刘天和,字养和,麻城人。正德三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刘瑾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补之,天和与焉。出按陕西。镇守中官廖堂奉诏办食御物于兰州,天和谓非所部,辞不往。堂奏天和拒命,诏逮之。部民哭送者万人。屡迁湖州知府,多惠政。嘉靖初,以右佥都御史督甘肃屯政。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洮、岷番四十二族蠢动,天和诛不顺命者。又讨平湖店大盗及汉中妖贼,进右副都御史。母忧,服阕以故官总理河道。黄河南徙,历济、徐皆旁溢。天和疏汴河,疏山东七十二泉,自凫、尼诸山达南旺河,浚其下流。役夫二万,不三月讫工。加工部右侍郎。故事,河南八府岁役民治河,不赴役者人出银三两。天和因岁饥,请尽蠲旁河受役者课,远河未役者半之。诏可。十五年改兵部左侍郎,总制三边军务。兵车皆双轮,用二十人,遇险即困,又行迟不适于用。天和请仿前总督秦纮独轮车,上置炮枪斧戟,厢前树狻猊牌,左右虎盾,连二车可蔽三四十人。一人挽之,推且翼者各二人。战则护骑士其中,敌远则施火器,稍近发弓弩,又近乃出短兵,敌走则骑兵追。复制随车小帐,令士不露宿。又毒弩矢,修边墙濠堑。皆从之。迁南京户部尚书,言官论天和衰老,遂乞休归。家居三年卒。赠少保,庄襄。天和初举进士,刘瑾欲与叙宗姓,谢不往。晚年内召,陶仲文以刺迎,称戚属。天和返其刺曰:“误矣,吾中外姻连无是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B.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C.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D.请以肃州丁壮于近边耕牧/且推行于诸边/寻奏当兴革者十事/田利大兴/又请撤镇守中官及罢为民患者三十余事/帝皆从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官,即宦官,是中国古代专供皇帝、君主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官员。
B.服阙,古代父母死后子女要守丧三年,守孝期满叫服阙。
C.户部尚书,户部最高级的长官,掌管户口、税收,统筹国家经费等。
D.谥,即谥号,是古代大臣死后,由朝廷根据其事迹品行追封的封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刘天和正直不阿,不愿拉帮结派。他拒绝了廖堂的非分请求,甚至因此而被捕;刘瑾想和他叙宗姓,拉关系,他拒绝没去。
B.刘天和善于治水,成绩卓有成效。黄河改道后,大水泛滥,他以右副都御史的身份全面主持治理,不到三个月就胜利竣工。
C.刘天和关注民生, 甘心为民奉献。在做溯州知府时,他推行德政;治河时,面对灾情,他为民请命,并得到了皇帝的批准。
D.刘天和勇于创新,积极改进军备,针对双轮兵车的缺点,他研发了独轮车,提高了部队战斗力;又制造随车小帐、毒弓箭。
【小题4】把文中画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刘瑾黜御史十八人,改他曹二十四人补之,天和与焉。
(2)天和因岁饥,请尽蠲旁河受役者课,远河未役者半之。诏可。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马森,字孔养,怀安人。父俊,晚得子,家人抱之坠,殒焉。俊绐其妻曰“我误也”,不之罪。逾年而举森。嘉靖十四年成进士,授户部主事,历太平知府。民有兄弟讼者,予镜令照曰:“若二人老矣,忍伤天性乎?”皆感泣谢去。再迁江西按察使。有进士嬖外妇而杀妻,抚按欲缓其狱,森卒抵之法。

历左布政使,就擢巡抚右副都御史。入为刑部右侍郎,改户部。初,森在江西荐布政使宋淳。淳后抚南、赣,以赃败,森坐调大理卿。屡驳疑狱,与刑部尚书郑晓、都御史周延称为“三平”。病归,起南京工部右侍郎。改户部,督仓场,寻转左。以右都御史总督漕运,兼巡抚凤阳,迁南京户部尚书。隆庆初,改北部。

是时,登极诏书蠲天下田租半。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帝手诏责令措置,森奏:“祖宗旧制,河、淮以南以四百万供应京师,河、淮以北以八百万供边。一岁之入,足供一岁之用。后边陲多事,支费渐繁,一变而有客兵之年例,再变而有主兵之年例。其初止三五十万耳,后渐增至二百三十余万。屯田十亏七八,盐法十折四五,民运十逋二三,悉以年例补之。在边则士马不多于昔,在太仓则输入不益于前,而所费数倍。重以诏书蠲除,故今日告匮,视往岁有加。臣前所区画,算及锱铢,不过纾目前急,而于国之大体,民之元气,未暇深虑。愿广集众思,令廷臣各陈所见。”又奏河东、四川、云南、福建、广东、灵州盐课事宜。诏皆如所请。帝尝命中官④崔敏发户部银六万市黄金。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即,又命购珠宝,森亦力争,不听。三年,以母老乞终养。赐驰驿归,后屡荐不起。

