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毅,智烈,南阳湖阳人也。毅累叶将门,少习武善射。侯景之乱,毅率部曲随叔父文皎援台。文皎于青溪战殁,毅将宗族子弟赴江陵,仍隶王僧辩,讨河东王萧誉,以功除假节、威戎将军、右中郎将。代兄俊为梁兴太守,领三州游军,随宜丰侯萧循讨陆纳于湘州。军次巴陵,营顿未立,纳潜军夜至,薄营大噪,营中将士皆惊扰,毅独与左右数十人,当营门力战,斩十馀级,击鼓申命,众乃定焉。以功授持节、通直散骑常侍、贞威将军,封夷道县伯,食邑三百户。寻除天门太守,进为侯,增邑并前一千户。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高祖受禅,毅与弟樊猛举兵应王琳,琳败奔齐,太尉侯瑱遣使招毅,毅率子弟部曲还朝。天嘉二年,授通直散骑常侍,仍随侯瑱进讨巴、湘。累迁武州刺史。太建初,转丰州刺史,封高昌县侯,邑一千户。入为左卫将军。五年,众军北伐,毅率众攻广陵楚子城,拔之,击走齐军于颍口,齐援沧陵,又破之。七年,进克潼州、下邳、高栅等六城。及吕梁丧师,诏以毅为大都督,进号平北将军,率众渡淮,对清口筑城,与周人相抗,霖雨城坏,毅全军自拔。寻迁中领军。十一年,周将梁士彦将兵围寿阳,诏以毅为都督北讨前军事,率水军入焦湖。寻授镇西将军、都督荆、郢、巴、武四州水陆诸军事。十二年,进督沔、汉诸军事,以公事免。十三年,征授中护军。寻迁护军将军、荆州刺史。
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及隋兵济江,毅谓仆射袁宪曰:“京口、采石,俱是要所,各须锐卒数千,金翅二百,都下江中,上下防捍。如其不然,大事去矣。”诸将咸从其议。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节选自《陈书·列传二十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B.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C.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D.后主即位/进号征西将军/改封逍遥郡公/邑三千户/馀并如故入/为侍中/护军将军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字,古人成年取字,和名使用有别。一般晚辈或属下只许称尊长的字而不呼其名。
B.假节,假以符节,持节,皇帝将节借给执行临时任务的臣子使用,用后会被收回。
C.爵,又称爵位,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赏,旧说周代有王、侯、伯、子、男五种。
D.部曲,本为军队编制及私兵之称,后又为家仆之称。身份高于奴婢,有私财,无独立户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樊毅出身显贵,年少多才。他家世代将门,年少就习武射箭。侯景叛乱时,随叔父樊文皎支援台城。
B.樊毅胆识过人,勇毅无比。陆纳夜间偷袭,军营混乱,樊毅与左右数十人,竭力奋战,力阻外敌。
C.樊毅身经百战,功劳赫赫。樊毅与弟弟率兵响应侯瑱,也曾随侯瑱进军巴、湘,还曾击败齐军。
D.樊毅高瞻远瞩,深谋远虑。在隋朝军队进逼时,樊毅分析了当时形势,力主重兵护卫京口、采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及西魏围江陵,毅率兵赴援,会江陵陷,为岳阳王所执,久之遁归。
(2)会施文庆等寝隋兵消息,毅计不行。京城陷,随例入关,顷之卒。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8-11-12 01:52:31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张种,字士苗,吴郡人也。种少恬静,居处雅正,不妄交游,傍无造请,时人为之语曰:“宋称敷、演,梁则卷、充①。清虚学尚,种有其风。”仕梁王府法曹,迁外兵参军,以父忧去职。服阕,为中军宣城王府主簿。种时年四十余,家贫,求为始丰令,入除中卫西昌侯府西曹掾。时武陵王为益州刺史,重选府僚,以种为征西东曹掾,种辞以母老,抗表陈请,为有司所奏,坐黜免。

侯景之乱,种奉其母东奔,久之得达乡里。俄而母卒,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及景平,司徒王僧辩以状奏闻,起为贞威将军、治中从事史,并为具葬礼,葬讫,种方即吉。僧辩又以种年老,傍无胤嗣,赐之以妾,及居处之具。

贞阳侯僭位,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敬帝即位,迁御史中丞,天嘉元年,除左民尚书。迁侍中,领步兵校尉,以公事免,白衣兼太常卿,俄而即真。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仆射徐陵尝抗表让位于种曰:“臣种器怀沈密,文史优裕,东南贵秀,朝庭亲贤,克壮其猷,宜居左执。”其为时所推重如此。太建五年卒,时年七十,赠特进,谥曰元子。

