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罗伦,字彝正,吉安永丰人。五岁尝随母入园,果落,众竞取,伦独赐而后受。家贫樵牧,挟书诵不辍。及为诸生,志圣贤学。

成化二年,廷试,对策万余言。直斥时弊,名震都下。逾二月,大学士李贤奔丧毕,奉诏还朝。伦诣贤之,不听。乃上疏曰:“臣闻朝廷援杨溥故事,起复大学士李贤。臣窃谓贤大臣,起复大事,纲常风化系焉,不可不慎。窃谓明人伦,厚风俗,莫先于孝。在礼,子有父母丧,君三年不呼门。

夫为人君,当举先王之礼教其臣;为人臣,当守先王之礼事其君。昔宋仁宗尝起复富弼矣,弼辞曰:‘不敢遵故事以遂前代之非,但当据《礼经》以行今日之是。’仁宗卒从请。此君者,未尝以故事强其臣;此臣者,未尝以故事徇其君。故史册书之为盛事,士大夫传之为美谈。无他,君能教臣以孝,臣有孝可移君也。陈宜中、贾似道徒,皆援故事起复。然天下坏乱,社稷倾危,流祸当时,遗讥后代。无他,君不教臣以孝,臣无孝可移于君也。陛下必欲贤身任天下之事,则贤身不可留,口实可言。使贤于天下之事知必言,言必尽。陛下于贤之言闻必行,行必力。贤虽不起复,犹起复也。

且陛下无谓庙堂无贤臣,官无贤士。陛下诚于退朝之暇,亲直谅博洽之臣,询政事得失,察民生利,访人才贤否。舍独信之偏见,纳逆耳之苦言,则众贤群策毕萃于朝

臣伏见比年以来,朝廷以夺情为常典,缙绅起复为美名。臣不忍圣明之朝致纲常之坏、风俗之弊一至此极也。愿陛下断自圣衷,许贤归家持服。将朝廷端则天下一,大臣法则群臣效,人伦由是明,风俗由是厚矣。”疏入,谪福建市舶司副提举。

伦为人刚正,严于律己。义所在,毅然必为,于富贵名利泊如也。衣食粗恶。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晨留客饮,妻子贷粟邻家,及午方炊,不为意。金牛山人迹不至,筑室著书其中,四方从学者甚众。十四年卒,年四十八。

赞曰:词臣以文学侍从为职,非有言责也。激名义,侃侃廷诤,抵罪谪而不悔,岂非皎然志节之士欤?夺情之典不始李贤,然自罗伦疏传诵天下,而朝臣不敢以起复为故事,于伦理所,岂浅鲜哉。

(取材于《明史·列传第六十七》,有删改)

注释:①起复:封建时代,官吏有丧,守丧尚未满期而重新起用。②夺情:古代官员丧服未满而朝廷强令出仕。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伦诣贤之 沮:哭丧
B.官无贤士 庶:众多
C.察民生利 病:弊端
D.于伦理所 裨:益处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子有父母丧   陈宜中、贾似道
B.君三年不呼门 仁宗卒从
C.缙绅起复为美名 金牛山人迹不至
D.臣有孝可移君也 激名义,侃侃廷诤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伦独赐而后受 唯独罗伦把(果)分给别人后自己才享受
B.未尝以故事徇其君   不曾用旧例顺从他的君主
C.则贤身不可留,口实可言  那么李贤人不可留在朝廷,但他的嘴却可以说话
D.亲直谅博洽之臣 亲近那些正直诚信学识渊博的臣子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则众贤群策毕萃于朝。
②或遗之衣,见道殣,解以覆之。
【小题5】概述罗伦上疏不同意起复李贤的主要理由。
【小题6】罗伦为人刚正,敢于直言。历朝历代不乏罗伦这样的人。结合文本,联系你的阅读积累,谈谈认识。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02-12 08:02:03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守仁,字伯安,余姚人。弱冠乡试,学大进。顾益好言兵,且善射。兵部尚书王琼素奇守仁才。十一年八月擢右都御史,巡抚南、赣。当是时,南中盗贼蜂起。守仁至,亲率锐卒屯上杭。佯退师,出不意捣之,连破四十余寨,俘斩七千有奇。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明年七月进兵大庾。凡破巢八十有四,俘斩六千有奇。还至赣州,议讨溯头贼,独仲容未下。横水破,仲容始遣弟仲安来归,而严为战守备。守仁岁首大张灯乐,仲容信且疑。守仁赐以节物,诱入谢。仲容率九十三人营教场,而自以数人入谒。守仁呵之曰:“若皆吾民,屯于外,疑我乎?”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贼大喜过望,益自安守仁留仲容观灯乐。正月三日大享,伏甲士于门,诸贱入,以次悉擒戮之。当是时,谗邪构煽,祸变测,微守仁,东南事几殆。世宗深知之。甫即位趣召入朝受封而大学士杨廷和与王琼不相能。守仁前后平贱,率归功琼,廷和不喜,大臣亦多忌其功,因拜守仁南京兵部尚书。守仁不赴,请归剩已,论功封特进光禄大夫,岁禄一千石时已丁父忧,屡疏辞爵,乞录诸臣功,成报寝。守仁已病甚,疏乞骸骨,举阳巡抚林富自代,不俟命竟归行至南安卒,年五十七守仁天资异敏。年十七谒上饶娄谅,与论朱子格物大旨游九华归,筑室阳明洞中,数年无所得。谪龙场,穷荒无书,日绎旧闻。忽悟格物致知,自求诸心,不当求诸事物,喟然曰:“道在是矣。”学者翕然从之,世遂有“阳明学”云。

