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翟銮,字仲鸣,举弘治十八年进士。嘉靖中,累迁礼部右侍郎。六年春,廷推阁臣。帝意在张孚敬,弗与。命再推,乃及銮。中贵人多誉銮者,帝遂逾次用之。杨一清以銮望轻,请用吴一鹏、罗钦顺。帝不许,命銮入直文渊阁。銮初入阁,一清辅政, 既而孚敬与桂萼入,銮皆谨事之。孚敬、萼皆以所赐银章密封言事,銮独无所言。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帝心爱之。一清、萼、孚敬先后罢,銮留独秉政者两月。其后李时入,位居銮上,銮亦无所怫。帝数召时、銮入见,尝问:“都察院拟籍谷大用资产,当乎?”时曰:“所拟不中律。”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帝曰:“大用乱政先朝,正奸党也。”銮曰:“陛下,即天也。春生秋杀,何所不可。”帝卒从重拟。丁生母忧归。服阕,久不召。夏言居政府,銮与谋召己。会帝将南巡,虑塞上有警,议遣重臣巡视,言等因荐銮充行边使。二十一年,言罢,銮为首辅,进少傅、谨身殿。严嵩初入,銮以资地居其上,权远出嵩下,而嵩终恶銮,不能容。会銮子汝俭、汝孝同举二十三年进士,嵩遂属给事中劾其有弊。帝怒,下吏部、都察院。銮疏辨,引西苑入直自解。帝益怒,勒銮父子为民,而下主考及乡试主考诏狱,并杖六十,褫其官。銮初辅政,有修洁声。中持服家居,至困顿不能自给。其用行边起也,诸边文武大吏俱郊迎,恒恐不得当銮意,馈遗不赀。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又为其子所累,讫不复振。逾三年卒,年七十。 
(节选自《明史·翟銮传》)
[注]①献替,即献可替否,给君主提出建议。
【小题1】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B.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C.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D.銮曰/按律/籍没止三条/谋反叛逆及奸党耳/不合/三尺法何以信天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累迁”也可说是迁累,都指多次升迁,在古代多指变动官职,一般不涉及贬职、降职等官位变化情况。
B.“服阙”指守丧期结束,脱下孝服。
C.“乡试”,明清两代每三年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的一次考试,在秋八月举行。主考官由皇帝委派。考后发布正、副榜,正榜所取的称贡士,第一名叫解元。
D.《明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是一部纪传体断代史,记载了自朱元璋至明崇祯二百多年的历史。它虽有曲笔,但仍得到后世史家的好评。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翟銮深受赏识,得到皇帝的重用。廷推阁臣时,皇帝意在张孚敬,但群臣不赞成,皇帝要求再次推荐,翟銮得以被任用,后入直文渊阁。
B.翟銮为人谦抑,对皇帝多有顺从。李时后入阁,地位却高过他,他没有不满;查抄谷大用资产一事,他始终赞同皇帝看法,认为可以重惩。
C.翟銮地位虽高,仍遭到严嵩打击。他作首辅大臣时,两个儿子一同考中进士,严嵩指使别人借此弹劾他营私舞弊,以致他们父子被勒为民。
D.翟銮有修洁声,但未能始终如一。他在居家守丧时,贫困到了不能自给的地步;被起用为行边使后,接受文武官员的馈赠多得无法计数。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诘之,则顿首谢曰:“陛下明圣,臣将顺不暇,何献替之有。”
(2)事竣,归装千辆,用以遗贵近,得再柄政,声誉顿衰。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2-28 04:29:05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1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花云,怀远人。貌伟而黑,骁勇绝伦。至正十三年杖剑谒太祖于临濠。奇其才,俾将兵略地,所至辄克。太祖将取滁州,率数骑前行,云从。猝遇贼数千,云翼太祖,拔剑跃马冲阵而进。贼惊曰:“此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兵至,遂克滁州。太祖渡江,云先济。既克太平,以忠勇宿卫左右。擢总管,徇镇江、丹阳、丹徒、金坛,皆克之。过马驮沙,剧盗数百遮道索战。云且行且斗三日夜,皆擒杀之。太祖立行枢密院于太平,擢云院判。命趋宁国,兵陷山泽中八日,群盗相结梗道。云操矛鼓噪出入,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还驻太平,陈友谅以舟师来寇。云与元帅朱文逊结阵迎战,文逊战死。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城陷,贼缚云,云奋身大呼,缚尽裂,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骂曰:“贼非吾主敌,盍趣降!”贼怒,碎其首,缚诸樯丛射之,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年三十有九。太祖即吴王位,追封云东丘郡侯,立忠臣祠祀之。方战急,云妻郜祭家庙,挈三岁儿,泣语家人曰:“城破,吾夫必死,吾义不独存,然不可使花氏无后,若等善抚之。”云被执,郜赴水死。侍儿孙瘗毕,抱儿行,被掠至九江。孙夜投渔家,脱簪珥属养之。及汉兵败,孙复窃儿走渡江,遇偾军(注)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逾年达太祖所。孙抱儿拜泣,太祖亦泣,置儿膝上,曰:“将种也。”赐儿名炜。其五世孙请于世宗,赠郜贞烈夫人,孙安人,立祠致祭。
