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面的古诗,完成各小题。
行舟忆永和兄弟
周必大(宋)
一挂吴帆不计程,几回系缆几回行。
天寒有日云犹冻,江阔无风浪自生。
数点家山常在眼,一声寒雁正关情。
长年①忽得南来鲤,恐有音书作急烹!
(注)①周必大:北宋诗人,江西庐陵人,此诗写于作者乘舟北赴吴地(今江苏)途中。②长年:古时对船工的称呼。《汉乐府饮马长城窟行》中有呼儿烹鲤鱼,中有尺素书的诗句。
【小题1】下列对这首诗的相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紧扣行舟写自己由水路出发,离家渐行渐远。“不计程”和叠用“几回”反映此行路途遥远。
B.颈联视听结合,描写时时浮现在诗人眼前的“数点家山”和正飞向诗人家乡的“寒雁”,表现了诗人满怀难于排遣的乡思乡愁。
C.尾联巧妙地借用船工捕鲤一事,在鲤前冠以“南来”二字,主观地认为它是从南方的家乡游来的,巧妙引出了下文烹鱼取书的情节,表达了诗人思乡念家之情的热切深沉。
D.全诗以行舟为线索,从挂帆离家开始,到吴地烹鱼结束,写景叙事,自然流畅。诗中不着一忆字,却句句含忆,把自己对亲人,家乡的思念传达的含蓄隽永。
【小题2】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其中“冻”字的使用有怎样的表达效果?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诗歌鉴赏 更新时间:2019-03-03 01:10:16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小题。

野泊对月有感①

周莘

可怜江月乱中明,应识逋逃病客情。

斗柄阑干②洞庭野,角声凄断岳阳城。

酒添客泪愁仍溅,浪卷归心暗自惊。

欲问行朝③旧消息,眼中盗贼尚纵横。

(注)①本诗约作于1129年,北宋灭亡,高宗即位,立足未稳,金兵南下。苗傅、刘正彦在杭州胁迫高宗让位。②阑干:星光横斜参差的样子。③行朝:指朝廷迁移不定。
【小题1】对本诗的分析概括不恰当的两项是
A.本诗是一首七言律诗。律诗是一种诗歌体裁,盛行于宋代,属于近体诗的一种,因格律要求非常严格而得名。
B.首联承题,上句切合题目“野泊对月”的内容,下句点明了“野泊”之因:“逋逃”指逃难在外,漂泊无家,故有“野泊”。
C.诗歌颔联上句写动景,下句写静景。诗人立于洞庭荒野,仰望天空北斗横斜,耳畔传来岳阳城凄凉的角声。动静结合,渲染了空茫凄凉的意境。
D.颈联写了酒化成过客之泪如愁绪滴溅,浪花仿佛卷动归乡之心使人暗自惊叹的内容,与尾联共同表现了“野泊”时所思、所感、所痛。
E.后人评周莘此诗“最近杜味”。如本诗颔联与杜甫《登岳阳楼》中“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一联都使用了情景交融的手法,境界开阔,情感悲壮。
【小题2】诗的最后两联分别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句具体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