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库 高中语文

题干

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巢经巢记(节选)
清·郑珍
①余幼喜泛窥,见人家稍异者,必尽首末。稍长,读《四库总目》,念虽不得本,犹必尽见之。
②家赤贫,不给饘粥。冻馁迫逐,时有所去。去即家人待以食。归而顾担负,色喜也。解包,乃皆所购陈烂,相视爽然。而余常衣不完,食不饱,对妻孥脙槁寒栗象,亦每默焉自悔。然性终不可改易,迄今二十余年矣。计得书万余卷,汉、魏后金石文字暨宋、元来名人真迹,又近千卷。虽不能名藏家,吁,亦多矣!其得之之难为何如□玉川子欲舍遗经,巢之空虚,诚贵之也。以余得之之难,其视玉川之贵之,又当何如?僦寓夷牢水上,若羁禽无定栖。
③嗟乎!书犹财也。当其无,百方期有之;有而仅摄缄固鐍,不为己用,则反不若不有不为累。或用而仅罄之居服饮博,淫荡无益,亦未见为能用也聚书而不读,与读之而不善者,何以异是?夫聚而不读,犹不失为守财之俗子至读之不善,斯败家辱宗之尤矣!致足于外,而不求足于内则是外物者,又安见其可贵哉?
(节选自《巢经巢诗文集》)
(注)①泛窥:这里指广泛读书。②脙槁寒栗象:瘦瘠枯槁,瑟缩发抖的样子。③玉川子:唐诗人卢全的号,孟郊有诗写他“卢全归洛船,崔伟但载书……我愿拾遗柴,巢经于空虚”。④僦:租住。⑤夷牢水:又名乐安江。⑥摄缄固鐍(jué):收拢绳子扎紧口袋,加固铰纽锁紧箱子。
【小题1】填入第②段方框处的虚词应是(    )
A.也
B.哉
C.耳
D.焉
【小题2】对第②段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余”虽然家贫但嗜书如命,广泛收藏。
B.“余”因为家贫所以发愤图强,改变家境。
C.“余”依本性买书二十余年,终成藏书家。
D.“余”的藏书比玉川子更加丰富更加珍贵
【小题3】对本文写作意图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叙述因为得书之难,所以书显得格外可贵。
B.说明“读之不善”比“聚而不读”的危害性更大。
C.为了揭示乱用钱财是读书人败家辱祖的表现。
D.说明只有通过求足于内才能真正知晓书的可贵。
【小题4】下面句子是文中的原话,把它放回到文本中,合理的位置是(    )
因以巢经巢名所寄之室。
A.第①段末尾
B.第②段末尾
C.第③段末尾
D.作为第④段
【小题5】第③段论述,层层推进。请加以分析。
上一题 下一题 0.99难度 文言文阅读 更新时间:2019-03-06 03:21:42

答案(点此获取答案解析)

同类题2

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无斋记

(清)刘大櫆

①天下之物,无则无忧,而有则有患。人之患,莫大乎有身,而有室家即次之。今夫无目,何爱于天下之色?无耳,何爱于天下之声?无鼻无口,何爱于天下之臭味?无心思,则任天下之理乱、是非、得失,吾无与于其间,而吾事毕(  )。

②横目二足之民,瞀然不知无之足乐,而以有之为贵。有食矣,而又欲其精;有衣矣,而又欲其华;有宫室矣,而又欲其壮丽。明童艳女之侍于前,吹竽击筑之陈于后,而既已有之,则又不足以厌其心志也。有家矣,而又欲有国;有国矣,而又欲有天下;有天下矣,而又欲九夷八蛮之无不宾贡;九夷八蛮无不宾贡矣,则又欲长生久视,历万祀而不老。以此推之,人之歆羡于富贵佚游,而欲其有之也,岂有终穷乎

③余性颛而愚,于外物之可乐,不知其为乐,而天亦遂若顺从其意,凡人世之所有者,我皆不得而有之:上之不得有驰驱万里之功,下之不得有声色自奉之美,年已五十余而未有子息。所有者惟此身耳。呜呼!其亦幸而所有之惟此身也,使其于此身之外而更有所有,则吾之苦其将何极矣;其亦不幸而犹有此身也,使其并此身而无之,则吾之乐其又将何极矣!

④旅居无事,左图右史,萧然而自足。啼饥之声不闻于耳,号寒之状不接于目,自以为无知,而因以为可乐,于是以“无”名其斋云。

注释:⑴瞀然:愚昧不明。⑵祀:年。⑶佚游:逸游。放纵游荡而无节制。⑷颛:蒙昧无知。⑸形容室内图书多。

【小题1】下列填入第①段括号处的虚词是
A.哉B.乎C.矣D.欤
【小题2】第②段在写法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何作用?
【小题3】下列对第②段中画线句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
A.难道会有最终贫穷的时候吗?
B.哪里会有终极穷尽的时候呢?
C.莫非会有最终结束的时候吗?
D.哪里会有最后完成的时候呢?
【小题4】第③段中“我皆不得而有之”中的“之”指的是_____。(用自己的话回答)
【小题5】阅读全文,简析作者是怎样看待“有”与“无”的。