(节选自《明史•花云传》)
(注)偾军:溃败的军队。
【小题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剑谒太祖于临濠 杖:拿着
B.猝遇贼数千,云太祖 翼:保护
C.贼非吾主敌,盍降 趣:归顺
D.镇江、丹阳、丹徒、金坛 徇:攻占、掠取
【小题2】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花云艺高人胆大的一组是
①拔剑跃马冲阵而进 ②黑将军勇甚,不可当其锋
③斩首千百计,身不中一矢 ④贼缚云,云奋身大呼
⑤起夺守者刀,杀五六人   ⑥骂贼不少变,至死声犹壮
A.①②④B.②③⑥C.①③⑤D.④⑤⑥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花云与贼寇奋力抗争,至死不屈。花云驻守太平时,陈友谅率水师攻破城池,元帅朱文逊战死,他被俘;花云临危不惧,在被杀的当口,仍高声痛骂贼寇。
B.花云勇猛超群,他的才能深受太祖赏识。至正十三年他拜见太祖,曾在遇险时挺身而出使太祖免于难;此后又多次带兵打仗,建立显赫战功,得到太祖提拔。
C.花云的妻子决心为丈夫殉节。花云妻子看到战况紧急,知道丈夫生命危险,表示自己决不独活,将三岁的儿子托付给家中仆人;花云被俘后,妻子没水而死。
D.花云的儿子花炜历经艰险后安全存活。花云妻子死后,侍儿抱起花炜逃命,被掠至九江,侍儿将他托养在渔家,后来又带他渡江,一年后才来到太祖身边。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贼攻三日不得入,以巨舟乘涨,缘舟尾攀堞而上。
(2)遇偾军夺舟弃江中,浮断木入苇洲,采莲实哺儿,七日不死。

同类题2

(一)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詹同,字同文,初名书,婺源人。幼颖异,学士虞集见之曰:“才子也。”以其弟槃女妻之。至正中,举茂才异等,除郴州学正。遇乱,家黄州。仕陈友谅为翰林学士承旨。太祖下武昌,召为国子博士,赐名同。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通贯,同学识淹博,讲《易》《春秋》最善。应教为文,才思泉涌,一时莫与并。迁考功郎中,直起居注。会议袷禘礼,同议当,遂用之。洪武元年,与侍御史文原吉、起居注魏观等循行天下,访求贤才。还,进翰林直学士,迁侍读学士。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帝尝与侍臣言:声色之害甚于鸩毒,创业之君为子孙所承式,尤不可不谨。同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四年,进吏部尚书。六年,兼学士承旨,与学士乐韶凤定释奠先师乐章。又以渡江以来,征讨平定之迹,礼乐治道之详,虽有纪载,尚未成书,请编《日历》。帝从之,命同与宋濂为总裁官,吴伯宗等为纂修官。七年五月书成,自起兵临濠至洪武六年,共一百卷。同等又言:《日历》秘天府,人不得见。请仿唐《贞观政要》,分辑圣政,宣示天下。帝从之。乃分四十类,凡五卷,名曰《皇明宝训》。嗣后凡有政迹,史官日记录之,随类增入焉。是年赐敕致仕,语极褒美。未行,帝复命与濂议大祀分献礼。久之,起承旨,卒。同以文章结主知,应制占对,靡勿敏赡。帝尝言文章宜明白显易,通道术,达时务,无取浮薄。同所为多称旨,而操行尤耿介,故至老眷注不衰。
    (节选自《明史·詹同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B.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C.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D.帝御下/峻御史中丞/刘基曰/古者公卿有罪盘水/加剑诣请/室自裁/所以励廉耻/存国体也/同时侍侧 /遂取《戴记》及贾谊疏以进/复剀切言之/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茂才,原作秀才,东汉因避光武帝刘秀的讳而改为茂才,明清两代,秀才指府(或直隶州)学、县学的生员。
B.国子博士,国子监的官员。国子监是中国封建时代国家设立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有的朝代又称“太学”“国子学”等。
C.起居注,我国古代记录帝王的言行录,记录的内容甚为广泛,是历代撰修国史的基本材料之一;还可指撰写起居注的官员,在文中“起居注魏观”一句中则指官职名。
