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卢之翰字维周,祁州人。之翰少笃学,家贫,客游单州,防御使刘乙馆于门下。乙徙钱塘,之翰随寓其郡。太平兴国四年,举进士,不得解,诣登闻自陈,诏听附京兆府解试。明年登第,解褐大理评事、知临安县,三迁殿中丞,通判洺州。
契丹入寇,之翰募城中丁壮,决漳、御河以固城壁,虏不能攻。吏民诣阙求借留。召还,迁太常博士,为河东转运副使,徙京西转运副使,改工部员工外郎。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平,还任。
之翰尝荐李宪为大理丞,宪坐赃抵死,之翰当削三任。时副使郑文宝议城清远军,又禁蕃商货盐,之翰心知其非便,以文宝方任事,不敢异其议。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寻复旧职。会调发刍粮翰灵州,诏分三道护送,命洛苑使白守荣、马绍忠领其事。之翰违旨擅并为一,为李继迁邀击于浦洛河,大失辎重。诏国子博士王用和乘传逮捕,系狱鞠问。之翰坐除名,贬许州司马。明年,起为工部员外郎、同勾当陕西转运使。真宗即位,复吏部员外郎,充转运使。以久次,召拜礼部郎中,赐金紫,复遣之任。
咸平元年,以疾命国子博士张志言代还。未几,复出为京西转运使。先是,朝廷议城故原州以张守备,之翰沮罢之,其后西鄙不宁,修革为镇戎军。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三年,授广南西路转运使。会广州索湘卒,就改太常太卿、知州事。之翰无廉称,又与转运使凌策不协,阴发其事。五年,徙知永州,未行,卒,年五十七。
(选自《宋吏·卢之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B.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C.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D.建议导潠河合/于淮达许州/以便漕运/以劳加户部员外郎/又改陕西转运使/迁吏部员外郎/至道初/李顺乱/蜀命兼西川安抚转运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解褐,指脱去布衣而换上官服,即开始做官。褐,可以用来指粗布或粗布衣服。
B.契丹,古国名,后来改国号为辽,先后与五代和北宋并立,与中原常发生争端。
C.贼,古时指偷东西的人,而一般称严重危害或背叛人民和国家的坏人为盗。
D.金紫,唐宋时将金鱼袋及紫衣称为金紫,是唐宋的官服和佩饰,也可用以指代贵官。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卢之翰少时家贫,读书专心刻苦。他年轻时虽然家庭较为贫穷,但喜欢读书,专心好学,刻苦勤奋,后在单州被防御使刘乙收为门客。
B.卢翰御敌有方,受到众人拥戴。他在任期间,恰逢契丹入侵,他果断采取有效措施,成功阻止了敌人的进攻,当地官员百姓到朝廷请求他留任。
C.卢之翰畏惧权贵,处事不当被贬。他明知郑文宝的一些做法不太恰当,却惧其职权而没有提出异议,后在运送粮草时违背朝廷旨意造成重大损失而被贬官。
D.卢之翰长久任职,担任多种官职。他任职期间一向廉洁奉公,又因任职时间较长,被任命为礼部郎中;因病离职回到朝廷,不久又出任京西转运使。
【小题4】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文宝得罪,之翰并前愆,左授国子博士,领使如故。
(2)之翰坐横议非便,黜知归州,便道之官,限五日即发。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11-06 10:07:37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楼钥字大防,明州环县人。隆兴元年,试南宫,有司伟其辞艺,欲以冠多士,策偶犯旧讳,知贡举洪遵奏,得旨以冠末等。投贽谢诸公,考官胡锋称之曰:“此翰林才也。”试教官,调温州教授,为救令所删定官,修《海熙法》。议者欲降太学释莫为中祀,钥曰:“乘舆临幸,于先圣则拜,武成则肃播,其礼异矣,可钧敌乎?”改宗正寺主簿,出知温州。属县乐清倡言方腊之变且复起,邑令捕数人归于郡。钥曰:“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编隶其为首者,而驱其徒出境,民言遂定。堂帖问故,钥曰:“苏洵有言: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丞相周必大心善之。迁给事中,朱焘以论忤韩侂胄,除职与郡。钥言:“熹鸿儒硕学陛下因耆者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筳。”不报。赵汝愚谓人曰:“楼公当今人物也,直恐临事少刚决耳。”及见其持论坚正,叹曰:“吾于是大过所望矣。”宁宗受禅,侂胄以知阁门事与闻传命,颇有弄权之渐,彭龟年力攻之。侂胄转一官,与在京宫观,龟年除待制,与郡。钥与林大中奏,乞留龟年于讲楚,或命侂胄以外祠。龟年竟去。寻知婺州,移宁国府,罢;仍夺职。告老至再,许之。侂胄诛,诏起钥为输林学士,迁吏部尚书兼输林侍讲。时钥年过七十,精敏绝人,词头下,立进草,院吏惊诧。位两府者五年,累疏求去。嘉定六年,年七十七,赠少师,谥宣献。

