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黄庭坚字鲁直,洪州分宁人。幼警悟,读书数过辄诵。舅李常过其家,取架上书问之,无不通,常惊,以为一日千里。举进士,调叶县尉。熙宁初,举四京学官,第文为优,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苏轼尝见其诗文,以为超逸绝尘,独立万物之表,世久无此作,由是声名始震。知太和县,以平易治。时课颁盐策①,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吏不悦,而民安之。
哲宗立,召为校书郎、《神宗实录》检讨官。《实录》成,擢起居舍人,丁母艰。庭坚性笃孝,母病弥年,昼夜视颜色,衣不解带,及亡,庐墓下,哀毁得疾几殆。服除,为秘书丞,兼国史编修官。章惇、蔡卞与其党论《实录》多诬,俾前史官分居畿邑以待问,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既而院吏考阅,悉有据依。庭坚书“用铁龙爪治河,有同儿戏”。至是首问焉。对曰:“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凡有问,皆直辞以对,闻者壮之。贬涪州别驾、黔州安置,言者犹以处善地为骫②法。以亲嫌,遂移戎州,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蜀士慕从之游,讲学不倦,凡经指授,下笔皆可观。
徽宗即位,起监鄂州税,知舒州,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丐郡,得知太平州。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挺之执政,转运判官陈举承风旨,上其所作《荆南承天院记》,指为幸灾,复除名,羁管宜州。三年,徙永州,未闻命而卒,年六十一。
庭坚学问文章,天成性得,陈师道谓其诗得法杜甫,学甫而不为者。善行、草书,楷法亦自成一家。与张耒、晁补之、秦观俱游苏轼门下,天下称为四学士,而庭坚于文章尤长于诗,蜀、江西君子以庭坚配轼,故称“苏、黄”。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其词有“瑰伟之文,妙绝当世,孝友之行,追配古人”之语,其重之也如此。初,游灊皖③山谷寺、石牛洞,乐其林泉之胜,因自号山谷道人云。
(选自《宋史·黄庭坚传》)
注:①盐策:征收盐税的政策法令。②骫(wěi):歪曲,枉曲。③灊 (qián)皖:今安徽省潜山县的潜山。
【小题1】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①读书数过辄诵 ②舅李常过其家
B.①以为一日千里 ②以为超逸绝尘
C.①举进士,     ②轼为侍从时,举以自代
D.①服除,为秘书丞 ②复除名,羁管宜州
【小题2】分别表现黄庭坚“淡泊”、“直率”品格的一组句子是
A.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时课颁盐策,诸县争占多数,太和独否
B.庭坚泊然,不以迁谪介意 庭坚时官北都,尝亲见之,真儿戏耳
C.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摘千余条示之,谓为无验证
D.以吏部员外郎召,皆辞不行    庭坚在河北与赵挺之有微隙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分析和概括正确的一项是
A.黄庭坚幼时聪明过人,读书很快就能背下来,舅舅对他检测之后惊讶不已,认为他才智出众。后来黄庭坚考中进士,他的文章才华深受文彦博、苏轼等人的赏识。
B.黄庭坚奉命修订《神宗实录》,他据实直书,却被章敦、蔡卞及其党羽诬陷。面对盘问,他照实回答,毫无顾忌,因此被一再贬官,但他处之泰然。
C.黄庭坚在河北时与赵挺之有些不和,赵挺之掌权后,挟嫌报复,指使心腹陈举抓住黄庭坚《荆南承天院记》中的问题大做文章,乘机将他除名管制。
D.该传记前三段按照时间顺序介绍了黄庭坚的生平、性格等方面,最后一段重点介绍他的文学成就,材料翔实,结构清晰,比较全面地展示了一代名人的风貌。
【小题4】把第I卷中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和文言课文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教授北京国子监,留守文彦博才之,留再任