D.致仕,交还官职,古代官员正常退休叫作“致仕”。古人还用致事、致政、致士、休致等称官员辞职归家,古代一般致仕年龄为六十岁,有疾患则提前。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
A.詹同聪颖异常,深为他人赏识。他先被虞集称道;后仕陈友谅处;太祖攻下武昌后召他为国子博士,他自己改名为“同”。
B.詹同学识渊博,讲授《易》《春秋》讲得最好。他应诸王之命和诗作文,才思如泉涌,一时间天下无人能比。
C.詹同履职勤勉,深得皇帝赞许。他主持编修《日历》《皇明宝训》,记录皇帝事迹,用以宣示天下,退休时皇帝对他赞赏有加。
D.詹同长于作诗写文,反应敏捷,富有才华,他凭借文章结交知己朋友,受到朋友称赞。皇帝却批评他的文章不应浮夸浅薄,而要通俗易懂,解决当前的重大问题。
【小题4】将文中划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时功臣子弟教习内府,诸博士治一经,不尽贯通。
(2)因举成汤不迩声色,垂裕后昆以对。其因事纳忠如此。

同类题3

文言文阅读,完成下面小题。

孔克仁,句容人。由行省都事进郎中。尝偕宋濂侍太祖,太祖数与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事。陈友谅既灭,太祖志图中原,谓克仁曰: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兵农兼资进取退守仍于两淮间馈运可通之处,储粮以俟。兵食既足,中原可图。卿以为何如?克仁对曰:积粮训兵,观衅待时,此长策也。当是时,江左兵势日盛,太祖以汉高自期,尝谓克仁曰:秦政暴虐,汉高帝起布衣,以宽大驭群雄,遂为天下主。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因感叹久之。又曰:江南则惟我与张士诚耳。士诚多奸谋,尚间谍,御众无纪律。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克仁顿首曰:主上神武,当定天下于一矣。尝阅《汉书》,濂与克仁侍。太祖曰:汉治道不纯者何?克仁对曰:王霸杂故也。太祖曰:谁执其咎?克仁曰:责在高祖。太祖曰:高祖创业,遭秦灭学,民憔悴甫苏,礼乐之事固所未讲。孝文为令主,正当制礼作乐,以复三代之旧。乃逡巡未遑,使汉业终于如是。帝王之道,贵不违时。三代之王有其时而能为之,汉文有其时而不为,周世宗则无其时而为之者也。又尝问克仁:汉高起徒步为万乘主,所操何道?克仁对曰:知人善任使。克仁侍帷幄最久,故获闻太祖谋略居多。 洪武二年四月,命克仁等授诸子,功臣子弟亦令入学。已,出知江州,入为参议,坐事死。

(选自《明史•孔克仁传》)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B.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C.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D.元运既隳/豪杰互争/其衅可乘/吾欲督两淮江南/诸郡之民及时耕种/加以训练/ 兵农兼资/进取退守/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布衣:麻布衣服。古代平民不能衣锦绣,多穿布衣,故常用来借指平民。布衣之交,即指贫贱之交。
B.顿首:古代跪拜礼之一,以头叩地即举而不停留。本文中的“顿首”属于书简表奏用语,有致敬意。
C.王霸:王道、霸道的统称。其中王道是以刑法、权势等统治天下,也属儒家政治主张,如“春秋五霸”说。
D.经:指作为思想、道德、行为等标准的书。本文中的“经”是指“四书五经”这样的儒家著作。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孔克仁忠诚,颇得皇上信任。皇上让他陪侍,且经常和他讨论天下形势及前代兴亡的史实,以资政建。
B.孔克仁聪慧,颇具洞察之力。皇上和他讲述图中原之志,他赞赏皇上储粮、练兵、等待等都是战略之计。
C.孔克仁自信,常怀崇敬之心。皇上筹划未来,充满信心,他表示认同,并赞赏主上神武,定能成就天下。
D.孔克仁好学,被任命为经师。皇上发现他在读《汉书》,就试着查问,他能对答如流,后被任命为经师。
【小题4】把文章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⑴今群雄蜂起,皆不知修法度以明军政,此其所以无成也。
⑵我以数十万众,修军政,任将帅,相时而动,其势有不足平者。

同类题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罗亨信,字用实,东莞人。永乐二年进士,授工科给事中。进吏科右给事中,坐累谪交阯为吏。居九年,仁宗嗣位,始召入为御史。英宗即位之三月,擢右佥都御史,练兵平凉、西宁。正统二年,蒋贵讨阿台、朵儿只伯,亨信参其军务。至鱼儿海,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贵不从。亨信上章言贵逗遛状。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明年进兵,大破之。亨信以参赞功,进秩一等。父丧归葬。还朝,改命巡抚宣府、大同。十年进右副都御史,巡抚如故。时遣官度二镇军田,一军八十亩外,悉征税五升。