(节选自《宋史·列传第一百五十四》)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B.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C.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D.熹鸿儒硕学/陛下闵其耆老/当此隆寒/立讲不便/何如俾之内祠/仍令修史/少俟/春和复还讲筵。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宫,原为天区名,后指尚书省。宋代指礼部,掌管典礼事务、科举及官吏升迁等事。
B.释奠,古代学校陈设酒食以祭奠先圣先师的一种祭祀典礼。释奠礼属于“君师”之礼。
C.降兴、嘉定,均为年号。年号是帝王用以纪年的名称,一个皇帝可以使用多个年号。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妃嫔及其生育的皇子公主。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楼钥学富才高。他的文辞奇伟,应试时虽因犯讳而未能夺得桂冠,却得到考官的赏识;任温州教授时负责修订国家法令。
B.楼钥治政有方。他对造谣者的处置,既不违背律例,又有效地平息了谣言,使民心安定,也得到了丞相的赞赏。
C.楼钥优柔寡断。他在朱熹因得罪韩侂胄而被放到外地做官一事上,虽然替朱熹抱不平,却没有向皇帝上奏。
D.楼钥坚持正义。对于彭龟年因抨击韩侂胄作威作福而被任命为待制去外郡一事,他极力上奏主持公道。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罪之则无可坐,纵之则惑民。
(2)有乱之形,无乱之实,是谓将乱。不可以有乱急,不可以无乱弛。

同类题2

阅读下义,完成小题。

①史浩,字直翁,明州鄞县人。绍兴十四年登进士第。三十年,除权建王府教授。会金主亮犯边,下诏亲征。时两淮失守,建王抗疏请率师为前驱。浩力言:“太子不可将兵。”王大感悟,立俾浩草奏,请扈跸以供子职,辞意恳到。高宗方怒,览奏意顿释,知奏出于浩,曰:“真王府官也。”既而,殿中侍御史吴芾乞以皇子为元帅,先视师。上亦欲令王遍识诸将,遂扈跸如建康。

②三十二年,孝宗受禅,迁翰林学士。张浚将图恢复,浩与之异议,浩奏:“先为备御,是谓良规。傥听浅谋之士,兴不教之师,谓之恢复得乎?”隆兴元年,拜尚书右仆射,首言赵鼎、李光之无罪,岳飞之久冤,宜复其官爵,禄其子孙。悉从之。

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并及浩自是不召者十三年。起知绍兴府。持母丧归,服阕,知福州。五年,复为右丞相。枢密都承旨王抃建议以殿、步二司军多虚额,请各募三千人充之。已而殿前司辄捕市人,被掠者多断指,示不可用。军人怙众,因夺民财。浩奏:“尽释所捕,而禽军民首喧呶者送狱。”狱成议罪,欲取兵民各一人枭首以徇。浩曰:“始衅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等死,死国可乎?’是岂军人语。”上怒曰:“是比朕为秦二世也。”寻求去,拜少傅。

