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各题。
元日田家
薛 逢
南村晴雪北村梅,树里茅檐晓尽开。
蛮榼出门儿妇去,乌龙迎路女郎来。
相逢但祝新正寿,对举那愁暮景催。
长笑士林因宦别,一官轻是十年回。
[注] ①本诗作于诗人被贬官四川之时。②蛮榼:酒器。③乌龙:晋朝时,有以“乌龙”为家犬命名者。后世以乌龙代指犬。④士林:此处指读书人。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诗首联描写了南村和北村不同的风景。在元日这天,家家户户很早就打开了家门。
B.诗歌前三联写出当地淳朴的民风。元日百姓的生活热闹却又不失田园生活特有的宁静。
C.“但”字写元日这一天百姓相逢之后只彼此祝福健康长寿,也暗含了诗人对自己的告诫。
D.“暮景”一词含义丰富,既指一日之“暮”,也可指一生之“暮”。
【小题2】本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6 05:11:59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送别杜审言

(唐)宋之问

卧病人事绝,嗟君万里行。河桥不相送,江树远含情。

别路追孙楚,维舟吊屈平。可惜龙泉剑,流落在丰城。

(注)①孙楚,西晋文学家,名重一时,但“多所凌傲,缺乡曲之誉”,年四十始参镇东军事。②《晋书•张华传》:“斗牛之间,常有紫气。豫章雷焕曰:‘宝剑之气,上彻于天。’华问在何郡?焕曰:‘在豫章丰城。’即补焕丰城令。焕到县掘狱基,入地四丈余,得一石函,光气非常。中有双剑,并刻题,一曰龙泉,一曰太阿。是夕斗牛间气不复见焉。”
【小题1】对这首诗的理解,不恰当的两项是
A.首联写诗人卧病在家,社会交往甚少,自不免孤零寂寞之感;偏偏这时又传来了友人因贬谪而远行的消息,更是惆怅倍增。
B.“嗟”字用得好,自然而又蕴藉丰富:有惜别的含义,因同知己离别而怅惘;也表达出了伤怀之感,为故人被贬而引发的感伤更加浓厚。
C.一个“嗟”字表达了慨叹之情,由友人的被贬而感慨宦海沉浮,宠辱无常。渲染了一种悲凉沉重的气氛,达到了“此时无声胜有声”的艺术效果。
D.“江树远含情”一句别开生面,写出了诗人送别友人时的情景,形象而含蓄地写出了自己与友人的深厚情谊,照应了标题“送别”二字。
E.律诗要求中间两联对仗,这首诗的第二联对偶虽不甚工致,但流走匀称,宛转如意,说明诗人于此重在达意抒情,而不拘泥于形式上的刻意求工,体现了此诗舒展自由的特色。
【小题2】这首诗后四句接连用典,表达了诗人哪些思想感情?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 下列小题。
省试湘灵鼓瑟①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②,常闻帝子灵。
冯夷③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①本诗是诗人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湘灵鼓瑟: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②云和:地名,出产乐器。③冯夷: 传说中的河神名。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全诗通过曾听—客听—远近听—苍梧怨—水风悲等多层次多角度的描写,形象地再现了湘灵——娥皇和女英寻夫不遇鼓瑟所弹奏的乐音。
B.开头两句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 描写女神弹奏如泣如诉哀伤乐曲。
C.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摹写音乐时使用的表现手法,跟白居易的《琵琶行》有异曲同工之妙,都采用了通感的手法,使音乐形象生动感人。
D.“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和着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洞庭湖。
【小题2】这首诗的最后两句,历来为人称道,有人评价得自“鬼谣”,有人评价“信乎神助”……请你结合全诗,简要赏析这两句的妙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