亨信言:“文皇帝时,诏边军尽力垦田,毋征税,陛下复申命之。今奈何忽为此举?塞上诸军,防边劳苦,无他生业,惟事田作。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况边地硗瘠,霜早收薄,若更征税,则民不复耕,必致窜逸。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帝纳其言而止。初,亨信尝奏言:“也先专候衅端,以图入寇。宜预于直北要害,增置城卫为备。不然,恐贻大患。”兵部议,寝不行。及土木之变,人情汹惧。有议弃宣府城者,官吏军民纷然争出。亨信仗剑坐城下,令曰:“出城者斩!”又誓诸将为朝廷死守,人心始定。也先挟上皇至城南,传命启门。亨信登城语曰:“奉命守城,不敢擅启。”也先逡巡引去。赤城、雕鹗、怀来、永宁、保安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当是时,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关门左右皆战场。亨信与总兵杨洪以孤城当其冲,外御强寇,内屏京师。着兜鍪处,颠发尽秃。景帝即位,进左副都御史。明年,年七十有四矣,乞致仕。许之。归八年,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罗亨信传》)
【小题1】下列对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坐累谪交阯为吏  坐:因犯……罪或错误
B.贵等以刍饷不继,留十日引还    引:率领
C.诸守将弃城遁,并按其罪 按:压抑、止住
D.车驾既北,寇骑日薄城下 薄:逼近
【小题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意义与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A.自冬徂春     自我徂尔
B.必致窜逸    不爱珍器重宝肥饶之地,以致天下之士
C.也先逡巡引去 九国之师,逡巡而不敢进
D.年七十有四矣 虽有槁暴
【小题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加点词语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外御强寇,内屏京师
A.填然鼓之B.席卷天下
C.秦孝公据崤函之固D.吾从而师之
【小题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项是
A.亨信让之曰 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帝以其章示监督尚书王骥等   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
C.始召入为御史 斧斤以时入山林
D.及土木之变 及至始皇
【小题5】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嗣位、即位:特指皇帝登上皇位,表示此意思的词还有登基、践阼等等。
B.原文“正统二年”中的“正统”是年号。古代常用纪年法有干支纪年法(十天干与十二地支两字相配,60年周而复始),王公即位年次纪年法,年号纪年法,年号干支兼用法,生肖纪年法等。
C.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朝廷最后一级考试者,称为进士。古代科举考试按照等级次序先后分为院试、会试、乡试、殿试。
D.车驾、陛下指皇帝,习惯上,唐朝以前对殁世的皇帝一般简称谥号,如汉武帝、隋炀帝;唐朝以后,由于谥号的文字加长,则改称庙号,如唐太宗、宋太祖等,文中的庙号还有“英宗”,到了明清两代才用年号来称呼。
【小题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B.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C.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D.每岁/自冬徂春迎送瓦剌/使臣三月始/得就田七月/又复刈草八月以后/修治关塞计一岁/中曾无休暇
【小题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朝廷派蒋贵出兵征讨,罗亨信参与其中,蒋贵等人借故在鱼儿海逗留十天后返回,罗亨信很是不满,上奏章说明情况。后来继续进兵,终于大破敌军,罗亨信也因此晋级一等。
B.敌人兵临城下,形势非常危急,亨信与总兵杨洪因为孤城处在交通要道,外御强敌,内保京城,浴血奋战,尽职尽责。景帝即位时,他虽已七十三岁,还是被晋升为左副都御史。
C.皇上派遣官员测量军田,规定一军八十亩以外都要征税五升,罗亨信援引先例,反对采取这一举措,并提出如果辛苦劳作、收入微薄而不堪赋税,人民就会放弃耕种选择逃逸。
D.为防备也先入侵,罗亨信提议在正北要塞增置城卫,兵部虽然不很赞同,但还是接受了他的意见。为保卫宣府城,他持剑坐在城下,即使太上皇受到挟持,他都未曾打开城门。
【小题8】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1)亨信让之曰:“公等受国厚恩,敢临敌退缩耶?死法孰与死敌?”