④十年,请老,除太保致仕。绍熙五年薨,年八十九,封会稽郡王。浩喜荐人才,尝拟陈之茂进职与郡,上知之茂尝毁浩,曰:“卿岂以德报怨耶?”浩曰:“臣不知有怨,若以为怨而以德报之,是有心也。”莫济状王十朋行事,诋浩尤甚,浩荐济掌内制,盖其宽厚类此。

(节选自《宋史·史浩》)

(注)①扈跸:指随侍、护卫皇帝出行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其子孙   (2)上知之茂尝
【小题2】为下列句中加点词语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
十朋亦疏史正志朋比
A.依附勾结B.与……成为朋友C.与人攀比D.与人同列
【小题3】第③段画曲线部分断句最正确的一项是( )
A.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B.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C.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D.先是浩因城瓜洲/白遣太府丞史正志/往视之/正志与浚论辩。
【小题4】把第③段画直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始畔者军人也,军法从事固当。若市人特与抗斗尔,可同罚乎?
【小题5】第②段中,“浅谋之士”是谁?史浩为什么说此人是浅谋之士?
【小题6】依据相关事迹,概括史浩的主要品质。
相关事迹
史浩的品质
为赵鼎等人伸冤
(1)
建议军人与市民不可同罚
(2)
举荐陈之茂、莫济
(3)
 

同类题3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各题。

萧韩家奴,字休坚,涅剌部人,中书令安抟之孙。少好学,弱冠入南山读书,博览经史,通辽、汉文字。统和十四年始仕。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误人,乃归直取牛。二十八年,为右通进,典南京栗园。重熙初,同知三司使事。四年,迁天成军节度使,彰愍宫使。帝与语,才之,命为诗友。尝从容问曰:“卿居外有异闻乎?”韩家奴对曰:“臣惟知炒栗:小者熟,则大者必生;大者熟,则小者必焦。使大小均熟,始为尽美。不知其他。”盖尝掌栗园,故托栗以讽谏。帝大笑。擢翰林都林牙,兼修国史。仍诏谕之曰:“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自是日见亲信,每入侍,赐坐。遇胜日,帝与饮酒赋诗,以相酬酢,君臣相得无比。韩家奴每见帝猎,未尝不谏。会有司奏猎秋山,熊虎伤死数十人,韩家奴书于册。帝见,命去之。韩家奴既出,复书。他日,帝见之曰:“史笔当如是。”帝问韩家奴:“我国家创业以来,孰为贤主?”韩家奴以穆宗对。帝怪之曰:“穆宗嗜酒,喜怒不常,视人犹草芥,卿何谓贤?”韩家奴对曰:“穆宗虽暴虐,省徭轻赋,人乐其生。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臣故以穆宗为贤。”十五年,诏制礼典,明礼义,正法度。韩家奴既被诏,博考经籍,自天子达于庶人,情文制度可行于世,不缪于古者,撰成三卷,进之。又诏译诸书,韩家奴欲帝知古今成败,译《通历》《贞观政要》《五代史》。时帝以其老,不任朝谒,拜归德军节度使。以善治闻。帝遣使问劳,韩家奴表谢。召修国史,卒,年七十二。