同类题3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李东阳,字宾之,茶陵人,以戍籍居京师。四岁能作径尺书,景帝召试之,甚喜,抱置膝上,赐果钞。后两召讲《尚书》大义,称旨,命入京学。天顺八年,年十八,成进士,选庶吉士,授编修。累迁侍讲学士,充东宫讲官。
弘治五年,旱灾求言。东阳条摘《孟子》七篇大义,附以时政得失,累数千言,上之。帝称善。
十七年,重建阙里庙成,奉命往祭。还,上疏言:
臣奉使遄行,适遇亢旱。天津一路,夏麦已枯,秋禾未种,挽舟者无完衣,荷锄者有菜色。盗贼纵横,青州尤甚。南来人言,江南、浙东流亡载道,户口消耗,军伍空虚,库无旬日之储,官缺累岁之俸。东南财赋所出,一岁之饥已至于此;北地啙窳,素无积聚,今秋再歉,何以堪之。事变之生,恐不可测。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势家巨族,田连郡县,犹请乞不已。亲王之藩,供亿至二三十万。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国家建都于北,仰给东南,商贾惊散,大非细故。更有织造内官,纵群小掊击,闸河官吏莫不奔骇,鬻贩穷民所在骚然,此又臣所目击者。
夫闾阎之情,郡县不得而知也;郡县之情,庙堂不得而知也;庙堂之情,九重亦不得而知也;始于容隐,成于蒙蔽。容隐之端甚小,蒙蔽之祸甚深。臣在山东,伏闻陛下以灾异屡见,敕群臣尽言无讳。然诏旨频降,章疏毕陈,而事关内廷、贵戚者,动为掣肘,累岁经时,俱见遏罢。诚恐今日所言,又为虚文。乞取从前内外条奏,详加采择,断在必行。
帝嘉叹,悉付所司。
是时,帝数召阁臣面议政事。东阳与首辅刘健等竭心献纳,时政阙失必尽言极谏。东阳工古文,阁中疏草多属之。疏出,天下传诵。
(节选自《明史•李东阳传》)
  注啙窳:zǐyŭ,疏懒。
【小题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B.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C.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D.臣访之道路/皆言冗食太众/国用无经/差役频烦/科派重叠/京城土木繁兴/供役军士财力交殚/每遇班操/宁死不赴/
【小题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孟子》,儒家经典,主要记载了孟子的政治、教育、哲学、伦理等思想观点和政治活动,与《论语》《大学》《尚书》合称“四书”。
B.“闾阎”,原指里巷的门,泛指住宅、房屋,如王勃《滕王阁序》“闾阎扑地,钟鸣鼎食之家”;在文中泛指民间。
C.“陛下”,“陛”特指帝王宫殿的台阶。因“天子必有近臣,执兵陈于陛侧,以戒不虞 ”,而群臣不可直呼帝王,所以借用“陛下”尊称帝王。
D.“东宫”是古代天子诸侯的太子所居之宫,因此可以借指太子。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东方属木,于色为青,所以东宫又称青宫。
【小题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李东阳幼时聪明颖悟,擅书法,深得皇上喜爱。十八岁中进士后进入仕途,不断得到升迁。
B.弘治十七年,李东阳给皇帝上疏,描述了奉命往祭途中所见所闻的严重灾情,令人触目惊心;同时,表达了自己的担忧。
C.李东阳一路上听取了各种意见,认为产生灾异的根源在于势家巨族、亲王贵戚、内廷官员互相勾结,危害百姓。
D.为了革除蒙蔽之祸,李东阳请求皇上将以前的各种建议详细地加以整理并择善实施。
【小题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臣自非经过其地,则虽久处官曹,日理章疏,犹不得其详,况陛下高居九重之上耶?
(2)游手之徒,托名皇亲仆从,每于关津都会大张市肆,网罗商税。

同类题4

阅读下面语段,完成下面小题。

选古文小品序

廖燕

大块铸人,缩七尺精神于寸眸之内。呜呼!尽之矣。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顾小者大之枢,短者长之藏也。若言犹远而不及,与理己至而思加,皆非文之至也。故言及者无繁词,理至者多短调。巍巍泰岱,碎而为嶙砺沙砾,则瘦漏透皱见矣。滔滔黄河,促而为川渎溪涧,则清涟潋滟生矣。盖物之散者多漫,而聚者常敛。照乘粒珠耳,而烛物更远,予取其远而已;匕首寸铁耳,而刺人尤透,予取其透而已。大狮搏象用全力,搏兔亦用全力,小不可忽也;粤西有修蛇,蜈蚣能制之,短不可轻也。

注释①古文小品,是指盛行于明末清初的小品文。②大块:自然,大自然。③瘦漏透皱:古代相石四字诀,包括造型、窍孔、纹路等外形方面所具备的审美特征。④照乘粒珠:古代四车一马为一乘,“照乘珠”:照亮车辆的明珠。

【小题1】写出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小者大之枢 (2)物更远
【小题2】对“文非以小为尚,以短为尚”一句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项。
A.引出短小文章的真正价值所在。
B.说明文章优劣不能一概以篇幅长短而论。
C.使文章论述更全面,更辩证。
D.提出全文的中心观点。
【小题3】划线句意在说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题4】文章最后两句(从“照乘粒珠耳’,到结尾),分别从_______、______两个方面来说明小品文的为文之道。(两处答案均在四个字以内)
【小题5】本文的语言表达很有特色,请分条简要阐述。