(2)且陛下春秋高,法令亡常,大臣亡罪夷灭者数十家,安危不可知,子卿尚复谁为乎?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7-06-15 05:14:54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董槐,庭植,濠州定远人。槐貌甚伟,广颡而丰颐,又美髯,论事慷慨,自方诸葛亮、周瑜。父永,遇槐严,闻其自方,怒而嘻曰:“不力学,又自喜大言,此狂生耳,吾弗愿也。”槐心愧,乃益自摧折,学于永嘉叶师雍。
嘉定六年,登进士第,调靖安主簿。丁父忧去官。嘉定十四年,起为广德军录事参军,民有诬富人李桷私铸兵结豪杰以应李全者,郡捕系之狱,槐察其枉,以守,守曰:“为反者解说,族矣。”槐曰:“吏明知狱有枉,而挤诸死地以傅于法,顾法岂谓诸被告者无论枉不枉,皆可杀乎?”不听。顷之,守以忧去,槐摄通判州事,叹曰:“桷诚枉,今不为出之,生无由矣。”乃为翻其辞,明其不反,书上,卒脱桷狱。
嘉熙元年,出知常州。后三日,提点湖北刑狱。常德军乱,夜纵火而噪。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乱者曰:“将军马彦直夺吾岁请,吾属将之偿,不为乱也。”槐坐马上,召彦直斩马前,乱者还入伍中。明日,乃捕首乱者七人戮诸市,而彦直之家。三年,知江州。秋,流民渡江而来归者十余万,议者皆谓:“方军兴,郡国急储粟,不暇食民也。”槐曰:“民,吾民也,发吾粟之,胡不可?”至者如归焉。
帝日乡用槐,槐言事无所隐,意在于格君心之非而不为容悦。帝问修太乙祠,则对曰:“土工洊起,民于征发,非所以事天也。”帝问边事,对曰:“外有敌国,则其计先自强。自强者人畏我,我不畏人。”槐每奏,帝辄称善。宝祐三年,拜右丞相兼枢密使。槐自以为人主所拔,苟可以利安国家无不为,然务先大体。任人先取故旧之在疏远者,在官者率满岁而迁,嗜进者始不说矣。
景定二年,特授判福州、福建路安抚大使,固辞。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诸生以夜中对,遂。赠太子少师,谥文清。
(选自《宋史·董槐传》,有删改)
注①李全:南宋叛将。   ②请:军饷。   ③乡用:重用,信任。   ④洊(jiàn):再度。
【小题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槐察其枉,以守    白:报告
B.吾属将之偿 责:要求
C.发吾粟之  振:救济
D.民于征发  罢:停止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B.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C.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D.三年五月二十八日/既夕/天大雨烈风雷电/槐起/衣冠而坐麾妇人出/为诸生说《兑》/《谦》二卦/问夜如何/
【小题3】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又称“表字”,在本名之外另取字。对平辈或尊辈称字是出于礼貌和尊敬,古人幼时命名,男女到成年时便可取字。
B.丁父忧,指遭逢父亲丧事。封建社会,在职官员若父母去世,须辞官回到祖籍为父母守孝三年,守孝结束后即官复原职。
C.赙,拿钱财帮助别人办理丧事。古代丧葬礼隆重,耗费财力多,死者的上司、或亲戚朋友等常拿财物帮助丧家办理丧事。
D.薨,“死”的讳称。《礼记》:“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卒,士曰不禄,庶人曰死”,反映了古代严格的等级制度。
【小题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董槐相貌堂堂,知错能改。他少时谈论事情,慷慨激昂,但他自视甚高,父亲对此很生气,他惭愧后也能及时改正错误。
B.董槐明察秋毫,为人正直。他在广德任职时,李桷受人诬陷被抓入狱,董槐与太守据理力争,最终太守上书为李桷翻了案。
C.董槐临危不乱,处事果断。常德发生兵乱,董槐查明事件原因后,当即斩杀了侵占士兵军饷的将军马彦直,兵乱得以平息。
D.董槐善待百姓,颇受赏识。任职江州时渡江而来的流民至者如归;皇帝经常向他询问事情,他每次上奏,皇帝都称赞很好。
【小题5】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槐骑从数人于火所,且问乱故。
(2)槐自以为人主所拔,苟可以利安国家无不为。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李虚己,字公受。父寅,仕江南李氏。江南国除,伪官皆入留京师。举进士,起家为衢州司理参军。母老,弃官以归。虚己亦中进士第,知遂州。时太宗励精政事,尝手书累二十余纸,日:“公勤洁己、奉法除奸、惠爱临民者,乃可书为劳绩,月给奉以实钱。”命有司择群臣以治最闻者赐之,仍谕日:“除奸之要,在乎奉法,不可因以生事。”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日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遂赐五品服,又赐其祖母钱五十万,命儒臣遍阅所批诏。虚己请罢其妻封以授祖母,诏悉封之,世以为荣。