(节选自《明史·王守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B.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C.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D.疏言权轻/无以令将士/请给旗牌提督/军务得便宜从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弱冠,指古代男子二十岁行加冠礼,表示成年,体犹未壮还比较年少故称“弱”。
B.乡试,明、清时代科举考试中的一级,每三年举行一次,又称秋闱,乡试考中称为秀才。
C.丁忧,指古代官员的父母死去,官员须停职守制的制度,文中“丁父忧”指为其父守制。
D.乞骸骨,是古代官员自请退职的委婉说法意为请求使骸骨归葬故乡,回老家安度晚年。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守仁年少有为,文武双全。他二十岁考中乡试,学业大进,但他更喜欢谈论兵法,而且擅长射箭。
B.王守仁擅长谋略讨贼有功。讨伐盗贼仲容时,王守仁设计引诱其团伙入城,一一擒获并杀了他们。
C.王守仁不慕名利,推功于人。他把平贼的功劳归于兵部尚书王琼,却导致王琼与大学士杨廷和不和。
D.王守仁天资聪明,自创学派。他十七岁就能与人谈论朱熹格物致知之学的大意,后来又悟得阳明学。
【小题4】把下列文言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悉引入祥符宫,厚饮食之(明史·王守仁传》)
(2)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史记·廉颇与蔺相如》)
(3)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管子·治国》)
(4)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过秦论》)
(5)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石钟山记》)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

邵捷春,字肇复,万历四十七年进士。崇祯二年,出为四川右参政,分守川南,抚定高、杨二氏。迁浙江按察使。大计,坐贬。久之,起四川副使,以十年秋抵成都。时秦贼已入蜀,巡抚王维章、总兵侯良柱悉众北拒,城中惟屯田军及蜀府护卫军,人情惬惧,捷春启门纳乡民避贼者。中尉奉鐕勾贼抵城下,捷春与御史陈廷谟擒击奉鐕,而募市人、起废将固守。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十二年五月,宗龙入掌中枢,即擢捷春右佥都御史代之。时张献忠、罗汝才已叛,捷春遣副将王之纶、方国安分道扼之。国安连破贼,贼遂还入秦、楚。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裹阳,檄蜀军受节度。嗣昌以楚地广衍,贼难制,驱使入蜀,蜀险阻,贼不得逞,蹙之可全胜,又虑蜀重兵扼险,贼将还毒楚,调蜀精锐万余为己用,蜀中卒自是益疲弱不足支矣。捷春愤曰:“令甲失一城,巡抚坐。今以蜀委贼,是督师杀我也。”争之,不能得。嗣昌以八月终率师入蜀,于是群贼尽萃蜀中。当是时,捷春提弱卒二万守重庆,所倚惟秦良玉、张令军。于是捷春乃扼水寨观音岩为第一隘,以部将邵仲光守之。九月,献忠突败仲光军,破上马渡。十月,献忠突净壁,遂陷大昌。良玉、令两军皆覆。关隘侦候不明,防军或远离戍所,贼乘隙而过无人之境。嗣昌遂收斩仲光,上疏劾捷春失事。十一月,逮捷春使者至。捷春为人清谨,治蜀有惠政。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敕巡按御史遣官送京师,下狱论死。捷春知不可脱,明年八月仰药死狱中。福王时,复官,兵部右侍郎。