种仁恕寡欲,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太建初,女为始兴王妃,以居处僻陋,特赐宅一区,又累赐无锡、嘉兴县侯秩。尝于无锡见有重囚在狱,天寒,呼出曝日,遂失之,世祖大笑,而不深责。有集十四卷。

(注释)①敷、演和卷、充均为人名。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B.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C.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D. 种时年五十/而毁瘠过甚/又迫以凶荒/未获时葬/服制虽毕/而居处饮食/恒若在丧/
【小题2】下列对文中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除,有开除官职之意,如“除廷尉卿、太子中庶子”;左迁,指官员降职。
B. 白衣,白色衣服,古代平民穿白衣,故用“白衣”指代平民,亦指无功名或无官职的士人。
C. 丁父忧:遭遇父亲丧事,丁忧守制原指遇到父母丧事要离官守丧。
D. 谥,指古代的皇帝、贵族、大臣、杰出官员或其他有地位的人死后所加的带有或褒或贬意义的称号。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种因为父亲去世,去职而回家守丧;母亲去世后,他因哀伤过度而消瘦得很厉害。
B. 张种很有才干。他先后在多个皇帝手下担任多种职务,无论担任什么职务,他都尽心尽职,总是受到当权者的表彰和提拔。
C. 张种很受当时的人推重。仆射徐陵曾上书朝廷直言让位给张种,说他是德才兼备之士,能干大事,适合官居左丞相。
D. 张种为人富有同情心。他在无锡时,看见一个判了重罪的犯人关在狱中,而这时天气寒冷,张种就让犯人出来晒太阳。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 种沈深虚静,而识量宏博,时人皆以为宰相之器。
(2) 虽历居显位,而家产屡空,终日晏然,不以为病。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世祖讳蒨,字子华,始兴昭烈王长子也。少沈敏有识量,美容仪,留意经史,举动方雅,造次必遵礼法。高祖甚爱之,常称“此儿吾宗之英秀也”。侯景之乱,乡人多依山湖寇抄,世祖独保家无所犯。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入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起家为吴兴太守。时宣城劫帅纪机、郝仲等各聚众千余人,侵暴郡境,世祖讨平之。高祖北征广陵,使世租为前军,每战克捷。高祖受禅,立为临川郡王。及周文育、侯安都败于沌口。高祖诏世祖入卫,军储戎备,皆以委焉。高祖崩,遗照征世租入纂,即皇帝位于太极前殿。天康元年春二月丙子,诏曰:“联以寡德,纂承洪绪,日昃劬劳,思弘景业,而政道多昧,黎庶未康,兼疹患淹时,亢阳累月,百姓何咎,实由朕躬,念兹在兹,痛如疾首。可大赦天下,改天嘉七年为天康元年。”
癸酉,世祖疾甚。是日,崩于有觉殿。遗诏曰:“联疾苦弥留,遂至不救,修短有命,夫复何言。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今方隅乃定,俗教未弘,便及大渐,以为遗恨。社稷任重,太子可即君临,王侯持相,善相辅明翊,内外协和,勿违朕意!山陵务存俭速。”谥曰文皇帝。世祖起自艰难,知百姓疾苦。国家资用,务从俭约。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也。一夜内刺闺取外事分判者,前后相续。每鸡人伺漏,传更签于殿中,乃敕送者必投签于阶石上,令枪然有声,云“吾虽眠,亦令惊觉也。”若此者多焉。
(节选自《陈书·世祖陈蒨本纪》)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租乃得出赴高相营/
B.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C.及高祖举义兵/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最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D.及高祖举/义民侯景遣使收世祖及衡阳献王/世祖乃密袖小刀/冀因人见而害景/至便属吏故/其事不行/会景败/世祖乃得出赴高祖营/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受禅,中国上古时期推举部落首领的一种方式,文中指新皇帝承受旧皇帝让给的帝位,中国的王朝更替,也有以禅让之名行夺权之实的。
B.丙子,为干支之一。干支纪年法,以十天干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组成六十个基本单位,在中国古代用来纪年、纪月、纪日等。此处指纪日。
C.大赦,中国古代封建帝王以施恩为名赦免犯人,特指在皇宫有重大喜庆活动时,如登基、改元、立皇后或太子、封禅、郊祀、打胜仗等,常常大赦天下。
D.更签,中国古代计时的符牌。自昏后至次晨旦前这一时段的五更制计时法,以竹、木制成,上刻更、点,按时由专人递送到重要场所。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世租举止端方,勇保家人。他举止大方高雅,行事遵循礼法:侯景叛乱时,乡间混乱,贼匪凭借山湖地势抢掠乡里人,只有他能保护家人不受侵犯。
B.世祖平定寇乱,功劳显赫。他平定宜城的乱军头目纪机、郝仲等;随高祖北征,每战必胜;周文育、侯安都战败后,他管理军队储备和警戒事务。
C.世祖兢兢业业,爱惜百姓。在位期间,他时时体恤百姓艰辛,优心民生疾苦,不忘平乱安国、弘扬教化,临死还因自身所做不足而遗憾不已。
D.世祖勤于政务,崇尚俭朴。他为国家日夜操劳,还命令伺时的人将更签投掷出声,即使自己睡着也能惊醒;国家用费他定依俭约原则,遗诏要求坟陵俭朴。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但王业艰难,频岁军旅,生民多弊,无忘愧惕。
(2)主者奏决,妙识真伪,下不容奸,人知自励矣。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王亮字奉叔,琅邪临沂人,晋丞相导之六世孙也。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拜驸马都尉。齐竟陵王子良开西邸,才俊以为士林馆,使工图画其像,亮亦预焉。迁中书侍郎、大司马从事中郎,出为衡阳太守。南土卑湿,辞不之官,迁给事黄门侍郎。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时齐明帝作相,闻嘉之,引为领军长史,甚见赏纳。及即位,累迁太子中庶子,尚书吏部郎,诠序著称,迁侍中。