会遣使察川峡吏能否,而州多不治,唯虚己与薛颜等数人,以能任职称。以便亲,请通判豫章。是时寅已谢归,春秋高,寅母尚无恙,虚己双舆迎侍。寅至豫章,乐其山水,曰:“此可以终吾身也。”遂临州之东湖,筑第宇以居。虚己累迁兵部郎中。求补外,真宗称其儒雅循谨,特迁右谏议大夫。迁尚书工部侍郎。求分司南京,卒。初,虚己分司南京而归。其虚舟仕至余干县令,坐法免官,不复言仕。
初,太宗既赐虚己钱,翌日,以语宰相日:“虚己诗思可嘉,予钱五十缗矣。”宰相对以所予乃五十万,帝知其误,由是诏群臣以章献者閣门勿受,皆由中书、门下阅而上之。然论者谓虚己父子笃行,家甚贫,虽人主一时之误,殆天赐也。寅事亲孝,治家有法,闺门之内肃如也。虚己以孝友清慎世其家。
虚己喜为诗,数与同年进士曾致尧及其婿晏殊唱和。初,致尧谓日:“子之词诗虽工,而音韵犹哑。”虚己未悟。后得沈休文所谓“前有浮声,则后须切响”,遂精于格律。有《雅正集》十卷。
(选自《宋史·李虚己传》,有删改)
(注)①江南国:南唐。②浮声:平声。切响:仄声。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旬,正确的一项是(  )
A.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B.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C.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D.时虚己被赐/因献诗自陈父子遭遇/荣及祖母/帝悦/为批其纸尾曰/虚己学古/入官荣亲/事生奉书/为郡欲布新规/朕得良二千石矣/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南国,即南唐,五代十国时期李氏在江南建立的政权,后主是著名词人李煜。
B.古代朝廷中分职设官,各有专司,所以可用“有司”来指称朝廷中的某些官员。
C.古代极重长幼之序,用伯、仲、叔、季表示兄弟排行次序,“季”表示排行第四。
D.格律,文中指诗、词、曲等关于字数、句数、对偶、平仄、押韵等方面的格式和规则。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虚己政绩突出。他因政绩突出获得太宗亲笔书写的勉励官吏的书法;朝廷派人考察川峡官吏的治理能力,他获得好评。
B.李虚已孝顺长辈。他继承父亲孝顺的传统;请求免掉妻子的封号而把封号赐给自己的祖母;他为侍奉长辈请求到豫章任职。
C.李虚已深受赏识。皇帝提拔他,并给他优待;皇帝要奖赏他五十缗钱,宰相认为应该奖赏五十万缗钱,皇帝同意了宰相的意见。
D.李虚己喜欢作诗。李虚己多次和曾致尧、晏殊唱和,曾致尧指出李虚己诗词的不足,李虚己没有明白,后来有所领悟,精通格律。
【小题4】翻译下列句子。
(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
(2)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韩缜字玉汝。登进士第,签书南京判官。仁宗以水灾求直言,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词极剀切。前此,武臣不执亲丧。缜建言:“三年之服,古今通制;晋襄衰墨从戎,事出一时。”遂著令,自崇班以上听持服。参知政事孙抃持禄充位;内侍史志聪私役皇城亲从。缜皆极论之。帝为罢抃,而正志聪罪。迁侍御史、度支判官。夏谅祚死,子秉常嗣,遣使求封册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入知审官西院、直舍人院。以兄绛执政,改集贤殿修撰、盐铁副使,以天章阁待制知秦州。熙宁七年,辽使萧禧来议代北地界。召缜馆客,遂报聘,令持图致辽主,不克见而还。知开封府,禧再至,复馆之。诏乘驿诣河东,与禧分画,以分水岭为界。复命,赐袭衣、金带。哲宗立,拜尚书右仆射兼中书侍郎。首相蔡确与章惇谋诬东朝,及确为山陵使,缜暴其奸状,由是东朝及外廷悉知之。确使还,欲以其属高遵惠、张琎、韩宗文为美官。缜曰:“遵惠为太后从父;琎者,中书郎璪之弟;宗文,臣侄也。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乃止。元祐元年,御史中丞刘挚、谏官孙觉、苏辙、王觌,论缜才鄙望轻,在先朝为奉使,割地六百里以遗契丹,边人怨之切骨,不可使居相位。章数十上,罢为观文殿大学士。请老,为西太一宫使;以太子太保致仕。绍圣四年卒,年七十九。