(节选自《明史·列传第一面四十八》)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B.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C.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D.贼去蜀王/疏其功/会维章罢/傅宗龙代/命捷春监军偕/总兵罗尚文击贼/明年/捷春进/右参政仍监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大计,明清考核外官的制度,每三年举行一次,经考核被贬黜者一律不复任用。
B.屯田,汉朝以后历代政府为获取军饷和税粮利用戍卒、农民恳殖荒地的制度。
C.擢,提拔之意。类似表示官职提升的词语还有很多,如升、拔、陟、迁、进、晋等。
D.赠,又称“追赠”,指朝廷为表彰已死官员的功绩而赏赐死者官爵或荣誉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邵捷春任职四川,屡次建立功勋。他任四川右参政,平定安抚高、杨二氏;任四川副使,保卫成都,再立大功;后所部又连破贼寇。
B.邵捷春临危不乱,行事冷静沉稳。在大敌当前、军力薄弱、内有叛徒的情况下,他铲除叛徒,招募百姓,起用废将,调度有方。
C.邵捷春清廉谨慎,治政深得民心。他治理蜀地时,采取有利于百姓的政治措施,深受百姓爱戴,他被逮捕时众多士民悲伤痛哭。
D.邵捷春兵弱难支,下狱含恨而死。在守卫重庆的战役中,他因兵力薄弱,连续失利,最终全军覆没,因此被弹劾入狱,服药而亡。
【小题4】把上面课外文言文中的加横线句子和课内文言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月朔,杨嗣昌誓师襄阳,檄蜀军受节度。
(2)士民哭送者载道,舟不得行。蜀王为疏救,不听。
(3)宗庙之事,如会同,端章甫,愿为小相焉。(《子路、曾皙、冉有、公孙华侍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胡宗宪,字汝贞,绩溪人。嘉靖十七年进士。历知益都、余姚二县。御史,巡按宣、大。三十三年,出按浙江。时歙人汪直据五岛煽诸倭入寇,而徐海、陈东、麻叶等巢柘林、乍浦、川沙洼,日扰郡邑。时柘林诸倭移屯陶宅,势稍杀。会苏、松巡抚曹邦辅歼倭浒墅,文华欲攘功不得,大恨,遂进剿陶宅残寇。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宗宪乃与文华定招抚计。文华还朝,盛毁总督杨宜,而荐宗宪,遂以为兵部右侍郎代宜。初,宗宪令客蒋洲、陈可愿谕日本国王,遇汪直养子激于五岛,邀使见直。宗宪与直同乡里,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洲等谕宗宪指。直心动,又知母妻无恙,大喜日:“俞大猷绝我归路,故至此。若贷罪许市,吾亦欲归耳。但日本国王已死,各岛不相摄,须次第谕之。”因留洲而遣激等护可愿归。宗宪厚遇激,令立功。激大喜,以徐海入犯来告。亡何,海果引大隅、萨摩二岛倭分掠瓜洲、上海、慈溪,自引万余人攻乍浦,陈东、麻叶与俱。宗宪壁塘栖,与巡抚阮鹗相掎角。会海趋皂林,鹗遣游击宗礼击海于崇德三里桥,三战三捷。三十六年正月,阮鹗改抚福建,即命宗宪兼浙江巡抚事。至明年春,新倭复大至,严旨责宗宪。宗宪惧得罪,上陈战功,谓贼可指日灭。所司论其欺诞。帝怒,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时赵文华已得罪死,宗宪失内援,见寇患未已,思自媚于上,会得白鹿于舟山,献之。帝大悦,行告礼,厚赉银币。 
(节选自《明史》,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B.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C.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D.宗宪与共/将锐卒四千/营砖桥/约邦辅夹击/倭殊死战/宗宪兵死者千余/而倭犯浙东诸州县/杀文武吏甚众。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嘉靖是明世宗的年号。帝王年号纪年是古代常用的纪年方式,除帝王年号纪年外还有一种常用的纪年方式为干支纪年。