森为考官时,夏言婿出其门,欲介之见言,谢不往。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里居,赞巡抚庞尚鹏行一条鞭法。乡人为立报功祠。万历八年卒。赠太子少保,谥恭敏。

(节选自《明史·马森传》,有改动)

注①嬖(bì):宠爱。②登极:皇帝即位,明穆宗隆庆皇帝朱载垕即位,在位6年,病死,终年36岁。葬于昭陵(北京十三陵)。蠲(juān):除去,清除。③中官:宦官。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人之/数劝帝节俭
B.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人之/数劝帝节俭
C.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D.太仓岁入少/不能副经费/而京/通二仓积贮无几/森钩校搜剔/条行十余事/又列上钱谷出入之数/劝帝节俭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尚书,古代官职名,最初是指掌管文书奏章的官员。隋代始设六部,唐代确定六部各部以侍郎、尚书为正副长官。
B.漕运,利用水道(河道和海道)调运粮食(主要是公粮)的一种专业运输。
C.盐课,古代的盐税,是历代王朝财政收入的重要,始见于夏朝。
D.太子少保,皇宫官职,负责教习太子,一般作为荣誉性的官衔赐给重臣近臣。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马森在江西做按察使时,有位进士因宠幸别的女人而杀死妻子,马森不顾地方最高长官的建议,最终使那位进士伏法。
B.马森认为国家财政日益紧张,既和战事频繁军费渐多有关,也和皇帝登基减免田租导致国库收入比往年大幅减少有关。
C.马森认为自己的筹划只能解燃眉之急,皇上也未能考虑到国家大局和民众的元气,建议广开言路,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D.隆庆三年,马森以母亲年迈为由请求回家养老送终。皇上赏赐他乘驿车归乡,后来有人屡次举荐,他也没有被重新起用。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森持不可,且言,故事御札皆由内阁下,无司礼径传者,事乃止。
(2)严嵩闻而悦之,森亦不附。为徐阶所重,遂引用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居正,字叔大,江陵人。少颖敏绝伦。十五为诸生。巡抚顾璘奇其文,曰:“国器也。” 嘉靖二十六年,居正成进士,改庶吉士。相徐阶辈皆器重之。迁右中允,领国子司业事。与祭酒高拱善,相期以相业。阶代严嵩首辅,倾心委居正。居正与中人冯保善。居正劝帝当尊崇两宫。故事,皇后与天子生母并称皇太后,而徽号有别。保欲媚帝生母李贵妃,风居正以并尊。居正不敢违,议尊皇后曰仁圣皇太后,皇贵妃曰慈圣皇太后,两宫遂无别。慈圣徙乾清宫,抚视帝,内任保,而大柄悉以委居正。时承平久,群盗猬起,至入城市劫府库,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得盗即斩决,有司莫敢饰情。盗边海钱米盈数,例皆斩,然往往长系或瘐死。居正独亟斩之,而追捕其家属。盗贼为衰止。时帝渐备六宫,太仓银钱多所宣进。居正乃因户部进御览数目陈之,谓每岁入额不敌所出,请帝置坐隅时省览,量入为出,罢节浮费。疏上,留中。帝复令工部铸钱给用,居正以利不胜费止之。言官请停苏、松织造,不听。居正为面请,得损大半。帝御文华殿,居正侍讲读毕,以给事中所上灾伤疏闻,因请振。复言:“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而皇上加意撙节,于宫中一切用度、服御、赏赉、布施,裁省禁止。”帝首肯之,有所蠲贷。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及卒,帝为辍朝,谕祭九坛,视国公兼师傅者。

(节选自《明史·张居正传》,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B.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C.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D.居正以江南贵豪怙势及诸奸猾吏民善逋赋/选大吏精悍者严行督责/赋以时输/国藏日益充/而豪猾率怨居正/亡何/居正病/帝频颁敕谕问疾/大出金帛为医药资/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一项是