(节选自《辽史·萧韩家奴》,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B.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C.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D.文章之职/国之光华/非才不用/以卿文学/为时大儒/是用授卿以翰林之职/朕之起居/悉以实录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徙,改任官职,特定语境下可表示升职,如: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B.讽谏,用委婉的言语规劝,使其理解并接受自己的意见,用于下对上或平级之间。
C.翰林都林牙,是翰林院长官,多兼任修国史,记录皇帝的言行起居,进讲经史等。
D.酬酢,向客人敬酒称酬,向主人敬酒称酢,泛指交际应酬。这里指君臣诗文唱和。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韩家奴博学多才。他广泛地阅览经书史籍,通晓辽、汉文字;皇帝也因为他的出色才华而让他做了自己的诗友。
B.韩家奴善于劝谏。和皇帝闲谈时,他巧妙地劝谏皇帝,处事要像炒栗子一样掌握好火候,使事情尽善尽美。
C.韩家奴恪尽职守。皇帝秋山打猎,熊虎致使数十人伤亡,他如实记入史册,皇帝命他删去相关记录,他当即拒绝。
D.韩家奴治学严谨。皇帝诏令他编写礼典,他广泛考证经书典籍,编写出不和古制相违背的可以推行的礼仪制度。
【小题4】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家有一牛,不任驱策,其奴得善价鬻之,韩家奴不欲利己误人,乃归直取牛。
(2)终穆之世,无罪被戮,未有过今日秋山伤死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钱勰,字穆父。生五岁,日诵千言。十三岁,制举之业成。熙宁三年试应,既中秘阁选,廷对入等矣,会王安石恶孔文仲策,迁怒罢其科,遂不得第。以荫知尉氏县,授流内铨主簿。判铨陈襄尝登进班簿,神宗称之。襄曰:“此非臣所能,主簿钱勰为之耳。”明日召对,将任以清要官,安石使弟安礼来见,许用为御史。勰谢曰:“家贫母老,不能为万里行。”安石知不附己,命权盐铁判官,历提点京西、河北、京东刑狱。元丰定官制,勰方居丧。帝于左司郎中格自书其姓名,须终制日授之。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乃求吕端故事以行,凡馈饩非故所有者皆弗纳。归次紫燕岛,王遣二吏追饷金银器四千两。勰曰:“在馆时既辞之矣,今何为者?”吏泣曰:“王有命,徒归则死,且左番已受。”勰曰:“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还,拜中书舍人。元祐初,迁给事中,以龙图阁待制知开封府。老吏畏其敏,欲困以事,导人诉牒至七百,勰随即剖决,简不中理者,缄而识之,戒无复来,阅月听讼,一人又至,呼诘之曰:“吾固戒汝矣,安得欺我?”其人谰曰:“无有。”勰曰:“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宗室、贵戚为之敛手,虽丞相府谒吏干请,亦械治之。哲宗莅政,翰林缺学士,章惇三荐林希,帝以命勰,仍兼侍读。以尝行惇谪词,惧而求去。帝曰:“朕固知之,毋庸避也。”然惇极意排诋,讽全台攻之,言不已。罢知池州。卒于官,年六十四。讣未至,帝犹即其从弟景臻问安否。元符末,追复龙图阁学士。

(选自《宋史·钱勰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B.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C.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D.奉使吊高丽/外意颇谓/欲结之以北伐/勰入请使指/帝曰/高丽好文/又重士大夫家世/所以选卿/无他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制举,古代科举取士制度之一。除地方贡举外,由皇帝亲自诏试于殿廷,称“制举科”,简称“制举”。
B.御史是古代的官名。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职,负责监察朝廷和官吏,一直延续到清朝。
C.河北,文中泛指黄河以北地区,也称河内。《寡人之于国也》“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中的“河内”即此义。
D.从弟指堂房亲属。从兄,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长的;从弟,是伯父、叔父之子中比自己年幼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钱勰少年聪慧,为官有见识。他五岁时每天能背诵一千字,十三岁时完成了以制科取士的学业。他创建的登记值班的簿册,受到神宗的赏识。
B.钱勰深受重用,不依附权臣。皇上曾要任他以清要官,也曾在制定官制时因他守孝而给他预留职位。王安石想让钱勰依附他,被钱勰婉言谢绝。
C.钱勰清正廉洁,能坚持原则。他奉命出使高丽,凡是不应有的馈赠一概不接受。追来赠送金银器的官吏哭着让他接受,他最终也未违初衷。
D.钱勰为官机敏,处事很干练。在任开封府知府时,面对多达七百件的诉状,他从速决断,逐件审理,有要求复审的就复审。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左右番各有职,吾唯例是视,汝可死,吾不可受。”竟却之。
(2)“前诉云云,吾识以某字。”启缄示之,信然,上下皆惊咤。