建武末,为吏部尚书。是时尚书右仆射江祏管朝政,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亮自以身居选部,每持异议。始亮未为吏部郎时,祏帝之内弟,故深友祏,祏为之延誉,益为帝所器重;至是与祏情好携薄,祏昵如初。及祏遇诛,群小放命,凡所除拜,悉内宠,亮更弗能止。外若详审,内无明鉴,其所选用,拘资次而已,当世不谓为能。既而东昏肆虐,淫刑已逞,亮倾侧取容,竟以免戮。

义师至新林,内外百僚皆道迎,未能拔者,亦路送诚款,亮独不遣。及城内既定,独推亮为首。亮出见高祖,高祖曰:“颠而不扶,安用彼相。”而弗之罪也。高祖受禅,迁侍中,引参佐命,封豫宁县公。天监二年,转左光禄大夫。元日朝会万国,亮辞疾不登殿,设馔别省,语笑自若。数日,诏公卿问讯,亮无疾色,御史中丞乐蔼奏大不敬,论弃市刑。诏削爵废为庶人

四年夏,高祖宴于华光殿,谓群臣曰:“朕日昃听政,思闻得失。卿等可谓多士,宜各尽献。”尚书左丞范缜起曰:“司徒谢朏本有虚名,陛下擢之如此,前尚书令王亮颇有治实,陛下弃之如彼,是愚臣所不知。”高祖变色曰:“卿可更余言。”缜固执不已,高祖不悦。

亮因屏居闭扫,不通宾客。遭母忧,居丧尽礼。八年,诏起为秘书监,俄加通直散骑常侍,数日迁太常卿。九年,转中书监,加散骑常侍。年卒。谥曰炀子。

陈吏部尚书姚察曰:孔子称“殷有三仁,微子去之,箕子为之奴,比干谏而死(注)”。王亮居乱世,势位见矣。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及奉兴王,蒙宽政,为佐命,固将愧于心。其自取废败,非不幸也。易曰:“非所据而据之,身必危。”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惜哉!

(取材于《梁书》卷十六)