注①崇班:官名,即内殿崇班,宋代武臣阶官。②封册:天子封赐王侯之文书。③西太一宫:道教庙宇,宋仁宗天圣年间所建。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B.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C.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D.朝廷方责夏人不修职贡/欲择人诘其使/缜适陛辞/神宗命之往/缜至驿问罪使者/引服/迨夜奏上/帝喜/改使陕西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持服,即居丧守孝。服制是指死者亲属按照与其血缘关系的亲疏尊卑,穿戴不同等差的丧服制度。
B.牒,中国古代百姓往来文书的文种名称之一,指用竹或木制成的短简,将其编连在一起称为牒。
C.金带,金饰的腰带。古代帝王、后妃、文武百官所服腰带,有革、金、玉、银等差别,其制度各代不同,亦多变易。
D.观文殿大学士,宋代官名。皇祐元年置,由曾任宰相大臣担任。无职掌,仅出入侍从备顾问。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韩缜性情耿直,光明磊落。他在皇帝征求水灾的意见时,言语犀利地提出个人见解;在任命官员的问题上,他反对任用和君主、大臣关系密切的人。
B.韩缜弘扬美德,推行孝道。在武臣不守丧礼的问题上,他用为父母守孝三年是古今通行的礼制来阐述观点,皇帝最终采纳了他的建议。
C.韩缜直言无私,一心为国。对一些无所作为的高官和滥行职权的人,他极力批判,皇上最终罢免了这些人。
D.韩缜有礼有节,讲究谋略。在对待辽使的问题上,韩缜始终礼遇对方;在对待蔡确的问题上,他选择在恰当的时机揭露其罪状。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缜上疏曰:“今国本未立,无以系天下心,此阴盛阳微之应。”
(2)今擢用非次,则是君臣各私其亲,何以示天下?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乾道四年(1168年),通判建康府。寻知谭州兼湖南安抚。盗连起湖湘,弃疾悉讨平之。遂奏疏曰:“夫民为国本,而贪吏迫使为盗,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之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申饬州县,以惠养元为意,有违法贪冒者,使诸司各扬其职,无徒按举小吏以应故事,自为文过之地。”诏奖谕之。

诏委以规画,乃度马殷营垒故基,起盖察栅,招步军二千人,马军五百人,傔人在外,战马铁甲皆备。先以缗钱五万于广西买马五百匹,诏广西安抚司岁带买三十匹。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经度费巨万计,弃疾善斡旋,事皆立办。议者以聚敛闻,降御前金字牌,俾日下住罢,弃疾受而藏之,出责监办者,期一月飞庞营栅成,违坐军制。如期落成,开陈本末,绘画激进,上遂释然。军成,雄镇一方,为江上诸军之冠。

差知隆兴府兼江西安抚。时江右大饥,诏任责荒政。始至,榜通衢曰:“闭案者配,强案者斩。”次令尽出公家官钱,银器,召官吏、儒生、商贾、市民举有干实者,量借钱物,逮其责领运案,不取子钱,期终月至城下发桌。于是连樯而至,其直自减,民赖以济。时信守谢源明乞米救助,幕属不从,弃疾曰:“均为赤子,皆王民也。”即以米舟十之三予信。帝嘉之,进一秩。

弃疾豪爽尚气节,识拔英俊,所交多海内知名士。弃疾尝同朱熹游武夷山,赋《九曲程歌》。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旦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弃疾雅善长短句,悲壮激烈,有《稼轩集》行世。

(选自《宋史·辛弃疾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B.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C.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D.熹没/伪学禁方严/门生故旧至无送葬者/弃疾为文往哭之曰/所不朽者/垂万世/名孰谓公死/凛凛犹生/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建康,今南京市的古称。与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中的“建康”不同。
B.奏疏,臣子向皇帝的奏折,其中可报告工作、歌功颂德、议礼论学陈政要、言兵事。