同类题5

(题文)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许均,开封人,建隆中应募为龙捷卒,征辽州,以功补武病十将,赐锦袍、银带。开宝中,迁武骑副兵马使。从曹彬征金陵,率众陷水砦,流矢贯手。改本军使。从征河东,攻隆州城,先登,陷之,中八创。迁副指挥使,前后屡被赏赉。出屯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为乱,均从巡检使周莹悉擒杀之。
端拱初,指挥使。从李继隆、秦翰赴夏州。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又从石普击贼于原州牛栏砦,深入,获牛羊、汉生口甚众。普表上其功,迁第三军指挥使。
咸平初,以御前忠佐马军都军头戍秦州。王均之乱,遣乘传之蜀,隶雷有终麾下,守鱼桥门,又从秦翰追杀贼党于广都,降其众七千余。驿召授东西班都虞候、领顺州刺史。五年,稍迁散员都虞候。尝召见,访以北面边事,翌日,真拜磁州刺史、深州兵马钤辖。六年,改泾州驻泊部署。数月,知镇戎军。尝出巡警,至陇山木峡口,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俄以其不明吏治,用曹玮代之,徙为邠州驻泊部署,改永兴军部署。车驾将巡澶渊,诏均与知府向敏中及凤翔梁鼎同提总诸州巡检捕盗事,至河阳,召赴行在。
时有王长寿者,本亡命卒,有勇力,多计虑,聚徒百余。是春,抵陈留剽劫,县民捕之不获,朝廷遣使益兵,逐之澶、濮间。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均至胙城,长寿与其徒五千余人入县钞掠,均部下徒兵裼袒与斗。均以方略诱之,生擒长寿,斩获恶党皆尽。上以方御敌,未欲因捕贼奖均。但赏均部下卒,被伤者赐帛迁级焉。明年,追叙前劳,擢为本州团练使,寻出知代州。四年秋,均被疾,以米锐代还,未至而均卒。录其子怀忠为奉礼郎,怀信为侍禁。幼子怀德。
——选自《宋史列传第三十八》
【小题1】(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确的一项是
A.摘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B.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饿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C.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D.擒赵保忠/令均率兵卫守/改龙卫/第四指挥使俄屯夏州/贼来犯境/一日十二/战走之
【小题2】(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补,指古代官员职务调动,补充缺职或由候补而正式任命。文中涉及官职调动的词语有多处,如“徙为邠州驻泊部署”的“徙”,“寻出知代州”的“出”等。
B.咸平,是末真宗的年号。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一般由皇帝发起。一个皇帝所用年号少则一个,多则十几个。明清皇帝大多一人一个年号。
C.乘传,乘坐驿车,也指奉命出使或古代驿站用四匹下等马拉的车子。此文中的乘传是“乘坐驿车”的意思,与文中“车驾将巡澶渊”的“车驾”意思相同。
D.团练使,唐代官制,负责一方团练的军事官职。宋朝力采强干弱枝政策,团练使仅是虚衔。请州团练使为武臣之寄禄官,苏轼曾经担任过黄州团练副使。
【小题3】(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许均在建隆年间响应招募成为龙捷卒,征讨辽州。后来跟从曹彬征讨金陵,率领士兵攻陷水砦,被被流箭射穿手掌。
B.许均跟从征讨河东,攻打隆州城,率先登城,攻陷隆州,身受八处创伤。出京驻兵杭州,妖僧绍伦结党作乱,许均将作乱之人全部捕获斩杀。
C.许均跟从石普在原州牛栏砦攻击贼寇,深入敌营,获取牛羊、汉人俘虏非常多,石普上表呈上他的功劳,许均因功迁为第三军指挥使。
D.在与入县境抢劫的王长寿及其党羽作战时,许均部下步兵奋勇作战,许均用谋略活捉王长寿,皇帝当时只赏赐了许均部下,第二年,才追行叙功奖励许均之前的功劳。
【小题4】(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真宗以其无故离城,虑有狂寇奔突,诏书戒敕。
②会契丹南侵,夹河民庶惊扰,长寿结党愈众,人皆患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