(注)商纣王无道,微子劝说无用而离开;箕子劝说不听,便披发装疯,被降为奴;比干规谏而被处死。
【小题1】下列对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才俊以为士林馆 延:邀请
B.凡所除拜,悉内宠   由:经由
C.亦路送诚款 间:有时
D.宜各尽献 替:废弃
【小题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南土卑湿     不物喜,不以己悲
B.闻嘉之  太守归宾客从也
C.祏昵如初     曾不知老将至
D.未能拔者     距院东五里
【小题3】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亮以名家子,宋末选尚公主:王亮因为是名家子弟,宋末被选拔娶公主为妻
B.多所进拔,为士子所归:(江祏)多次进宫选拔人才,被士子们所信服
C.诏削爵废为庶人:皇帝下令削去王亮的官爵,将他废为庶人
D.其于取舍,何与三仁之异欤:他对于取舍的把握,怎么会与三位仁者如此不同呢
【小题4】将下面的句子译为现代汉语。
①寻拜晋陵太守,在职清公有美政。
②颠而不扶,安用彼相。
【小题5】根据选文及相关内容,完成(1)(2)题。
(1)王亮死后,谥为“炀子”。《礼记》中说“闻其谥,知其行也”,《逸周书·谥法解》中说“去礼远众曰炀”,请结合选文,简要说明皇帝赐给王亮这一谥号的理由。
(2)谥号,分为官谥和私谥。如《红楼梦》中“贤孝才德”的(甲) (姓名),谥号为贤淑贵妃,此为官谥;如东晋诗人(乙) (姓名),谥号为靖节先生,此为私谥。
【小题6】姚察认为“亮之进退,失所据矣”。意思是王亮在仕途上的进退失当,在于他失去了所应凭借的“仁”的标准。你是否同意姚察的观点?请结合选文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各题。
昔汉宣帝以为“政平讼理,其帷良二千石乎!”前史亦云:“今之郡守,古之诸侯也。”故长吏之职,号为亲民,是以导德齐礼,移风易俗,咸必由之。高祖逮践皇极,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剖符为吏者,往往承风焉。若新野皮苹诸任职者,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庾荜,字休野,新野人也。父深之,宋雍州刺史。荜年十岁,遭父忧,居丧毁瘠,为州党所称。弱冠,为州迎主簿,举秀才,累迁安西主薄、尚书殷中郎驃骑功曹史。博涉群书,有口辩。齐永明中,与魏和亲,以荜兼散骑常侍报使,还拜散骑侍郎,知东宫管记事。郁林王即位废,庾荜掌中书诏诰,出为荆州别驾。仍迁西中郎语议参军,复为州别驾。前后纲纪,皆致富饶。荜再为之,清身率下,杜绝请托,布被蔬食,妻子不免饥寒。明帝闻而嘉焉,手软褒美,州里荣之。高祖平京邑,霸府建,引为骡骑功曹参军,迁尚书左丞。出为辅国长史、会稽郡丞、行郡府事。时值凋弊之后,百姓凶荒,所在谷贵,米至数千,民多流散,荜抚循甚有治理。唯守公禄,清节逾厉,至有经日不举火。太守永阳王闻而债之,荜谢不受。天监元年,卒,停尸无以殓,枢不能归。高祖闻之,诏踢绢百匹、米五十斛。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时荜为州别驾,益忽蔼。及高祖践阼,蔼以西朝勋为御史中丞,荜始得会稽行事,既耻之矣;会职事微有谴,高祖以蔼其乡人也,使宣旨侮之,荜大愤,故发病卒。
(节选自《梁书·良吏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B.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C.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D.初/荜为西楚望族/早历显官/乡人乐蔼有干用/素与荜不平/互相陵竞蔼/事齐豫章王嶷/嶷薨/蔼仕不得志自步兵校尉/求助戍归荆州/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剖符,文中指帝王命将领统兵时,将调兵的符节剖分为二,君臣各执一半,作为凭证。
B.和亲指封建统治者与周边民族政权首领之间出于各种各样目的面达成的政治联姻。
C.纲纪常指社会的秩序和国家的法纪,也指公府及州郡主簿等官,文中指荆州别驾。
D.古代庙寝堂前两阶,主阶在东,称阼阶。践阼原指走上阵阶主位,后指即位、登基。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庾荜为人子颇孝顺,富有才华。他十岁时为父守孝,哀伤过度面消廋不已,受到当地人的称赞;他被举荐为秀才,数次升任;他博览群书,极有口オ。
B.庾荜为官清正廉,获得认可。他以清廉为下属做表率,杜绝请托,穿布衣,吃粗饭,妻子儿女难免受饥寒之苦,明帝听说后褒奖他,州里人以他为荣。
C.庾荜任职颇有政绩,律己甚严。他在地方上任职,百姓在饥荒中大多流离失所,他抚慰百姓,政绩显著;他平时只靠俸禄生活,不接受馈赠。
D.庾荜与乐蔼有芥蒂,愤恨而死。他原本瞧不起乐蔼,后因自己职事有失应受责罚,高祖知道乐蔼是他同乡,就让乐落去劝说他,因此他十分生气,导致发病离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话。
(1)躬览庶事,求民之瘼。每选长吏,务简廉平,皆召见御前,亲勋治道。
(2)以经术润饰吏政,或所居流惠,或去后见思,盖后来之良吏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