A.嘉靖,是明朝第十一位皇帝明世宗朱厚熜的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帝年号纪年法,年号和干支兼用等。
B.庶吉士,由通过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当中选择有潜质者担任,负责起草诏书,有为皇帝讲解经籍等责。
C.织造,明清设专局供应宫中织品的皇商,江宁织造、苏州织造、杭州织造是明清两朝为宫廷供应织品的皇商。
D.户部,中国封建时代中央官署名,六部之一。掌全国疆土、户籍、屯田、赋税、俸饷等事宜。长官为户部尚书。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居正富有才华,深受重用。居正年少才华过人,巡抚顾璘赏识他;宰相徐阶等人器重他;居正劝皇帝尊崇两宫太后,皇帝把朝廷的大权全交给他。
B.居正为政严苛,重惩盗贼。各地群盗起事抢劫府库,居正下令捕获盗贼当即处死;盗贼偷盗沿海边境钱米超过一定数量的,居正规定马上斩首,并追捕犯人家属。
C.居正劝谏皇帝节用,救济受灾地。皇帝修缮六宫,动用国库银两,居正劝谏皇帝量入为出,节俭无谓开支,皇帝没答复;他建议宫中应节用,以此救济受灾各地,皇帝没有采纳。
D.居正公忠体国,皇帝厚待他。居正生病期间,皇帝频发敕令询问其病情并拿出大量金钱做药费;他去世后皇帝不上朝,下令设九坛祭奠,视他为国公兼师傅。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有司恒讳之,居正严其禁。匿弗举者,虽循吏必黜。
②上爱民如子,而在外诸司营私背公,剥民罔上,宜痛钳以法。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文后各题。
王恕,字宗贯,三原人。天顺四年,以治行最,超迁江西右布政使,平赣州寇。成化元年,与尚书白圭共平大盗刘通,复讨破其党石龙。严束所部,毋滥杀,流民复业。迁移抚河南,论功,进左副都御史,稍迁南京刑部右侍郎。十二年,大学士商洛等以云南远在万里,西控诸夷,南接交胝,镇守中官钱能贪咨甚,议遣大臣有威望者力巡抚镇压之,乃改恕左副都御史以行。能大惧,急属贵近请召恕还。遂改恕掌南京都察院,参赞守备机务,能事立解,置不问,还南京数月,迁兵部向书,考逸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威不悦。而钱能归,屡谱恕于帝。帝亦街恕数直言,遂命兼右副都御史巡抚南鱼。二十年,复改恕南京兵部尚书。时钱能亦守备南京,语人日:“王公,天人也,普敬事而已。”恕坦怀待之,能卒敛戢。先后应诏陈言者二十一,建白者三十九,皆力阻权章。天下倾心慕之,遇朝事有不可,必日:“王公胡不言也?”则又日“公疏且至矣”。已,恕疏果至。于是贵近皆侧目,帝赤颇厌苦之。
孝宗即位,召入为吏部尚书,寻加太子大保。先是,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陕西缺巡抚,恕推河南布政使萧桢,诏别推,恕执奏日:“陛下不以臣不肖,任臣铨部、倘所举不效,臣罪也。今陛下安知祯不才而拒之?是必左右近臣意有所属。臣不能承望凤指,以圃禄位,且陛下既以桢为不可用,是臣不可用也,愿乞骸骨。”帝乃卒用祯。所引荐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拨擢之恐后。弘冶二十年间,众正盈朝,职业修理,号为极盛者,恕力也
正德三年四月卒,年九十三,讣闻,辍朝,赠特进左柱国太师,谥端毅。
(节选自《明·列传第七十》)
【小题1】下列对文中断彼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B.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C.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D.中外劾大学士/刘吉者必荐恕吉/以是大老/凡恕所推/举必阴挠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学士在明朝中后期被委任为内阁长官,主要职责是起草诏令批签奏章。
B.诸夷:统治者对少数民族的蔑称,泛指四方边远地区的民族。
C.中官:在明代多指宦官,是专供阜帝及其家族成员役使的人员。
D.乞骸骨:使骸骨得以归葬故乡,古代官作老退休被称为“乞骸骨”。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客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王恕不畏权贵,刚直不阿。在被派到云南处理钱能的问题时,钱能事先得到消息非常害怕.侧面写出王恕奸人的威慑力。
B.王海为官有方,政绩突出。他在天顺四年,因为政绩考核成绩最好而被朝廷破格提拔为江西内政使,平定了地方上的寇乱。
