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下列小题。

渔歌子·荻花①秋

[五代]李珣②

荻花秋,潇湘夜,橘洲佳景如屏画。碧烟中,明月下,小艇垂纶③初罢。

水为乡,篷作舍,鱼羹稻饭常餐也。酒盈杯,书满架,名利不将心挂。

(注)①荻花:似芦苇,秋天常开紫花。②李珣:五代词人。前蜀灭亡后,词人不仕后蜀而“志在烟霞慕隐沦”,从蜀中乘船沿长江东下,经巫峡,入湖湘,在湖南、湖北一带生活了一段时期,这首《渔歌子》便是作于此时期。③垂纶:垂钓。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A.“渔歌子”为本词词牌名,“荻花秋”为词题。词牌名提示,本词描绘的是江边渔人的生活;从词题则可知,本词内容是描写秋日风光。
B.同样是描写湘江秋景图,本词与***的《沁园春·长沙》在描写的景物内容上不同,本词写秋日湘江夜晚之景,毛词写秋日湘江白天之景。
C.江边荻花、江上碧烟,天空明月、水面小艇,本词选取的景物精致秀雅,词作意境清朗明丽,与《沁园春·长沙》绚烂大气、辽阔苍茫的意境不同。
D.词作上片写景。“橘洲佳景如屏画”总写橘洲秋夜之美。“碧烟中”三句,将镜头渐次拉近,云烟飘渺,月光皎洁,镜头最后定格在船上的垂钓者身上。
E.词作下片重在议论抒情,“鱼羹稻饭常餐也”一句,表达了对长期以水为乡,以船为家的渔人清苦生活的深切同情。
【小题2】本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词句试作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8-05-17 09:01:1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短文,完成小题。
孙泰,山阳人,少师皇甫颖,操守颇有古贤之风。泰妻即姨妹也。先是姨老矣,以二子为托,曰:“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姨卒,泰娶其姊。或诘之。泰曰:“其人有废疾,非泰不可适。”众皆伏泰之义。尝于都市遇铁灯台,市之,而命洗刷,却银也。泰亟往还之。中和中,将家于义兴,置一别墅,用缗钱二百千。既半授之矣,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居两月,泰回,停舟徒步,复以余资授之,俾其人他徙。于时睹一老妪,长恸数声。泰惊悸,召诘之,妪曰:“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子孙不肖,为他人所有,故悲耳。”泰怃然久之,因绐曰:“吾适得京书,已别除官,固不可驻此也,所居且命尔子掌之。”言讫,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唐摭言》卷七)
【小题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
A.非泰不可适。 适:到。B.俾其人他徙。    俾:使。
C.老妇常逮事翁姑于此……   逮:赶上。D.因绐曰…… 绐:欺骗。
【小题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A.①其长损一目  ②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B.①市之,而命洗刷 ②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C.①于时睹一老妪   ②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D.①泰怃然久之,因绐曰    ②蒙故业,因遗策
【小题3】以下六句话,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能表现孙泰有古贤之风的一组是( )
①其长损一目,汝可娶其女弟。 ②姨卒,泰娶其姊。
③泰亟往还之。 ④解维而逝,不复返矣。
⑤将家于义兴。 ⑥泰游吴兴郡,约回日当诣所止。
A.①②⑥B.①④⑤C.③⑤⑥D.②③④
【小题4】下列对文意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认为孙泰在婚姻问题上敢于违背姨妈的嘱咐,勇于自主,有反封建意识。
B.本文认为孙泰买了一个灯台,叫卖主给洗刷,孙泰照付费,不让人吃亏。
C.本文认为孙泰在婚姻、买物、让房等事情上,表现出损己益人的品德。
D.本文认为孙泰买房不但分文不欠,而且为房主移别处做官感到怃然,心地实在善良。

同类题4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一)
王勃字子安,绛州龙门人。勃六岁解属文,构思无滞,词情英迈,与兄勔、剧,才藻相类。父友杜易简常称之曰:“此王氏三株树也。”沛王贤闻其名,召为沛府修撰,甚爱重之。诸王斗鸡,互有胜负,勃戏为《檄英王鸡》文。高宗览之,怒曰:“据此,是交构之渐!”即日斥勃,不令入府。久之,补虢州参军。
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有官奴曹达犯罪,勃匿之,又惧事泄,乃杀达以塞口。事发,当诛,会赦除名。时勃父福畴为雍州司户参军,坐勃左迁交趾令。
上元二年,勃往交趾省父。渡南海,堕水而卒,时年二十八。
初,吏部侍郎裴行俭有知人之鉴。李敬玄尤重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与王勃等四人,必当显贵。行俭曰:“士之致远,先器识而后文艺。勃等虽有文才,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杨子沉静,应至令长,余得令终为幸。”果如其言。
(选自《旧唐书卷一百九十文苑上》)
(二)
父福畴坐是左迁交趾令。勃往省觐,途过南昌,时都督阎公新修滕王阁成,九月九日大会宾客,宿命其婿作序以夸客。因出纸笔遍请客,莫敢当,至勃,欣然不辞。都督怒,起更衣,遣吏伺其文辄报。一再报,话益奇,乃矍然曰:“天才也!”请遂成文,极欢罢。勃属文,初不精思,先磨墨数升,则酣饮,引被覆面卧,及寤,援笔成篇,不易一字,时人谓勃为腹稿。
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皆以文章齐名,天下称“王、杨、卢、骆”,号“四杰”。炯尝曰:“吾愧在卢前,耻居王后。”议者谓然。
(选自《唐才子传》《新唐书卷二百一文艺上》)
(三)
王勃著《滕王阁序》,时年十四。都督阎公不之信。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公大怒,拂衣而起,专令人伺其下笔。第一报云:“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公曰:“是亦老生常谈。”又报云:“星分翼轸,地接衡庐。”公闻之,沉吟不言。又云:“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公矍然而起,曰:“此真天才,当垂不朽矣!”遂亟请宴所,极欢而罢。
(选自《唐摭言》卷五)
【小题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据此,是交构之渐 渐:兆头
B.勃恃才傲物,为同僚所嫉   物:事物
C.事发,当诛,会赦除名     当:应当
D.而浮躁浅露,岂享爵禄之器耶 器:器物
【小题2】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
勃虽在座,而阎公意属子婿孟学士者为之,已宿构矣。及以纸笔巡让宾客,勃不辞。
A.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B.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C.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嘱托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预先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巡视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D.王勃虽然在座,但阎公本想让女婿孟学士来写这篇文章,已经在头天晚上就构思好了。等到(阎公)拿纸笔在宾客间来回推让时,王勃并不推辞谦让。
【小题3】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A.王勃六岁时就才情过人,与其兄王勔、王剧才华相当。兄弟三人为父亲的朋友杜易简所赞赏。他写文章时的独特习惯,给世人留下了“腹稿”的典故。
B.王勃因官奴曹达而获罪,他的父亲也被连累贬谪倒非常偏远的交趾。王勃前往探望父亲路过南昌时,参与了盛会并写下了著名的《滕王阁序》。
C.当时吏部侍郎裴行俭认为,王勃将不如杨炯显赫富贵,能善终就是万幸。果然,后来王勃专门写了《檄英王鸡》严厉批评诸王,结果差点被诛杀。
D.王勃与杨炯、卢照邻、骆宾王并称“初唐四杰”。但对于他们的排位先后,杨炯很有意见,并不心服口服。
【小题4】翻译下列文言句子。
(1)衡下车,治威严,整法度。视事三年,上书乞骸骨。
(2)武帝嘉其义,乃遣武以中郎将使持节送匈奴使留在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