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题首页
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这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①
岑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
②
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那,奈何。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尾联“江上蝉鸣空满耳”,以景结情,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空满耳”与杜甫《蜀相》“隔叶黄鹂空好音”的“空”都是“白白的,徒然”之意。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2-26 05:05:38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回答问题。
宿铁关西馆
岑参
马汗踏成泥,朝驰几万蹄。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
塞迥心常怯,乡遥梦亦迷。那知故园月,也到铁关西。
注:①铁关:即铁门关,今新疆焉耆回族自治县西。②天倪:天边。
(1)本诗体裁是________,题材是_______,作者与_______并称。
(2)联系全诗,概括诗人“心常怯”的原因。
(3)赏析颔联“雪中行地角,火处宿天倪”的艺术效果。
同类题2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张子尉南海
岑 参
不择南州尉,高堂有老亲。
楼台重蜃气,邑里杂鲛人。
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岭春。
此乡多宝玉,慎莫厌清贫。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
A.首联表明诗人对友人忧国忧民,甘愿辞别年迈的父母双亲,到遥远的海南做官的高尚品质的赞美。
B.“邑里杂鲛人”,诗人想象友人将会与鲛人来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凉。
C.颈联写出南海的地理特点,因紧邻大海多雨而发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开如春的景象。
D.颈联中的“暗”字,隐喻官场黑暗;“明”字,是祝福友人仕途柳暗花明,前程似锦。
E.尾联是诗人对朋友语重心长的警示。在反腐倡廉的今天,仍然充满着正能量。
【小题2】本诗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诗人对友人复杂的感情,请你结合全诗进行分析。
同类题3
阅读下面一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奉和中书舍人贾至早朝大明宫
①
岑参
鸡鸣紫陌曙光寒,莺啭皇州春色阑。
金阙晓钟开万户,玉阶仙仗拥千官。
花迎剑佩
②
星初落,柳拂旌旗露未干。
独有凤凰池上客
③
,阳春一曲和皆难。
(注)①此诗是唱和之作。中书舍人贾至作诗一首,岑参、杜甫、王维都作了和诗。②剑佩:带剑、垂佩绶,此指禁卫军的武装。③凤凰池上客:指贾至。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A.“鸡鸣”“曙光”在交代早朝时间的同时,也是从听觉、视觉角度写景。
B.第二句写“莺啭”“春色”,描绘京城早春时节清晨的景色,形象鲜明。
C.颔联写早朝,由此联可以想象皇宫的金碧辉煌和早朝场面的气势恢宏。
D.尾联有恭敬、谦逊意味,也流露出和王维等诗人一同和诗的真实感受。
E. 这首诗语言朴实,蕴藉深沉,是酬和之作又不媚俗,不失礼仪和雅致。
【小题2】人们对“花迎剑佩星初落,柳拂姓旗露未干”这一联颇为赞赏,请赏析这一句的精妙之处。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客舍悲秋有怀两省旧游呈幕中诸公
①
岑 参
三度为郎便白头,一从出守五经秋。
莫言圣主长不用,其那
②
苍生应未休。
人间岁月如流水,客舍秋风今又起。
不知心事向谁论,江上蝉鸣空满耳。
注:①大历四年(769),岑参在嘉州刺史任满后滞留蜀中。由于戎泸间受乱军阻路,只好折回成都,此诗即作于成都客舍,此时离诗人去世仅四五个月的时间。②其那:那,奈何。
【小题1】下面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A.首联“三度为郎”“一从出守”两句自叙平生,概括了诗人的仕途经历。这里说“三”是言其为多数,且与下文“五”字不重复。
B.颔联承首联诉平生感慨,“长不用”指平生不是“为郎”,便是“出守”,流露出作者不被重用却不敢抱怨的矛盾心理和对仕途的关心。
C.颈联“客舍秋风今又起”,点出题目“客舍悲秋”,写出了诗人寄居成都客舍的情景,融凄凉的情感于萧瑟的秋景之中。
D.本诗为诗人在成都客舍向幕中诸公倾诉情怀之作,叙事抒情,感情深沉凄切,格调慷慨悲凉,读来不禁令人唏嘘长叹。
【小题2】本诗流露出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同类题5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后面各题。
九日使君席奉饯卫中丞赴长水
岑参
节使横行西出师,鸣弓擐甲羽林儿。
台上霜风凌草木,军中杀气傍旌旗。
预知汉将宣威日,正是胡尘欲灭时。
为报使君多泛菊,更将弦管醉东篱。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认为使君内心高洁,为了报答使君的知遇之恩,要多种菊花,待菊花盛开,请使君欣赏。
B.“鸣弓”即张弓发箭发出声音;“擐甲”指穿上甲胄;“羽林儿”指禁军士卒,这里指卫中丞所率的精锐士兵。
C.将士们出征,场面威武整肃,“台上”与“军中”相对应,“台上”句写的是上将的怒色。
D.本诗以汉喻唐,点明了对阵双方,用“汉将”指代唐朝出征军队,用“胡尘”指代唐军所攻打的对象,充满了壮志豪情。
【小题2】诗歌以“更将弦管醉东篱”结尾,运用什么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简要分析。
相关知识点
文章作者
中国古代文学
隋唐
岑参(715-770)
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