B.擢是提拔的意思。古代官职的变动有些特殊称谓,如,升官常用“升、擢、拔、陟、拜”等,贬官常用 “贬、谪、迁、出”等。
C.庙是古代供祀祖宗的地方。古代对庙的规模有严格的等级限制,因天子供奉七庙,所以有时用“七庙”代指国家。
D.疏是古代臣子向皇帝分条陈述自己对某事意见的一种文体。臣子向皇帝陈述自己的意见常用的文体还有表,但《陈情表》是李密向皇帝陈述自己的实情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胡宗宪进士出身,做过知县、御史等职,后在与倭寇的激战中闻名,因赵文华的举荐而升职。
B.胡宗宪在处理倭寇时,剿抚并用。他为了招抚汪直,从监狱释放了汪直的母亲、妻子,并友好地对待其养子。
C.胡宗宪在倭寇大举进攻上海、慈溪时,与阮鹗互为掎角,并在崇德三里桥与徐海激战,三战三捷。
D.胡宗宪在朝中失去内援和倭寇祸患不止的形势下,为了讨好皇帝,进献白鹿,受到了皇帝的赏赐。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招致之,释直母妻于金华狱,资给甚厚。
(2)尽夺诸将大猷等职,切让宗宪,令克期平贼。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士诚,小字九四,泰州白驹场亭人。有弟三人,并以操舟运盐为业,缘私作奸利。颇轻财好施,得群辈心。常鬻盐诸富家,富家多陵侮之,或负其直不酬。而弓手丘义尤窘辱士诚甚。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盐丁方苦重役,遂共推为主,陷泰州。高邮守李齐谕降之,复叛。杀行省参政赵琏,并陷兴化,结砦德胜湖,有众万余。元以万户告身招之。不受。绐杀李齐,袭据高邮,自称诚王,僭号大周,建元天祐。是岁至正十三年也。
明年,元右丞相脱脱总大军出讨,数败之,围高邮,隳其外城。城且下,顺帝信谗,解脱脱兵柄,削官爵,以他将代之。士诚乘间奋击,元兵溃去,由是复振。逾年,淮东饥,士诚乃遣弟士德由通州渡江入常熟。
二十六年十一月,太祖率大军进攻平江,筑长围困之。士诚距守数月。太祖贻书招之,士诚不报,数突围决战,不利。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曰:“初,公所恃者,湖州、嘉兴、杭州耳,今皆失矣。独守此城,恐变从中起,公虽欲死,不可得也。莫若顺天命,遣使金陵,称公所以归义救民之意,开城门,幅巾待命,当不失万户侯。且公之地,譬如博者,得人之物而复失之,于公何损?”士诚仰观良久曰:“吾将思之”。乃谢客,竟不降。二十七年九月,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仓皇归府第,拒户自缢。故部将赵世雄解之。大将军达数遣李伯升、潘元绍等谕意,士诚瞑目不答。舁出葑门,入舟,不复食。至金陵,竟自缢死,年四十七。命具棺葬之。
《二十四史·明史》有删改
【注】:①舁:抬②葑门:于苏州城东,初名封门,以封禺山得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B.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C.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D.士诚忿/即帅诸弟/及壮士李伯升等十八人杀义/并灭诸富家/纵火焚/其居入旁郡场/招少年起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户”官名,金初设置,为世袭军职。元代相沿,其军制设万户为“万户之长”,总领于中央的枢密院。文中“万户告身”指授予万户官职的凭信。
B.谢客有“谢绝会客、酬谢刺客”等之意,文中的谢客是指“感谢客人”。
C.“僭”指“超越本分”,古代指地位在下的冒用在上的名义、礼仪和器物等。文中“僭号”指冒用皇帝的称号。
D.幅巾,是古代男子以全幅细绢裹头的头巾,戴幅巾是一种儒雅简朴的装束。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张士诚原先凭借用船运盐为生,靠着走私谋取不法利润,因不满被弓手丘义等富人欺辱,与义士一起杀了他们,举兵起义。
B.高邮府的知府李齐招降了他们,但是他们不久又叛逃出去,后来他用欺骗手段杀死了李齐,偷袭占据了高邮,自称“诚王”,国号“大周”,年号“天佑”。
C.张士诚与元右丞相脱脱交战时,英勇顽强、所向披靡,多次击败元军,使得元顺帝不得不更换将领,但仍然抵挡不了张士诚,元军只得溃败而去。