C.缗钱,可以指用绳穿连成串的钱;在汉代也可以作为计算税课的单位;又可泛指税金。
D.长短句,文中指词。词是一种韵文文体,萌芽于南朝,兴起于隋唐,盛行于宋代。
【小题3】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自为文之地 文:掩饰
B.一月飞虎营棚成 期:约定
C.其自减 直:直接
D.善长短句 雅:一向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欲望陛下深思致盗为由,讲求弭盗之术,无徒恃平盗之兵。
(2)时枢府有不乐之者,数沮挠之,弃疾行愈力,卒不能夺。
【小题5】根据文意简要概括辛弃疾形象特点。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问题。
陆游字务观,越州山阴人。年十二能诗文,补登仕郎。锁厅荐送第一,秦桧孙埙适居其次,桧怒,至罪主司。明年,试礼部,主司复置游前列,桧黜之,由是为所嫉。桧死,始赴福州宁德簿,以荐者除敕令所删定官。
时杨存中久掌禁旅,游力陈非便,上嘉其言,遂罢存中。中贵人有北方珍玩以进者,游奏:“陛下以‘损’名斋,自经籍翰墨外,屏而不御。小臣不体圣意,辄私买珍玩,亏损圣德,乞严行禁绝。”
和议将成,游又以书白二府曰:“江左自吴以来,未有舍建康他都者。驻跸临安出于权宜,形势不固,馈饷不便,海道逼近,凛然意外之忧。一和之后,盟誓已立,动有拘碍。今当与之约,建康、临安皆系驻跸之地,北使朝聘,或就建康,或就临安,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时龙大渊、曾觌用事,游为枢臣张焘言:“觌、大渊招权植党,荧惑圣听,公及今不言,异日将不可去。”焘遽以闻,上诘语所自来,焘以游对。上怒,出通判建康府,寻隆兴府。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久之,通判夔州。
王炎宣抚川、陕,辟为干办公事。游为炎陈进取之策,以为经略中原必自长安始,取长安必自陇右始。当积粟练兵,有衅则攻,无则守。吴璘子挺代掌兵,颇骄恣,倾财结士,屡以过误杀人,炎莫谁何。游请以玠子拱代挺。炎曰:“拱怯而寡谋,遇敌必败。”游曰:“使挺遇敌,安保其不败。就令有功,愈不可驾驭。”及挺子曦僭叛,游言始验。
范成大帅蜀,游为参议官,以文字交,不拘礼法,人讥其颓放,因自号放翁。后累迁江西常平提举。江西水灾。奏:“拨义仓振济,檄诸郡发粟以予民。”召还,给事中赵汝愚驳之,遂被贬。起知严州,过阙,陛辞,上谕曰:“严陵山水胜处,职事之暇,可以赋咏自适。”再召入见,上曰:“卿笔力回斡甚善,非他人可及。”除军器少监。
游才气超逸,尤长于诗,晚年再出为韩侂胄撰《南园阅古泉记》,见讥清议,朱熹尝言:“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盖有先见之明焉。嘉定二年卒,年八十五。
(节选自《宋史·陆游传》,有删改)
注①驻跸(bì):帝王出行沿途暂住。②觌:dí。
【小题1】对下列各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补登仕郎 荫:因祖宗功德
B.有北方珍玩 市:买
C.时龙大渊、曾觌用事  用事:掌权
D.寻隆兴府 易:降职
【小题2】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B.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C.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D.其能太高/迹太近/恐为有力者所牵挽不/得全其晚节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陆游,年少时就擅长诗文,后来和秦桧孙子秦埙等人一起参加科举,陆游被锁厅推荐为第一名,这遭到了秦桧的嫉妒,秦桧很是愤怒,以至于惩办了当时的主考官。
B.陆游常向皇帝奏疏。杨存中长久掌管戍守京城的军队,陆游在疏中力陈其不当;京城中有些达官贵人购买珍宝玉器献给皇帝,陆游认为这有损圣上之德,请求严行禁绝。这些意见都得到了皇上的赞赏。
C.陆游在王炎手下做事时,认为要经营治理中原必要从长安开始,因此他建议王炎储备粮草、训练军队,只要有机会就发起进攻,敌人不来就做好防守工作。
D.陆游认为龙大渊、曾觌招揽大权,集结私党,用花言巧语迷惑圣上的听闻。皇上从枢臣张焘那里听到这番话后很生气,把陆游贬为建康府通判。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如此则我得以暇时建都立国,彼不我疑。
(2)言者论游交结台谏,鼓唱是非,力说张浚用兵,免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