C.王恕坚持原则,正道直行。他屡次直言进谏,皇上称赞他贤能,虽有小人说他坏话,仍命他兼任右副都御史巡抚南缴。
D.王恕引荐人才,匡扶社稷。他举荐人才坚守原则,为弘治年间极盛局面的出现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小题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考逸官属,严拒请托,同事者威不悦。
(2)所引荐皆一时名臣,他贤才久废草泽者,拨擢之恐后。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下列小题。
刘忠,字司直,陈留人。成化十四年进士。改庶吉士,授编修。弘治四年,《宪宗实录》成,迁侍讲,直经筵,寻兼侍东宫讲读。又九年进侍读学士。武宗即位,以宫寮擢学士,掌翰林院,仍直经筵。正德二年,刘瑾用事,日导帝游戏,乱祖宗旧章。忠上言戒逸游、崇正学数事。已,因进 讲与杨廷和傅经义,规帝阙失,而指斥近幸尤切。帝谓瑾曰:“经筵,讲书耳,浮词何为?”瑾素 恶两人,因讽吏部尚书许进出之南京。南京诸部惟右侍郎一人,进特请用为礼部左侍郎。命下,外 议籍籍,进患之,甫两月,即擢忠本部尚书。其冬,就改吏部。时留都一御史,素骄横;一郎中, 张彩所昵也,秩满,皆署下考。疾吏胥诡名寄籍,督诸曹核汰千人。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诏可之。忠在南京正直有风采。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时论遂谓忠附会瑾意,颇归怨焉。五年二月,改吏部尚书兼翰林学士, 专典制诏。两疏乞休,不报。瑾诛,以本官兼文渊阁大学士,入阁预机务。甫数日,以平宁夏功, 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故事,阁臣加官无遽至三孤者。忠无功骤得,不自安,连疏固辞,不许。瑾虽 诛,张永、魏彬辈擅政,大臣复争与交欢,忠独无所顾。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前后乞休疏七八上,皆慰留。明年命典会试。甫毕,帝以试录文义多舛,召李东阳 示之。忠知为中官所掎,乞省墓。诏乘传还。抵家,再上章乞致仕,报许。给月廪、岁隶终其身。 世宗即位,屡荐不起。遣行人存问,忠奏谢,因有所献纳,帝褒其忠爱。嘉靖二年卒,年七十二。 赠太保,谥文肃。赞曰:刘忠持正不阿,奉身早退。此诚明去就之节,乌能委蛇俯仰以为容悦哉。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九》,有删节)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B.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C.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D.大计京官/所黜多于前/又疏请/不时纠劾以示/劝惩无待/六年考黜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筵:汉唐以来帝王为讲论经史而特设的御前讲席。宋代始称经筵,设置讲官,以翰林学士或其 他官员充任或兼任。元、明、清三代沿袭此制,而明代尤为重视。
B.秩满:秩,既指古代官吏的俸禄,也指古代官员的品级。秩满,就是指官吏全额领取俸禄。
C.致仕:即交还官职,也就是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古人还常用致事、致政、休致等名称指代官员辞职归家。这一做法源于周代,汉以后形成制度。
D.谥:是古代君主、诸侯、大臣或其他有一定地位的人死后,根据其生平事迹与品德修养给予的带有褒贬评判性质的称号。有官谥、私谥之分,大臣的谥号由朝廷赐予,私谥则不出于朝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忠忧心国事,直言进谏。虽执掌翰林院,但经常直言规谏皇帝,这导致皇帝不满,宦官刘瑾直接将刘忠贬官至南京。
B.刘忠为人正直,坚持法度。对待官吏非常严厉,曾上疏请求对官员进行经常性的监督弹劾,以示劝勉惩戒。
C.刘忠持正不阿,不慕权贵。张永、魏彬专权,大臣们争先巴结,只有刘忠置之不理。
D.刘忠淡泊名利,不恋官位。主持会试时,遭到宦官陷害排挤,于是请求回家祭扫坟墓,得到皇帝诏许。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然是时,瑾方以严苛折辱士大夫,而忠操绳墨待下,纠劾过峻。
(2)永尝遣廖鹏谒忠,忠仆隶遇之,又却其馈,由是与永辈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