D.太祖多次招降张士诚,他都没有答应,李伯升等多次劝说,张士诚也拒不投降,最终上吊自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李伯升知士诚困甚,遣所善客逾城说士诚。
(2)城破,士诚收余众,战于万寿寺东街,众散走仅余士诚。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文后各题。
张罗彦,清苑人。父纯臣,由武进士历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生六子:罗俊、罗彦、罗士、罗善、罗喆、罗辅。举崇祯二年进士。累迁吏部文选郎中。杨嗣昌数借封疆事引用匪人,罗彦多驳正。帝疑吏部行私,厂卒常充庭,曹郎多罹谴者,罗彦独无所染。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给事中时敏奉使过其地,夜半欲入域,罗彦不许。十七年二月,贼逼京师,众议守御,罗彦兄弟与同知邵宗元等歃血盟誓死守。总兵官马岱谒罗彦曰:“贼分两道,一出固关,一趋河间。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罗彦曰:“诺。”诘旦,岱果杀妻孥十一人,率师去。罗彦等纠乡兵二千分陴守。罗俊守东城,罗彦西北,罗辅为游兵。公廪不足,出私财佐之。贼遣骑呼降,罗俊顾其下曰:“欲降者,取我首去。”后卫指挥刘忠嗣挺剑目:“有不从张氏兄弟死守者,齿此剑。”怒目,发上指。闻者咸愤厉,守益坚,贼为引却。已,闻京师变,众皆哭,北向拜,又罗拜相盟誓。而贼攻益急,域中多异议。罗彦曰:“小民无知,非鼓以大义,气不壮。”乃下令人缀崇祯钱一枚于项,以示戴主意。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贼死伤多,攻愈力。李建秦亲军为内应,城遂陷。罗俊犹持刀欲贼,刀脱,两手抱贼啮其耳;血淋漓口吻间。贼至益众,遂遇害。罗彦见贼入,急还家,大书官阶、姓名于壁,投缳死。
(节选自《明史·张罗彦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B.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C.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官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D.秩满/迁光禄少卿/被诬落/职归/罗彦少从父塞上/习兵事/初宫行人/奉使旋里/乡郡三被兵/佐当事/守御三著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厂是明代的内廷机构,也是特权监察机构、特务机关。东厂由明成祖朱棣创立。
B.行人,古文中可指“出行的人”“出征的人”“使者的统称”或者“官名”,含义丰富。本文中“初官行人”与《兵车行》“行人但云点行频”中的“行人”含义不同。
C.歃血,古代订立盟约时的一种仪式。古代举行盟会时,微饮牲血,或含于口中,或涂于口旁,以示信守誓言的诚意。
D.宫阶,指官员的等级次等,我国古代形成了完整的官阶制度,历代都分为九品十八级,每品又有正从之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罗彦为人正直,做官清廉。任职吏部文选司郎中期间,他多次对杨嗣昌用人不当进行批驳纠正;吏部许多官员因办事徇私而受到谴责,只有他没有受到牵连。
B.张罗彦出身军门,颇懂军事。他的父亲曾任官署参将、神机营左副将;他少年时便随父在边塞,熟悉军事,曾辅佐家乡官员御敌,立下功勋。
C.张罗彦积极防守,抵抗敌军。他集合民兵两干人分守城墙,积极抵御流贼的进攻;当官府仓库中钱粮不足时,他们兄弟取出自家私财进行资助。
D.张罗彦忠君爱国,为国捐躯。在流贼攻城猛烈、城中将吏意见不统一的时候,他将一枚崇祯钱币挂在自己的脖颈上,鼓舞士气;后流贼破城,他宁死不屈,上吊自杀。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吾当出屯蠡县扼其冲,先杀妻子而后往,其城守悉属公。
(2)贼谓罗彦主谋,呼其名大诟,且射书说降,罗彦不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