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小题
浣溪沙·蓼岸风多橘柚香
(五代)孙光宪
蓼岸风多橘柚香。江边一望楚天长。片帆烟际闪孤光。    
目送征鸿飞杳杳,思随流水去茫茫。兰红波碧忆潇湘。
(注)潇湘:引《山海经·中山经》:娥皇女英因思舜而随之,终不返死於湘水。
【小题1】上阕“一望”二字颇能传神,表现了主人公顷刻间由_______转为________的情绪变化。
【小题2】本诗是如何表达情感的?请结合下阕作赏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1-13 06:46:1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杨再思,郑州原武人也。少举明经,授玄武尉。充使诣京师,止于客舍。会盗窃其囊装,再思邂逅遇之,盗者伏罪,再思谓曰:“足下当苦贫匮,至此无行。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盗者斋去,再思初不言其事,假贷以归。累迁天官员外郎,历左右肃政台御史大夫。延载初,守鸾台侍郎、同凤阁鸾台平章事。证圣初,转凤阁侍郎,依前同平章事,兼太子右庶子。寻迁内史,自弘农县男累封至郑国公。

再思自历事三主,知政十余年,未尝有所荐达。为人巧佞邪媚,能得人主微旨,主意所不欲,必因而毁之,主意所欲,必因而誉之。然恭慎畏忌,未尝忤物。或谓再思曰:“公名高位重,何为屈折如此?”再思曰:“世路艰难,直者受祸。苟不如此,何以全其身哉!”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再思对曰:“昌宗往因合练神丹,圣躬服之有效,此实莫大之功。”则天甚悦,昌宗竟以复职。时人贵彦范而贱再思也。时左补阙戴令言作《两脚野狐赋》以讥刺之,再思闻之甚怒,出令言为长社令,朝士尤加嗤笑。再思为御史大夫时,张易之兄司礼少卿同休尝奏请公卿大臣宴于司礼寺,预其会者皆尽醉极欢。同休戏曰:“杨内史面似高丽。”再思欣然,请剪纸自贴于巾,却披紫袍,为高丽舞,萦头舒手,举动合节,满座嗤笑。又易之弟昌宗以姿貌见宠幸,再思又谀之曰:“人言六郎面似莲花;再思以为莲花似六郎,非六郎似莲花也。”其倾巧取媚也如此。

长安四年,以本官检校京兆府长史,又迁检校扬州大都督府长史。中宗即位,拜户部尚书,兼中书令,转侍中,以宫僚封郑国公,赐实封三百户。又为册顺天皇后使,赐物五百段,鞍马称是。时武三思将诬杀王同皎,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再思俄复为中书令、吏部尚书。景龙三年,迁尚书右仆射,加光禄大夫。其年,赠特进、并州大都督,陪葬乾陵,谥曰恭。

(选自《旧唐书卷四十·列传第五》)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B.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C.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D.长安末/昌宗既为法司所鞫/司刑少卿桓彦范断解其职/昌宗俄又抗表/称冤/则天意将申理昌宗/廷问宰臣曰/昌宗于国有功否/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明经,汉朝出现的选举官员的科目,汉武帝时开始设立,唐时期与进士科成为科举的基本科目。
B.延载,与文中的“证圣”“长安”“景龙”皆为唐朝皇帝年号,古代皇帝在国家遇到一些大事要事时一般都要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以有多个年号。
C.户部尚书,六部中户部的最高级长官,是掌管全国矿冶、土地、赋税、财政收支的大臣。
D.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大官死去,也可以用于皇帝的高等级嫔妃和所生育的皇子,或者封王的贵族。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杨再思非常善良。他到京师出差,被小偷偷窃包袱,后来这个小偷又被杨再思碰见,小偷认罪后,杨再思没有追究他的罪责。
B.杨再思屈折全身。他在朝廷任职经历了三主,虽名高位重,但他总是迎合皇帝的心意,他认为这样才能保全自己。
C.杨再思谄媚权贵。在一次宴会中,张氏兄弟戏弄杨再思,说他长的像高丽人,杨再思便贴纸披袍跳起高丽舞来迎合他们。
D.杨再思得以善终。杨再思管理政事十来年,从来没有为朝廷推举有才干的人,但一直深受皇帝宠幸,死后还被追赠,而且赐陪葬乾陵。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速去勿作声,恐为他人所擒。幸留公文,余财尽以相遗。
(2)再思与吏部尚书李峤、刑部尚书韦巨源并受制考按其狱,竟不能发明其枉,致同皎至死,众冤之。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赵彦昭者,甘州张掖人也。父武孟,初以驰骋佃猎为事。尝获肥鲜以遗母母泣曰汝不读书而佃猎如是吾无望矣竟不食其膳。武孟感激勤学,遂博通经史。举进士,官至右台侍御史,撰《河西人物志》十卷。

彦昭少以文辞知名。中宗时,累迁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三品,兼修国史,充修文馆学士。景龙四年,金城公主出降吐蕃赞普,中宗命彦昭为使,彦昭以既充外使,恐失其宠,殊不悦。司农卿赵履温私谓曰:“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彦昭曰:“计将安出?”履温因为阴托安乐公主密奏留之,中宗乃遣左骁卫大将军杨矩代彦昭而往。

睿宗时,出为凉州都督,为政清严,将士以下皆动足股栗。又为宋州刺史,入为吏部侍郎,又为刑部尚书、关内道持节巡边使、检校左御史台大夫。

彦昭素与郭元振、张说友善。及萧至忠等伏诛,元振、说等称彦昭先尝密图其事,乃以功迁刑部尚书,封耿国公,赐实封一百户。殿中侍御史郭震奏:“彦昭以女巫赵五娘左道乱常,托为诸姑,潜相影援。既因提挈,乃践台阶。驱车造门,著妇人之服;携妻就谒,申犹子之情。于时南宪直臣,劾以霜宪,暂加微贬,旋登宠秩。同恶相济,一至于此。乾坤交泰,宇宙再清,不加贬削,法将安措?请付紫微黄门,准法处分。”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

(节选自《旧唐书》)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 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B.尝获肥/ 鲜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是/ 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C.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 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其膳
D.尝获肥鲜/ 以遗母/ 母泣曰/ 汝不读书而佃猎如/ 是吾无望矣/ 竟不食/ 其膳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经史:按经史子集的图书分类,经部包括儒家经典和文字学方面的书籍,史部包括各种历史书和某些地理书。
B.累迁:“迁”指官职的调动,既可以是升职,也可以是贬官,“左迁”指升职,“累迁”则是指多次升职。
C.吏部:古代“三省六部”制中的一个重要部门,负责掌管天下文官的任免、考课、升降、勋封、调动等事务。
D.实封:唐朝封户有虚实之别,虚封之国并无疆土,封户亦徒有虚名;只有实封,才能享有所得封户之租税。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赵武孟早年不读书,后来受到他母亲的激发勤奋苦学,最终考中进士,做了右台侍御史。
B.金城公主出嫁,赵彦昭充当外使,他心中很不高兴,通过赵履温向金城公主求情而得免。
C.郭震弹劾赵彦昭,说赵彦昭运用女巫赵五娘的旁门左道扰乱纲常,应当按照法律给予处置。
D.萧至忠等被杀,郭元振、张说等提出赵彦昭先前曾与他们一起密谋其事,于是赵彦昭因此加官进爵。
【小题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公,国之宰辅,而为一介之使,不亦鄙乎?
(2)俄而姚崇入相,甚恶彦昭之为人,由是累贬江州别驾,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