(2)计臣但务积粟,不知人心不固,虽有粟,将谁与守?

同类题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萧近高,字抑之,庐陵人。万历二十三年进士。授中书舍人。擢礼科给事中。甫拜官,即上疏言罢矿税、释系囚、起废弃三事,明诏已颁,不可中止。帝怒,夺俸一年。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既而停矿分税之诏下,相失利,擅移驻景德镇,请专理窑务。帝即可之,近高复力争。后江西抚按并劾相,相以为近高主之,疏诋甚力。近高疏辨,复劾相。疏不行,相不久自引去。
屡迁刑科都给事中。知县满朝荐、诸生王大义等皆忤中使,系狱三年。近高请释之,不报。辽东税使高淮激民变,近高劾其罪,请撤还,帝不纳。又以淮诬奏逮同知王邦才、参将李获阳,近高复论救。会廷臣多劾淮者,帝不得已征还,而邦才等系如故。无何,极陈言路不通、耳目壅蔽之患。未几,又言王锡爵密揭行私,宜止勿召;朱赓被弹六十余疏,不当更留。皆不报。故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递转。人情轻外,率规避,近高自请外补。吏部侍郎杨时乔请亟许以成其美。乃用为浙江右参政,进按察使。以病归。起浙江左布政使。所至以清操闻。
泰昌元年召为太仆卿。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御史黄尊素因言近高辞荣养志,清风袭人,亟宜褒崇,风励有位。诏许召还。五年冬,起南京兵部,力辞,不允。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给事中薛国观劾其玩命,遂落职。崇祯初,乃复。卒于家。
(节选自《明史·列传一百三十卷》,有删改)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B.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C.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D.廷议“红丸”之案/近高言崔文升李可灼当斩/方从哲当勒还故里/张差谋逆有据/不可蔽以疯癫/历工部左右/侍郎天启二年冬/引疾去。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进士,中国古代科举制度中,通过最后一级中央政府朝廷考试者,是古代科举殿试及第者之称。前三甲依次为状元、榜眼、探花。
B.中书舍人,舍人始于先秦,南朝梁时称中书舍人,明清时内阁中的中书科亦设有中书舍人,掌书写诰教、制诏、银册、铁券等,为七品官。
C.疏,也称“奏疏”,是大臣向皇帝分条提建议、意见的一种文体,与“书”不相同。如《谏太宗十思疏》。
D.御史,自秦朝开始,御史专门作为监察性质的官员,负责监察朝廷、诸侯官吏等,一直延续到清朝。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近高不畏权贵,不怕触怒皇上。潘相请求专门管理窑务,皇帝同意了他的请求,近高极力争论,后近高又上疏弹劾潘相,潘相不久自己引咎辞职。
B.近高清廉有操守,受到推崇。御史黄尊素进言说近高不慕浮华,应褒扬,皇上同意征召近高还朝,任用他为南京兵部。
C.近高一心为公,不计私利。按过去的惯例,六科都给事中内外轮流任职,人们都不愿意,近高主动请求到外地任职。
D.近高秉持公正,敢于直言。认为王锡爵怀着私心行事,应停止征召。朱庚被弹劾,这是不应当的,应该留下他。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帝怒,夺俸一年。顷之,论江西税使潘相擅刑宗人罪,不报。
(2)时魏忠贤势张,诸正人屏斥已尽。近高不欲出,迁延久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